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蒋华平  薛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7):115-119
该研究以三亚市46条主要道路的道路防护绿地树种为对象,调查评价分析了树种整体构成、生长状况、景观效果、生态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三亚市主要道路防护绿地树种丰富度高,有35科72属123种;选择14个重要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滨海城市道路树种综合评价模型,对47种乔木树种进行综合评价,将29种乔木划为Ⅰ级树种,12种乔木划为Ⅱ级,6种乔木划为Ⅲ级;在道路配置模式方面,39.1%的道路为乔木+灌木+草本模式,其次是乔木+灌木模式,有15条道路,21.7%的道路采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模式,较少的是乔木单一配置模式和乔木+草本模式。以此研究结果为依据,推荐三亚市道路绿地骨干树种、基调树种、抗风树种、观花树种以及配置模式和指标,为滨海城市绿地树种的优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筛选以提升冬季景观质量为主的优良绿化树种,为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树木观赏器官(姿态、茎杆、果、叶、芽)的生物学特性,以《华北树木志》为主,结合《园林树木1600种》及相关文献,初选华北地区312种乔木、455种灌木树种,并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影响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筛选出的优良乔木树种,位于第Ⅰ等级的常绿乔木3科7属12种,落叶乔木20科26属43种,其中新疆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450 3%;第Ⅱ等级的常绿乔木4科10属15种,落叶乔木26科36属94种。优良灌木树种,第Ⅰ等级的常绿灌木8科10属23种,落叶灌木15科23属58种,其中红瑞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362 5%;第Ⅱ等级的常绿灌木5科6属8种,落叶灌木24科49属110种。  结论  筛选出的第Ⅰ等级、第Ⅱ等级的乔木、灌木树种可分别作为冬季景观质量提升的优、良绿化树种,华北各城市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提升冬季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木兰园内12种木兰科乔木的实地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咨询专家,从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选取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2方面15项评价指标建立木兰科植物的景观评价体系,对12种木兰科乔木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级排序:木莲>观光木>杂交鹅掌楸>平伐含笑>二乔玉兰>毛桃木莲>黄花玉兰>凹叶厚朴>厚朴>紫花含笑>黄山木兰>乐昌含笑。建议将木莲、观光木及杂交鹅掌楸等景观评价等级高的树种,在长沙市植物景观构建中应优先开发,而已引入应用的其他植物应增加配置数量和密度。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林缘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公园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以沈阳市4个典型城市公园林缘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应用美景度评估法,对所选样地的62张照片进行景观美学质量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景观美景度与植物群落结构间的数量化回归模型。建模结果表明:影响沈阳城市公园林缘植物景观美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有乔木树种比例、乔木平均胸径、草坪盖度。研究结论对公园林缘景观构建及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常见的22种蓝紫色系草本花卉为研究对象,从植物观赏性、生态适应性、景观应用性3个不同方面确定出20个相关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建立花卉景观应用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加权灰色关联度筛选出6种景观应用价值高的花卉种类。应用层次分析与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客观的对蓝紫色系草本花卉景观应用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其科学有效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沈阳森林植物群落结构与其林内景观美学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恢复地带性植被是解决城市绿地退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探讨植物群落结构与其美学质量的关系是在城市绿地中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成功的关键。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美景度测定与统计方法之一——美景度评估法,对沈阳地带性植被广泛分布的东陵公园、北陵公园、沈阳市植物园等地进行了森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同时在对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将景观美学质量和群落结构特征的各项指标相联系,系统分析了主要群落结构特征指标对景观美学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森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受乔木树种比例、针叶树种比例、平均胸径、灌木数量、灌木频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等因素影响。为城市森林建设、管理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树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城市绿化树种的综合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园林工作者的难题。本文以哈尔滨市主要绿化树种(其中的40种)的生态功能(10个主要指标)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为例,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在树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不同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为景观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内蒙古包头市32种园林绿化植物的固碳、吸热、滞尘以及叶片氮、硫含量共5个生态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结果]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生态功能差异明显,总体关联度从大到小为乔木、灌木,落叶植物、常绿植物;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和灌木中关联度最大的分别是杜松、白蜡和紫穗槐,樟子松、龙爪槐和桑树、珍珠梅和沙枣最小;不同类型绿地的生态功能关联度从大到小为乔灌草型、乔灌型、乔草型、灌草型、草坪型。[结论]应充分利用这些植物最优的生态功能进行乔、灌、草合理搭配,营造出更大的绿化率,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牛芳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522-9524
依据2005~2009年相关数据,选择5个影响因素(直接和间接)指标作为参考数列,以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数列,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农产品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直接因素与农产品外贸竞争力因素灰关联度较强,间接因素则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山东农产品外贸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其数学模型;以FAO/WHO推荐人体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数列作为参考序列,以参评食物样品中必需氨基酸组成作为比较序列,探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用于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灰色关联度与蛋白质效率比(PER)、净蛋白比(NPR)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2(P<0.01),0.961(P<0.01);而其余化学指数(氨基酸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蛋白质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与PER,NPR的相关性均较低(r<0.4)。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与蛋白质品质生物学指标高度相关,其比其他化学指数更接近蛋白质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1.
