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介绍棘豆属植物在三江源区玉树州的分布及危害,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对有毒棘豆属植物的充分利用,为防止草地退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武威地区天然草地有毒植物及其防除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武威地区天然草地有毒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其对草地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天然草地共有毒植物172号,分属31科84属,平均2.15种/m^2,盖度达4.41%地上部分生物量11.28g/m^2。对草地危害的主要黄花棘豆,甘肃棘豆,小花棘豆,狼毒和马草,受侵害的草地主要是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通过分析,提出了有毒植物防除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棘豆属有毒植物及其对家畜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豆属植物是内蒙古草原上最重要的有毒植物之一,严重影响着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大量文献对内蒙古棘豆属有毒植物的种类、分布、有毒成分及对家畜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综述,并针对内蒙古草原的实际情况对棘豆属有毒植物的防治及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草地有毒棘豆的危害、防控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毒棘豆是我国危害严重的毒草之一,在许多地区已经形成优势群落,其不仅加速了草地退化进程,而且致使大量放牧家畜中毒死亡,对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毒棘豆的蔓延已经形成了典型的“生态经济病”.综合近年在有毒棘豆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论述了有毒棘豆的危害及其机理、防控措施及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西藏草地有毒植物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收集和实地调查结合的方法对西藏草地有毒植物的种类、生态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草地有毒植物共计178种,分属51科,113属;其中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毛瓣棘豆(O.Sericopetala)、茎直黄芪(Astragaluo Strictus)、直立黄芪(A.absurgens)、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伏毛铁棒锤(Acontium flavum)、露蕊乌头(A.gymnanodrum)、工布乌头(A.kongboense)、铁棒锤(A.pendulum)等有毒植物的分布较广、危害较大。并针对西藏草地主要有毒植物防治方法及利用价值进行定位,提出了牧民认知-放牧管理-毒草监测-开发利用四位一体的毒草防治利用及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我国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黄花棘豆的生物碱成分,为其毒理学、药理学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RP18、半制备HPLC技术和现代波谱技术对黄花棘豆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黄花棘豆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2个极性较大的生物碱成分,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9α-羟基苦参碱和(-)-9α-羟基槐果碱。2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近10年来中国西部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研究的新动态和新进展。重点介绍了重要有毒植物的调查研究、西藏阿里地区冰川棘豆中毒的研究、有毒植物生态毒理系统与生态控制的研究、“牛栎树叶中毒诊断标准与防治原则”(陕西地方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以及有毒植物与植物毒素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提出了未来在这个领域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了解额济纳旗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为草地家畜中毒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调查显示,在额济纳旗草地上已发现的主要有毒植物分别属于2科、2属、4种,目前对额济纳旗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毒植物有称为"疯草"的豆科棘豆属小花棘豆、黄芪属变异黄芪和哈密黄芪和以及禾本科芨芨草属的醉马草4种.文章还对额济纳旗主要有毒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分布面积和防治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1病因分析疯草包括棘豆属和黄芪属的有毒植物,棘豆属植物适于生长在植被破坏的地方,一般认为这些植物是生态紊乱的先驱,黄花棘豆、甘肃棘豆、小花棘豆、毛瓣棘豆及冰川棘豆等在我国一些草场已发展成为优势种群,这不仅与其抗逆性强、耐干旱、耐寒等特性有关,更重要的是因为草场管理不善,过度放  相似文献   

