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水分对夏玉米水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伺土壤水分状况对夏玉米叶片水分特征的影响,以郑单958为材料,在旱作棚条件下研究了全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分对夏玉米水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灌水条件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在抽雄前最高,蒸腾速率日变化峰值最高,脯氨酸含量最少、中度灌水条件下,叶水势日变化较大,叶片相对含水量在抽雄以后最高,脯氨酸含量波动较大、亏缺灌水条件下,叶水势日变化较小,蒸腾速率日变化峰值最小,脯氨酸含量最大.中度灌水处理的75%(占田间持水量,下同)处理产量要比亏缺灌水处理50%高出16.1%,比充分灌水的95%处理高出15.2%、从玉米叶片水分特征来说,最适宜的土壤水分为中度灌水条件下的75%处理。  相似文献   

2.
利用盆栽通过设置限制灌水和充足灌水对23个玉米品种进行限制灌水处理,主要对玉米品种叶片、株高、根冠比等方面的影响方面作了部分探讨.结果表明:干旱会易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植株矮小.自身株高越矮的品种,受干旱影响的程度越小.限制性灌水一般会导致玉米单株叶面积急剧下降.抽雄吐丝期和成熟期的根冠比变化强度小于叶面积的变化.多数情况下限制灌水有助于根冠比的加大,但根冠比大的品种不一定就是抗旱的品种.成熟期限制灌水处理较抽雄吐丝期限制灌水根冠比减低幅度可能对鉴定品种抗旱性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吐丝期干旱胁迫造成夏玉米减产的叶绿素荧光生理机制,为夏玉米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利用具有遮雨棚的抗旱池,设充分灌水[CK,0~20 cm土层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5)%]和吐丝期干旱胁迫[0~20 cm土层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5±5)%]2个处理。测定吐丝期(0 d)及吐丝后10、20和40 d穗位叶叶片SPAD值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调查成熟后穗部性状及产量。【结果】吐丝期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夏玉米吐丝期及吐丝后的叶片SPAD值,以吐丝后20 d降幅最大,分别为15.38%(郑单958)和17.65%(先玉335)。干旱胁迫下,2个夏玉米品种穗位叶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均显著下降(P<0.05,下同),且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而加剧,以吐丝后20 d降幅最大,分别达0.036和0.574(郑单958)、0.039和0.593(先玉335)。同时,干旱胁迫还降低了穗位叶光合性能综合指数(PIABS),影响程度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加剧,以吐丝后20 d胁迫强度最大,分别降低12.30%(郑单958)和16.87%(先玉335)。此外,在干旱胁迫结束恢复供水后,干旱胁迫处理吐丝后40 d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仍低于CK,但与CK间差距缩小。干旱胁迫增加了2个夏玉米品种秃尖长,显著降低了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导致郑单958和先玉335分别显著减产10.29%和11.83%。【结论】吐丝期干旱胁迫对夏玉米穗位叶叶绿素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叶片SPAD值、Fv/Fm、Fv/Fo和PIABS显著下降,限制叶片光合作用,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4.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黔单11号是在贵州恶劣灾害气候的环境条件下,选育出来的玉米新品种。经1997、2000、2001年3a试验,观察了灾害性气候对该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抗逆性较强,播种期遇干旱久晴无雨的天气,土壤田间持水量为43.5%(正常土壤田间持水量60%)、雨水不足,出苗率在85%以上,基本达到苗齐、苗壮:拔节后期喇叭口阶段,遇到久雨少晴气候,遭受水涝灾害,土壤田间持水量达85%以上,部分低洼处被水淹,而玉米生长正常,叶色深绿,根系发达,未发现烂根现象;在抽雄、吐丝、授粉阶段,遭遇伏旱及暴风雨灾害,玉米正常抽雄吐丝授粉结实,产量未造成较大影响,基本上达到常年稳产,每公顷达到8400kg以上。  相似文献   

5.
水分处理及覆膜历时对春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水分处理模式及不同覆膜历时对春玉米光合特性与根系活力的影响,为春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在移动式遮雨棚下,以"隆玉58"为供试材料,采用子母桶栽土培法和一般桶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全生育期充分灌水和分生育期调亏灌水2种水分处理模式,以及覆膜到拔节期、覆膜到抽雄期和全生育期覆膜3种覆膜历时对春玉米苗期、拔节期和抽雄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调亏灌水期间的土壤水分亏缺降低了春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抽雄期恢复充分灌水后,两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相对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对土壤水分亏缺更为敏感。与充分灌水相比,调亏灌水有利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充分灌水下根系活力大于调亏灌水,抽雄期复水后,除覆膜到抽雄期处理外,其余2个处理均与充分灌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叶片蒸腾速率对土壤水分状况较净光合速率更为敏感,水分亏缺可提高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覆膜到抽雄期可获得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调亏灌溉对东北春玉米生长和产量的综合影响,在移动式遮雨棚下,以东北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测筒栽培试验方法,分析了玉米在苗期、拔节期、抽雄期中度调亏灌溉处理后对玉米干物质重、耗水量的影响,并采用实码加速免疫遗传算法进行投影寻踪建模,综合评价灌水方案优劣,结果表明:苗期亏水使玉米具有较强的适应干旱的能力,苗期可中度亏水,即控制土壤水分到田间持水量的50%~60%,且苗期调亏的方案经模型评价要优于其它方案。  相似文献   

