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花1号花生     
这个新品种是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81年从引进的品种及其资源中选出单株,是“花29”的变异单株。1985—1987三年在28个点上参加全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84.9公斤,平均比对照“花37”亩产259.2公斤增产9.9%,居三年25个品种之首位。1986—1987两年在6处生产示范,平均亩产269.4公斤,比对照增产19.6%。这个新品种粗蛋白含量25.06%,  相似文献   

2.
浙皮2号(83—12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78年春用78—843为母本,78—932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选择,于1983年育成。1990年3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列为优良大麦品种。产量表现该品种一般亩产240公斤,比早熟3号增产。1986、1987年两年省大麦区域试验,折亩产217.2、237.3公斤,比早熟3号分别增产5.6%、5.93%。其中1987年省区试浙北片(包括杭加湖宁绍地区)10个点试验,折亩产282.46公斤,比早熟3号增产9.87%,达显  相似文献   

3.
鲁花5号是山东省潍坊市农科所于1971年以花27为母本,白沙1016为父本杂交后经11年反复选择鉴定,于1982年育成。参加了1983—1985年省春播花生早熟组区试及1984—1985年生产试验,1986年经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并确定在全省推广。 产量表现 1983—1985年省三年区试共30点次平均亩产荚果277.9公斤,居参试的七个品种首位,比对照花28增产10.2%;1984—1985年省生产试验,两年5点10次,平均亩产荚果243公斤,居首位,比花28增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晋花7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新品种晋花7号,原名5605-5-2,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08~2009年在山西省区域性多点生产试验中,该品种较当地对照种晋花4号增产显著.2010年5月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花7号,适合我国北方花生生产区作为春播花生...  相似文献   

5.
汕优桂44     
汕优桂44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1984年用珍汕97A和新选育的恢复系84—4(即桂44)配组而成,属感光型杂交晚稻组合。1988年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一、试验试种情况 1984年参加水稻所杂交晚稻型新组合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52.5公斤,比汕优30选亩增63.5公斤,增产16.3%。1985~1987年参加广西杂交晚稻区试,三年22个区试点平均亩产均比对照种增产,名列第一。1985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450.5公斤,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21%;1986年桂南8个试点平均亩产383.4公斤,比对照汕优30选增产7.12%;1987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319.2公斤,比对照汕优3…  相似文献   

6.
盐棉2号(原81—14)系四川省盐亭县棉花研究所与县棉协从(陕401×常杂1号)F_1×常杂1号后代中育成的棉花新品种。1989年通过省区试及省生产试验。1990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产量。1987~1988年参加省品种区试名列第一位,平均亩产皮棉99.76公斤与64.95公斤,分别比对照川73—27增产4.01%与9.82%,经统计分析达极显著水平。1989  相似文献   

7.
湘油11号(原名83—64—1)是湖南农学院农学系油菜育种组育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1987年8月通过审定。该品种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母本为澳大利亚双低油菜品种马努(种子含芥酸0,硫代葡糖甙0.21%),父本是国内丰产品种甘油5号(种子含芥酸47.6%,硫代葡糖甙未测),1981年春作杂交,经两年夏繁加代,1983年定型。从1984年秋起参加湖南省单双低油菜区域试验,在1984年—1985年预备区试中,平均亩产107.3公斤,比对照湘油5号增产13.4%,居参试品系首位;在1985—198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03.3公斤,比对照湘油5号增产11.2%,居参试品系首位;1986—198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22.99公斤,比对  相似文献   

8.
“余红1号”是湖南农学院育种室1982年育成的中熟高产晚籼新品种。1983—1984年参加品比、分别亩产529.1公斤和517.5公斤,比对照“余赤231—8”分别增产27.26%和34.87%,均达极显著水准,全生育期与“余赤231—8”相近。1986—1987年参加省区试,分别平均亩产461.9公斤和415.2公斤,均居供试品种首位。  相似文献   

9.
《花生学报》2006,35(3):27-27
中花12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唐92918”作母本,“ICGV86699”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花生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油2006001。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荚果产量4180kg/hm^2,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2.20%。其中:2003年荚果产量3820kg/hm^2,比中花4号增产5.71%,极显著;2004年荚果产量4340kg/hm^2,比中花4号减产0.58%,不显著。该品种适于湖北省花生非青枯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中薯2号简介     
<正> 该品种系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用国际马铃薯中心引入的LT-2作母本,DTO-33作父本,1984年杂交,1985年从实生苗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85T-14-3。经1987~1989年3月北京区试,平均比对照东农303增产28.7%以上。一般在北京春季亩产2000公斤以上;秋季1000公斤左右。1990年由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推广品种并定名为“中薯2号”。  相似文献   

11.
该品种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于1973年用花17做母本,花93做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85年由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鲁花4号。经三年省区试,在亩产500斤以上的七个单位,比68-4平均增产7.38%。  相似文献   

