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高产高收获指数型水稻新品种粤香占的主要特性及其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粤香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高产、多抗、优质水稻新品种。1996、1997年,粤香占参加广东省早季优质稻区试,产量均名列第一,平均单产分别为6583.5和6646.5kg/hm~2,分别比对照七山占增产13.00%和14·22%,均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单产为6615km/hm’。其产量之高,增产幅度之大,年份间增产幅度差异之小,是近年来本省优质稻区试中罕见的。1997年,该品种参加南方稻区华南早融组区试(4个省10个试点),平均单产为6628.3kg/hm’,比对照汕优桂99增产690%,名列常规稻首位,且早熟3.3天。粤香占在大田生产上表现为高产、…  相似文献   

2.
阜阳地区是安徽省芝麻主要产区,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较大,近几年都在一百万亩左右。据三十年历史资料,我区芝麻面积占全省芝麻面积的41.5%,而产量是全省总产的36.5%,平均单产只46斤/亩,低于全省平均值。由于我区芝麻品质好,栽培面积大,但单产低而不稳,认真研究芝麻增产途径,采取有效的增产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D297优67     
杂交稻D297优67是一个中晚稻兼用的组合。1992年10月,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组评审通过,并通过省级科技成果技术鉴定。1产量表现1988~1989两年推荐参加三明市、尤溪县杂交晚稻新组合预试,比对照汕优63显著增产、抗病。1989~1990年参加福建省晚杂组合区试,连续两年单产均居首位,表现出比对照增产。1990年在16个试点9个参加组合区试中,比对照1汕优桂32增产4.8%,比对照2汕优63增产4.49%。1990~1991两年参加三明市单晚杂优组合区试,平均单产分别为61…  相似文献   

4.
油用亚麻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用亚麻是我国西北、华北长城地带重要的油料作物。据1979年全国胡麻科研会议统计,种植面积840万亩左右,约占世界油用亚麻面积的十分之一,平均单产50—60斤。近年来,许多高产实例表明,油用亚麻的增产潜力很大,只要根据油用亚  相似文献   

5.
谷优527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优质、抗病、配合力强的不育系谷丰A与蜀恢527配组而成的优质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年参加福建省晚籼优质稻组区试,平均单产6.71t/h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8.24%,13个试点有12个增产,增产点数达到92.31%.2003年续试,平均单产7.25t/h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9.25%,14个试点都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数达到100%.2a区试,平均单产均居该熟组所有参试组合之首,增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破格参加2003年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组合)生产试验,8个试点平均单产7.12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92%.参加2a福建省区试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MR).于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得福建省第二届优质稻评选三等奖.2004年闽侯县尧沙引进试种,表现生育期理想、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抗性强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优质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杭959是杭州市农科所用杭8820与早粳4号杂交 ,经多代选育而成的早籼新品种。自1995年定型后进入各级区试和多点示范。通过试种 ,该品系表现株型紧凑、分蘖力强 ,后期青秆黄熟 ,产量高 ,适应性广。2000年4月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1 区试产量1997年杭州市区试 ,7个点平均单产411 6kg/667m2 ,比对照浙852增产10 9 % ,比舟903增产7 2 % ;1998年杭州市区试平均单产443 9kg/667m2 ,比对照嘉育293增产7 1 %。1998~1999年金华市区试单产…  相似文献   

7.
浚单 1 8是河南省浚县农科所选育的竖叶、高产、多抗、稳产、广适优质玉米杂交种。2 0 0 2年 3月通过河南与河北两省审定。被农业部列为 2 0 0 2年国家玉米重点示范新品种。1 产量表现该品种 1 998年参加河南省预试 ,单产达76 1 2 5kg/hm2 ,比对照增产 32 % ,居 2 6个参试品种第 1位 ,9处试点 ,9处增产 ,增产幅度1 9 8%~ 4 8 0 % ;1 999年参加河南省区试 ,平均单产 9373 5kg/hm2 ,比对照增产 7 3% ,居试验第 1位 ;2 0 0 0年河南省区试 ,平均单产7554kg/hm2 ,比对照种安玉 5号增产 9 8% ,达显著差异 ,仍居试验首位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8.
南系1号的选育及对水稻育种亲本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系1号是用梧农1号/湘矮早9号中间材料,与119复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1994年育成,1995~1996年进入品比试验,1997年参加省区试,18个试点平均单产6-383t/hm2,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种119增产9-82%,达极显著水平。1998年省区试续试,17个参试点平均单产5-847t/hm2,仍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119增产12-96%,达极显著水平,两年35个参试点次有33个点次比对照增产(见表1),是福建省历届品种区试中首次连续两年增产点数跨越94%大关,成为福建…  相似文献   

9.
李玉玲 《玉米科学》1997,5(3):030-030
豫玉20(原名豫单15)是由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1990年以自选系S22作母本,外引系478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竖叶大穗型杂交种。1996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为豫玉20。该杂交种高产潜力大,稳产性能高,1993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各列第一,11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单产8095.5kg/hm2,比对照豫玉5号增产13.7%,达极显著水平。1994年省区试全部试点增产,平均单产7797.0kg/hm2,比对照1(豫玉5号)增产14.3%,比对照Ⅱ(豫玉12)增产20.1%,又达极显著水平。比掖单19增产9.10%。两年区试累计18个试点全部…  相似文献   

