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去年,杭州全国丝绸科技情报站对两百位患各种皮肤病人做了诊断,证明用丝绸治皮肤病的有效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为什么丝绸能治皮肤病呢?丝绸的原料是蚕丝。蚕丝是蛋白质纤维,含有十八种氨基酸,它适应人体皮肤各种功能的需要,吸湿放湿性能好,有利于增加皮肤细胞的活力,能使血管不易硬化,能够预防人的衰老。自然界的各种尘埃人体内部的出汗,分泌皮脂等,都是  相似文献   

2.
<正> 蚕丝纤维由氨基酸组成,由于许多氨基酸具有亲水性,而蚕丝纤维内部又具有大量空隙,形成了蚕丝纤维优越的吸湿和保湿性能。丝绸是蛋白质,丝绸表面光滑,与人体皮肤具有天然的亲和关系。丝绸的调湿性能以及丝绸表面的细毛结构,不但可以有效地清除皮肤上的脏物,吸收皮肤上的有害物质,还能有效地抑制微生  相似文献   

3.
<正> 据《日本蚕丝新闻》报导,有些衣料作内衣会影响人的性情和健康。蚕丝是一种天然的多孔性纤维,用它织成的丝绸,有良好的透气性,真丝针织的交叠结构既有利于贮存空气,又有利于透气,它的湿润感小而温暖感强,再加上很好的柔软感和滑爽感,丝绸内衣是具备了保证穿着舒适的各种优良特性。棉织物的吸湿性虽较丝绸好一些,但其透湿性却远远不如丝绸,所以穿棉织品内衣,肌体有粘湿不快之感。而化学纤维内  相似文献   

4.
<正> 从纤维结构及其特性方面看健康纤维——丝绸的优点:(1)丝绸吸湿散湿性能优于棉、合成纤维,适于做衬衣;(2)据根比重、旦尼尔断面积测算间隙大小,证明丝绸具有膨松、轻快和冬暖夏凉等优点;(3)丝绸做鞋袜、围巾和内衣等在阳光下曝晒,会吸收并逐渐释放紫外线,可预防皮肤病;(4)蚕丝细长无节,强度好、爽滑,适合作外科缝合线和结扎线;(5)用O.M式热传导率测定机,测得丝绸保温性能最佳,是作衣服、被褥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蚕丝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典型代表之一。早在汉武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作为商品销往古罗马,成为西方认识中国的第一文化符号。一方面,丝绸逐渐成为古罗马贵族社会竞相追逐的奢侈品;另一方面,赛里斯(中国)和蚕丝意象也大量出现在古罗马文学中,承载着古罗马作家对中国蚕丝文化的浪漫想象。本文从丝绸风尚、蚕丝起源、丝国形象和丝绸贸易4个方面阐释古罗马文学对中国蚕丝文化的异域想象,旨在勾勒出中国丝绸和蚕丝文化在西方早期文明中对古罗马文学的影响,以及引发古罗马人对中国和中国人丰富的遐思。  相似文献   

6.
<正> 香港消息,在国际上崇尚自然潮流的驱动下,以天然纤维蚕丝生产的产品广受欢迎。但纯丝(即真丝)织物因洗涤后必须熨烫等麻烦,销路受到影响。目前欧、美地区兴起的是对针织丝绸成衣及混纺丝绸织物的偏爱,今年以来香港地区这类产品的出口已比去年增加2至3成。 针织丝绸的成衣外表美观、高雅、免去了真丝织物的熨烫麻烦,又能织出各种针脚和花样,今年在欧美市  相似文献   

7.
<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四川省蚕丝学会是蚕丝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蚕丝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纽带和发展蚕丝科学技术事业的助手。本会挂靠四川省丝绸公司。 第二条 本会的宗旨是:团结和动员蚕丝科学技术工作者,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经  相似文献   

8.
丝绸外销     
丝绸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出口商品。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我国丝绸就开始外传,后经河西走廊与塔里木盆地远销欧、亚各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在近代史中,中国丝绸出口在国家对外贸易中也占重要地位。1921年丝绸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值的25.4%;1929年生丝出口达9103吨;在三十年代初以前的几十个年代里,中国每年丝绸出口金额均占当年出口总额的10~25%之间。但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蚕丝生产遭受严重摧残,出口几乎停顿。1949年以来。中国蚕丝生产和丝绸出口,在国家“大力发展蚕丝生产,力争扩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危机对蚕丝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通过对国内外形势分析后认为:2008年秋季以来丝绸出口滑坡和蚕茧价格下跌引发的蚕丝业困境与我国1996年和2003年的发生的蚕丝业困境有明显不同之处,世界经济危机是造成蚕丝业严重困境或危机的主要原因,而蚕丝业发展过快引致的供给过剩是次要原因。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和蚕丝业困境,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宣传引导,增强蚕丝业发展的信心;要积极主动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夯实蚕丝业发展的基础;加大国内外丝绸市场的开拓和培育,拓宽桑蚕茧丝绸的应用领域;丰富蚕桑业内涵,千方百计增加蚕农收入;加大蚕丝业科技与管理创新的力度,增强发展潜力;加强经验交流和培训学习,提高干部和骨干蚕农的技术水平,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蚕丝业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东京有乐町蚕丝会馆陈列着丰富多采的丝绸制品,五光十色的衣料,格调高雅的西服,绚丽夺目的和服,色彩柔和的衣裙,款式新颖的内衣,以及围巾、领带、手帕、长统袜、钱包等种类繁多的随身饰品,令参观者眼花缭乱,赞不绝口。这就是日本蚕丝开发中心不久前主办的“2000年混纺丝绸展”。 蚕丝和丝绸自我国秦汉时代传入日本后,一直是日本的传统骨干产业。二战后,化学合成产业异军突起,大量廉价的化纤品使丝绸失去了千百年来的荣耀与尊贵的地位,沦落为“夕阳产业”,“混纺丝绸”就是日本为复兴蚕丝和丝绸业而进行的技术创新。 近…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蚕桑丝绸生产和贸易国,悠久的历史和系统先进的蚕丝技术积累,使我国在国际丝绸市场具有明显优势,入世将改变中国丝绸出口贸易的环境,随着丝绸配额限制的逐步取消和进口关税的降低,将有利于茧丝绸出口贸易的发展。但  相似文献   

