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楠竹鞭根系统与出笋、退笋、成竹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楠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又叫毛竹、猫头竹、孟宗竹,是我国的主要用材竹种。它主要靠地下鞭根吸收营养、发笋、成竹。弄清其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制定正确的经营管理措施的依据。本文主要探讨竹鞭生长发育、出笋、退笋、成竹的规律,寻求增加发笋、减少退笋、提高成竹率和竹林产量的途径,为楠竹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一、  相似文献   

2.
楠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I ex H.de Lehaic又叫毛竹、猫头竹、孟宗竹,是我国的主要用材竹种。它主要靠地下鞭根吸收营养、发笋、成竹。弄清其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制定正确的经营管理措施的依据。本文主要探讨竹鞭生长发育、出笋、退笋、成竹的规律,寻求增加发笋、减少退笋,提高成竹率和竹林产量的途径,为楠竹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一一九七五年六月,我们在桃源县竹园大队的大年竹林内,进行此项试验。林龄百年以上,近年来每年修山,隔年垦复,经营管理和生长都较好。密度每亩216.5株,平均眉  相似文献   

3.
楠竹属单轴散生茎竹类。它是由地上部分的杆、枝、叶和地下部分的鞭、根、芽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竹连鞭,鞭生笋,笋长竹,竹又养鞭,循环繁殖。为了摸清楠竹鞭根系统生笋、退笋、成竹的规律,以提供正确的竹林经营管理措施,1974年和1975年,我们先后在本所楠竹试验山和红山大队,于发笋成竹期间挖出了一百多条鞭根系统进行调查记载。 1974年春在本所试验山挖出52条鞭根系统,计58根母竹,面积0.4亩。1975年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索楠竹的地下部分和母竹情况及发笋、退笋、成竹的关系,减低退笋,制订竹林丰产措施,我所在1975年用机械提水冲洗楠竹鞭根的基础上,1976年5月份当新竹基本长成时,又进行了第二块标准地竹鞭的冲洗,观察其发笋、退笋、成竹情况及其与竹鞭、母竹的关系。冲洗标准地位于山脚西北坡,坡度34度,面积0.47亩,土壤为含中等石砾黄壤,土厚1—1.2尺左右,总立竹数71根,其中母竹46根,新竹25根,密度151根/亩。林地在1974年浅垦过,未清除杂树、柴蔸。楠竹分别着生分布在11条主要鞭系  相似文献   

5.
“退笋”,即在毛竹林中不能成竹的笋。不少人认为春笋是育竹的笋,是不能挖的。有的地方甚至采取封山措施,禁止人们进山挖笋。其实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在毛竹林中每年都有相当数量不能成竹的“退笋”。这些笋从出土到死亡都在消耗竹林中的养分,这是不利于整个竹子的生长发育的。  相似文献   

6.
经对天目早竹梅雨季节造林试验和笋期观测3年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梅雨季节移栽天目早竹,成活率高,发笋成竹快,3年即可满园。天目早竹自然出笋期在3月26日~4月12日,分为初期、盛期、后期,各期成竹率和早期退笋率以及新竹质量有明显差异;母竹系统质量和距母竹远近对新造竹林的出笋成竹能力有一定影响;笋竹高生长服从S型曲线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7.
甜龙竹发笋和退笋规律及秆高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对甜龙竹秆基芽目发育规律、芽目发笋顺序、发笋规律、秆高生长、秆龄识别、退笋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甜龙竹发笋历期较长,约120 d,发笋盛期主要集中于7月下旬到8月中旬。初期所发笋笋体较大,退笋少,成竹率高;盛期竹发笋笋体粗状,退笋增多,末期所发笋笋体较小,且退笋多、成竹率降低。甜龙竹Ⅰ、Ⅱ年生秆的发笋量较大,Ⅲ年生秆基本不发笋,Ⅳ年生秆不发笋。  相似文献   

8.
采用Logistic曲线经验式拟合橄榄竹的出笋规律,并对不同时期、立竹年龄、土层的出笋、退笋、成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笋量日进程符合Logistic曲线的“慢一快一慢”规律。由此其出笋期可划分为3个时期。研究结果也表明:不同时期、不同立竹年龄、不同土层的出笋、退笋、成竹存在明显差异。橄榄竹适宜留笋的时期为出笋中期。适宜留笋养竹的立竹年龄以1、2年生为好。橄榄竹不同竹龄发笋能力,与毛竹差别甚大。橄榄竹发笋早,1年生竹连着的鞭可孕笋成竹,竹寿命较短。这就要求在经营管理上要有别于毛竹。橄榄竹适宜留笋养竹的土层深度16~30cm。本研究为橄榄竹制定留笋养竹保育技术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场现有毛竹林4,281亩,平均每年采伐毛竹150万斤左右,正常大年每亩发笋200—300株,成竹率20一30%,成竹20万株左右,退笋数量10—15万斤左右.为了进一步摸清东坑地区花年毛竹林发笋、退笋、成竹的规律,1981、1983年我们进行了施肥和不同时间处理退笋的试验,以便进一步提高成竹率和成竹围度,促进林分增产.试验地及试验方法共设试验地16块,即:淡竹园(小地名)4块,每块0.25亩.位于山脚下部,西坡,坡度10°.其中1、2号在1981年3月22日每亩施碳铵(江宁化肥厂产)80斤,3、4号为对照.竹林结构见表1.西庵12块,每块0.3亩.位于山谷中上  相似文献   