12.
系辽宁省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72年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经作研究所引入的“汀171—6”中系选育成。属珍珠豆型早熟中粒花生。 据1979—1981年在锦州、大连、沈阳、阜新、铁岭等市、地、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14个点及4个生产试验点试验结果,在不同肥水自然气候条件下,亩产730.4—393.5斤,平均亩产472.8斤,比推广种白沙1016亩增产14.5%,比对照种阜花5号亩增产16.1%,据1981年北  相似文献   

13.
辐优63是怀化地区农科所用辐南A与明恢63测配选育而成的产量高、米质好、抗稻瘟病力强的三系系籼组合,经区试鉴定和多年多点生产试验表现好,一般亩产550~700公斤,高的达780公斤。特别在山区种植比汕优63增产明显,抗性、米质均优于威优6号和汕优63,是丘陵山区作中稻、湘中、南双季稻区作晚稻较理想的接班组合。1989年通过怀化地区品种审定,“八·五”期间列为重点推广新组合。1产量表现 1986年参加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65公斤,居参试12个组合首位,比对照威优6号增产3.7%。1987年参加省中籼区试鉴定。平均亩产554.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产2.3%,…  相似文献   

14.
湘皮1号是湖南农学院麦类研究室以沪麦4号为亲本,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二棱春性皮大麦品种。1991年3月由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湘皮1号(原名系84-2)于1987~1990年参加湖南省大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16.5kg,比对照矮早三增产5.83%~  相似文献   

15.
76优312( 76—27A×培C312)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配制而成的双晚迟熟杂交粳稻新组合。1966—1987年全省七个点区试结果,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常规粳稻矮粳23增产17.5%,产量居参试品种(组合)第一位。1988年参加生产试验,三个点平均亩产459.3公斤,比常规粳稻增产30.789年宁乡县双晚示范,面积28.4亩,平均亩产486.2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7.7%;1990年双晚示范529.1亩,平均亩产534.4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9.1%。城郊乡罗宦村示范面积118.57亩,平均亩产554.4公斤,其中乡农技员成尚文种的禾场丘1.11亩,经验收平均亩产619.9公斤。 一、主要特点 1.…  相似文献   

16.
晋花2号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张广田(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汾阳032200)晋花2号花生,由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1995年4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晋花2号。1982年选用迂安花生作母本,蔓株7号作父本进行杂交,1986年从F...  相似文献   

17.
一、莆大麦4号的示范、推广莆大麦4号从1982年到1986年先后经过鉴定圃。品种(系)比较试验和省市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种早熟3号矮早三增产14.1~25.7%。同时,连续四年在不同地点、不同自然条件下进行小面积试种和大而积示范,比早熟3号和矮早三增产1~2成。1987年继续在平原、沿海丘陵和半山区进行大面积示范,一般亩产200-250公斤,高的达300公斤以上,如莆田县黄石镇1987年种植22200亩,占全镇大麦面积的82%,平均亩产208。5公斤,其中6000亩示范片,平均亩产242.4公斤,比矮早三增产25.8%;福清县种植100多亩,其中音西乡王塘村125亩,平均亩产229.5公斤,比矮早三增产  相似文献   

18.
建农早9号(原代号CQ081)是我所用(红410/湘东)F_1×(红410/罗青向4)F_1杂交选育成早籼中熟新品种。1987年所内品比试验,亩产与“119”相当,熟期比“119”早熟1天左右。1988年续试,亩产428.89公斤,比“119”增产16.97%,同1年参加南平地区早籼中熟组预试,平均亩产370.0公斤,比对照种“119”增产6.0%,居参试品种第二位,日产量第一位;宁波市农科所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亩产455.0公斤,居16个参试品种首位,比浙江省当家品种“二九丰”增产26.67%,比“119”增产17.42%。1989年分别参加省、地二级区试:地区区试据12个试点统计,平均亩产387.33  相似文献   

19.
<正> 品种来源湖北省宜昌地区兴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北斗星”作母本和“康革1号”作父本,1975年杂交育成。原代号:7621—12。1985~1987年参加由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王持的湖北省马铃薯新品种区试,表现增产、抗病、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1986年省区试亩产1965.90公斤,较对照品种米拉增产17.69%;1987年亩产1524.85公斤,较对照增产12.89%,在两年21点次试验中均达到极显标准。1987年在湖北省兴山县榛子乡生产示范40亩,平均亩产2256.5  相似文献   

20.
品种简介     
湘早籼1号 (原名81—292)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1978年用“温选青”作母本,“湘矮早9号”作父本杂交,于1981年定型育成的迟熟早籼品种。1985年10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试验、试种及推广情况: 1984华参加全省早稻区试,平均亩产1010.7斤,此对照“广陆矮4号”增加8.6%,比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6.4%,居同组供试品种的首位。1985年继续参加全省早稻区试,平均亩产999.3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9.2%,此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4.6%,仍居同组供试品种的首位。1985年淑浦县农科所单本示范繁殖12.2亩,平均亩产961.8斤,浏阳县试种325亩,平均亩产900多斤。该品种亩产900斤左右,高的可达1000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