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毕节地区马铃薯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铃薯施有施肥试验,得出毕节地区马铃薯667m^2施有机肥1200kg,化肥最佳施用量:N8.78kg,P2.45kg,K5.95kg,N:P:K为1:0.28:0.64。对不同海拔、不同土壤养分马铃薯N、P、K施用量可进行调整,在低海拔地区P、K比例可适当降低,高海拔地区P、K比例可适当提高。试验表明,了佳施一及氮、磷钾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显著,肥料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单施N肥比不施肥增产14.3%,在施N肥基础上配施P、K肥,则增产率上升为23.8%。单施N肥、N肥利用率仅为20.1%,在施N肥基础上配施P、K肥,则N肥利用率上升为33.5%。PK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11.8%入44.4%。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单施N肥667m^2纯收益为56.7元,在施N肥基础上配施P、K,则667m^2纯收益上升为75.5元  相似文献   

3.
北疆高产棉花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8  
本文以新陆早4号为材料,研究了北疆高产棉花群体(1800kg·hm-2)条件下棉株N、P2O5、K2O养分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棉花茎枝、叶片、花蕾、铃壳、子棉中的N、P2O5的含量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K2O含量在铃壳中呈上升趋势,在其它器官中呈下降趋势。棉株对N、P2O5、K2O的吸收均呈Logistic曲线变化,养分吸收的快增期出现在出苗后58~97d,此期吸收了约养分总量的60%,是需肥最大的时期。棉株对养分的吸收分配中心与干物质积累分配中心一致。在本试验中,公顷产1800~1900kg皮棉从土壤中吸收N为245.0~270.1kg,P2O5为72.4~75.5kg,K2O为269.5~271.9kg。  相似文献   

4.
通过低湖烂泥田植莲定PK变动N、定NK变动P定NP、变动K不同用量和NPK不同水平的配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亩施N7.5kg、P2O52kg、K2O55kg的产量较高,NPK配施的比例以1:0.42:0.67或1:0.27:0.67为好,在高产的配方比例中莲籽的增产效应是>N>K,投产比为1:18.57、1:4.98、1;44。  相似文献   

5.
玉米氮,磷,钾吸收量与施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相同土壤条件和施肥量下,对玉米,烤烟进行盆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抽雄吐丝期地上部吸收氮,磷,钾量的顺序为N〉K〉P,玉米田间小区施肥试验表明;氮,磷,钾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为N〉K〉P,与其吸收量大小是一致的;而氮,磷,以的优化配比为中氮中磷高钾处理(N:P2O5:K2O=1.0:0.5:0.8-1.0),即施N15-16kg/667m^2,P2O57.5-8.0kg/667m^2,K2O12  相似文献   

6.
麦棉两熟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1993年在淮北平原黄泛冲积潮砂壤中等偏下地力进行了麦棉两熟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麦棉作物对施肥的反应敏感,棉花施用有机肥增产最显著。施肥可增加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棉花可增加单株成铃数和铃重,但秋桃比例提高,熟性推迟。首次提出麦棉两熟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平衡施肥方案,周年全田最佳小麦产量3750kg/hm2,棉花最佳产量1350kg/hm2,总化肥养分施用量795kg/hm2,麦棉季各半,N:P2O5:K2O为1:0.5:0.5。即小麦棉花各施N187.5、P2O590~93.8和K2O90~93.8kg/hm2,棉花季施用硼砂15kg/hm2,硫酸锌30kg/hm2。提倡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相似文献   

7.
甘薯淀粉脱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农村甘薯淀粉加工中存在颜色不白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甘薯淀粉脱色技术研究,通过单因子试验选择出效果较好的YW试剂和BK试剂,并用其作为优化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方为YW试剂2.5g,BK试剂2.0%g/kg,催化剂0.05g/kg,温度30℃,值为8。其脱色的淀粉白度可达84.4,比对照提高14.2,且不破坏淀粉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8.
遵义市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肥料利用率和不同肥力水稻土土壤地力(无肥区)产量两大参数。在本市主要的水稻土类中实施氮、磷、钾化肥丰缺指标田疃试验和平衡施肥同田对比试验,得出水稻N、P、K化肥配肥处理化肥利用率平均值为N32.4%、P2O527.1%、K2O66.3%;上、中、下等田的N、P2O5、K2O利用率大小趋势为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地力产量:上等田平均产519.2kg/667m^2、中等田平均产416.6kg/  相似文献   

9.
甘薯和Ipomoea lacunosa的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再生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庆昌  米凯霞 《作物学报》1998,24(5):529-535
用PEG融合法融合甘薯品种高系14号和近缘野生种Ipomoea lacunosa的原生质体,将融合原生质体培养在含有0.05mg/L2,4-D和0.5mg/L KT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迅速增殖。将其中的70个愈伤组织培养在添加3.0mg/L BAP的MS培养基上,并进一步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上,获得9株再生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RAPD分析表明,其中2株再生植株(KL1和KL3)  相似文献   

