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大白菜因耐贮运,食用方法多样,为东北地区冬季的主食蔬菜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但在种植过程中,由于气候、肥水和贮藏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大白菜干烧心病给农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且呈现出日趋严重的趋势,为农民的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在介绍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症状特点、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症状特点大白菜干烧心病一般在莲座期开始发病,心叶边缘干黄、向内倾卷,嫩叶边缘呈水渍状、半透明,脱水后萎蔫呈白色带状,有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证明,在大白菜的莲座期和结球初期,水分控制时间超过17天以上,0~10厘米的土壤含水量,低于12%以下,氮肥量施用过多(每亩追肥量折合纯氮高于40斤以上)是引起大白菜干烧心病的重要环境条件,多氮区发病率较其它低氮区高4~7倍,病情指数高5~14倍。它们对大白菜贮藏期发病也有明显的影响,随贮藏时期的延长而加重。干烧心发病严重部位,与健康株相比,其同叶位的叶柄与叶片含钙比值最高,叶片中的含钙量也比正常株显著减少,而含氮量较高,Ca/N比值小。在干烧心发病地块,注意浇水,保持土壤和近地面空气湿度,适量控制氮素肥料的施用是减轻或防治干烧心病的农业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温州市涂园土壤属淡涂粉砂质粘土,pH 7.80~8.62,土壤表层氯化钠含量0.12%~0.15%,灌溉水盐分含量0.13%~0.25%,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偏低,但速效钾含量很高。由于土壤盐分含量过高,结构性差,夏秋栽培大白菜极易发生干烧心病(叶球外部正常,内部叶顶变干、黄化,呈干纸状),尤其在酷暑干旱的天气条件下,其发病率达95%以上。 针对此,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成立了夏秋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综合防治及高产栽培技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张凤兰课题组在《Plant,CellEnvironment》在线发表了题为"Natural variation in a calreticulin gene causes reduced resistance to Ca2+deficiency-induced tipburn in Chinese cabbage(Brassica rapassp.pekinen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分析了钙网蛋白BrCRT2(Calreticulin2)在大白菜干烧心抗性中的作用,阐述了BrCRT2参与植物胞质Ca2+浓度调控的新机制。大白菜干烧心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大白菜主栽品种均不具抗病性,加之环境或栽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小区试验等方法对甘肃省张掖市娃娃菜干烧心病的流行规律和发病因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 明:张掖市娃娃菜干烧心病田间发病症状有3 种,即干边型、卷叶型和腐烂型;病叶集中出现在19~40 片叶之间;莲座期 开始发病,莲座期到包心期病害呈缓慢增长态势,结球期病害迅速增长,成熟期病情基本稳定;娃娃菜干烧心病的发生与植 株叶片Ca 含量、品种抗性、氮肥施用量、土壤全盐含量、茬口和种植密度等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徐家炳 《蔬菜》1992,(5):14-15
干烧心病干烧心病,俗称干心病,在我国北方大白菜产区的某些年份发病严重,对大白菜贮藏、供应及市民吃菜造成比较大损失和不良影响,至今为止虽经多方面研究,对其机理有了较一致的认识,但尚无特殊有效的根治方法,现就多年研究结果和栽培经验综述如下: 一、病症干烧心常在大白菜结球期发生,发病植株从外表来看,外叶和外部球叶生长正常.而剖开叶球即可以看到部分球叶由叶缘开始变干黄化,叶肉呈半透明的干纸状,叶脉黄褐色,无异味.发病和健康组织界限明显,发病部位多分布于第3~15片。在结球过程中,病情逐渐变重,尤其在贮藏期间,由于不适合的温度条件可促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据笔者调查,我地区上市的秋大白菜干烧心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一般年头发病率在3%~5%,严重地块发病率可达20%~20%,使秋菜的品质下降,造成减产和减收,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很受打击。  相似文献   

