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甜酸枣和脆酸枣是从野生酸枣中选育出的极早熟鲜食大酸枣新品种。对优选大酸枣、野生酸枣与4个枣品种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表明:甜酸枣和脆酸枣果实均为圆形或椭圆形,平均单果重分别为5.02g和5.98g,属小果型品种;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每100g果肉432.48mg和466.18mg,都高于供试枣品种,低于野生酸枣类型,二者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较高,和枣品种接近,可食率在90%左右,是较好的鲜食酸枣品种,经济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枣和酸枣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陕北黄河峡谷一带的44份种质为研究对象,其中枣25份、酸枣11份和过渡型酸枣8份,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探索枣和酸枣在起源地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3个引物共扩增19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61条,占总扩增谱带的82.5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15条谱带、扩增多态性谱带12.38条。表明枣、过渡型酸枣和酸枣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把44份供试材料分为3类,地理区域相近的酸枣、过渡型酸枣和枣多聚在一起,其遗传相似性大,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可以看出酸枣经过渡型酸枣向枣的演化通过多条路径完成。该研究说明,在我国枣的起源地或原产地,研究枣和酸枣的遗传演化关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枣属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莉  彭建营  白瑞霞 《园艺学报》2009,36(4):475-480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原产我国的枣属14个种、枣的11个品种及1个外类群的DNA多态性。31个引物扩增出921条谱带, 919条(99.78% ) 表现出多态性。基于921个RAPD标记, 利用NTSYS软件计算Dice遗传相似系数, 并建立UPGMA聚类图, 结果表明: 在0.26阈值处将供试材料分为6类, 不支持前人根据单一性状对枣属属下组、系类群的划分; 枣和酸枣、蜀枣和山枣宜分别作同一个种处理, 同时提出枣种下宜划分为两个亚种, 并给出了新等级的学名; 支持将枣种下传统划分的变种并入原变种。  相似文献   