10.
多元磁肥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元磁肥是一种以粉煤灰为磁性载体,以N、P、K养分为基质在一定强度的磁场作用下生产制造的一种新型复合肥料。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施用多元磁肥较末磁化肥增产11.5 ̄29.20kg/667m^2,增产7.9% ̄19.80%,差异显著,每667m^2净增值23.00 ̄58.40元,效益明显。同时可提高单位养分产量0.58 ̄1.46kg。  相似文献   

11.
烟草钾素营养与钾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钾是烟草的品质元素。从钾的生理功能、与烟叶品质的关系、钾的土壤化学以及钾的吸收与分配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钾的营养生理和土壤化学行为以及中国烟叶含钾量偏低的可能原因。笔者还调查了中国目前钾肥的使用情况,得出结论:目前烟草上使用的钾肥种类主要为硫酸钾和硝酸钾;烟叶含钾量与钾肥施用量呈正相关;钾肥分次追施的效果好于一次性基施;钾肥应该与铵态氮之后施入土壤,并应深施,分层施肥的效果较好;硫酸钾与硝酸钾配施的效果优于硝酸钾。并提出了提高烟叶含钾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烟稻轮作制度下,烟田起垄开沟对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及烟株生长、产质量等影响,以稻茬烟田为试验平台,设置2个开沟深度[A1:浅沟(垄间开沟15cm);A2:深沟(垄间开沟25cm)]和2个起垄时间[B1:移栽前10d起垄(常规起垄);B2:翻耕后起垄],于2018年取样,系统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pH、主要养分含量和烟株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株各个主要生育时期深沟+翻耕后起垄处理(A2B2)的有效叶片数、烟叶最大叶长、叶宽和株高均优于其他处理;且该处理能有效改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pH处于优质烤烟生产要求范围;同时烟株物质生产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多,在各器官间分配合理;烤烟经济性状也表现为该处理的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较高,表现较优。总之,翻耕后起垄+深开沟处理(A2B2)有利于烟株生长,提高烟株的品质,为烟叶优质适产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烤烟生长及根际土壤磷钾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烟苗生长和根际磷钾养分的影响,采用根箱培养技术,设置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配施、不施肥(对照)4种施肥处理。结果表明,在有机无机配施的处理中,烟苗的生物量、磷钾吸收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倍、1.5倍和1.7倍。在烟苗根系附近,土壤有效磷钾的含量低于远根区,说明烟苗的吸收速率大于土壤供应速率,合理施肥成为调节烤烟根区磷钾营养的重要手段。根际Ca-P和O-P含量比较稳定,为土壤潜在磷源。有机无机配施提高了烟苗根际有效磷的含量,近根区的Al-P、Fe-P显著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说明有机无机配施增强了烟苗利用Al-P、Fe-P和有机磷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提倡化肥与有机肥的合理配合施用,对于保持土壤养分的持续供应、提高磷钾利用效率、促进烟苗的生长发育和生产优质烤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硼肥施用对长江流域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2006—2007年在长江流域10个冬油菜主产省(市)布置32个田间试验, 研究氮、磷、钾及硼肥施用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 并对施肥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处理(NPKB)平均产量为2 590 kg hm-2, 与PKB、NKB、NPB、NPK及FFP(农民习惯)处理相比, 平均每公顷分别增收油菜籽1 055、727、253、337和639 kg;施用磷、钾及硼肥的增产幅度随土壤有效磷、钾及硼含量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按试验年份的物价计算, 扣除肥料成本后, 施用NPKB效益达到7 274元 hm-2, 与PKB、NKB、NPB及NPK处理相比, 每公顷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 868、2 139、434和1 076元, 其中施用氮、磷、钾肥产投比>2.0的试验数分别占总数的87.5%、87.5%和50.0%。研究结果显示, 长江流域冬油菜施用氮磷钾硼肥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氮磷钾硼配合施用技术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民勤绿洲退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植被资源,以石羊河下游的典型区——民勤县退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石羊河下游地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年限土壤养分变化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中N肥含量退耕年限的增加呈波动式上升的趋势,但在同一年限退耕地中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小,退耕后1~10年,群落中大多为1年生草本植物和宿根植物,其根系较浅,土层N含量变化的幅度较小;15~30年,1年生草本逐渐被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所代替,植物根系深度达到20~40 cm N含量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大;50年后,趋于稳定。(2)P含量在各演替阶段土壤层次上均呈A>B>C>D规律性分布的特点,退耕后1~10年,A、B 2层P含量的差异较大,C、D 2层受退耕时间的影响较小;退耕15~50年后,A、B、C、D 4个土层P含量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小。