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表型测定的意义和任务表型测定是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一切育种工作的核心,其任务是:1、测定表型各性状的遗传稳定程度及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反应,了解树木的优良性状是受环境的作用还是遗传特性的表现,做到去次留优,不断提高遗传增益。2,测定各表型后代在经济性状方面的差异程度,做到优中选优。3、在测定过程中,还可观察并总结亲代——子代、幼龄——成龄以及各性状间的相关,为提高选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2.
表型后代测定是选择育种程序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表型是遗传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表型进行后代测定,才能分清上述两种情况,提高选种效果。 从一九七五年开始,我们采用了单亲本自由授路测定,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优树是实现林木良种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获得优树的手段一般是通过表型选择。表型的性状是遗传和环境条件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的根据不同,但外表上可属于同一表型,要弄清某一选择性状(表型)是否受遗传的控制,或这种控制的强度,便需要进行表型测定。自由授粉后代测定是利用初选优树的自由授粉的种子,进行测定。这种方法取得结果快,并能满意地了解所选优树的一般配合力,在母本性状占显性的情况下,可以提供  相似文献   

4.
在杨树选择育种中,只能测得树木的表型性状。表型的性状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仅有属于基因效应的部分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不必要计算出两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但是,有了遗传相关系数还不能真正反映由各个性状对生长量的相关密切程度,比如某个性状x_1对y的相关,势必受其它性状的影响,这个影响究竟有多大,需有一个指标来度量,这个指标就是通径系数,这个分析方  相似文献   

5.
目前,油桐选择育种工作正处在表型选择和后代测定阶段。我们从油桐21个家系林中选择了10个家系进行了较大面积生产,以观察不同家系在不同地区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了解各家系之间的差异及环境条件影响的程度,群体的重复率高低,从中比较出优良家系。以解决当前油桐生产对良种的急需。现将两个试验点的观察材料整理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后代测定的意义杉木优树是按外表性状(简称表型)进行选择的。而树木的表型主要是受内在遗传基础的影响,也受环境条件的作用,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优良的表型,未必具有优良的遗传基础。为了评定选优效果,进一步加强选择,不断提高种  相似文献   

7.
目前,六倍体和八倍体小黑麦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成熟度、种子饱满度、株高、抗病性、遗传不稳定性等方面均有所突破。但是,各种杂交后代性状的稳定性对选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如当年选到农艺性状整齐并合格的材料,到第二年就出现育性不稳和性状分离,使育种工作者往往无法下决心。为了提高小黑麦育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我们对杂种材料减数分裂的系统观察,找出细胞遗传上造成的不稳定因素,为今后的选育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大面积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寒地李树育种的方式方法,如选育方法、育种程序、促进杂交后代提早结果、种间杂交;李树杂交后代亲子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如杂交后代的抗寒力、果实大小、风味、品质、颜色、成熟期;李树抗寒育种的探讨,如种质资源的搜集利用、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多代重复杂交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杂交育种中,正确选择亲本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有些学者指出两个亲本的遗传差异与其后代的杂种优势成正比。杂交育种的大量实践也告诉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两亲本的基因型差异越大,其后代的分离幅度就越广,从而获得优良后代个体的机会也就越多。所以许多育种工作者就把基因型或遗传型差异的大小作为选择亲本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但是育种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经济性状是数量性状,它们受微效多基因的控制,而且环境对它们的影响也很大,其表现型往往呈连续变异。同时在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这就给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一、后代测定的意义杉木优树是按外表性状 (简称表型) 进行选择的。而树木的表型主要是受内在遗传基础的影响,也受环境条件的作用,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优良的表型,未必具有优良的遗传基础。为了评定选优效果,进一步加强选择,不断提高种子园的质量,增加木材产量,改进木材品质,需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过  相似文献   

11.
靖县排牙山林场于1973年春,用44个无性系建立17亩杉木嫁接种子园。1974年有20%左右接株开花,1975年70%以上接株开花结实,1976年绝大部份接株开花结实。1976年结实量比1975年增加3.5倍。1975年起,我们对无性系种子园的生长和结实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无性系当代的分析,可及早淘汰性状不良的单株或无性系,缩小后代鉴定的规模。在表型鉴定的基础上进行再选择,可以提高选种、育种的效果。杉木嫁接种子园位于平缓山坡上,坡度10—15度,阳坡。立地条件中等,母岩为砂质岩山地黄壤。  相似文献   

