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垃圾处理和雨水资源利用是城市建设必须面对的两个问题,在建筑区绿地进行储渗层建设不但可以解决建筑垃圾的堆放难题,节省处置费用,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利用绿地滞蓄雨水就地入渗,减小暴雨径流峰值和雨水外排,增加对地下水的回补。储渗层建设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保效果突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介绍了利用建筑垃圾建设储渗层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昆明溪麓·南郡小区样板别墅区的景观规划为实例,从场地的地形、景观与建筑、瀑布与溪流、公共景观与私家景观,以及植物的选配等规划手法,阐述分析山地别墅住宅景观设计的要点,探寻山地住宅区地域性景观建设的策略。作者认为:山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结合建筑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组织,做到室内外景观的一致性;结合人性化设计,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景观布置的合理性;发展立体绿化,结合山地地形起伏的特点,创造出具有自然野趣的人工绿化;水体营造时考虑人们的亲水愿望、水体净化以及水体循环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RS技术快速、精确地获取监测城镇用地信息,有助于城市的合理规划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采用2002年、2007年、2010年Landsat TM遥感数据提取重庆主城区建筑指数(NDBI),获取重庆主城区建筑指数的数量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分形理论,对NDBI的分维数与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0年低建筑区减少,高建筑区增加;在空间分布上,巴南区的建筑指数明显低于其他区域,九龙坡区以及渝北区的建筑指数相对较高;低建筑区的斑块复杂程度明显高于高建筑区,而高建筑区域的稳定性则高于低建筑区,主要是建设用地相对集中,斑块形状较为规整,从而受外界的干扰较小。研究结果为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管理与城市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泾惠渠灌区地表与地下水优化调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考虑泾惠渠灌区各县区水资源、农业生产、渠系工程现状差异基础上,利用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和模糊技术研究该灌区地表、地下水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得出其丰、平、枯年水资源利用方案,并与现有用水方案比较分析,表明该研究结果切合实际,可操作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3S技术、野外实地考察与测量等方法,结合土壤、农业、土地利用、土地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资料,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构建自然-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性评价指标法开展古浪县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结果发现:古浪县共有未利用地182 155.00 hm2,可开垦的易耕性土地15 878.29 hm2,占全县未利用土地资源的8.73%;后备资源中可开垦的其他草地和沙地规模占绝大多数,为总规模的97.88%。建议统筹考虑古浪县石羊河流域、北部沙漠区的生态效益,结合水利、农业、林业等规划编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以避免盲目开发利用。在耕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配套采取工程、生物、节水等技术,要加强区域综合治理的力度,提高开发耕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自然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自然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构建了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评价方法。以河北邢台市山区某村为例,针对其生产生活废弃物产生特点,构建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该村农业废弃物以果木剪枝、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人畜粪尿等为主,通过构建以果木剪枝热解+炭基有机肥还田为纽带的循环利用模式,辅以污水处理利用技术,实现了废弃物能源化和就地肥料化利用。通过对该自然村循环利用模式进行实地评价验证,结果表明该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模式评分结果为优。该文为中国村镇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模式选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日照市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年和2013年2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采用ENVI的监督分类和分类后处理功能,并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模型和转移矩阵分析法,对日照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特征、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3年,日照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耕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方面。其中,耕地面积减少446.08km2,年变化率为-2.22%,主要转化为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林地面积减少192.55km2,年变化率为-2.43%,主要用于建筑用地和耕地,也有部分被转化成未利用地;建筑用地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2001—2013年,建筑用地面积增加一倍多,年变化率为8.05%,主要来自于未利用地和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65.69km2,年变化率为-1.16%,主要被用于建筑用地。最后分析了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认为主要驱动因子是城市化进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土地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规模化畜禽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述了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详述了规模化畜禽养殖中畜禽舍建筑、通风、降温、加温、空气质量控制、环境自动控制及粪污的处理与利用等环境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加强研究应用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认真分析总结国内外太阳房研究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采用现代“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技术,对我国进行高效节能型农村民用太阳能供暖建筑设计,开展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型农村能源综合性立体利用模式。 为实现被动式太阳房的设计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在CAAD系统中采用了三级优化设计: 第一级优化是利用多年来的成果,特别是有良好的热工性能的典型建筑,按照不同纬度、气候特点建立优化建筑构、配件计算机图形库。使太阳房建筑设计按实际地理位置,处于一个优化的结构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0.
动物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动物废弃物的产生、处理和利用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动物废弃物的处理不能只局限在处理技术方面,而应从整个养殖系统来全面考虑,并就今后一段时间动物废弃物研究工作的重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钱金平  贾俊艳      何萍    侯利萍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5):261-265
海岸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迥异于内陆地区。为揭示河北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以海岸线向陆地延伸10 km作为研究范围,通过土地利用相对优势度和综合利用程度两种方法分析了河北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结构现状、空间格局和集约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为水库/坑塘、旱地和建筑用地;水库/坑塘、河流/湖泊和建筑用地、未利用地向海特征显著,是海岸带的优势土地利用类型;海岸带土地利用的海陆梯度和高程分异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由水库/坑塘和建筑用地向旱地和林地转变;集约化利用程度最高的区域在距海岸线0~6 km、高程10~50 m的空间范围内。在沿海开发热潮再次兴起的背景下,关注海岸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现状,对优化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壤通报》2015,(5):1034-1039
研究黑土区农村居民点整治过程中剥离新村建设占用耕地表土用于旧村址复垦的效益,以探讨表土剥离再利用的技术经济可行性。通过对吉林市大荒地村的实地调研和对其表土剥离实施成本的综合分析,表明:耕地表土土壤结构好,有机质和肥力水平高,剥离其用于旧村址复垦,可以迅速熟化新增耕地,保证新增耕地的质量;但是表土剥离与旧村址覆土过程中双向剥土、运土、覆土费用非常高。研究认为:农村居民点整治过程中剥离新村建设占用耕地表土用于旧村址复垦,既要考虑技术可行性,又要考虑经济可行性,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
<正> 在进行集约化种植与高效利用各种资源的情况下,必须考虑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清洁的要求。这对在只容许毒物轻微污染的饮用水源卫生保护区特别重要。因此,为各种不同卫生保护区进行农业生产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办法和标准,其基础是现有关于土地农业利用对饮用水源质量影响的各种知识。这些办法和标准对改进综合生产技术作了充分考虑。这些综合生产技术在考虑提高土壤肥力并获得农作物的高产量的前提下,为土壤肥力中期规划与监测建立资料档案,并针对水源保护区具体条件,建立控制土壤肥力与  相似文献   