12.
<正> 郑辟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蚕丝教育家、蚕丝事业的改革家。他对我国的蚕丝教育和振兴蚕丝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在过去已结出了光辉的成果,而且对促进当前的教育改革也有重大的意义。1990年11月21日,是郑先生诞生110周年,在这之前,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蚕桑  相似文献   

13.
对提高蚕茧解舒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南充地区的蚕桑生产,从1979年以来,发展很快,近几年来蚕茧产量成倍增加,但质量提高较慢,影响了我区蚕丝优势的发挥。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不仅要求数量多,更要求质量优,尤其是丝绸是高档纺织品,为了适应丝绸工业的高速、宽幅织机的需求,对茧丝质量要求高,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蚕丝行业,其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提高蚕茧、丝、绸产品的质量。而提高蚕丝质量的基础是蚕茧质量,尤  相似文献   

14.
提供雄蚕茧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虞晓华 《江苏蚕业》2003,25(2):20-21
本文介绍了批量提供雄蚕茧的四种途径,讨论了各种途径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认为目前推广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家蚕双限性斑纹品种,蚕种场、蚕农、丝绸工业三部门之间利益冲突较少,各方容易接受。丝绸工业部门收购这二类蚕品种的蚕茧后,可以根据生丝市场的供求情况,缫制出雄蚕丝、雌蚕丝及雌雄混合丝(传统品牌丝),提高茧丝的产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蚕丝产业链视角,分析近几年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蚕桑生产、丝绸加工、丝绸贸易的影响,总结疫情对我国蚕丝业影响的主要特征,并提出后疫情时代促进我国蚕丝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日本农林水产省蚕丝试验场,自1911年“原种制造所”建立以来,已有70余年历史,作了许多关于蚕丝生产与利用的基础性及开发性研究,对蚕丝科学技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所进行的自桑到丝绸的一系列研究,重点是优良桑品种的育成与高效率栽桑技术的确立,高效率养蚕技术的确立,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确立,优良蚕品种的育成与高效率制种技术的确立,不同用途生丝的有效生产技术的确立,丝绸衣料性能的改善与新品种开发,以及展望未来、开发新技术。这对日本蚕丝业的维持和发展是寄于极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丝绸公司副总经理侯忠澍同志参加了大会,报告了中国丝绸公司成立经过,介绍了当前蚕丝生产贸易的形势与任务。重申了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立足国内,争取多出口”的方针,对桑蚕品种改良工作如何适应丝绸工业发展提出了希望,他的发言使代表们受到很大鼓舞和教育。会议首先听取了委托单位对1980年—1981年全国桑蚕品种鉴定工作情况的  相似文献   

18.
雄蚕好养、食桑省、桑叶利用效率高,能节约养蚕成本,且雄蚕产丝量多,茧层率和出丝率均比雌蚕高。雄蚕丝纤度细、偏差小,利于缫制高档生丝,符合丝绸制品向高档化发展的需求。还有试验表明雄蚕丝织造的绸缎制品,抗撕破强力、断裂强力强于对照,可开发特种丝绸产品。  相似文献   

19.
<正>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蚕丝分会,于4月9日至lo日在南京召开了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到会的理事共17名。理事长朱竹雯主持了会议,作了“关于1997年工作小结和1998年工作打算”的报告。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淑萍到会讲了话,她表示积极支持蚕丝分会的有关活动,热忱希望蚕丝分会继续组织和团结全省广大离退休蚕桑科技工作者,为振兴江苏丝绸行业献计献策再作贡献。省丝绸行业总会蚕桑处蚕桑科科长胡建,在会议上介绍了全省1997年蚕桑生产概况和1998年蚕桑生产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 1 蚕业面临的挑战 南充蚕桑丝绸业已连续五年出现全面亏损,全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目前,处境更加困难。其主要原因,一是丝绸产品国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蚕丝纤维在各种纤维中的地位下降,真丝产品出口大幅度下降。二是宏观管理失控,政企不分,条块分割,茧丝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三是多年的“蚕茧大战”,导致蚕茧生产、收购两大环境越来越恶劣,致使蚕茧质量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