树种防火性能的灰色关联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择与抗火性能有关的含水率、灰分、树高、疏密程度和适应性为评价因素,对山杨、接骨木和日本落叶松等13个树种的抗火性能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接骨木防火性能最好,杉木次之,山茱萸最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观赏价值和种球再利用的郁金香品种综合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北京地区郁金香花展常用品种为对象,以综合评价郁金香观赏价值和种球更新能力为目标,确立了与植株生长、开花、种球更新相关的10个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法)和灰色关联法建立了一套郁金香品种的综合评价体系。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科学地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赋值,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法构造“理想品种”,再将供试品种与“理想品种”比较并进行分析排序,从58个品种中筛选出17个(约占总数的1/3)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且种球更新能力好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应用AHP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从观赏特性和种球更新能力两方面对郁金香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既适用于花展同时其更新种球还可以园林再利用的品种,为郁金香花展的种球引进及其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城市森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理论研究多、评价指标体系不通用等问题,构建区域性通用的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林内景观分级标准,为城市森林结构优化、经营管理和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以城市公园风景游憩林、郊野公园风景游憩林、居住区城市森林、城郊山地风景林等为研究对象,在林分尺度上筛选评价指标,以因子分析法构建林分结构质量综合指数,采用Topsis法结合聚类分析对城市森林林内景观质量等级进行划分。  结果  (1)4种类型的城市森林筛选出15个评价指标用于城市森林林内景观评价,将林内景观分为优、高、中、低4个等级。(2)城市森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核心指标包括乔木树种丰富度、林下物种丰富度、林型、林分整洁度、胸径分化度、郁闭度、观赏器官多样性、色彩季相多样性、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冠径比等。(3)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最优景观的指标特点不完全相同。城市公园风景游憩林:相对枝下高最小,径高比较小,冠径比较大,林分整洁度高;居住区城市森林: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最大,相对枝下高最小,冠径比较小,季相丰富度高。郊野公园风景游憩林: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树高分化度和径高比最大,乔木树种种类最多,观赏器官较多样,多为混交林。城郊山地风景林:郁闭度适中、灌木相对高度最低、林分垂直层次和林下物种较丰富、林分整洁度高。  结论  总体上看,树种组成丰富、适度混交、林内整洁、胸径分化度和郁闭度都适宜的林分和观赏器官较多样,季相富于变化的景观更受人们的喜爱,不同类型城市森林的林分密度和冠径比的最优范围不同。在城市森林经营管理中,建议适当丰富林木树种种类,注重彩色植物和多季相树种的配置,适当调整林分密度,及时修枝、割灌,清除林下杂乱的枯落物和生活垃圾,保持林分整洁,并根据城市森林类型适时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措施,以提高其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的影响机理,为居民小区景观林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内14个居民小区为研究样地,以150个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平均胸径、林下灌草覆盖度等17个指标构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特征指数,建立林内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主要取决于林木个体大小指数、景观色彩指数、景观垂直结构指数、景观近自然指数、林木个体空间指数和景观林木密度指数等林内景观特征指数。清晰的树木冠形和干形、整齐的林相、强烈的林分色彩对比、高比例的多季相树种和较高的林分自然程度均有利于提升林内景观质量。以林内景观美景度为因变量,林内景观特征指数为自变量建立美景度与林内景观质量指数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模型拟合度较好,适用于居民小区四季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科学地营建高质量的居民小区景观林过程中,应注重彩色植物和多季相树种的使用。增加景观林的层次丰富性,通过控制密度和树种组成营建近自然的林分是建设高质量居民小区景观林。  相似文献   

15.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油菜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对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 9个品种 (系 )的 9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与单项产量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用加权关联度进行评价的结果优于一般关联度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方差分析和灰色理论对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18个玉米新品种的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二者的结果是有区别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判考察的性状更多,标准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优化城市森林结构,提高城市森林斑块生态服务功能,以鸟类为指标,阐述以城市森林结构为基础的城市鸟类栖息响应机制。  方法  以安徽省合肥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1处面积在0.5~2.5 hm2的城市森林斑块为样地,采用样方法进行植物群落及结构特征调查,以固定样线和样点结合的形式在秋季观测记录选取的样地鸟类群落组成。结合ArcGIS与卫星影像图,量化城市森林树种组成、空间、基础设施、景观结构相关指标,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明确与城市鸟类丰富度、多度、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标间的潜在关系。  结果  ①研究记录样地植被90种,隶属51科76属;鸟类8目22科38种,占合肥市记录鸟种的10.08%,最大值保留法计1 213只;城市鸟类优势种为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灰喜鹊Cyanopica cyana、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各斑块之间的鸟类组成有着较高的相似度,相似度均值为0.588。②非参数秩和检验表明在有无水域条件上,鸟类群落差异不明显,城市森林树种组成、空间、基础设施、景观结构对鸟类指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③利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阐述影响因素,可将影响鸟类丰富度的因素归为城市森林斑块所拥有的资源量和潜在可获取的资源、乔木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单位面积下斑块的资源富集程度3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得到关于鸟类丰富度与鸟类多度的方程。  结论  城市森林对城市鸟类的吸引力取决于多个结构层次,能反映城市森林拥有的资源量和潜在可获取的资源、乔木丰富度和多样性、单位面积资源富集程度的指标是影响鸟类栖息的重要因素。图3表3参26  相似文献   

18.
针对超大型城市建设对景观生态格局及其变化定量研究的应用需求,基于多时相遥感变化监测和格网划分方法,结合景观指数对北京景观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探究城市化对城市景观影响的阈值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由于北京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导致建筑用地增加了56%,斑块破碎程度较低;而城市耕地及绿地景观有所减少、斑块分布不均,破碎程度上升;2)空间格局方面,由于建筑用地的覆盖及彼此间的高度连接,使城区景观破碎程度明显低于城郊,景观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3)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对城市景观破碎度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达0.84,具体表现为倒U关系,即景观破碎度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城市化水平在51%~53%时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9.
章通过对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乡土树种的定义及在城市行道树中应用的意义分析,从十种乡土树种的物候观察及景观效果评价、生态价值及文化内涵方面进行研究,讨论行道树应用选择的一些问题和思考,以期为建设更好的城市行道树景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