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冈子 《百姓》2005,(3):58-59
玛丽娜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手下有50多人听她调遣.尽管她还没到40岁,可她特别喜欢下属们当面称呼她为"我们的妈妈".她的事业很顺利,员工们都非常喜欢、爱戴她,因为她给每个人提供了丰厚的薪水和良好的工作条件.许多人甚至爱上了她.女人们羡慕她、常常背地里研究她的衣服样式;而男人们呢,当美丽、苗条、端庄、文雅的她走过时,大家都直眼了!  相似文献   

2.
她已是风烛残年. 她弓着背,把一大包垃圾拖上楼梯. 她咳喘着推开门,一股霉味冲出屋外. 她把垃圾往昏暗的房间里拖,直道歉:"不好意思,家里太乱了."  相似文献   

3.
取舍     
蓝大海 《百姓》2009,(8):4-4
子怡曰: "我比你想象的简单."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比我想象的自信.她说她只是学会了取舍,学会了选择.所以看起来总是比别人幸运.  相似文献   

4.
在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冠世榴园所在地,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她在食用菌行业中,探索出了一套适宜广大农民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致富之路.她就是远近闻名的"蘑菇大王",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的左庄科技园主任吴敬芹.她还被省妇联特聘为"双学双比"女能手专家.她的事迹被编入<中华巾帼大典>,她的技术目前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并受到了学者们一致肯定和赞扬.  相似文献   

5.
程秀琴是河南省新乡县关堤乡白马村的一名农家女.初中毕业后,打过工,进过厂,收益都不大.她是个有心人,常看报,看电视上的技术节目.1999年初,中央台的<再就业>栏目使她入了迷,电视上讲的是裁剪技术,她就跟着画图记公式.每次她都专心致志,很快就学会了.  相似文献   

6.
她,是一名园丁,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浇灌着满园的蓓蕾并让他们吐蕊芬芳;她,是一名母亲,她把自己全部的母爱献给了那些她深爱着的孩子们、让孩子们沐浴在知识的海洋里健康成长;她,又是一位歌者,她用自己的才干和智慧在农场教育改革浪潮中奋勇拼搏、唱出了自己的最强音.她,就是农垦八五二农场小学校长刘旭东.  相似文献   

7.
小玉是一位"80后"的创业者.三年前,记者在桂林市见到她时,她的经营还没有头绪,只是凭着兴趣去卖东西.三年后再见到她时,发现她已经较好地控制了小店的运作成本,并成功地使小店的人气旺了起来.小玉说,这都是经营"店中店"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8.
宫婷 《农家参谋》2014,(7):52-52
小时候,瞿贤薇的母亲在镇上开了一间小裁缝店.因此,她从少女时代就喜欢上了各式服装.高中毕业那年,瞿贤薇没考上大学,于是,她决定外出打工,凭着小时候跟母亲学的技术,她进了广东佛山市的一家服装厂.1996年9月,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她选择了去广州服装设计学院读书.三年后,瞿贤薇毕业了,并顺利地应聘到广州一家服装企业担任设计师.  相似文献   

9.
范琼花1983年高中毕业以后回乡务农.勤劳的她在自家责任地上搞起了小规模白菜、胡萝卜等蔬菜种植,又规划栽植了1亩小桑园种植,因品种属常规老品种,种植方式、施肥、管理等技术不过关,收不抵支,陷入困境.面对困境,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四处寻求能走出困境的方法.她首先选择的是进入农广校充电,系统学习农业科技知识,1996年她成为了蓬安县"村社工程"首届农学专业学员.这时,她刚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肩上的这副担子更为她学习增添了动力.在学习的3年时间里,她认真听课,做笔记,坚持自学,不仅学习了农学专业(含蚕桑、果树专业)的全部课程,而且还参加了农广校举办的短期实用技术、市场营销、领导艺术等讲座,她坚持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在自己的责任田里调结构、做实验,取得了不少收益.3年学习期满,因学用结合突出,各科成绩优良,她被评为蓬安县农广校优秀毕业学员.  相似文献   

10.
在巍巍的高峰坡之巅,传颂着她发家致富的动人故事;潺潺的大湾清泉,见证了她艰辛创业的难忘岁月.20多年来,她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努力探索米酒加工、生猪家禽饲养技术,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成为湘西自治州重点科技示范户.她就是永顺县连洞乡雨联村46岁的张金贵.  相似文献   

11.
申赋渔 《百姓》2001,(1):4-7
刘小平是一个1 7岁的高三学生,在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她看到几个民工在嘲笑一位捡破烂的老人,那老人被他们喊作"老革命"."老革命"不言不语,低着头蹒跚着绕过他们.她追了过去,在她的再三请求下,老人讲了自己的故事.听完故事,她哭了.第二天,她给记者写来了一封信,信中说:"老人一生打了200多次仗,立了许多功.他体谅国家,不向国家伸手.现在老了,生活难以为继,却被人遗忘了."  相似文献   

