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夏芝麻麦垄套种始于1984年。1987年,全县麦垄套种芝麻面积达44765亩(占总播的8.9%),单产55.2公斤较麦茬抢种芝麻增产27.2%;平均亩收入增加17.79元,总增值79.66万元。并涌现出一批亩产超百公斤的高产典型,为全县夺取芝麻高产、稳产、低成本创出了经验。麦垄套种的具体作法是:1.适期早套我县常年5月中下旬的降  相似文献   

2.
扶沟县麦棉套种面积大,促进了麦、棉产量的迅速提高,1983年与1987年比较,麦棉套种面积由3万亩扩大到55万亩,小麦总产增加1.1倍,棉花总产翻了近5番,农业总产值增长一倍多。1980—1988年,全县棉花平均亩产62.7公斤,小麦平均亩产256.4公斤,麦棉均稳定在中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 济宁市中产麦田约250万亩,占全市麦田总面积的40%.为提高济宁市中产麦田的单位面积产量,1986~1987年在邹县、济宁市郊区、嘉祥、兖州和金乡五县,成功地推广了山东省小麦顾问团1981~1985年在兖州县黄屯小麦中产变高产开发试验中总结出来的配套技木,推广面积44.5万亩,平均亩产368.5公斤,比开发前三年平均亩产318.3公斤增产15.8%,比计划指标增产7.2%.开发试验的基本原则是打好种植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 1986~1988年,我们在胶东半岛的文登市研究了大垄麦套覆膜果播花生,在鲁西南的定陶县研究了小垄宽幅麦套种花生,两茬作物达到光热互补,小麦充分利用了边行优势,花生增加了活动积温,获得了大面积双300公斤和小面积双400公斤的高产纪录.据考查,双高产田小麦(烟农15号、鲁麦1号等)亩穗数35.50~43.42万穗,穗粒数29.1~32.0个,千粒重35.0~42.3克,理论亩产376.8~501.6公斤,实际亩产320.3~426.4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我省棉田多熟制发展较快,间套面积1986年为15万亩,1987年为20万亩,1988年为25万亩,1989年发展到35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19.5%。棉麦套种由1986年的2万亩,1987年发展到8万亩,1988年发展到13万亩,1989年达到19.9万亩。据11个县、32个乡、108个村调查,棉瓜菜间套亩产值为814.5元,比纯种棉亩增值364元;棉麦套种亩产值784元,比纯种棉亩增值244元。临猗县牛杜村主要是发展地埂棉,1989年在3000亩麦田地埂上套棉花,麦收后套绿豆,亩产小麦375公斤,皮棉95公斤,绿豆100公  相似文献   

6.
1987~1988年,高邮县武宁乡大卢村连续两年进行了花培汕优63杂交稻百亩连片高产栽培。1987年丰产方面积为105亩,平均亩产622.5公斤;1988年丰产方面积为104.1亩,平均亩产705.5公斤,比1987年亩产增86公斤,增产13.3%。其中亩产705公斤以上的面积占56.73%,最高田块749公斤/亩,创我县水稻高产纪录。 1988年百亩丰产方的产量结构为:平均每亩有效穗17.8万,每穗总粒数160.1粒,每穗实粒142.9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8.6克,与1987年相比,每亩增穗1.14万,  相似文献   

7.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花生是卢龙县主要的油料作物,2009年种植面积7万亩,平均亩产221公斤。为了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近几年大力推广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栽培面积达到5万亩,平均亩产242公斤,比裸地增产21公斤,增产1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  相似文献   

8.
<正> 1987年,我院在郾城县进行了夏玉米万亩500公斤高产开发研究,万亩试验基点设在郾域县三个乡的13个行政村,种植夏玉米面积11904亩,亩产520.3公斤,高产示范获得成功,带动的三个乡、一个镇的七万多亩夏玉米亩产337.4公斤,促进了全县45万亩玉米增产,亩产达到323.3公斤。1987年夏玉米高产示范开发研究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 花生果播在解放初期曾实行过一段时间,以后随着花生适期米播技术的推广而不再采用。花生果播覆膜栽培则是根据果播抗逆性强、植株矮壮总结出的一套技术,该项技术超早套种,在遇旱、涝、雨拍时种子不易霉烂,出苗整齐。由于前期温度低,出苗慢,花生茎枝矮壮,比常规晚套花生主茎平均矮4.3厘米。据1986~1992年示范推广,年亩产小麦、花生各300~400公斤,比常规米播晚套平均亩增花生118公斤,增产49.37%。1991  相似文献   

10.
麦套花生施底肥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麦套花生施用底肥增产,这项技术已在全市推广应用24.6万亩。试验证明,一般亩增产花生果50公斤左右。为了进一步证明花生施底肥的增产效应,1989年在兰考基点进行了试验。试验设在翟忠正麦套花生责任田里,青沙壤土,中下等肥力,没有水浇条件。供试品种豫花一号,5月20日套种于麦田。底肥设4个处理.每亩底施农家肥2000公斤;每亩底施农家肥1000公斤,每亩底施农家肥500公斤;以不施底肥为对照。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小区面积为0.1亩,总面积为1.6亩,结合麦田管理将底肥于2月麦苗返青期施入准备套种花生的麦垄行间。麦套花生播种后,进行一般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 为解决发展西瓜生产与粮油争地的矛盾,满足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我们于1986年在甘薯、花生沟里提前套种西瓜,采用双膜覆盖栽培获得成功.在不影响甘薯、花生产量的前提下,利用甘薯、花生封垅前的时间和空间,增收一季西瓜,效益显著.到1988年示范推广3500亩(其中甘薯套种西瓜2000亩,花生套种西瓜1500亩),平均亩产西瓜1500~1800公斤,比甘薯、花生单作平  相似文献   