10.
楠竹林是由地上竹株和地下竹鞭相互连结而又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任何一片楠竹林,都包括老、壮、幼竹和竹鞭。各龄竹株和竹鞭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养育,促使竹林更新复壮和衰老的循环过程。为此,楠竹  相似文献   

11.
经对天目翠竹季节造林试验和笋和笋期观测3年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梅雨季节移栽天目早竹,成活率高,发笋成竹快,3年即中满园。天目早竹自然出笋期注3月26日-4月12日,分为初期、盛期、后期、各期成率和早期退经以及新竹表明显差异,母竹系统质量和距母竹远近对新造竹林的出笋成竹能力有一定影响,笋竹高了从S型曲线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索不同坡位的立竹密度和发笋成竹的关系,以便合理留养母竹,增加出笋成竹量,我们在1981年、1983年两个发笋大届进行了笋期观察和成竹调查。观察地选择在本社坡脚大队楠竹林场  相似文献   

13.
楠竹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的竹亚科,单轴散生类型.它的繁殖主要的是靠地下茎的生长和排芽生笋成竹.我县气候、土壤大都适合楠竹生长,产区又有栽培管理的丰富经验,为了满足工农业建设的需要,除因地制宜扩大竹林外,更应大力加强对现有竹林的抚育保护,合理采伐利  相似文献   

14.
楠竹小母竹造林快速成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楠竹实生苗培育的小母竹造林后疏伐保留立竹株数、施肥种类、数量及季节对竹林平均地(胸)径、发笋数、发笋成竹率的影响,并对竹林平均胸径连年增长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小母竹造林快速成材最佳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5.
每年春分前后,毛竹(楠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人们常常赞美这生气勃勃的“雨后春笋”,希望它们株株成活,青翠高大;可是又不得不以惋惜的心情看着相当大一部分竹笋死去。长期以来,不少人在减少退笋问题上进行着艰苦的研究工作,笔者也于1978年对毛竹笋期生长规律以及如何减少退笋、提高成竹率、合理挖取退  相似文献   

16.
乡土竹种毛金竹新造林出笋成竹规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乡土竹种毛金竹为对象,通过对实验地新造竹林的观察统计,分析研究母竹竹龄、留去鞭长度对出笋长竹的影响,出笋、成竹数量在出笋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及退笋高度等因子与退笋率之间的关系,为开发乡土经济竹种的种质资源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鞭侧芽分化、生长规律对于提高竹笋和竹材的产量都具有重要价值。【方法】通过地下挖掘和地上调查的方法对大年毛竹鞭侧芽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鞭侧芽总数552 433个·hm-2,其中萌发芽19 433个·hm-2;未覆盖竹林出土竹笋3 543个·hm-2,成竹1 479株·hm-2;覆盖竹林出土竹笋20 550个·hm-2;75.80%的退笋高度不足30 cm, 85.81%的退笋根系入土不足10 cm, 87.85%的退笋无根或少根,12.15%的退笋根系发达。【结论】毛竹笋芽分化率低并且启动分化时间具有不均一性,覆盖栽培不能显著增加竹鞭侧芽分化数量,根系在笋芽成竹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诱导休眠竹鞭侧芽分化和增加竹笋根系发育的营林措施能显著提高竹林产出。  相似文献   

18.
实生毛竹幼林不同间笋强度与立竹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生毛竹幼林,具有出笋多,成竹率高,新竹逐年生长幅度大及无大小年等特点.据溧水县林场调查,用2—3年生竹苗造林,三年后一般每亩出笋成竹5000株左右,高的达万株以上.因此,实生竹林若不加间伐就会使竹株高度密集,同龄立竹高低悬殊较大,翌年大部小竹被压枯死,竹鞭纵横交错,竹桩较多.这样,对实生毛竹幼林的生长和行鞭,不能不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曾于1979—1981年对3—5年生实生毛竹幼林作了不同间笋强度的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毛竹生长发育规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生  陈建华  朱凡 《经济林研究》2007,25(4):74-76,89
毛竹不同于其它树种,有其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了掌握毛竹地下部分——竹鞭、笋芽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竹笋成竹规律,在湖南省湘阴县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影响毛竹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毛竹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条件:竹鞭在疏松、肥沃、湿润、板岩或页岩发育的黄红壤中生长最为适宜;竹鞭在土层中分布深、生长壮实,鞭芽饱满、生活力强、萌发力强、发笋多,竹笋粗壮、成竹率高,新竹胸径大、竹竿高、出材率高。  相似文献   

20.
在实现“一年栽竹、三年满园、五年成林、八年取材”的小块速生丰产林试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索毛竹速生丰产的有效管理技术措施,我们进行了几项技术管理措施的试验。现将其中出笋前追施化肥对提高出笋率、成竹率的试验情况初步整理于下: 1.试验目的 根据毛竹退笋的主要原因之一系营养退所致,我们设想能否在出笋前,补充营养,即通过追施化肥的方法来提高毛竹的出笋率、成竹率。 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红岩工区,山湾坡地,坡向东南,土层深1米以上,黄粘土,PH值6.5。 3.造林情况 一九六七年春造,密度每亩二十株,当年保存率为百分之七十五,目前仍年年发笋成竹,属花年林分。 4.林分结构和历年成竹情况 详见表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