12.
在网上浏览茶文,得知我国茶艺表演界的名人袁勤迹已于2007年2月21日病逝.我在2006年夏天曾听津门书法家陈云君先生说她病情严重,陈先生还题写了"勤迹精神"的条幅托人转送给她.我并未想到她患的是癌症,心想也许今后她只是难得再出现在茶艺表演的舞台上而已,反正她的事业已经达到了辉煌的顶点,绚丽之极也该归于平淡了.一代茶艺名师如此过早地香消玉殒,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13.
旺才 《百姓》2004,(4):8-12
一位朋友从事医药行业三年,对医药行业的了解可谓深到骨髓.她月收入很高,小小一个女孩子,怎么看都像个刚出校门的学生,接触多了,才知道她从事医药行业,属于高级营销人员,其它行业的所谓"白领""金领"比起她来,简直就……不过她很低调.某天,我详细向她问了医药行业的具体情况,她通过考虑,给我描述了一下,这篇文章是我和她谈话的一个概括:  相似文献   

14.
该打     
村里穷.村民们一年四季很少沾油水.一天上午,老张的媳妇去赶集.到了集上,老张的媳妇远远地就闻到炸油条的香味儿,到了炸油条的摊子跟前,她光拣不买,沾了满满两手油.然后,她就匆匆忙忙地往回赶.到了家里,她在和面盆里洗了洗手,把水倒到了饭锅里.  相似文献   

15.
那时候,他们在一所中学读书.植树节学生每人植树一棵.要挖坑,要提水,她累得脸红扑扑的,晶莹的汗珠挂在额前、颔下.他觉得她就是上苍派给他的公主,她的一举一动都令他沉醉."我是这样爱她,总得为她做点什么."在一个月明的夜里,他带着小刀,来到自己栽的小树前,用小刀刻下了几个字--×××我爱你,不久就被同学们发现了,在校园中掀起层层波澜.是谁刻的字,真是色胆包天!班主任老师大为恼火.可她始终看上去精神特别好,就好像已经和谁沉浸在热恋之中了.  相似文献   

16.
兰念瑛是江西省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书记,每当村民谈起这些年本村的巨大变化,都伸出大拇指称赞她是村民致富的领头雁,将新月村打造成具有一村一品特色的畲族苗木专业村. 兰念瑛1977年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务农.1984年,她自费到浙江学习苗木培育和嫁接技术,并带回苗木试种.初次试种当年纯收入就达2400多元.第二年她又种了0.26公顷(4亩),尝试嫁接"大红袍"枇杷良种枝及栽培其它苗木.她每天起早贪黑培育16万多株苗木,使各种树苗长得郁郁葱葱,而她人却日晒雨淋累得黑黑瘦瘦.就这样,她成了全县第一个女育苗专业户,用两年赚的钱盖起了230平方米的新楼房.  相似文献   

17.
李大嫂原是市制药厂的职工,去年因单位减员增效,她下岗了.她曾去摆过地摊,后来,她的小侄给她一本《东方粥谱》,建议她开一间粥吧.看过书后,她采纳了小侄的建议,在中山南路租了一间门面,安上玻璃拉门,用铝合金把操作间和餐厅分开,餐厅备有4~6套桌凳,再摆几盆鲜花,也就开张了.到现在开业已近10个月,除去各项开支获利2万多元. 她的粥,在追求美味的同时,还融进"滋补"、"养颜"的功效,如小米粥、豆粥、八宝粥、鸭血粥、皮蛋粥、猪肝粥、龙眼粥等,营养丰富,价格便宜(1~3元一碗),食客选择余地很大,许多居民视"粥吧"为自家的辅助伙房.现在她的粥吧,安上了空调,还备有一些杂志和报纸供客人浏览.  相似文献   

18.
周世明,是东莞园林界业内人士眼中的“女汉子”.她钟爱园林事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逐渐从一个外行成长为业界精英,东莞市70%的绿化项目都有她的参与.她的绿化业务还辐射到周边的城市,并成立了拥有资产上千万的玫瑰花公司. 周世明不知足,她希望能找到一种专门针对鲜花盆景、绿化苗木的肥料,因为市面上卖的都是农业肥料.  相似文献   

19.
冯梦龙"三言"中《喻世明言》第一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是明代拟话本中的优秀之作.作品中女主人公王三巧是作者极力刻画的一个颇具特色,且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艺术形象.她的美貌善良,令人难忘;她的贤淑多情,令人感慨;她的苦捱苦盼,令人唏嘘;她的热烈奔放,更突破了时代局限,抒发了真性情,还原了生命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
刘卉 《百姓》2004,(4):41
小时候我受姑姑的影响很深,她真称得上是蕙质兰心.爷爷奶奶本来想让她找个家境宽裕的金龟婿,可是姑姑却最终等到了她的"王子"--一个大学讲师,心平气和地过起了清贫而甜蜜的小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