12.
表型技术在林木育种和精确林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乏有效的表型采集与分析能力已成为林木育种研究领域的瓶颈,其关键难点是生成准确的表型数据,以便正确解释获得的结果。在精确林业中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实现自动化、大范围、快速实时的表型性状分析。长久以来,林木遗传育种和精确林业监测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收集常规表型数据,传统的表型研究方法具有效率低、维度低、通量低、精度低、劳动量大、主观性强等缺点,无法满足挖掘"基因型—表型—环境型"内在关联、揭示特定生物性状形成机制的科研需求。因此,亟需在林业上发展并应用非破坏式、自动化、高通量、高精度的表型监测技术。现代表型技术使用搭载多种类型成像传感器的系统,自动收集林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大量表型数据,实现对大批量林木个体的生长监测。另外,无损测量的特点使对同一林木个体进行连续监测得以实现,从而获取林木生长相关的表型性状,如在胁迫研究中,表型技术能明晰林木对胁迫的响应模式及其对胁迫的抗性。利用新型传感器技术对遗传测定群体进行准确、高通量、无损式、快速高效的表型信息采集,对于加快林木遗传改良进程、实施精确林业战略、挖掘优良种质、提高森林质量和抗逆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林木表型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基于个体和基于林分(群体)的林木表型技术的应用领域和研究内容。详细分析可见光相机、荧光成像仪、近红外成像仪、高光谱成像仪、热红外成像仪和激光雷达扫描仪等各成像传感器的测量参数、频谱范围、成像原理、优缺点,以及在林木表型信息采集上的应用现状等。林木表型技术的研究趋势为:1)构建新型采集平台获取林分和个体的关键表型性状以提高精度及通量;2)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分析林木在温度、湿度、水分、光照等非生物胁迫下的表型反应,以进行抗逆良种选育;3)利用生物胁迫下的表型变化分析推动精确林业中的病虫害监测、分类、识别和防治等;4)利用高通量表型技术与全基因组选择、数量性状位点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相结合以鉴定基因的功能,提高选择的准确性。表型技术的应用将实现快速实时、高质量、高精度、高通量的采集林木数据,从而提高育种效率,优化精确林业实践,加速林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早实核桃杂交育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创新四川核桃育种材料,在前期核桃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之上,以M1为母本,BKZ、KLZ、SQLG、YHT为父本,开展早实核桃杂交育种试验,测定杂交果实坐果率、结实率及表型性状特征。应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对杂交果实坐果率、结实率、表型性状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核桃种间杂交授粉的坐果率、结实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M1×KLZ坐果率最高,M1×BKZ结实率最高。(2)不同核桃杂交后代果实表型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且各杂交果实核壳表面特征各项指标整体表现较好。(3)不同核桃杂交果实表型形状指标变异系数较小,表明杂交果实表型形状遗传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林学会林木育种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的精神,总结了林木育种专业委员会前两年的工作,安排了今后任务。会议收集论文28篇,在会上宣读了19篇,论文以表型测定为中心,包括选、引、育、  相似文献   

15.
油菜优树选择是根据表型进行,表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从表型选择的优树其性状能否传给后代,传递的能力有多大是无法在表型选择中作出判断。为了解表型选择中优树的遗传传递能力,获得性状较好的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种质资源变异研究是开展遗传改良的前提与重要环节,了解变异程度可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遗传信息,分析不同种源青海云杉无性系表型变异程度和规律,为青海云杉目标性状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省张掖市龙渠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内的7个种源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测定和统计不同种源的青海云杉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表型性状,通过多重比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分析和讨论青海云杉种源间、种源内表型性状多样性特点。【结果】青海云杉不同种源间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青海云杉表型分化系数平均值为74.20%,青海云杉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间的变异;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丰富,变异范围为11.40%~55.50%,平均变异系数为21.07%;不同种源间变异差异明显,隆畅河林区种源平均变异系数最大(23.15%),西水林区种源平均变异系数最小(18.46%),11个表型性状间大多数呈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欧氏聚类分析可将7个种源青海云杉划分为5个类群。【结论】不同种源青海云杉球果与种子的表型性状变异较为广泛,变异来源丰富。因此,在青海云杉种子园遗传改良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育种目的,充分考虑种源间和种源内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在青海云杉种质资源收集、遗传多样性保护以及遗传改良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植物单倍体育种及其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倍体植物是进行植物遗传分析及开展育种工作的理想材料, 具有能有效控制杂交后代性状分离、缩短育种周期等优点, 在林木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文中概述人工诱导单倍体的方式, 重点综述目前最常用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方法, 探讨花药离体培养在林木育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林木单倍体育种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省华北落叶松选择育种计划始于1972年。到1987年共利用从各地选择和收集的252株优树材料,建立初级种子园46.6公顷。对于华北落叶松育种工作和林业生产来说,表型选择是否有效,初级种子园增产效益多大,进行多世代育种的前景如何,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须依赖于子代测定,而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则是诸测定方法中较为简便、迅速的一种,它不但能提供一般配合力的估算,亦能估算部分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板栗种质资源在迁西地区的表型多样性、变异规律及变异水平,为迁西地区板栗的引种、育种等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6个板栗群体39份板栗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坚果成熟期采集刺苞与坚果,并测定其相关表型性状。采用双因素巢式分组试验设计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1)刺束长度在群体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群体间差异性不显著,其余9个性状指标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各性状指标变异系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北京、河北、湖北、山东板栗群体平均变异系数较大;3)群体间平均变异与群体内平均变异比约为2:11,表明各性状群体内的变异远高于群体间的变异;4)采用系统聚类中Ward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与地理分布格局基本相吻合。【结论】板栗刺苞与坚果表型形态性状多样性丰富;其中北京、河北、湖北、山东板栗群体平均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其板栗表型性状多态性较为丰富,性状遗传稳定性较低,具有较大的遗传潜力;通过对比群体间与群体内的变异系数得出群体内变异是板栗表型性状呈多样性的主要来源;根据聚类结果可以得到地理分布相近的板栗群体可以相互引种。  相似文献   

20.
杉木种子园子代林测试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树木良种选育是按表型进行选择,而表型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根据表型的优劣来评定其遗传的好坏是困难的。为了确定表型的性状是遗传基础的作用,还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及这种作用的强度就必须进行子代测定,这是选择育种的中心环节。现将我省第二批杉木初级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多点测试结果初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参试的种子来自临安横畈林场、丽水地区林科所、景宁林业总场、庆元县林场和龙泉县林科所等5个单位的杉木初级种子园,共59个家系,分别以当地混杂商品种子为对照。供试种子由省林科所统一进行播种品质检验。1981年在龙泉、丽水、开化、昌化、景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