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饶小龙  吴君茂 《甘肃农业》2006,3(7):128-129
本文从权利保障的理论开始讨论,引出农民权益保障的重要性,也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农民权益保障.接着分析造成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各种因素,最后尝试性的总结我国目前农民权益保障的途径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二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如何对无效行政行为进行救济,是理论界尤其是实践界颇为棘手的一个问题。笔者在论证私力救济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以私力救济(相对方行使抵抗权)和公力救济(相对方提起确认无效之诉)相结合来对无效行政行为进行救济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态保护在法制体系中被边缘化、农村生态资源权利主体虚位、农村生态损害缺乏救济机制,是我国农村生态保护陷于困境而面临的制度性难题。只有在立法上明确农民对农村生态资源的权利主体地位,赋予农民对农村生态的保护利用、知情参与、救济等权利,使农民可以基于自己的生态权益在立法上争取发言权,才是解决农村生态问题的长效机制和根本出路。因此,我国立法应尽快规定农民生态权,并保障农民生态权各项权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当下关于不正当竞争有这样一个现象,有此类诉讼发生的时候,大家的焦点都集中在进行不正当竞争操作的当事人身上,很少有人会关注消费者,导致网络消费者的权利保护工作不到位。通过观察《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我们需要明确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其立法目的。然而该法主要是以经营者为规制主体,忽视了消费者的经济地位,与其立法目的存在不协调。为了能够解决这种不协调,需要将消费者的权利保护程度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重要标准,并赋予消费者寻求私力救济的权利。本文着眼于新的经济环境下即互联网领域下,如何对消费者加以定义,以及通过案例,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下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侵害,从而调整与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当中,需要进行土地征收以及土地经营权按入股来进行土地集中管理,提振农村经济。在 使用上述措施当中,出现农民补偿、知情、民生保障、收益和自由交易、司法救济等相关权益损害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 原因主要是相关制度以及保障措施建设不健全的问题,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丰富补偿措施、建设民 生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完善司法行政救济来促进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权益保护,保障农民自身权利。  相似文献   

6.
刘晓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71-1973
当下村委会选举中侵犯村民选举权利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救济。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村委会选举相关各方的行为,可以发现村民选举权利受到侵蚀的社会心理根源。考察几个主要的监督渠道和救济途径,村委会选举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的原因在于行政监督和救济缺乏动力、权力机关监督软弱、司法救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严重,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环境管理权力和农民环境权利失衡。在权力方面,主要体现在责任不够明确,环境信息不公开和权力受到的制约较少;而在权利方面,主要体现在农民的环境意识、环境维权能力不强和维权渠道不通畅。为此,应加强对农村环境管理权力的制约,强调其应有的责任,保证农民的环境救济权并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鲍仓仓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9):247-251+254
农业地理标志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柱。但目前司法实践中针对农业地理标志的侵权问题频发,通过私诉模式对农业地理标志的救济存在维权主体动力不足、维权法律能力不足、维权意识淡薄等问题。检察公益诉讼通过自身的种种优势可以弥补目前私诉的不足,检察院的自身呼吁和知识产权法院设立也为检察公益诉讼的引入提供了现实基础。有必要以环境公益诉讼为模板,通过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将检察公益诉讼引入到对农业地理标志的保护之中,加大对农业地理标志的保护,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群体利益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缘于法律保护的残缺、制度设计的不科学以及对农民权利的轻视,农民的农地所有权、房产权、社会保障权、政治参与权、教育权等一系列权利被虚置和弱化,并很难通过合法途径从根本上进行救济。本文对农民利益法律保护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对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引起大家对农民利益法律保护的更多重视与思考,切实从法律方面给予农民利益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完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机制能有效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增强学校和学生的法治观念,开展依法治校,同时能推进高校大学生权利保护立法。在现行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中,学生申诉、行政复议与司法救济的作用有限。针对以上不足,高校需从强化法治观念、加强教育立法、建立教育仲裁制度、完善现行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机制以及建立教育救济途径之间的合理联系等五方面来完善学生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