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莱芜猪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及其随体重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测定了25头莱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莱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5、40、50、60、70、80、90kg)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营养水平和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莱芜猪自35~90kg瘦肉率在42.43%~55.29%之间,肌肉pH值稳定在6.19~6.52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在2.50~4.38之间,肌内脂肪含量在4.51%~19.92%之间;当70kg体重屠宰时,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3.47%,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5、3.38,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11.54%.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认为,莱芜猪以体重70kg作为上市屠宰体重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以莱芜合成系猪(以下简称合成系)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40kg、50kg、60kg、70kg、80kg、90kg阶段体重胴体及组织的重量变化,以莱芜猪为对照,以y=axb回归法研究其出生后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组织的生长强度,合成系与莱芜猪顺序一致:脂肪>皮>肌肉>骨骼;组织的早熟性顺位,合成系:肌肉>骨骼>皮肤>脂肪,莱芜猪:骨骼>肌肉>皮肤>脂肪;反映出二者产肉性能、胴体品质、组织早熟性等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品种和体重对猪肌肉生长抑制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猪的体重和品种对其背最长肌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对猪100kg时的胴体性状与肌肉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以β-actin基因为内标,研究不同体重(20、50和100kg)和品种(汉普夏猪和长白×撒坝猪)对猪背最长肌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考察试验猪在100kg时的胴体肉质指标。结果表明:①猪背最长肌中肌肉生长抑制素的表达随体重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P>0.05);②相同体重条件下长撒猪背最长肌中肌肉生长抑制素表达均显著高于汉普夏猪(P<0.05),其中20kg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③肌肉生长抑制素的表达与瘦肉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背膘厚则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滴水损失和肌内脂肪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猪背最长肌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的表达量随体重增加而提高,品种间差异显著,并且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的表达与瘦肉率、背膘厚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发展优质瘦肉型猪,必须掌握其生长发育的规律。猪的各种组织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初期猪的神经组织生长发育最为旺盛;2—3月龄,体重30~40kg时,骨骼生长加快;3—4月龄,体重达50kg左右时,肌肉迅速发育;4月龄后开始大量沉积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中型民猪育肥猪日体重变化情况,试验选择85 kg体重的中型民猪育肥猪3头,进行日体重变化情况的测量。结果表明:85~100 kg中型民猪育肥猪平均日增重为326.67 g,其中85~90 kg阶段平均日增重为308.13 g,90~100 kg阶段平均日增重为336.90 g。说明民猪生长速度慢、平均日增重低,提高其生长性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选择体重35kg左右的杂交猪34头,采用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了育肥结束体重和屠宰体重对试验猪的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结束体重在85~110 kg阶段对试验猪的生长肥育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屠宰体重除对屠宰率形成显著差异外,对试验猪的其它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影响不明显;采用综合选择指数对试验猪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体重在95~100kg阶段结束育肥并屠宰的试验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综合选择指数最大.因此,在该试验日粮水平下社莱商品猪的适宜育肥结束及屠宰体重为95~100kga.  相似文献   

7.
以莱芜合成系猪(以下简称合成系)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40kg、50kg、60kg、70kg、80kg、90kg阶段体重胴体及组织的重量变化,以莱芜猪为对照,以y=axb回归法研究其出生后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组织的生长强度,合成系与莱芜猪顺序一致:脂肪>皮>肌肉>骨骼;组织的早熟性顺位,合成系:肌肉>骨骼>皮肤>脂肪,莱芜猪:骨骼>肌肉>皮肤>脂肪;反映出二者产肉性能、胴体品质、组织早熟性等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猪的肥育是养猪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养殖者应争取用最少的饲料和劳动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成本低、量多质优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1 生长肥育猪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 专门用来生产猪肉产品的猪称为生长育肥猪,一般将体重25~60kg的猪称为生长猪,体重60 ~ 100kg以上的猪称为肥育猪.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2009年测定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约克仔猪0~28日龄时体重、体长的相对生长速度随着周龄增加逐步变慢;同期相比,体重的相对生长速度要大于体长。育肥猪50~80kg体重阶段日增重较25~50kg及80~100kg两个阶段要大。后备种猪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的大小顺序均为:大约克猪杜洛克猪长白猪。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哺乳期背膘损失与其胎次、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1发育特点按育肥猪的体重一般可分为生长期和育肥期。生长期育肥猪体重大约在20~60kg。育肥猪生长期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由保育期转到育肥生长期的猪,其消化系统不健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生长期的育肥猪胃容积不大,抵抗力不足,其骨骼、肌肉逐渐进入优势生长阶段,而脂肪逐渐进入相对平衡的生长阶段。育肥期猪的体重大约为60 kg至出栏体重。猪育肥期各组织和器官发育日趋成熟、完善,能  相似文献   

11.
育肥猪是从20~25kg(9周龄)开始,一直到出栏(110kg)为止的猪.按生长和发育阶段,育肥猪可分为三个时期:体重20~35kg为生长期,35~60kg为发育期,60kg到出栏销售为育肥期.育肥猪管理目标:成活率98%,日增重800g,料肉比2.65:1,出栏日龄180d,出栏体重120kg.  相似文献   

12.
陈国顺 《猪业科学》2003,20(8):46-48
本研究测定了24头合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合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0kg,35kg,40kg,45kg)的变化规律,确定其最佳屠宰体重。研究结果认为,合作猪瘦肉率在48.8%~55.0%之间,肌肉pH1值在6.35~6.50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均在3.75~4.05之间,肌内脂肪含量在3.60%~3.85%之间;当40kg体重时屠宰的失水率和滴水损失均最低,分别为10.68%和1.84%,且剪切力值最低,为3.08kg。相同性状间的有较高的正相关,肌肉pH1值几乎与各项肉质指标呈负相关。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定结果认为,合作猪是在活重达到40kg时屠宰,其肉质最优。  相似文献   

