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播小麦的成因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前茬作物成熟、收获偏晚,腾不出茬口而延期播种,从而形成晚播小麦。在翼城县主要是玉米茬、棉茬等。例如,回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23日至10月8日;而上述前茬作物的收获期是在10月中下旬,由于茬口晚,播期迟,从而形成晚播小麦。二是由于墒情不足等雨播种或降雨过多不得不推迟播期而形成晚播小麦。  相似文献   

2.
晚茬小麦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晚茬麦由于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500℃,冬前苗小、苗弱,主茎叶片少,单株分蘖少,根系发育差,次生根较少。与适播麦相比,整体表现较差。晚茬麦春季麦穗分化比适播麦要晚,但是春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随着耕作制度改革晚播麦田面积逐渐扩大,加之秋播期间常常遇到不同程度的干旱或雨涝灾害,导致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由于播种晚,气温低,生产上难以培育壮苗,各生育阶段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当地的最佳光温资源,成为大面积小麦均衡增产的限制因子。因此,了解晚茬麦生育特点,推广晚茬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冻害的补救措施是提高晚茬麦单产的关键。一、晚茬小麦优质种植技术要点1、晚茬麦生育特点及产量形成特点(1)冬前有效积温低,苗小、苗弱,分蘖少或无分蘖,分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麦生产实践中,往往由于前茬作物成熟,收获偏晚,腾不出茬口而延期播种,或由于天气条件的影响不得不推迟播期等原因而形成晚播小麦。晚茬小麦应采取"四补一促"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具体情况如下:一、选用良种,以种补晚晚播小麦播种时应选用与其生育特点相吻合的品种,即弱春性品种,以达到穗大、粒多、粒重、早熟丰产的目的。郑麦9023、濮麦10号、豫农949等弱春性小麦品种都是适宜晚播的品种。二、选好配方肥,以肥补晚  相似文献   

5.
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一)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到主茎5叶1心的壮苗大约需0℃以上积温570℃,北方麦区把从到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冬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需要120℃积温,生长1个叶片需要75℃积温,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在420℃以下,主茎不足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形成晚播小麦弱苗。在河南10月底到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1片叶出土;11月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10月10日以后播种的小麦称作晚播麦。每年大约有20%的晚播麦,由于出苗晚、麦苗弱、抗逆性差;分蘖期短、分蘖少、成穗率低;加上管理不善,产量一只般只是高产田的1/3。晚播麦形成的原因:前茬作物成熟晚、收获不及时、耕种农机具不足。晚播小麦虽然出苗晚,但中后期生长快,幼穗分化快,主茎优势强和籽粒灌浆快。只要加强管理,也能夺取小麦丰收。  相似文献   

7.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河南省一般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这种小麦单株只有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  相似文献   

8.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河南省一般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这种小麦单株只有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秋季阴雨天气较多,气温偏低,大秋作物普遍成熟较晚,致使冬小麦不能适时播种,形成大面积晚茬麦(寒露节以后播种的小麦)。由于晚茬麦在生育期间易受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成热较晚,粒重不稳,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如何做到晚茬麦不减产,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 两浅一密。即浅施增施底肥,浅播种,增大种植密度。底肥(有机肥、磷钾肥及部分速效氮肥)增施、浅施,深度控制在12~15cm左右,既可提高小麦根系附近的土温,解决晚茬麦地寒的矛盾,又适合晚茬麦根浅的特点,利于冬前小麦地下及地上部分的生长。结合浸种浅播,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小麦—玉米轮作区推广"两晚一节"技术,使上、下两茬均衡增产,成效显著,小麦晚播就是其重要一环,而肥水管理技术成为晚播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1、晚麦的生育特点晚麦由于播种晚,冬前积温不足,生长期短,与适时麦相比均属晚弱苗,其特点有:(1)冬前营养体小,春季返青早。由于播种晚,出苗晚、发苗也晚,因而表现根系少、分蘖少,甚至无分蘖,但分蘖节贮藏糖分多,不仅抗寒力高于适时麦,而且春季返青也早。(2)分蘖少,成穗率极  相似文献   