7.
对玉米苗期根系局部供水条件下生长、生理指标对不同灌水下限(占田间持水量60%、65%、70%、75%)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占田间持水量65%的灌水下限(T2)处理的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与全面灌溉(CK,占田间持水量60%)相比,T2处理的生物积累总量提高了1.2%,而其他处理的生物积累总量降低;随着灌水下限的不断提高,苗期玉米叶片组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植物组织相对含水量等生理指标不断降低,占田间持水量65%的灌水下限(T2)处理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CK处理结果相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和复水对啤酒大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甘啤6号啤酒大麦生长、产量、关键品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0 d和土壤含水量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5%~60%处理均未对啤酒大麦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叶绿素含量产生显著影响。干旱胁迫30 d较干旱胁迫10 d啤酒大麦的平均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淀粉含量和饱满度显著降低,生育期明显提前,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与对照土壤含水量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5%~80%相比,土壤含水量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35%~40%、15%~20%处理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及生育期均显著低于对照,而土壤含水量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55%~60%处理的株高、穗长、生育期、穗粒数和单株产量与其接近。通过测定啤酒大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发现,在干旱胁迫10 d和20 d胁迫期下,复水后土壤含水量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5%~80%处理和土壤含水量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5%~60%处理存在显著的补偿效应,而土壤含水量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35%~40%、15%~20%处理以及干旱胁迫30 d的所有复水水平均未表现显著的补偿效应。说明指示品种甘啤6号干旱复水补偿效应的利用应注意干旱胁迫时期不超过20 d,旱后复水量以不低于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5%~60%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盆栽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采用盆栽设置不同水分处理的方法,从根、茎、叶叶鞘、雌穗等器官水平考察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叶片、茎秆和叶鞘3个部分是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灌浆前,叶片是最主要的干物质积累器官,所占比例为22%;灌浆后,叶片所占比例仍高达21%。茎秆也是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在抽雄初期,水分适宜条件下,茎秆所占总重的26%;在抽雄后期,茎秆占总重上升为30%。在吐丝期和灌浆后期的比重为24%和23%。水分胁迫条件下,叶鞘的比重在吐丝期和灌浆后期分别为21%和18%。夏玉米鲁单981在生殖生长阶段,对土壤水分非常敏感,水分胁迫有利于其干物质的快速积累,但在生产上应根据天气及土壤状况及时浇水,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玉米果穗顶部未结籽或籽粒秕,称之为秃尖,是玉米栽培中常见的现象,也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减产幅度10%~15%甚至更多。现将造成玉米秃尖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造成秃尖的原因:1.1密度过大造成营养不良;1.2抽雄前遇高温干旱造成雌雄花期不遇而造成顶部花丝不能授粉;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FA抗蒸腾剂对春玉米生理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分别在春玉米抽雄前 10d(A)、灌浆期 (B)和抽雄前 10d +灌浆期 (C)喷施新型FA抗蒸腾剂 ,研究其对春玉米的生理调节作用 ,喷施浓度为 0 .5、1.0、1.5和 2 .0ml·L-1。结果表明 ,喷施新型FA抗蒸腾剂可以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 ,有利于减轻干旱胁迫。新型FA抗蒸腾剂可以提高光合速率、降低蒸腾强度 ,起到促进玉米生长和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除硝酸还原酶活性外 ,其它各指标在喷 2次后有累加作用。春玉米施用新型FA抗蒸腾剂后的增产幅度为 5 .37%~ 2 9.5 8% ,施用的适宜浓度为 1.5ml·L-1,适宜喷施期为抽雄前 10d +灌浆期 (C)。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灌水量为基础研究夏玉米耗水规律,结果显示夏玉米苗期生长缓慢,土壤含水量对夏玉米生长影响明显;开花期后对水分需求不如前期迫切;播种至拔节27 d内耗水量占总量的16.18%~20.66%,拔节至开花期36 d耗水量占总量的40%~52%,开花至蜡熟23 d的耗水量占总量的19%~29%,蜡熟至收获23 d内耗水量占总量的12.18%~14.48%;灌区种植夏玉米需要灌溉2~3次,灌水定额以520~670 m3/hm2为宜,灌溉时期应为夏玉米抽穗期和乳熟期。  相似文献   