10.
1978年以来通过种质资源鉴定、新品种选育、杂交育种,推荐了丰产、优质、抗病的优良品种12个.1985年以来累计推广面积2250多万亩,基本控制了胡麻枯萎病蔓延,稳定胡麻生产,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豫玉2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玉23,原名安玉5号,是由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1992年以外引系掖478作母本,自选系昌7-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199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 产量表现1994年和1995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区试(直播一组),供试26个杂交种,全省14处汇总,豫玉23平均单产7609.5kg/hm2,比对照种豫玉5号增产12.3%,居首位;1995年和1996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大区生产示范(直播组),供试13个杂交种,全省18处汇总,平均单产6837.9kg/hm2,比对照种豫玉12增产9.46%,居首位;1996年参加全国北方玉米区试(中熟组),平均单产6921k…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胡麻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麻种植作为黑龙江省的新兴产业,其面积、单产、总产皆呈递增趋势。本文就我省胡麻种植经验进行总结。为我省胡麻科研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宝应县在2011年水稻单产创历史最高纪录的情况,从栽插方式、品种选择、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四个方面阐述了水稻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并从四个方面强化了工作重点的落实情况,提出了今后在提高水稻单产方面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开封市地处豫东黄潮土区 ,土壤贫瘠 ,棉花常年 ( 1 995~ 1 999年 )平均单产 1 0 74kg· hm-2 。为了增加棉花科技含量 ,提高棉花单产和植棉经济效益 ,我们于 1 997年开始 ,将棉花高产栽培的有关技术和研究成果筛选组合 ,配套应用 ,在市属 5个植棉县开展大面积“一优双高”综合开发试验示范。当年落实面积 3 82 0公顷 ,单产 1 2 97.5kg;1 999年72 0 0公顷 ,单产 1 50 9kg,比常年增产 40 .5% ,比当年大田平均增产 3 2 .4% ,同时还出现了单产2 2 2 7.5kg的高产典型。实践证明 ,以下几项技术配套组装、综合应用是棉花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的…  相似文献   

15.
胡麻是定西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当前,定西地区胡麻生产虽然在耕作改制、技术优化方面比以往有所改进和提高,但由于相当一部分偏僻山区,科学技术落后,至今仍沿用“朝天一把籽”的原始撒播方式,因而产量低而不稳,单产长期徘徊在40多公斤,为此,1988年春季,我们结合实施大面积科技承包,选择定西香泉和陇西马河两个基点,开展了154亩旱地胡麻畜力机播示范,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特优航 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以龙特甫A与利用航天技术育成的恢复系航一号配组而成的籼型晚稻新组合 ,于 2 0 0 2年 1 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优航 1号主要特征特性1 1 产量表现2 0 0 0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域试验 ,平均单产6 92t/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9 66% ,2 0 0 1年继续参加省晚稻区试 ,平均单产 7 0 0t/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9 5 6%。2 0 0 1年在闽北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区试 ,平均单产 8 2 8t/hm2 ,比ck (汕优 63)增产 9 8%。 2 0 0 2年在建瓯市示范种植1 5hm2 ,平均单产 7 99t/hm2 ,比ck (汕优 63)增产 9 2 %。该…  相似文献   

17.
胡麻新品种陇亚10号选育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麻新品种陇亚10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用(81A350×Red wood65)作母本,陇亚9号作父本杂交,通过多代定向选择,水旱生态条件下穿梭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47~77 cm,工艺长度水地为35~54.7 cm,单株果数17~25个,每果粒数6.5~8.1粒,千粒重7.43~9.3g,生育期98~128d,属中熟品种。含油率平均为40.89%,硬脂酸含量1.75%,棕榈酸含量8.77%,油酸含量20.99%,亚油酸含量13.16%,亚麻酸含量54.03%。在病圃枯萎病平均发病率为2.88%,属于高抗品种。抗倒伏性强,成熟-致,无贪青现象,落黄好。在省区域试验中,3年19点次平均折合单产1921.8kg/hm2,较统一对照陇亚8号增产4.62%,在2003-2004年国家的国家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2077.95kg/hm2,较对照增产10.57%,两年均居参试品系的第一位,增产达到显著水平。生产试验中均较对照陇亚8号增产10%以上。适宜甘肃及我国广大胡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D297优67系福建省尤溪县管前乡农技站用四川农业大学的D297A与明恢67配组而成。1989年参加华南4省区联合鉴定,比对照汕优63增产一成以上。1989年参加福建省晚稻15个点区试,单产居首位,小区平均亩产447.0公斤,比对照汕优32增产5.01%,比汕优63增产3.85%。该组合全生育期137天,株型紧凑,叶片细长,株高110厘米,穗长25厘米,每穗总粒数13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9克。一般亩产可达45~500公斤。该组合分蘖力强。后期熟色好,抗病性较强,制种产量高,1989年管前乡中稻制种单产高达403.87—409.59公斤。是个有发展前途的组合。D297优67在福建省区…  相似文献   

19.
汕优桂99     
汕优桂99是广西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的杂交组合,1989年10月经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成为广西的重点推广组合。 一、产量表现该组合1987年参加广西水稻所杂交早、晚稻组合比较试验,早稻平均亩产476.19公斤,比对照汕优2号增产5.4%,晚稻比汕优2号增产10.5%,均达显著水平。1988~1989年参加广西杂交早、中、晚稻区试(桂南10个试点),两年结果单产居首位,亩产435~496.65公斤。1988年该组合参加广西桂中、北稻区杂交晚稻区试,桂中稻区区试中比汕优2号增产8.29%,比汕优桂33增产4.12%,产量居首位。桂北稻区比汕优 2号增产5. 93%,比汕优桂33…  相似文献   

20.
我区地处鲁东南,山区丘陵占60.9%,素有沂蒙山区之称。1982年全区种植241.02万亩,平均亩产354斤,总产85,394万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区13个县225个种植花生的公社,除郯城县外,春夏花生普遍增产,全面丰收。有9个县亩产300斤以上,日照,莒南、莒县、蒙阴4个县单产突破400斤。 主要抓了以下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