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沿海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研究的要求,利用大比例尺彩红外航空遥感影像和TM影像研究了山东胶南示范区内海防林的地带性规律及其与立地条件和生态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该区域内沙质海岸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遥感解译标志,并一次完成了遥感图像解译及其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作者所从事的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和目前国内外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生态恢复技术,综合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成果,并对我国沙质海岸防护林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福建沙岸防护林建设成效、存在问题及乡土树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阐明了福建省沙质海岸防护林建设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沙质海岸主要乡土树种的特性以及在沙岸防护林更新改造中的应用方法,可为沙岸防护林造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广西沿海沙质海岸分布范围广泛,地形复杂,且易遭受极端天气影响,对广西沿海防护林营造林树种的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对广西沿海沙质海岸气候及防护林发展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沙质海岸防护林建设的目的和需求,提出了可供选择应用且应用较多的26个树种,并对各树种的生态特性、造林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有效地解决了广西沿海沙质海岸防护林造林树种选择,对于正在实施中的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提供了配套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沿海沙质海岸的特点及适宜的防护林树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山东省沿海沙质海岸气候土壤及海洋性灾害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沙质海岸防护林建设的目的和要求,在引进和选择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供选择应用的12个树种,并对各树种的生态特性,造林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沙质荒漠化土地分布规律及动态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结合甘肃省首次开展的沙质荒漠化土地普查工作,采用美国陆地卫星TM影像遥感解译与地形图现地调查相结合的综合调查方法,分析了甘肃省沙质荒漠化土地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按行政区及按沙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得出甘肃及其沙区从建国初期至现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沙质荒漠化土地动态演变趋势:沙质荒漠化土地年均递增率0.38%,其中以河西走廊西段沙区发展最为迅速,年均递增率1.47%;沙质荒漠化土地中固定半固定沙地(丘)年递增率0.89%,其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与蔓延速率之比为2.3∶1。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退化海岸防护林更新,提升防风功能,在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引种8个树种进行林下套种试验,并对其生长及防风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沙质海岸带虽然风大干旱、土地贫瘠,但台湾海岸防护树种和部分乡土树种在林下套种中,生长效果及防风效能均表现良好.引进树种均能较好适应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立地环境,造林成活率均达80%以...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晋江沿海防护林的5种主要类型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运用RS和G IS技术,对1989年,1993年,2001年,2008年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结合实地调查,得到晋江市4个时相防护林的景观格局图。应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计算其景观格局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9—1993年,5类防护林面积均明显减小,斑块密度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大;1993—2001年,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剧,而以农田防护林网最为明显;2001—2008年,防护林景观格局整体好转,但海岸基于林带仍呈下降趋势。说明基干林带一旦遭受破坏则很难恢复,应加强基干林带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沿海沙质海岸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山东省沿海沙质海岸气候、土壤及海洋性灾害因子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沙质海岸防护林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在引进和选择优化的基础上 ,提出了可供选择应用的 12个树种 ,并对各树种的生态特性、造林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连云港沙质海岸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连云港赣榆沙质海岸土壤理化性质,即土壤质地、体积质量、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磷和含盐量、pH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沙质海岸土壤偏碱性,土壤孔隙度平均值为36.21%,含盐量在0.19%~0.41%之间,属于中度盐渍化土,有机质含量为4.5~18.6 g/kg、全氮0.17~1 g/kg、全磷0.26~0.45 g/kg,各项指标含量普遍偏低。研究结果将对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分析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三北防护林建设应用的重要意义,探讨研究了基于ArcGIS平台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流程,重点探讨了数据源选择、三维遥感影像图的制作等,为推广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探索路子.  相似文献   

12.
