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月斑鼓额食蚜蝇幼虫捕食落叶松球蚜Adlges laricis Vallot的功能反应,曲线可用Holling园盘方程模型来拟合,得数量模型为:Na=0.5882Nt/1+0.0027Nt。经检测理论和观察值近似,因而模型可用来描述月斑鼓额食蚜蝇幼虫捕食功能反应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月斑鼓额食蚜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陆文敏,张润生,田丰,曲学成,王沛川(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任祯,罗瑞聪,邵显珍,李宝玲(黑龙江省鹤立林业局)月斑鼓额食蚜蝇Scaevaselenitica(Meigen)是蚜虫的重要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3.
月斑鼓额食蚜蝇(ScaevaseleniticaMeigen)是落叶松球蚜(AdelgeslaricisVallot)的重要天敌。1993年对其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卵发育起点温度和积温分别为6.04±1.61℃和40.55±2.62日度,1~2龄幼虫期分别为4.91±4.84℃和68.02±35日度,3龄幼虫分别为9.56±0.74℃和36.81±9.72日度,蛹期分别为8.06±2.35℃和40.51±26.08日度。  相似文献   

4.
月斑额食蚜蝇Scaeva selenitica Meigen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4代,幼虫发生期和落叶松球蚜虫出现期一致。在早春,采取代助迁的方法,可控制落叶松球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 bijugus Mulsant是昆明地区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人工放养的白园内严重危害白蜡虫雄幼虫和蛹。该虫卵、老熟幼虫、蛹和成虫各有一明显的发生高峰期,依次为:卵,6月中旬;老熟幼虫,7月上旬,蛹,7月中旬;成虫,7月下旬。1-4龄幼虫和成虫平均每日捕食白蜡虫分别为7.6头,20.4头,122.3头,264.8头  相似文献   

6.
斜斑鼓额食蚜蝇的生活史及其习性等有关情况,国内未见有报道。本刊发表此文,希望对保护天敌昆虫资源,有效利用生物防治措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bijugusMulsant是昆明地区白蜡虫EriceruspelaChavannes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人工放养的白蜡园内严重危害白蜡虫雄幼虫和蛹。该虫卵、老熟幼虫、蛹和成虫各有一明显的发生高峰期,依次为:卵,6月中旬;老熟幼虫,7月上旬;蛹,7月中旬;成虫,7月下旬。1~4龄幼虫和成虫平均每日捕食白蜡虫分别为76头,204头,1223头,2468头和2674头。整个幼虫期平均捕食蜡虫20943头,成虫期10000余头。危害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下旬,每头瓢虫一生可造成1384g的蜡花损失。一株2~3年生女贞树平均损失蜡花11043g,损失率为2653%。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省,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rubellaHampson幼虫钻蛀火炬松PinustaedaL幼树嫩梢,一年中达8个月。该虫以第2、3代混合幼虫蛀梢率最高,平均达8.14梢/头,幼虫种群数量比率占全年的58.5%。火炬松主梢被害率为58.8%。当年被害主梢的高生长比健康主梢的高生长低0.27m,高生长量的损失率达25.0%。  相似文献   

9.
该文探讨了荒漠地区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Motschul-sky幼虫的食叶量。人工模拟不同摘叶强度对胡杨高、径生长量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F>F0.01,D>D*,摘叶30%、50%与摘叶100%之间高、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掌握了胡杨100cm标准枝承受的害虫幼虫数及允许受害密度,建立了胡杨幼树单株材积生长量的一元回归方程:Y=27.68181+25142.35957X。提出天幕毛虫幼虫防治指标:3.4头/100cm标准枝,投入防治费用等于挽回经济损失的危害比例为33.4%,即害虫幼虫危害大于摘叶33.4%以上,则应立即防治。  相似文献   