11.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关中灌区一般把偏春性品种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一般冬前单株只有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1、冬前苗小、苗弱。晚茬麦由于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500℃,主茎叶片少,单株分蘖少,根系发育差,次生根较少,麦田总体表现为苗小、苗弱,与适播期相比,整体表现较差。2、春季生育进程快,时间短。晚茬麦春季穗分化开始比适播麦要晚,但是春季生育进程快,有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几年秋季阴雨天气较多,气温偏低,大秋作物普遍成熟较晚,致使冬小麦不能适时播种,形成大面积晚茬麦(寒露节以后播种的小麦)。由于晚茬麦在生育期间易受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成熟较晚,粒重不稳,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使小麦单产的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如何做到晚麦不减产,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综合各地经验,晚播小麦的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两浅一密。即浅施增施底肥,浅播种,增大种植密度。底肥(有机肥、磷钾肥及部分速效氮肥)增施、浅施,深度控制在12~15cm以上,既可提高小麦根系附近的土温,解决晚茬麦地寒的矛盾,又适合晚茬麦根浅的特点,利于冬前小麦地下及地上部分的生长。结合浸种浅播,播种深度控制在3cm左右,一般可提前出苗2~  相似文献   

14.
由于2003年气候因素的原因,山东省冬小麦播种进度慢于往年,形成了早茬麦、适期麦和晚茬麦,水浇麦、旱地麦等多种类型小麦并存之势。与往年相比,适期播种的小麦面积减少,晚茬麦的面积增加。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各种因素,在春季因苗因地分类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就能够促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滨海县越冬栽培的主要农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在5.33万hm~2左右。随着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和栽培模式改变,小麦上茬玉米、水稻收获期发生较大改变。上茬为玉米茬口的早播(10月10—20日),面积为1.67万hm~2;上茬为稻套麦播种(10月25日至11月5日),面积为6 666.67 hm~2;上茬为水稻偏晚播及极晚播种(11月15日至12月30日)的稻后麦,面积为3万hm~2。本文分析了滨海县小麦早播和晚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稻茬麦单轴种肥一体机匀播、双轴种肥一体机匀播、单轴种肥一体机条播(机械下种)、双轴种肥一体机条播(机械下种)、双轴种肥一体机条播(电子下种)、人工撒播+手扶拖拉机浅旋盖籽(CK)、稻套麦7中播种方式的集中试验示范,对不同播种方式的基本苗数、播种深度、整齐度、作业效率、茎蘖动态、播种成本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合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的播种方式为双轴种肥一体机匀播和双轴种肥一体机条播(电子下种),以期为稻茬晚播小麦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的条件下,经小麦栽培学的多年研究而形成的技术。可获得与早茬、中茬小麦相近的单位面积产量。栽培学上把年前主茎叶片仅4片以下,仅有一个或以下分蘖,冬前积温低于420℃的小麦称作晚播或晚茬小麦。  相似文献   

19.
赵敬川 《河南农业》2019,(25):50-50
一、前茬小麦栽培要点(-)小麦适期晚播小麦后茬若套种花生,其播种时间应比大田麦适期晚播4~8d。小麦品种尽量选用半冬性、中早熟、矮秆、紧凑型品种。(二)增施有机肥麦套夏花生前期生长主要依靠前茬地力。因此,秋收种麦前,结合整地,在麦田施肥基础上应增施优质有机肥1000kg/667m^2。  相似文献   

20.
晚茬麦春季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河北省都有许多地块由于受上茬作物晚熟及气候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小麦播种晚(寒露尾至霜降),形成晚茬麦。由于播种晚,积温少,易形成"两短三少":分蘖期短、根茎短,分蘖少,次生根少、收的粮食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