(3)在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各层次中,K的含量表现出和P同样的规律性,即A>B>C>D的总体规律,退耕后1~30年间,C、D层K的含量随着退耕年限增加而波动式减小,而A、B层规律性不明显;退耕50年后,K的含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一种适用于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微水溶性缓释肥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制,简称W,下同)在常规灌溉和减量灌溉条件下对夏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应用砂壤土盆栽玉米试验,设置了常规灌溉不施肥处理(CK)、常规灌溉的尿素处理(N)、常规灌溉的L型包衣尿素控释肥处理(L)、等量施肥与常规灌溉的微水溶性缓释肥处理(W1)、等量施肥与减量灌溉的微水溶性缓释肥处理(W2)5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所有施肥处理植株全氮、磷、钾含量与土壤残留硝态氮及速效钾含量均显著提高。各施肥处理相比,植株全氮含量为1.98%~2.37%,含量顺序依次为W2>W1>L>N,W2与N处理差异显著,其他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植株全钾含量为4.26%~4.84%,含量顺序依次为W1>W2>L>N,各处理差异不显著;土壤硝态氮含量为165~314 mg/kg,含量顺序依次为W2>W1>L>N,W2与W1、N、L 3个处理差异显著,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钾含量为231.7~318.1 mg/kg,含量顺序依次为W2=W1>N>L,W2与W1差异不显著,N与L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间差异均显著。结果说明微水溶性缓释肥料养分释放具有一定的微水溶性与缓释性能,可以显著促进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降低养分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土壤缺钾对棉花钾运转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盆栽条件下应用86Rb 标记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常规棉中棉所12、中棉所35和转基因抗虫棉新棉99B、中棉所41四个品种的钾运转和分配情况.盛花期中棉所35上部叶的86Rb 主要运转到主茎,中部叶的86Rb 主要运转到产量器官.缺钾促进了棉花下部主茎叶和果枝叶中的钾向上部和中部转移,有利于提高钾在植株体内的再利用;而抗虫棉新棉99B和中棉所41下部主茎叶和果枝叶中钾的转运能力较差,可能是它们在生产上后期易早衰的原因之一.产量器官是棉花钾营养的第一大和最终库器官,而主茎则担负着储存和中转的功能.土壤缺钾时,棉花主茎叶和产量器官的钾运转和分配比例提高;另外,种子和纤维的钾浓度随供钾水平的变化在棉株各器官中最小.这些结果说明,钾缺乏时棉株一方面会尽可能维持叶片的功能,从而满足棉株对同化产物的需求;另一方面会利用有限的钾资源优先保证后代的繁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木薯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摘要:中国木薯施肥研究表明,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的重要性排序是N>K2O>P2O5,当连作木薯时,推荐N︰P2O5︰K2O配比为2~4︰1︰2~4,随着连作年份的延长而相应提高氮钾配比,推荐中等地力的土壤施肥量为50~100 kg/hm2的N和K2O,25~50 kg/hm2的P2O5。同时,根据各地的土壤化学分析,结合木薯营养需求指标,选择施用Ca、Mg、S、B、Zn和Cu等中微量肥料,建议施用硫酸钾镁肥、钙镁磷肥、生物有机肥、火烧土和各种有机肥,以及把间套种作物和木薯的废茎秆还田,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补充中微量肥料,可适当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注意施用基肥和重施苗肥。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山东省半湿润易旱区夏玉米高产稳产适宜耕作措施,将冬小麦和夏玉米两季耕作技术作为一体,设置了10种耕作措施,比较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时空变化和产量的影响。耕作试验(一周年)结果表明:各耕作处理总体上表现为玉米拔节期土壤全氮含量较高而灌浆期较低,土壤速效钾为玉米灌浆期最高。不同耕层土壤氮、钾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各耕作处理土壤浅耕层0~20 cm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高于深耕层20~40 cm土壤,与深耕层土壤相比,土壤浅耕层全氮含量受耕作措施影响更明显。各耕作处理中,传统耕作和A3B3R(小麦季深松+玉米季深松+秸秆还田)较更有利于增加玉米浅耕层土壤全氮含量,而传统耕作深层土壤全氮含量最低;A4B2R(小麦季深耕+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耕作处理较有利于增加浅耕层和深层(0~4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对照处理籽粒产量显著低于其他耕作处理,而其他耕作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虾肽有机肥对沙田柚果实品质改善的效果,形成合理的施用技术,2013—2016年,在容县开展了施用虾肽有机肥对沙田柚果园土壤养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7月中下旬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浅沟,处理1株施3.5 kg虾肽肥、处理2株施2.5 kg虾肽肥、对照株施2.5 kg干花生麸,8—9月份处理1、2分别喷3次800倍虾肽氨基酸叶面肥,对照喷清水。结果表明:连续施用虾肽肥3年能提高0~20 cm浅层土壤交换Mg、有效Zn、有效Fe、有效Mn、有效B含量,以及20~40 cm土壤全N、交换Ca、交换Mg、有效Fe、有机质含量和pH;叶片全N、全P、全K、交换Mg、有效B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明显提高;果实总糖含量明显提高,风味佳,甜脆爽口,果品质量更优。7月中旬沟施虾肽肥2.5~3.5 kg+8月喷施800倍虾肽氨基酸叶面肥3次可有效改良土壤、提高沙田柚果实品质,其效果与花生麸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