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盆栽试验的地膜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残留已经成为中国近年来农田生态环境的关注焦点。以西安市南郊东姜村蔬菜基地为土壤取样地,基于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地膜残留累积水平下,紫花苜蓿出苗期、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地膜残留累积水平的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虽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最大下降幅度为14.38%(相对于CK),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出苗期初花期采收期。土壤中真菌数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变化过程不同。出苗期,土壤中真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过程;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真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的变化过程,最大下降幅度为87.93%(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中真菌影响非常明显,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出苗期采收期。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变化过程不同。出苗期,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的变化过程;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过程,最大下降幅度为62.78%(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中放线菌影响明显,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采收期出苗期。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且变化过程基本一致,最大下降幅度为38.16%(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总量影响显著,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采收期出苗期。结合累积年限和单位农田面积地膜残留累积当量,给出了不同地膜残留累积量下造成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下降的主要菌落。希望研究结果能为农田地膜残留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敏 《蔬菜》2010,(10):36-39
<正>番茄果实具有独特的风味,食用多样,近年来由于蔬菜周年生产,露地、保护地常年的连作和缺少抗性品种,致使番茄产量、面积都呈现下降趋势[1-5]。特别是番茄花叶病毒病广泛分布于各个栽培  相似文献   

3.
柿子脱涩方法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柿子脱涩方法试验熊月明唐自法柯冠武陈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福州350013)我们曾于1996年开展了柿果脱涩试验,其中应用谷氨酸钠脱涩仅需两天,柿果即呈现固有的风味和品质,但果皮出现褐色小斑点,影响外观,而另一些处理果面有残留物。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EM(Effective.Microorganisms)对连作大蒜不同发育期干物质累积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EM对土壤细菌、真菌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促进率随大蒜发育期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蒜薹伸长期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山下红温州蜜柑原产日本 ,2 0世纪 90年代初我场引种 ,1992年开始进行物候期和生长结果性状观察 ,1998年进行嫁接育苗 ,2 0 0 0年进行高接鉴定 ,2 0 0 1年进行示范栽培。通过 10年的观察鉴定 ,该品种在我场表现结果早 ,成熟期较早 ,优质、丰产。特别是果面红色艳丽 ,在温州蜜柑中独树一帜。1 果实品质优良果形扁圆 ,纵径 5cm ,横径 7cm ,单果重 130g左右 ,果面光滑、亮泽 ;10月上旬开始着色 ,呈橙黄色并逐渐加深 ,10月下旬呈现艳红色 ,非常漂亮 ;果肉橙红 ,无核 ,化渣 ,汁多 ,味浓。经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评 ,可溶…  相似文献   

6.
攀西地区由于独特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光热资源,突出的冬暖和逆温现象,是我国生产反季节枇杷的最适生态区,也是生产优质枇杷最具优势特色的产区;近年来枇杷面积快速扩展,产量迅速提高,枇杷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是,枇杷枝干腐烂病发生较为严重,轻则削弱树势,重则整株死亡,并呈现迅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我国葡萄生产重点区域,木纳格葡萄是南疆地区主栽品种。近年来,木纳格葡萄霜霉病危害趋于严重。病菌主要危害葡萄叶片,病叶是果粒的主要侵染源。叶片生长早期发病可使新梢、花穗枯死,影响下一年产量,严重感染的病叶会提早脱落,从而降低果粒的糖分积累和越冬芽的抗寒力。果粒感病后,病粒变暗灰绿色,易脱落;果梗感病后,病部呈现灰黑色,严重影响葡萄外观商品价值和耐贮运性。为有效防治木纳格葡萄霜霉病,笔者选择4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  相似文献   

8.
以秀丽西瓜为试验材料,采用抑芽剂仲丁灵乳油对西瓜腋芽进行涂抹处理,研究仲丁灵对西瓜腋芽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使用仲丁灵乳油,西瓜腋芽4种游离态内源激素(ZR、IAA、ABA、GA_3)含量与无菌水对照相比存在差异。仲丁灵处理后1~14 d ZR含量低于对照,且变化趋势平稳,处理14 d后ZR含量逐渐增加,而对照ZR含量逐渐下降;仲丁灵处理的IAA含量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稳趋势,而对照呈现先下降后逐渐趋于平稳趋势;仲丁灵处理的ABA含量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对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仲丁灵处理的GA_3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对照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仲丁灵处理的IAA/ZR则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变化趋势,对照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在仲丁灵处理后21 d,ZR、IAA、ABA含量及IAA/ZR显著高于对照,而GA_3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表现为腑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2007年在重庆市潼南县石骨子夹泥土壤上进行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N〉K〉P,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影响效果呈现K高于N。玉米的最高经济产量为472.36kg/667m2,对应施肥量为N=14kg,P205=4.5kg,K20=4.5k;最佳经济产量为461.66kg/667m。,对应施肥量为N=7.0kg、P20,=0kg、K20=3.0kg。NP、NK、PK交互作用对玉米的产量均无促进作用。玉米对氮肥的利用率为9.91%,磷肥的利用率为0,钾肥的利用率为0。  相似文献   