8.
《中国蔬菜》2000,1(5):35-0
钙是蔬菜的重要品质元素 ,由缺钙引起的蔬菜生理性病害多达几十种。缺钙可引起大白菜干烧心病 ,番茄、辣椒脐腐病 ,甘蓝、莴苣顶枯病 ,芹菜、菠菜黑心病等生理性病害。前两年 ,防治蔬菜缺钙的主要方法是喷施氯化钙等 ,而以其它钙为钙源的防治方法则研究较少。为此 ,中国农科院和陕西宝鸡美林化工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出高效补钙的新技术、新产品———美林高效钙 ,本产品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 ,取得了高效补钙的显著效果 ,从而解决了果蔬缺钙这一世界性重大难题。研究表明 ,蔬菜缺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化肥大量施用 ,导致植物体内氮…  相似文献   

9.
1.吲哚丁酸(IBA) 能刺激细胞的分裂和膨大。在果树上主要用于促进生根,一般将枝条在1000~10000×10~(-6)的酒精溶液浸5~10秒扦插。 2.吲哚乙酸(IAA) 主要使植物细胞、幼茎伸长,促进形成层活动,防止衰老。 3.萘乙酸(NAA) 促进果树生根,疏花疏果,防止采前落果等。在采收前1个月喷20~40×10~(-6)α—萘乙  相似文献   

10.
以草石蚕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处理对草石蚕扦插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各NAA浓度处理可促进草石蚕扦插苗的生根及生长,且随着NAA浓度的增加,其根长、根数、根鲜质量、根干质量、株高和根系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浓度为700 mg/L的NA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使用蜗牛酶和纤维素酶从糙皮侧耳和佛罗里达侧耳双核菌丝体中,成功地分离了高产量的原生质体。菌丝体培养时间,混合酶液 pH 值,一定浓度的酶液用量,酶解温度和时间与原生质体形成相关。原生质体的两种再生型被观察到,并计算了再生频率,糙皮侧耳为2.5%.佛罗里达侧耳为2.3%。  相似文献   

12.
结球甘兰(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自交不亲和系的测定,通常是用田间自交法来进行,这种方法费工费时。自建立了用水溶性苯胺蓝显示花柱中花粉管的技术后,又逐渐发展了利用荧光染色法快速测定自交不亲和性的方法。此法根据柱头上花粉萌发的数量确定不亲和程度,尚欠精确。研究表明,孢子体自交不亲和系统的花粉与柱头的识别机制是由S等位基因编码的S蛋白质决定的。美、英、日等国已先后分离鉴定出了这类S蛋白质。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及自交系花粉、柱头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组分的分析,探讨利用蛋白质特性来快速测定植物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的可能性。 材料与方法 试材采用西南农大园艺系蔬菜育种教研室选育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二乌叶86057’、‘北黑大86035’,二系统均是多代自交、高度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1983年以来田间自交亲和指数均接近于0;自交系‘虹桥86047’,该材料也为多代自交,但亲和性稳定,1986年田间自交亲和指数达13.06。 等电聚焦电泳和氨基酸分析均测试“花粉”(P)、“柱头”(S)和“受粉后柱头”( P S)三项。花粉:取自开花前套袋隔离的花枝;枝头:隔离袋内,开花前1-2天彻底去雄,  相似文献   

13.
光木耳和毛木耳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使用Novozym234酶从光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单核菌丝体中,成功地分离出高产量的原生质体;一些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及原生质体再生过程中形态学变化的观察结果。菌体的液体培养时间、缓冲液pH值和一定浓度的酶液用量与原生质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原生质体的两种再生型能在液体的CYM(Complete yeast extract medium)和固体的CYM含有0.6M山梨醇的再生培养基中观察到。  相似文献   