13.
<正>1、玉米需水规律一般地,从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时期来看,一般应浇好5次关键水。1)造墒水播种时,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保证。若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匀进行播种,势必造成缺苗断垄,或苗子大小参差不齐,弱小株多,空秆率高,这样的群体要想获得高产是不可能的。玉米播种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5%—75%之间。夏玉米也可播后浇"蒙头水",夏播或套种玉米可结合浇麦黄水一并进行。灌水量一般每  相似文献   

14.
淹水对河南省不同地区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颜  刘忠阳  李彤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49-19851
[目的]探求洪涝灾害对河南省不同地区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2008和2009年在河南省驻马店和濮阳2个地区进行了以淹水时间和淹水时期为主要因子的淹水模拟试验,并初步探讨了淹水的玉米产量损失率评估模型。[结果]淹水对夏玉米植株死亡率、果穗成穗率、单株籽粒重影响明显;对株高、果穗长、果穗粗、百粒重和秃尖率影响较小。同一淹没天数、同一淹没时期对河南不同地区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别较大,总体上淹水1 d对玉米产量影响甚微,淹水3 d减产率均在30%以上,淹水5 d减产率均在50%以上,淹水7 d减产率均在70%以上。拔节期淹水7 d,夏玉米绝收;抽雄期淹水7 d,夏玉米基本绝收或者绝收。淹水对不同淹没时期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拔节期均重于抽雄期。拔节期淹没天数与玉米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为:Y拔节=-0.347 5X拔节^3+2.829 2X拔节^2+10.162 0X拔节-2.375 5,R^2=0.895 8;抽雄期为:Y抽雄=-0.193 6X抽雄^3+2.077 2X抽雄^2+7.372 1X抽雄-2.266 2,R^2=0.949 7。[结论]为今后洪涝灾害监测以及灾损快速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2002年夏玉米田根系层土壤水分消耗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夏玉米生育期农田一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及不同灌水处理对不同深度根系层的耗水量和不同时期日耗水强度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与计划湿润层深度的关系,其相关关系均大于0.96;通过产量分析,确定了夏玉米作物拔节后适宜的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淮北平原夏玉米生长与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在蚌埠市五道沟试验站设置2组试验:一组大田试验,用来观测夏玉米生长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一组蒸渗仪试验,用于研究夏玉米最适宜的地下水埋深.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极端降雨引起土壤含水量增加,会严重影响夏玉米的生长,使得产量下降;其中,2018年出苗期及抽雄期和灌浆期发生的极端降雨使得20、40、70 cm 土层含水量分别比田间持水量高18.6%、42.8%、24.0%,与3年平均产量相比,2018年减产28.5%.在蒸渗仪试验中,地下水埋深对株高、穗长影响不大,对产量、单穗粒数、百粒质量、穗数影响较大.在地下水埋深为0~3 m时,适宜夏玉米生长的最佳地下水埋深为0.6~0.8 m.与自然水位下的大田产量相比,埋深为0.6 m时,2017年、2018年的产量分别增加7.5%、18.7%;埋深为0.8 m时,2017年、2018年的产量分别增加18.7%、5.0%.  相似文献   

17.
夏玉米花期高温防御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抽雄期,根据土壤墒情状况和高温热害发生情况,通过开展"高温调查+灌水防御"方法,跟踪进行产量结构分析调查,得出夏玉米通过灌溉技术可以有效预防高温灾害,夏玉米籽粒风干百粒重平均增重5.7%,烘干百粒重平均增重3.4%。  相似文献   

18.
玉米花粒期(即抽雄至成熟),茎叶停止生长,进入以籽粒发育为中心的生殖生长期,此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是:1.及时浇水。玉米花粒期植株需水量较大,缺水则受精不良,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能力下降,败育粒增加,粒重下降,尤以开花后20天内影响最大。故玉米在花粒期遇旱,应及时浇大水,保持田间持水量在80%左右;乳熟至蜡熟期保  相似文献   

19.
玉米减轻涝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是需水量大而又不耐涝的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持水量80%时,植株的生长发育即受到影响。玉米生长中后期,在高湿多雨条件下,根际常因缺氧而窒息坏死,造成生活力迅速衰退,植株未熟先枯,对产量影响很大。玉米在抽雄前后积水1~2天,对产量影响不甚明显,积水3天减产30%,积水5天减产40%。遭受涝灾的玉米,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及时排水。发现田间积水,及早开深沟引水出田,以降低田间土壤和空气温度、湿度,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玉米株高叶茂,生育期间必须有足够的水分供给才能高产。试验证明:一株玉米一生中要耗水150-200kg,是它自身重的100-200倍,春玉米和夏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每667m2需水约250m3。因此,弄清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适时灌水,是节约用水,提高产量的关键。玉米种子发芽和出苗最适宜的田间土壤持水量为60%-70%,为确保玉米全苗壮苗,春玉米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