13.
该试验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二氢吡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品质及肌肉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动物为60头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按单因素完全随机分为5组,第1组为对照组,其他4组为试验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其中试验组二氢吡啶添加水平分别为25 mg/kg、50 mg/kg、100 mg/kg、150 mg/kg.试验结果表明: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二氢吡啶可促进猪的生长、改善肉品品质、提高肌肉组织的抗氧化性能.其中二氢吡啶的最佳添加量为50~100mg/kg.  相似文献   

14.
研究测定了25头莱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莱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5、40、50、60、70、80、90kg)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营养水平和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莱芜猪自35~90kg瘦肉率在42.43%~55.29%之间,肌肉pH值稳定在6.19~6.52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在2.50~4.38之间,肌内脂肪含量在4.51%~19.92%之间;当70kg体重屠宰时,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3.47%,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5、3.38,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11.54%。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认为,莱芜猪以体重70kg作为上市屠宰体重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40~90kg6个体重阶段的莱芜猪和鲁莱黑猪为试验对象,每个阶段每组各6头猪,采用组织化学切片染色技术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猪肌纤维的发育规律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体重的增加,莱芜猪与鲁莱黑猪肌纤维的发育较为明显,但发育特点明显不同,莱芜猪40~70kg体重时肌纤维生长较慢,直径和面积变化不明显,70kg后肌纤维生长发育明显加快(P〈0.05);而鲁莱黑猪则是40~60kg体重时肌纤维生长较快,60奴后肌纤维生长发育变慢(P〈0.05)。(爹琥珀酸脱氢酶(sDH)组织化学处理显示,肌肉肌纤维是由红肌纤维、中间型肌纤维和白肌纤维这3种类型肌纤维构成,并以白肌纤维占优势。莱芜猪与鲁莱黑猪在肌纤维类型的组成和不同类型肌纤维直径上具有不同的发育性变化模式,总体上莱芜猪红肌纤维含量有高于鲁莱黑猪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类型肌纤维直径方面,莱芜猪与鲁莱黑猪具有基本相同的发育性变化模式。③相关性分析表明,肌肉的肌纤维尤其是红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对肌肉的干物质、肌内脂肪及系水力等肉质性状具有有利的影响,但白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对肌肉的系水力具有不利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在肌肉组织中肌纤维的发育方面,莱芜猪比鲁莱黑猪较为晚熟;在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方面。红肌纤维更有利于优良肉质特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对猪氮排放量的影响,以及生长猪不同阶段氮排放量与生长性能的关系。试验动物为315头二元杂交猪(♂皮特兰×♀杜洛克),采用H3同位素稀释技术测定饲粮粗蛋白质在不同生长阶段猪体内氮存留量(分为3个阶段,猪体重和饲粮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0~90kg,CP17%;90~120kg,CP16.5%;120~140kg,CP16.5%)。通过测定平均每日氮摄取量(ADNI)和平均每  相似文献   

17.
合作猪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及其随体重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测定了24头合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合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0、35、40、45kg)的变化规律,确定其最佳屠宰体重。研究结果认为,合作猪瘦肉率在48.8%~55.0%之间,肌肉pHl稳定维持在6.35~6.50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均在3.75~4.05之间,且肌内脂肪含量在3.60%~3.85%之间;当40kg体重时屠宰的肌肉失水率最低,为10.68%,其滴水损失亦最小,为1.84%,肌肉剪切力值最低,为3.08kg。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的有较高的正相关,肌肉pHl值几乎与各项肉质指标呈负相关。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定结果认为,合作猪在活重达到40kg时屠宰,其肉质和胴体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8.
大约克生长猪采食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约克生长母猪的采食行为进行了观测和研究,并总结其采食规律。选用体重(28.0±1.2)kg的大约克猪60头,采用美国奥斯本(Osbern)工业公司生产的FIRE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对猪采食行为进行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30~60 kg体重大约克生长猪,平均日采食次数为9.5次;平均日采食量为1.48 kg;日采食量(kg)和体重(kg)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00052x3+0.0054x2-0.1177x+0.7189,R2=0.96;平均日增重为0.68 kg;白天的采食量占全天的68.9%;全天采食量的高峰时间段为15:00~18:00。  相似文献   

19.
杨柠蔚 《中国饲料》2022,1(4):49-52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亚麻籽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指标、血清和肌肉抗氧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576头体重接近的16周龄生长猪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4头.试验育肥猪在26周龄出栏,整个试验期间3组分别饲喂亚麻籽添加水平为0、1%和2%的配合饲料.结果:1%和2%亚麻籽组育肥猪生长前期(16~20周)的...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梅花星杂交猪毛色对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15 kg巴梅(巴克夏×梅花星)后代猪纯黑30头,黑白花猪30头,对照组选取纯种梅花星猪30头,总计90头猪,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体重达100 kg进行屠宰测定和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黑白花巴梅猪平均日增重达0.60 kg、料重比3.17,肥育性能优于其他组合,黑白花巴梅猪屠宰率为76.90%、胴体直长91.23 cm、瘦肉率51.87%,肉色、p H、系水力均在理想优质肉范围之内,肌肉中脂肪酸、氨基酸含量与梅花星纯种相差不大,说明毛色分化对梅花星杂交猪肥育猪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