10.
北方常见彩色叶植物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彩色叶植物是指叶片呈现红色、紫红色、金黄色等色彩而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因其在生长季节内能呈现鲜艳的色彩而备受人们的欢迎,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红叶石楠植株同一枝条上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为试材,以叶面积、鲜重、干重、质体色素和花青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测量与测定的方法,研究了红叶石楠叶片发育的形态特征及色素含量变化,以期揭示叶片形态特征与色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色由红转绿过程中,叶含水量、单位面积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叶干重、单位面积的干重和相对干重则呈现上升趋势,叶面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叶片各种色素含量变化,在叶色由红转绿的过程中,质体色素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而花青苷的相对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红叶石楠叶片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显著;叶色变化是由色素含量差异引起,其中关键因素是花青苷相对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2.
传统技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十大项目之一,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传承功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呈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首先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然后阐述了木拱廊桥保护现状与营造技艺要素;通过对泰顺县泗溪镇廊桥文化园中的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景观呈现的分析,提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景观呈现策略,希望能够在以后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景观呈现研究中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八年的观测资料分析得知梭梭林天然更的关键所在是幼苗的产生和当年生幼苗的保存,幼苗的产生必须在有较多的种子为前提,当年春3-5月有一次较大降水的情况下完成,这一较大降水必须能将干沙层全部浸透与稳定湿沙层相接,种子吸水后迅速发芽生长,保证根系能顺利地保持在湿沙层内持续生长,因此,梭梭林的天然更新呈现周期性规律,平均每九年内有一更新年。  相似文献   

14.
韩阳 《北方园艺》2010,(7):88-90
以紫鸭跖草为试材,研究了室内常见有毒气体二甲苯对观叶植物的毒性影响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二甲苯处理浓度与叶片损伤程度成正相关;叶绿素含量下降的程度与二甲苯的胁迫浓度成正比,叶绿素a/b比值呈现先降低后回升的趋势;相对膜透性与二甲苯浓度呈正相关;脯氨酸的含量呈明显升高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呈现先逐渐升高后降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吴朝海  唐道城 《北方园艺》2010,(16):103-104
以荷兰进口的东方百合杂种系‘Sorbonne’为材料,选用青海大学高原花卉研究中心多年筛选的自配3号为营养配方,研究了东方百合生长期形态和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株高逐渐增加至12周时达到最高峰;鳞茎周径呈现出先下降,第12周后又表现为缓慢上升的趋势;鳞茎单球重在种植后第8周前呈现下降趋势,第8周后逐渐增加;叶片呼吸强度在第12周前表现为迅速增加并达到顶峰,第12~16周间又呈现迅速下降,第16周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分别于2010年5、7、9月采集正常生长5个梅花品种的叶片,研究了夏季高温对梅花酶活性、膜热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桃红宫粉、碗形宫粉抵抗夏季高温的能力较强,其次是美人梅,而江南朱砂和台阁朱砂则相对较弱。从叶绿素含量看,5~9月间夏季高温对梅花叶绿素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5个梅花品种中,桃红宫粉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而美人梅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从酶活性看,各品种的丙二醛(MDA)含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唯独美人梅呈先升后降趋势;各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抗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从膜的热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蛋白看,各品种的电导率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个品种的热稳定性蛋白的含量基本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新疆伊犁新源野果林野杏树干液流进行监测,与环境因子结合分析,揭示野杏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野杏树干液流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表现为昼高夜低,在不同天气下树干液流速率呈现的规律为晴天>阴天>雨天;树干液流在7月的液流量达到最大,为2012.29L,整个生长阶段日均液流量均值为46.63 L;环境因子与野杏树干液流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太阳辐射在整个生长季中与树干液流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在7月相关系数最大,为0.802,而空气相对湿度一直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生活区园林植物的使用人群和使用功能有其特殊性,该研究通过对哈尔滨高校校园生活区使用者的配植表征的认知、照片感受和行为意愿的评价进行深入分析探索,从使用者角度对配植照片进行了有针对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者对于植物配植丰富度的认知较差;植物配植的层次丰富度、色彩丰富度与美观感、辨识感呈现显著正相关;层次丰富度、色彩丰富度也与交谈、学习、休息行为意愿呈现显著正相关;栽植密闭度与安全感呈现显著负相关。针对评价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哈尔滨高校校园生活区园林植物配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玉露香梨"果实发育期质地变化机理,指导梨果实品质调控技术研发工作,在"玉露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定期取样,检测了细胞壁及其组成物质的含量和水解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表明,"玉露香梨"果实发育60 d细胞壁含量达峰值,252 mg/g,成熟时仅为峰值时的9.1%;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壁水溶性果胶和离子型果胶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共价结合型果胶含量呈现先升后降变化趋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呈先升后降再稳的变化趋势;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上升趋势,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现为"降—升—降—升"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无忧花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对中国无忧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对中国无忧花的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不同。对中国无忧花苗木叶面喷施GGR6最佳浓度在20~30mg/L。随着GGR6浓度的增加,与CK相比,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对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影响呈现逐渐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