14.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肥城桃’、‘红玉杏’萌芽前枝条对~(18)N—尿素的吸收及萌芽后的运转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萌芽前‘肥城桃’和‘红玉杏’枝条对~(18)N—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随着时间推移,吸收利用率有所上升,至6月2日二者分别可达27%~32%和29%.2.无论是桃或杏,对未着果的果枝来说,其新植叶片为萌芽前枝条所吸收~(18)N 最重要的“库”.3.对着果的果枝来说,果实为最重要的~(18)N“库”.4.果实能加强新生器官对于萌芽前枝条所吸收~(18)N 的“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果树生物学零度和花期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柑桔、梨、苹果为试材,经过3—6年的观测。研究了这3个树种共10个品种(品系)在武汉地区的生物学零度和花期有效积温;用积温法和相关分析法对梨树3个品种进行了花期预报,并以柑桔为试材,进一步对积温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柑桔的生物学零度为9.6—10.6℃,梨为5.9—6.5℃,苹果为6.3—8.2℃,10个果树品种(品系)的花期有效积温均较为稳定,可以根据花期有效积温和气象温度预报值(或往年平均值)预报开花期;黄花等3个梨树品种花期早晚与2月上旬以来的旬平均最高温度积算值相关性极显著,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回归方程,用于果树花期预报;用积温法与相关分析法预报果树花期准确度相近。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有关资料对我国果树科技四十年来在果树资源调查和种质资源研究、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防治,贮藏保鲜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和进展进行了回顾,并针对我国果树科技的薄弱环节和生产及科学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我国果树科技今后发展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7.
用孢子分离,基内分离的方法获得纤细的银耳次生菌丝、节饱子和原基银耳次生菌丝还以白毛团,白色谷粒、基内菌丝和绒毛的形成存在。银耳菌丝体的形态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纤维的银耳次生菌丝、基内菌丝、菌龄短的原基组织和绒毛都能与伴生菌混合培养,配制成银耳母种。其中三种形态与伴生菌配制母种未见,只要正确辩识银耳菌丝体的不同形态和菌龄,掌握适宜的条件和技术,不仅简化了银耳的分离方法,而且提高了制作母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地区川茶花品种资源的搜集整理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茶花( Camellia japonica L.)亦称川茶花,别名海石榴、曼陀罗树(《群芳谱》、晚山茶(《花镜》)、耐冬(《青岛木本植物名录》),日本称薮椿。为山茶科( Theaceae)山茶属( Camellia)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10大名花之一。 川茶花冬春开花,花大色艳,花期长,适应性和抗污力较强。因此,无论用于庭园或绿点栽植,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我国是山茶花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史料记载,唐代以前已有栽培,到宋时栽培较为普遍。17世纪后期,我国的山茶花传到了欧洲,成为世界名花。目前,全世界山茶花品种约1.5万个,已命名的品种在3000个以上。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年平均气温18.4℃,冬季温暖 (1月分平均气温7.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80mm,相对湿度79%,土壤多为紫色土和黄壤,呈中性和微酸性反应,适宜于山茶花生长发育,1986年川茶花定为重庆市市花,为了充分发挥重庆传统名花的优势,丰富人民文化生活,调查、搜集、整理川茶花品种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日照长度对三类唐菖蒲开花,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效平  高勇 《园艺学报》1992,19(4):367-370
  相似文献   

20.
枇杷和杨梅冬季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阮勇凌  吴立敏 《园艺学报》1991,18(4):309-312
用红外线CO_2气体分析法研究了枇杷和杨梅在冬季的一些光合特性。发现在杭州条件下枇杷和杨梅等10种常绿树种冬季的净光合速率一般处于1.50mgCO_2·dm~(-2)·h~(-1)以下的低水平。枇杷花朵的存在明显提高了其邻近叶片的光合速率,但对枝条基部叶无效。冬季20℃的高温处理对枇杷和杨梅光合作用的抑制效应强于0℃和-2℃的低温处理。与杨梅相比,枇杷的光合作用更易受高、低温的抑制,说明它对冬季的温度变化较敏感,其抗寒性弱于杨梅。枇杷与杨梅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低,分别为750Ix和18000Ix,反映出这类果树耐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