10.
云杉顶芽瘿蚊dasinrurasp.分布于甘肃省岷县、渭源、漳县、靖远等地。在甘肃岷县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云杉piceacrassifolia顶芽虫瘿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在虫瘿中化蛹,6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成虫产卵于云杉新芽上,下旬幼虫入嫩芽蛀食为害,形成虫瘿。幼虫期230一260天。  相似文献   

11.
以中文Windows3.1为系统运行环境,以WINGIS为基础,用MicrosoftVisualBasic40作为开发工具,建立了荒溪分类和危险区制图模型及其信息系统.该系统由文件管理子系统、属性数据管理子系统、图形数据管理子系统、应用模型子系统等构成.应用结果验证了系统模型的各项功能,表明系统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对四川洪雅林场柳杉长卷蛾危害调查中,发现一种柳杉长卷蛾(Homona issikii Yasuda)的捕食性天敌-短角宽扁蚜蝇(Xanthandrus talamaoi(Meigen))(食蚜蝇科Syrphidae)。该蝇在幼虫阶段取食卷蛾幼虫,捕食量日均约0.56-0.65头,蝇虫比例随害虫虫口密度增加,在林间诸种天敌中居优势地位,对抑制柳杉长卷蛾的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褐天幕毛虫幼虫食叶量观测及防治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探讨了荒漠地区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幼虫的食叶量。人工模拟不同摘叶强度对胡杨高、径生长量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F〉F0.01,D〉D。摘叶30%、50%与摘叶100%之间高,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掌握了胡杨100cm标准枝承受的害虫幼虫数及允许受害密度,建立了胡杨对单株材积生长量的一元回归方程:Y=27.68181+25142  相似文献   

14.
日本鞘瘿蚊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研究表明,日本鞘瘿蚊ThecodiplosisjaponensisUchida &Inouye幼虫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根据M- v的回归关系,所得线性回归方程M= 60.367+ 0.012V,属于聚集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精度比较,五点法适用于林间调查,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列出了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5.
用鳞翅目幼虫8种、鞘翅目幼虫9种、膜翅目幼虫5种、双翅目幼虫2种室内接种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结果表明,大部分天牛、全部膜翅目幼虫、为害枝梢的鳞翅目幼虫及处于停育期的米黑虫可完成发育,蝇类不能被寄生。川硬皮肿腿蜂可在0℃低温下维持生存,但适合的发育温度较高。有较强搜索能力。该蜂在冬季增温并提供适合的寄主可持续繁殖  相似文献   

16.
杉木球果麦蛾Dichomerissp.是杉木的重要种实害虫,可造成杉木种子产量的严重下降。据4年调查结果,杉木球果麦蛾幼虫种群数量变动比较稳定,每样枝平均虫口密度0.25-2.5头,无大起大落变化。由于幼虫在球果内危害,受气候、天敌等影响小,故存活率较高,平均存活率85.8%。可以此作为参数,预报来年的种群消长趋势,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白斑黄枝尺蛾Parectropisextersaria(Hubner)一年1代,以蛹(包在丝质茧内)在地被物下越冬。蛹期8个月,翌年6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期21天,卵期13天,6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期3个半月。每雌可产卵2-263粒,幼虫共7龄,食性较杂.  相似文献   

18.
松褐天牛蛹期生物学特性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蛹室通气性对幼虫化蛹有显著影响;蛹室透光性对化蛹无显著影响;蛹室通气性和透光性对蛹羽化均无显著影响。经测定,在4月下旬至7月中旬,蛹的发育历期随气温升高而缩短,蛹发育的起始温度为11.08±0.72℃,有效积温为167±10.68日度。  相似文献   

19.
双斑锦天牛AcalolepteSublusca对园林绿化树大叶黄杨构成严重危害。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枝条内越冬,7月上旬至11月上旬、3月至5月为幼虫危害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松实小卷蛾PetrovacristataWalsingham幼虫和蛹的雌雄区分;第一代蛹的起点温度C=15.9±1.36℃,K=146.4±19.22日度;雌蛹重与产卵量之间的线性方程y=1.896+2192.19x,相关系数r=0.54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