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沽化县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湾南岸,海岸线长170.5km,滩涂面积5.6万hm^2(公顷),浅海面积13.3万hm^2,浅海滩涂地势平坦,水质清新,饵料生物丰富,非常适宜文蛤的生长繁殖,是我国文蛤主要产地之一。目前,以文蛤为主的滩涂贝类护养面积已发展到9333hm^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文蛤浅海增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地处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长254.37km,滩涂面积97万亩,-10m等深线浅海面积约350万亩,文蛤等贝类自然资源丰富,可供开发文蛤增养殖的浅海达100多万亩。该海域富营养,无污染,初级生产力高,滩涂贝类生长繁殖密度大,也是全国著名的自然文蛤苗种及成品蛤生产基地,为该地区进行浅海贝类增养殖,建立文蛤育苗、生产基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养殖场地的选择选择风浪较小、底质稳定、潮流畅通;滩涂平坦,底质松软,细砂含量为65%~80%;无工业污染,海水相对密度为1.015~1.024的海区。二、围建防逃设施严密围建养殖场是保证养殖过…  相似文献   

3.
张锡佳 《齐鲁渔业》2008,25(5):68-69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适应环境能力强,肉质鲜美,是经济价值高的双壳类,在我省西部主要分布于渤海湾、莱州湾沿海,是主要的滩涂经济贝类之一,亦是我省名、特、优水产增养殖品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在水产品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位置。据统计潮间带面积约26.7万hm^2(400万亩),已养面积7.85万hm^2(117.7万亩)。由于投资省,见效快,生产稳定,管理方便,投资利润高等特点,正吸引众多从事海洋渔业增养殖的人们增加投资,扩大滩涂增养殖规模。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模式,养殖过程中存在死亡率高、滩涂利用率低等问题,文蛤养殖发展的潜能还有待挖掘。现将山东省西部沿海文蛤发展的潜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承担了山东省科技厅下达的科技攻关项目《文蛤、青蛤等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研究》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共完成贝类增养殖面积6万亩,生产文蛤苗种320吨,生产商品文蛤2360吨,增养殖区内现有文蛤5260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并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浅海文蛤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文蛤在我国是一种天然资源丰富的滩涂贝类,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青睐。此次试验主要通过对浅海滩涂文蛤生态习性的研究,结合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浅海滩涂文蛤增养殖,摸索适宜当地条件的文蛤增养殖技术措施,进一步指导生产。主要开展了文蛤防逃、半人工采苗、苗种底播密度生长等试验,并取得了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文蛤防逃试验(1)场地的选择:选择高潮区下缘至中潮区之间  相似文献   

6.
正文蛤在我国是一种天然资源丰富的滩涂贝类,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文蛤属,具有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活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快、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等特点,质量好,价值高,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青睐。此次试验主要通过对浅海滩涂文蛤生态习性的研究,结合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浅海滩涂文蛤增养殖试验,摸索适宜当地条件的文蛤增养殖技术,指导生产。2011年2月到2012年10月试验期间主要开展了  相似文献   

7.
一等奖 项目名称 池塘模式比养殖增产技术 牡蛎大面积养殖高产高效技术 二等奖 滩涂贝类增养殖高产技术 浅海滩涂贝类增养殖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技术 池塘立体养殖机械化技术推广 1.25万亩浅海滩涂贝类增养殖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技术 池塘模式化养殖增产技术 三等奖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主要通过对浅海滩涂文蛤生态习性的研究,结合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浅海滩涂文蛤增养殖,摸索适宜当地条件的文蛤增养殖技术措施,进一步指导生产。试验期间主要开展了文蛤防逃、文蛤半人工采苗、文蛤苗种底播密度生长等试验,并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东营市潮间带泥螺增养殖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19~25日,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潮间带泥螺增养殖情况及泥螺对浅海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东营市潮间带资源和泥螺增养殖现状 1.1 潮间带资源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海岸线长350 km,滩涂面积12万hm~2(180万亩)。由于黄河及其它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盐和有机物入海,加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使潮间带区域海水形成较高的初级生产力,黄河人海口区全年总初级生产力为1.07×10~6t 有机碳(干),水体平均日初级生产力为358mg/m~3,海洋生物多达517种,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潮间带分布的主要经济贝类有文蛤、四角蛤、蓝蛤等,潮间带已成为经济贝类苗种繁育及成贝生长基地。  相似文献   

