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多因子逐步回归分析对扬黄新灌区农业生产主要模式与农户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因子对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设施温室>牧草>养殖;双因子协作对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牧草×设施温室>经济作物×牧草>粮食×养殖>牧草×养殖>粮食×牧草>粮食×设施温室>经济作物×养殖。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牧草种植面积与人均纯收入呈正相关,牧草种植面积对人均纯收入的直接效应值大于相关系数。扬黄新灌区的发展需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得农牧有效结合,提高系统的耦合性,显著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
马明  王峰  温学飞  刘华  左忠 《农业科学研究》2009,30(2):70-73,78
对宁夏盐池县12个生态农业户家庭经济纯收入与主要生产条件进行了相关与主成分分析,第1因子为粮食因子,第2因子为副业因子,第3因子为养殖业因子,第4因子为经济作物因子.主成分回归的项目有设施温室、瓜菜种植、外出打工、苜蓿种植、生猪存栏数等,这些因素对家庭农业纯收入的影响程度呈正相关,其他几项呈负相关.有5个家庭经济收入高于平均水平,其余7个家庭经济收入低于平均水平.12号家庭综合得分最高,5号家庭综合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3.
对12个生态户家庭经济纯收入与主要生产条件进行了相关与主成分分析,第一因子为粮食因子,第二因子为副业因子,第三因子为养殖业因子,第四因子为经济作物因子。主成分回归设施温室、瓜菜、外出打工、苜蓿、猪存栏数对家庭农业纯收入影响程度呈正相关,其它几项呈负相关。5个家庭经济收入高于平均水平,其余7个家庭经济收入低于平均水平;12号家庭综合得分最高,5号家庭综合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4.
我市种植牧草已有两三年,现就牧草种养调查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牧草种养带来的变化 1.为农业结构调整创出好的路子.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粮食供给状况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粮食的买方市场已基本形成.农民存在卖粮难,种粮的货币收入不断下降,这对产大市淮安来说压力尤为突出,就迫使我们不得不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压缩粮食面积.粮食面积压缩以后到底种什么?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方取证,提出"大力发展蔬菜等经济作物,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我市从粮食单元结构发展成"粮-经"二元结构.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大了,产品也多了,价格就下跌了,而且许多蔬菜不宜长途运输,存放时间短,所以种蔬菜风险大.于是,在199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扩大牧草生产,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因此,从"粮-经"二元结构调整到"粮-经-饲(草)"三元结构.草食畜禽鱼可冷冻包装贮运,市场容量和缓冲性大,风险小,经济效益可观.据洪泽县三河镇朱镇长介绍:三河镇以前只知农业结构该调整,但不知怎么调,调什么,一段时期曾走人种植的误区.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压粮扩草"以后,找到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种草养殖畜禽通过试验、示范,已经逐渐推广,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江苏省大力推进"高效农业".与以前的农业生产相比,"高效农业"提高了效益,但也形成了粮食种植面积骤减、经济作物剧增、粮食和经济作物反向发展的态势,对整个社会的粮食生产乃至粮食安全都造成了威胁.江苏省南通市各地充分利用温、光、水、地等资源,开展粮食与经济作物间的间套作,粮食与经济作物生产共同发展,把粮食与经济作物间的反相关系扭转为正相关系,在大力提高农业种植效益的同时,确保了粮食生产与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主要产业,以保山典型欠发达山区洼子田村的各产业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的数据为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粮食、畜牧、烤烟、核桃、长期劳务输出和季节劳务输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增长的关系,确定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主要产业。各产业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的关联度大小顺序是长期劳务输出季节劳务输出核桃粮食畜牧烤烟,长期劳务输出、季节劳务输出和核桃成为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支柱产业。该研究为保山市乃至类似保山市的低纬高原山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7.
1 新疆农区种草及种植结构现状 1.1 农区为粮、经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草的比重很小 新疆农区长期以来传统的种植结构是以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不种或极少种植饲料作物和牧草,基本上是二元种植结构.50、60年代,在前苏联实行草田轮作制的影响下牧草(苜蓿)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最高时达到16.7×104hm2.但70年代初苜蓿的种植面积下降到14×104hm2.70年代中期以后面积又开始扩大,1986年达到15.2×104hm2,占当年作物种植面积的5.4%,"七五"期间,新疆曾提出要将苜蓿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占种植总面积15%的要求,但因多种原因,并未实现.90年代新疆贯彻"一白一黑"战略,为保棉花,部分苜蓿地被开垦种棉,1995~2000年苜蓿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4%左右.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的市场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系统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销售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 年随农产品销售收入变化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因子是粮食作物.且按照销售收入弹性系数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是切实可行的.研究结果为建立主产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政策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钟建明  马娅  尹君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224-228,232
为保证玉溪市农林牧渔服务业10%的年增长率的实现,需要认真调查和研究限制玉溪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提高的限制因子,掌握玉溪市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以及影响因子.参阅前人研究,自编问卷,对玉溪市3个县、5个镇的200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使用SPSS 19.0对影响玉溪市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得到显著性影响因子、系数.结果表明,玉溪市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显著性影响因子是:①产前环节,基地人均年收入、基地常年用工人数为正效应因子;文化程度为负效应因子.②产中环节,基地人均年收入、基地现有种植土地面积、基地大春主要种植的作物为正效应因子;文化程度、基地小春主要种植作物为负效应因子.③产后环节,基地人均年收入、基地现有种植土地面积为正效应因子;文化程度、基地小春主要种植作物为负效应因子.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降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价格;保证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技物结合;大力发展农产品的运输、销售、采收服务;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大力培养农资营销与服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大力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云南西双版纳州大力发展橡胶产业。与以前种植陆稻、玉米相比,橡胶产业的发展,农业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但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问题凸显出来,形成了经济作物激增,粮食种植面积骤减,粮食和经济作物反向发展的态势,对当地的社会发展乃至粮食安全都造成影响。为此,西双版纳各县市农业部门,充分利用地、光、热、水等资源,大力推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间的间套作技术,做到了粮食与经济作物共同发展,不但缓解了两作物用地矛盾,还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益,确保了粮食生产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