4.
枣、酸枣授粉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离体培养技术对27个枣品种和酸枣的枣吊花蕾量、单花花粉量、花药开裂时间、花粉发芽率以及枣和酸枣单花不同开放阶段的花粉生活力和花粉贮藏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枣品种和酸枣的枣吊花蕾量、单花花粉量、花粉发芽率存在极大差异,利用数量性状的概率分级体系可将它们分别分为3级;(2)枣和酸枣的花药开裂时间在蕾黄或蕾裂期;(3)从蕾裂到瓣平期的花粉发芽率极显著的高于蕾黄期、雄蕊展平期和雄蕊下垂期;(4)花粉贮藏后发芽率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大体趋势。对杂交育种中父母本的选择、花粉采集和去雄的适宜时期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枣和酸枣的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积累差异特点。【方法】以金丝4号和泰山酸枣分别作为枣和酸枣的代表,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AsA积累差异;以26个枣品种和42个不同酸枣类型为试材,测定枣和酸枣群体AsA含量,分析其中5个枣和5个酸枣不同类型果实的转录组数据,解析影响枣和酸枣抗坏血酸积累的关键基因;参考前期完成的白熟期和半红期枣果实在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胁迫后果实转录组数据,研究果实干旱胁迫后,响应干旱逆境胁迫的AsA代谢关键基因。【结果】枣和酸枣各时期AsA含量积累曲线一致,均表现为白熟期达到最高,成熟期逐渐下降,且酸枣除幼果期外各时期AsA含量均高于栽培枣;枣和酸枣群体AsA含量测定表明,酸枣AsA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栽培枣,且酸枣群体AsA含量变异丰富,而栽培枣AsA含量分布相对集中。热图聚类表明,基因LGalDH、MIOX4、GME-2、VTC2在酸枣中表达比在枣中丰富,为影响枣和酸枣AsA积累差异的重要候选基因;而AsA氧化基因APX1、APX2、APXT在栽培枣果实中更丰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表明,AsA积累趋势和有机酸积累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6.
赞皇大枣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三倍体赞皇大枣的遗传基础,利用22个多态性引物对赞皇县及周边县区的50个赞皇大枣类型、26个酸枣类型、8个枣品种等3个群体进行了RAPD扩增,共扩增285个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赞皇大枣群体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8%,小于枣品种群体(66%)和酸枣群体(89%);赞皇大枣群体共扩增出205种带型,而酸枣群体扩增出416种带型;赞皇大枣群体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87,小于枣品种群体(0.181)和酸枣群体(0.254)。说明:赞皇大枣的遗传多样性小于枣品种群体,酸枣群体有较丰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不同品种枣和酸枣果实同化物卸载途径差异及其糖分积累特点。【方法】以陕北制干枣品种‘木枣’、兼用品种‘狗头枣’‘邢台酸枣’和‘清涧酸枣’为试验材料,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果实韧皮部卸载区细胞超微结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枣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结果】‘木枣’‘狗头枣’‘邢台酸枣’和‘清涧酸枣’果实鲜质量生长为双"S"型曲线,果实生长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木枣’‘狗头枣’‘邢台酸枣’和‘清涧酸枣’果实不同发育阶段韧皮部筛管伴胞复合体与周围薄壁细胞间胞间连丝密度差异显著,‘木枣’‘狗头枣’中期胞间连丝丰富,胞间连丝密度明显高于前期和后期;‘邢台酸枣’前、中期有少量的胞间连丝,后期几乎观察不到胞间连丝;‘清涧酸枣’后期仅有少量胞间连丝,前、中期几乎观察不到胞间连丝。‘木枣’‘狗头枣’果实发育前期和中期主要积累果糖和葡萄糖,后期主要积累蔗糖。这与酸枣成熟期可溶性糖含量较低,糖积累不明显形成鲜明对比。【结论】不同品种枣果实同化物卸载途径一致,均经历前期质外体途径,中期以共质体途径为主,后期又转换为质外体卸载途径;而酸枣果实虽然存在少量胞间连丝,但总体以质外体运输途径为主。栽培枣的糖含量显著高于酸枣,共质体的运输方式对糖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吕梁本地10个枣品种的总糖、多糖以及鞣质的含量,为开发利用吕梁红枣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发现木枣、梨枣、油枣与金丝小枣的总糖含量最高,酸枣的总糖含量偏低.木枣的多糖量最高,其次为牙枣与骏枣,而酸枣的多糖量最低.鞣质含量最高的是酸枣,鞣质含量最低的是木枣,鞣质含量高与含量低的枣品种之间含量相差10.3倍.  相似文献   

9.
1 品种的选择与建园 适宜山地栽培的枣树品种有:大雪枣、圆铃枣、苹果枣、梨枣等。 山上有酸枣资源的可直接利用野生酸枣为砧木进行嫁接优良枣树品种,直接建园。山上无酸枣资源的可以从外地引进优良枣树嫁接成品苗。进行建园。苗木要求嫁接口以上10厘米处直径达1厘米,苗高达到1米以上,嫁接口愈合良好,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的苗木。  相似文献   

10.
鲜食枣设施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鲜食枣有100多个品种,著名的有梨枣、七月鲜、苹果枣、甜酸枣、沾化冬枣等。从2006年始,为提高鲜食枣品质,拉长鲜食枣的供应期,我们开始对"伏脆红"、"伏脆蜜"、"早酥芽枣"几个优质早熟品种进行春暖大棚设施栽培试  相似文献   

11.
采用称重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对金丝小枣和酸枣叶片相对1g叶片增重克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称重法以0.4mol/L NaCl作为枣品种耐盐性筛选盐浓度,72h可快速鉴定出酸枣比金丝小枣更耐盐。由于方法简便,称重法可以作为一种枣品种耐盐性快速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山区、丘陵及平原地区酸枣分布广泛。以酸枣为砧木嫁接大枣优良品种,如鲜食品种冬枣、梨枣、辣椒枣,干制品种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制酒品种阜平大枣,蜜制品种金丝小枣、马莲小枣等,可提升经济价值。酸枣嫁接大枣普遍采用硬枝嫁接法,如插皮接、劈接、腹接法。于4月中旬到5月上旬枣树树液流动、砧木离皮时进行嫁接,成活率高。品种接穗于发芽前的3月份剪取,用1年生枣头的二次枝,枝条要  相似文献   