10.
茂名市濒临南海,海岸线长达220km,滩涂面积8494hm^2,浅海(0~20m)面积104726hm^2,是蛤、东风螺等多种贝类繁衍、养殖、增殖的好地方,海水增养殖业前景美好。过去由于受重鱼虾轻贝类的思想影响,沿海贝类增养殖业发展慢,这与丰富的浅海滩涂资源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乳山市海岸线长185km,滩涂面积6667hm^2(10万亩),其中可养滩涂贝类面积2000hm^2(3万亩),已养1400hm^2(2.1万亩),主要分布在乳山口内湾和前海小泓至杜家岛内湾,大部分底质为软泥、泥沙质,小部分为沙质,底栖硅藻丰富,适宜滩涂贝类生长。滩涂贝类养殖在乳山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养殖品种有杂色蛤、牡蛎、缢蛏、青蛤等。滩涂养殖在海水养殖产业和产量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刘维民 《水产科学》1996,15(6):41-42
锦州沿海滩涂贝类发展途径的探讨刘维民(锦州市水产技术开发培训中心,121000)关键词:沿海滩涂贝类发展锦州沿海滩涂总面积为26.6万亩。其中适于贝类养殖的滩涂面积15万亩。能形成一定资源量的贝类品种主要有文蛤、四角蛤蜊和兰蛤。现已管养10万亩,占可...  相似文献   

13.
文蛤是贝珍品,有“天下第一鲜”之美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乱捕滥采,使资源量大幅度下降,虽经几年的护养管理,但因科技含量低,投入少,资源恢复慢。为提高浅海文蛤增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东营区海洋与渔业局分别在东营区与河口区开展浅海文蛤增养殖试验,共开发面积1000亩,总产文蛤156t,青蛤24t,实现产值251万元,效益145.6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广东沿海三湾——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总面积2880平方公里,其中5米深以内浅海面积43.5万亩,10米深以内浅海面积130万亩。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水质清新,浮游生物丰富,特别是软体动物种类多,平均生物量达到228.30克/米^2,是广东沿海开展贝类增养殖的三个优良海湾。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三湾的贝类增养殖,  相似文献   

15.
宁波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段 ,海岸线长达840公里 ,现有潮间带滩涂 1 44万亩 ,0至 - 1 0米的浅海 340万亩 ,具有发展浅海滩涂养殖的良好自然条件。其中滩涂贝类养殖实行生态养殖 ,具有本小利厚、生产稳定、管理方便等优点 ,深受广大农民喜爱 ,已成为宁波市海水养殖的一大热点。1滩涂贝类养殖现状宁波市滩涂面积广阔 ,底质类型复杂 ,包括粉砂质泥、泥质粉砂、淤泥、砂质、岩礁等多种类型 ,可适合多种滩涂贝类的养殖 ,主要的养殖种类有缢蛏、泥蚶、泥螺、文蛤、彩虹明樱蛤、菲律宾蛤仔等。目前主要以管养为主 ,即对养殖涂面进行改良、翻整和播…  相似文献   

16.
位于长江口的江苏省江门县新余乡鲜圩港北侧的黄海滩涂上,发现了一块丰富的文蛤资源,面积约有4000多亩,地理位置在东经121°31′、北纬32°,据实地考察,在资源密集地段,每平方米有文蛤幼苗400多只,资源密集丰富,最近,南通市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为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设立贝类保护区,并扩大了2万多亩滩涂作为贝类养殖基地,加强了文蛤资源的繁殖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孙枫 《齐鲁渔业》1987,(3):52-52
青岛海岸线长730公里,有20多条较大河流入海,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水深2-10米的浅海面积86.7万亩,有效放养面积5万多亩;滩涂面积563万亩,可供增养殖面积11万亩,增养殖条件十分优越。  相似文献   

18.
刘庆营 《齐鲁渔业》2007,24(1):29-29
山东省沾化县海岸线长达170.5km,滩涂面积2.8万hm~2(42万亩),海岸带地势平缓,大部分底质为软泥质,水流缓慢,底栖硅藻丰富,适宜滩涂贝类生长。滩涂贝类养殖在沾化县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养殖品种有文蛤、杂色蛤、牡蛎、缢蛏、青蛤等。但是,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滩涂养殖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是滩涂底质老化。由于年复一年的不间断养殖,滩涂出现老化状态,使得滩涂生产能力大大降低。贝类死亡后贝壳大量沉积,对滩涂造成严重的污染,滩涂利用呈超负荷状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浅海滩涂总面积约为9.3万km2,生活着700余种海洋贝类,贝类产量名列世界第一.目前已开展人工养殖滩涂埋栖贝类有泥蚶、缢蛏、泥螺、文蛤、青蛤、西施舌、菲律宾蛤仔、彩虹明樱蛤等[1].由于滩涂养殖贝类具有开发成本低、效益好、生态型等优点,近年来人工养殖规模发展很快,对海水养殖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愈加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养殖基地的江苏省如东县东凌渔业乡,现有文蛤养殖滩涂面积8万亩,年生产文蛤近一万吨,出口活文蛤6000多吨,产值8000多万元,1994年渔民劳均收入达到了15600元,成为省市、县出口活文蛤的重要基地。 一、抓文蛤的精养围养: 一是将8万亩滩涂面积根据滩涂文蛤的贮藏量和规格状况划为3万亩精养区和5万亩管养区;二是每年出口季节的10月至来年2月底再从3万亩精养区中划出文蛤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