以闽侯县境内2010年湿地调查数据库和2018年遥感影像为研究数据,采用3S技术叠加遥感影像、行政区划、保护地等数据图层,经遥感目视解译,分析闽侯县的湿地资源及其动态变化。闽侯县湿地资源较为丰富,共有4类9型湿地资源,湿地类型多样,但面积分布极不均衡,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48.64%,主要分布在闽江。河流湿地分布范围最广,且空间分布较均匀,在闽侯县的各个乡镇均有分布。与2010年相比,闽侯县出现部分湿地增加、部分湿地减少、类型变化等现象,主要原因为解译修订、人工恢复、自然演替、征占利用、围垦利用等。结合现场调查及现有数据资料,发现闽侯县境内湿地存在被占用和围垦威胁、污染严重、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治理污染、保持水土、建立湿地专项管理机构、加强宣传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卫星遥感图像解译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卫星遥感图像解译方法谭宽祥(林业部中南院长沙市410014)卫星遥感图像是遵循地物——电磁波——影像的信息传递过程,而卫星遥感图像的解译则是遵循影像——电磁波——地物信息的还原过程。图像解译必须在对电磁波谱有了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并充分了解专业要求,从...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是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重要手段。文中概述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介绍了沿海防护林遥感的主要技术系统组成, 包括遥感数据源选择、沿海防护林遥感分类方法和分类精度评价等; 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和病虫害监测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当前基于遥感技术的沿海防护林的全球变化研究以及3S技术在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综合应用; 指出目前存在的沿海防护林原始影像数据的选取、遥感分类精度以及沿海防护林遥感分类方法选择等问题, 展望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史洋博  何勇 《绿色科技》2013,(10):255-257
基于2011年重庆市遥感影像,利用遥感解译软件解译后,获取了2011年重庆市主城区建成区、建设用地面积图斑,进而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了测算研究和进一步的规划评估。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GIS、RS与目视解译集成的分类技术。它从遥感影像和GIS矢量数据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了矢量数据的图斑边界和影像分割的信息,研究表明:无论在实验结果还是在分类的机理上都证明了这种GIS与RS集成分类技术的准确率超过了传统遥感影像分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农田防护林空间分布是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人工调查方式获取农田防护林费时耗力,效率较低,遥感技术可以弥补传统人工调查的不足。现有农田防护林空间分布研究中,基于单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较好提取植被信息,但是不能很好的解决影像中一些地类存在的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利用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农田防护林信息提取也仅限于利用光谱信息、形状指数等进行决策树分类,且精度受限。鉴于此,依托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农田防护林提取方法有待研究。【方法】选择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研究区,选取2017年4个季度9期Landsat8 OLI时间序列数据为农田防护林信息提取的数据源,在进行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的基础上,基于分层分类的思想,融入植被物候特征、水体和植被指数,利用时间序列遥感影像以及多特征分类指标,逐步提取并掩膜研究区内其他地物,最终实现农田防护林的提取。利用野外样点调查结果和甘州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对信息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该方法分类总体精度为85.93%,kappa系数为0.79,其中野外调查记录的33个农田防护林样点中29个被正确提取,精度达到87.8%。【结论】时间序列遥感数据能有效提取植被的物候参数。基于多时序、多特征分层分类方法能有效提取农田防护林的空间分布信息,降低了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对农田防护林信息提取的干扰。说明利用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结合多种特征分类指标的分层分类方法开展甘州区的农田防护林提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选出适宜沙质海岸油松幼树营造的覆膜类型,文章以辽宁省绥中县沙质海岸油松造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覆盖韩国雨膜、黑色薄膜、白色薄膜3种不同覆膜调查油松的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覆膜处理对油松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韩国雨膜幼树的总根重密度和根体积密度最大,并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方式;覆盖韩国雨膜根长密度较小,根系粗壮发达,可以更好地发挥根系的强度和固土能力,防止地表冲刷,对于海防林的建设有很高的实用效益。因此,最适于沙质海岸防护林的覆膜方式为韩国雨膜。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筛选出樟子松为绥中沿海沙质海岸防护林的优良树种;总结出采用机械开小沟整地,选用2年生合格苗春季顶浆造林,适当密植,小坑靠壁栽植,打小管并灌水和造林后封滩育林等先进技术措施,营造900hm2防护林,造林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0.1%和87.5%。7~11年林木郁闭成林,发挥了防护效益。  相似文献   

20.
应用比值变换、IHS变换、主成分变换等3种影像融合方法对QuickBird多光谱和全色遥感影像进行融合,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了评价;以增强处理效果好的QuickBird影像3、4、1或3、4、2波段彩色合成图像为基础建立解译标志,进行人机交互式解译分类一一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专题信息提取,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