14.
合肥市建筑小区雨水利用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建筑小区雨水利用设计方法,为建筑小区雨水利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假日F-3居住小区为例,根据小区雨水设计目标,计算小区所需雨水利用强度;结合小区具体条件、各种雨水利用设施雨水利用强度与基本规模、成本与效益,确定小区雨水利用设施组成。[结果]提出了小区雨水利用设计方法,解决了雨水利用设计中规模与组成这2个关键问题。滨湖假日F-3居住小区雨水利用设施:景观水体1 742.1m3,储水池1 500m3,下凹式绿地12 200.5m2,透水铺装10 672m2,能满足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重现期2a对外排流量径流系数的要求。[结论]建筑小区雨水利用设计应以外排径流系数为主要目标,结合小区具体条件,兼顾雨水利用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并满足相关规定,合理确定雨水利用设施规模及构成。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基于水土保持的雨洪利用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是城市水土保持的必要要求,同时雨水利用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的一个重要解决途径,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北京市顺义区某新建小区的雨水利用方案为例,分析了新建住宅区雨水利用的影响因素,结合城市水土保持的要求,探讨了雨洪利用的技术设计,并对其效益进行了评价。建议政府在城市住宅小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建筑企业和小区居民对雨洪资源进行收集利用,最终达到优化城市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上游坡地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内涵和研究进展,基于长江中上游坡地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坡地水土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化配置研究的不足,指出应在考虑水土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推广成功的坡耕地治理方法和技术,加强坡地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理论研究,进行合理的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建立有利于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的组织管理体系,以期为长江中上游坡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和流域坡地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考虑地形条件下山区日照和辐射的GIS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考虑坡度、坡向等地形要素对日照和辐射的影响,针对东中部山区坡度较平缓的特点,改进了坡面日照、辐射计算公式并建立了模型,利用本模型、Citystar和500m×500m网格的地理数据,计算湖南省年日照时数、年太阳总辐射。结果表明:考虑坡度、坡向等地形要素,比过去仅考虑经纬度、海拔利用GIS分析气候要素更能反映山区光资源分布及气候特点,该模型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菜用大豆豆荚表型的高通量采集与分析,本研究利用可见光成像技术获取豆荚图像,综合考虑育种工作对表型信息的需求,提出了一套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菜用大豆豆荚表型信息采集分析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分析系统软件.研究通过试验确定最优参数,实现了菜用大豆豆荚长度、宽度、弦长、弧长、面积、每荚豆粒数、弯曲度、标准色距等表型性...  相似文献   

19.
一、由我校淀粉化工研究所古碧高级工程师主持研究开发的“建筑涂料用变性淀粉的开发研究”项目于2000年元月4日通过了由广西区教育厅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项目是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经湿法复合变性生产建筑涂料用变性淀粉。该产品可替代石化产品,减少建筑污染,改善环境,有利人们健康。专家认为该项目的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二、我校生物技术与糖业工程学院杨正兴副教授主持研究的“柿汁膳食纤维饮料、白果低糖营养饮料加工研究”项目于2000年元月28日通过了由广西区农业厅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项目利用广西柿子和白果资源,…  相似文献   

20.
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施工技术以其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提高建筑质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型装配机械的出现,装配施工技术的日趋成熟,为装配技术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中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此,分析装配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行性,对于改变传统的水利施工模式,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