10.
棘豆草属于耐干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该种植物具备很顽强的生命力,繁殖能力也很强,是青海省草场主要有毒有害杂草,主要分布在山地阴坡草地。引起羊中毒的赤豆植物主要有黄花赤豆、甘肃棘豆草、急弯棘豆草和小花棘豆草,前2种毒性最强,危害最严重。赤豆草全株都有毒性,当羊放牧过程中吃了棘豆草后,通过肠道消化吸收产生的生物碱,破坏羊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使得羊血液中Z-甘露糖苷酶的活性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羊慢性中毒发生,严重的还会导致羊出现中毒死亡。羊棘豆草中毒已经成为制约羊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笔者就一例羊棘豆草中毒的诊断与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高寒湿地及其二者交错区的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交错区植物群落多样性最高,"黑土滩"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高寒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高寒湿地植物群落中以莎草科植物占优势,"黑土滩"退化草地则以毒杂草占绝对优势,交错区可食性杂草类群较多。从3种植物类型区物种构成变化看,尽管3者互相毗邻,但是"黑土滩"可能是其他高寒植被类型退化演替而形成,不能证明"黑土滩"与其临近的高寒湿地存在群落发生学关系。以毒杂草构成为主的"黑土滩"次生植被则对其周边高寒湿地具有明显的侵入性和生态胁迫,因此必须加强对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高山草甸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江河源区人工草地建成后植被恢复效果、生长动态、植物群落特征、环境因子及其演替的分析表明:植物生长季节,垂穗披碱草人工、半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和高度的增长趋势符合“慢(初期)-快(中期)-慢(后期)”的S型规律,植被盖度的增长趋势符合“快(初期)-慢(中期)-慢(后期)”的规律。人工草地建植后第二年,物种多样性指数、生物量、优势种群特征、草场质量和土壤特征因不同草地类型而有所变化。人工草地在建成后4年内植物群落由“生产稳定性”急剧向“生态稳定性”转化,呈现出明显的退化态势,退化原因与毒杂草侵入和有效养分逐步匮缺有关。加强高寒地区人工草地建成以后的后期管理如灭杂、灭鼠、施肥和禁止放牧等,对防止人工草地退化,提高利用效率,保证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生产稳定性与生态稳定性之间的平衡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高原鼠兔对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高原鼠兔活动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植的人工草地上用堵洞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高原鼠兔的有效洞口密度达到60个/hm2时,人工草地优良牧草的地上植物量只有未危害草地的12%,牧草高度、盖度、密度均有大幅度下降;当达到80个/hm2时,优良牧草的地上植物量只有未危害草地的4%,牧草高度、盖度、密度进一步下降,人工草地开始向建植前的“黑土滩”演替。高原鼠兔通过对人工草地种群特征、物种多样性、土壤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来制约人工群落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肃南、肃北草地类型及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场类型和草地植物资源调查”于2007-2008年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实施。调查共测定草本植被样方226个,灌丛植被样方125个,草灌乔植被样方32个;现场标图约22500km2,调查路线长18500km。按照《中国草地类型的划分标准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确定肃南县草地类型有9类、18个亚类、24组、29型;肃北县草地类型有9类、17个亚类、19组、29型;采集植物标本986份381种,分属53科,176属;其中牧草类植物300种。肃北、肃南草场的总体状况在退化,局部地方保护较好;除气候因素外,超载过牧是加速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其次为鼠害;蝗虫不是造成草场植被退化的原因。调查区草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没有遭到大的破坏,但各种群的优势度变化较大,表明群落中种群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5.
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影响草地土壤养分数量和分布格局,而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会加速原生植物被更适生于此土壤条件下的植物所代替。狼毒在退化草地中斑块状集群分布的格局可能会影响草地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循环过程。以退化草地中未防除狼毒和防除狼毒的狼毒斑块为研究对象,分析斑块内和斑块间草地植物群落的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未防除狼毒和防除狼毒斑块间的地上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未防除狼毒斑块内,而防除狼毒斑块内和斑块间的地上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 2)未防除狼毒斑块内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斑块间;同时,未防除狼毒斑块内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显著高于防除狼毒斑块内,而防除狼毒斑块内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未防除狼毒斑块内。由此可见,狼毒斑块内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比斑块间高,表现出明显的“肥岛”效应。针对狼毒型退化草地治理应严格控制草地载畜量并辅以防除狼毒、围封、施肥等草地改良措施,实现狼毒型退化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伊犁绢蒿荒漠不同退化阶段草地经济性状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对不同退化阶段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lense荒漠草地的主要经济性状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草地由未退化阶段演替至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阶段,草地的植物种类组成、群落高度、盖度、生产力、营养价值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植物种类减少,高度、盖度、生产力下降,饲用价值处于一个劣变过程,表现出牧草的家畜适口性较差,利用率低,由良等牧场演变为中低等牧场.  相似文献   

17.
目前,草原在地理学与农学中的内涵有明显差别;草地的含义在植物地理学与资源地理学或农学中亦有显著不同。为了避免混淆,并使其名副其实,建议用牧地(即饲用植物地)替代草原和草地,来概括"以生产各类饲用植物为主的土地"。  相似文献   

18.
瑞香狼毒生物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珠  王堃 《草地学报》2018,26(3):525-532
瑞香狼毒是我国天然草地重要的毒害草之一,其地理分布贯穿我国大部分草原地区,北自内蒙古高原东部、南至青藏高原西部和云贵高原,是一种分布范围极其广泛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由于天然草地持续退化,瑞香狼毒在退化草地上的扩散日益严重,影响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我国学者在瑞香狼毒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化学防除效果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全面了解这种重要的毒害草,为瑞香狼毒的防除、维持草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过度放牧对不同草原生态系统氮(N)素的影响,选取内蒙古3种主要类型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多年过度放牧对植物生物量与叶片、根系和土壤中总氮(TN)和稳定氮同位素(δ15N)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度放牧显著降低草原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P<0.05);无牧条件下,3种主要类型草原植物叶片、根系和土壤的TN、δ15N值自东向西呈现下降趋势,并且所有植物叶片(R2=0.73, P<0.001)、根系(R2=0.86, P<0.001)的TN和δ15N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过度放牧降低了3种草原植物叶片、根系和土壤中TN、δ15N的值。综上所述,过度放牧对3种草地生态系统N循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应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方式,使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草地植物群落营养成分现状,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草地生态环境改善。[方法] 该研究以东乌珠穆沁旗10个乡镇(苏木)的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营养成分含量,结合对应分析方法,阐释不同乡镇(苏木)草地植物群落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及特点。[结果] 各乡镇(苏木)中乌里雅斯太镇在公因子分析中提取的信息资料较少,植物群落养分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公因子分析中提取的信息资料较少;萨麦苏木、嘎海乐苏木和道特淖尔镇草地植物群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高达70%以上,额吉淖尔镇和阿拉坦合力苏木草地植物群落粗蛋白含量高于10%,呼热图淖尔苏木草地植物群落粗灰分含量较高,达到10.53%;东乌珠穆沁旗草原植物群落由西向东粗蛋白含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 该研究采用对应分析方法揭示了东乌珠穆沁旗草原植物群落营养成分由西到东的变化趋势,阐释了各乡镇(苏木)草地植物群落草地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