13.
酸枣及17 个枣品种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 分析了酸枣和17 个枣品种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并运用相似关系R- 链连接法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划分了类群, 探讨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从分子水平的表型证实了酸枣是栽培枣的原生种, 其它类群分化程度较大, 进化历史较长, 但都与酸枣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冬枣是一种特大型晚熟枣新品种,10月中下旬成熟,个大,平均果重40 g,最大果重达80 g.当年种植每株就能收鲜枣1 kg左右,发展前景广阔. 1育苗我国大多数山区、丘陵野生酸枣资源丰富,可直接利用酸枣嫁接成冬枣.在酸枣资源缺乏的地方,也可用酸枣核育苗嫁接.  相似文献   

15.
<正>酸枣因其果小皮薄,味道酸涩,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故栽培较少。但通过嫁接技术可将其改接为大枣品种,发展鲜食枣、干制枣、枣酒及蜜制枣生产,则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对农民创收具有重要意义。1品种选择河北地区拥有丰富的优质大枣品种资源,鲜食品种如冬枣、梨枣、辣椒枣,干制品种如著名的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制酒品种如阜平大枣,蜜制品种如金丝小枣、马莲小枣等,均可作为嫁接品种。2接穗选取  相似文献   

16.
枣属植物分类学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刘孟军 《园艺学报》1999,26(5):302-308
对枣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枣属的属下分类系统、枣和酸枣的分类学地位及其种下划分、枣的品种分类及枣的起源和演化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野生酸枣嫁接大枣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枣俗称刺枣、棘,为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华北地区分布较广。酸枣耐干旱、瘠薄和盐碱,适应性强,可作为砧术。山区农民可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用酸枣嫁接大枣,增加收入。采用蜡封接穗和插皮接技术.可延长嫁接期50天,嫁接成活率高于95%。  相似文献   

18.
以酸枣种子实生苗为砧木,其上嫁接枣品种培育枣苗,是目前枣树育苗常用的方法,具有繁殖量大、速度快、出苗整齐、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等特点。笔者2001~2005年连续4年从事枣嫁接苗繁育工作,发现用酸枣种核、种仁培育枣苗生长势明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枣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以酸枣、过渡(中间)类型和栽培枣共3类种质5个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品种不同器官(果实、果皮、果肉、叶片、花、种仁)总黄酮含量及果实黄酮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3类种质的5个品种脆熟期果实的总黄酮含量(以鲜重计)为0.89~3.55 mg/g,平均值为1.94 mg/g;果皮总黄酮含量为4.13~8.21 mg/g,平均值为5.73 mg/g;果肉总黄酮含量为0.17~1.07 mg/g,平均值为0.66 mg/g;花总黄酮含量为3.47~6.90 mg/g,平均值为5.50 mg/g;成熟叶片总黄酮含量为7.01~9.02 mg/g,平均值为7.98 mg/g;种仁总黄酮含量为6.48~14.39 mg/g,平均值为11.43 mg/g。5个品种各器官总黄酮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种仁>叶片>果皮>花>果实>果肉;果实、果肉和叶片中总黄酮含量都是酸枣>中间类型>栽培枣;3类种质脆熟期果实黄酮提取液与·OH清除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野生酸枣嫁接菱枣综合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果农之友》2012,(11):17-18
易县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林果大县,山场面积广阔,野生酸枣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随着鲜食枣价格的一再攀升,广大山区农民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现有大量的酸枣进行了嫁接,主要品种为菱枣、冬枣、梨枣等品种,通过几年的示范栽培,调查发现,易县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