12.
<正> 麦垅套种花生是实现小麦、花生双丰收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我县推广麦垅套种花生面积占全县花生总面积的80%以上。麦垅套种花生的特点是,粮油互不争地,增加复种指数;既能满足花生的生长期,又不误下茬种麦,二者共生期短,产量互不影响;得粮得钱一举双收。据我县近几年来麦垅套种花生的实践证明,在小麦亩产400斤以下地里套种良种花生,可获得300—400斤产量。小麦亩产400—600斤的麦田套种花生可达500斤左右;小麦亩产600斤以上的麦田套种  相似文献   

13.
泉港区种子管理站于1997年引进旱育稀植栽培 技术,几年来累计推广面积8.5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 效益。为了扩大示范效应,从2002年开始,泉港区连续3 年在水稻主产区建立旱育稀植高产栽培示范片,以示 范窗口引导农民认识新品种,掌握良种良法,扩大应用 面积。2002年在潘南垦区示范面积1050亩,设置简比田 1.95亩,种植杂优组合汕优016,收获时组织农技干部现 场实割验收,简比田亩产510.0公斤,比普育普栽增产 36.5公斤,增产率7.7%;2003年在3个镇稻作区扩大示范 面积3500亩,其中高产田150亩,平均亩产526.0公斤,亩 增42.5公斤,增幅8.8%;2004年全区推广12600亩,其中 优质稻佳辐占示范片90亩,经测产验收,亩产482.0公 斤,比同类田非示范片亩增46.0公斤,增幅10.6%。  相似文献   

14.
近五年,省农委下达我县粮食增产工程项目实施面积90万亩,实际完成104.6万亩,超计划16.24%,其中:水稻增产工程项目计划67万亩,实际完成69.61万亩,平均亩产384.6公斤,比当年同生态类型非项目区增产14.71%;玉米增产工程项目计划33万亩,实际完成34.99万亩,平均亩产333.9公斤,比当年同生态类型非项目区增产16.16%,项目实施有力促进全县粮食稳产增产,为粮食丰收作出了巨大贡献,2009年、2012年,习水两次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相似文献   

15.
普兰店市花生播种面积在3万亩以上,其中地膜覆盖2万多亩,平均亩产320公斤,夹河镇三八场种植10亩覆膜花生,经过实测平均亩产510.5公斤,名列全市第一。覆膜花生比裸地花生每亩平均增产60公斤,增产率达23.1%,全市通过覆膜每年增产花生约125万公斤,按目前市场每公斤价格8元计算,可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大面积花生覆膜增产需要一整套技术作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破解制约花生生产瓶颈,提高花生种植单位面积产量,是当前促进花生增产增效的关键所在,分析出制约花生生产因素,提出破解方法,为全面提高花生品质与产量十分必要。1制约花生产量进一步的因素1.1花生种植面积减少,亩产降低2015年全县花生播种面积40万亩左右,比2010年花生播种面积减少60万亩。主要原因是近几年玉  相似文献   

17.
<正> 自1986年山东省政府批准莒县为出口花生商品基地,并随即进行出口花生品种及高产技术开发研究以来,筛选出鲁花3号和"78961"更换出口小花生当家品种白沙1016,种植面积10万亩,验收平均亩产250.7公斤,比前三年种植白沙1016平均亩增100公斤,其中高产示范田2941.9亩,平均亩产319.7公斤,最高达408公斤;筛选出鲁花9号和鲁花10号更换出口大花生当家品种花17,种植面积2万亩,验收平均亩产329.6公斤,比前三年种植花17平均亩增129公斤,  相似文献   

18.
<正> 昌黎县是河北省花生主要生产县之一,常年播种10万亩以上,历史最大播种面积超过20万亩。由于全县花生集中在沙地,连年重茬,不仅地力下降,而且花生线虫病等为害严重,再加上早春干旱,历年不能适时播种,致使花生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效益不高,种植面积逐年缩小。为扭转这种局面,全县从1985年开始改革种植样式,进行小麦、花生、夏播大豆立体种植,使花生亩产达到189公斤。经几年的示范推广,已被广大群众认识,1990年全县推广1万亩,小麦亩产225—300公斤,花生亩产142—230公斤。麦茬豆亩产60—100公斤。提高了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经济效益立体种植改善了花生的生态环境,提高厂单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农村改革和劳力转移,必须大力推广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在条播麦高产实践和免(少)耕麦示范成功的基础上,1985年秋播我县开始三麦免(少)耕机条播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1986年秋播全县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54万亩,1987年秋播又扩大到7.2万亩。 生产实践表明,把免(少)耕技术与机械条播组装配套,能集三大技术优势于一体,有利于大面积增产。如宗村乡1986年秋播500亩免(少)耕机条播示范方,属中产水平,其中400亩小麦平均单产260公斤,比大面积耕翻撒播麦增产8.3%;1987年秋播扩大到2914亩,占三麦总面积的31.8%,小麦平均亩产315.3公斤,比耕翻机条播增产8.8%。与耕翻撒播麦相比,免(少)耕机条播省去耕耙、人工挖沟和整地等作业,每亩可少用2~3个人工,节省种子1.5~2公斤,节约柴油1~1.5公斤,机耕费减少2~3元,具有增产、省工、节本、增收的效益。现将免(少)耕机条播麦的生育特点及其配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育超稀植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寒地水稻旱育稀植及栽培的过程 铁力市属于高寒山区、半山区,自1984年引进旱育稀植技术,试验示范105亩,获亩产403公斤,取得成功,比当时66147亩直播水稻平均亩产258公斤,每亩增加稻谷145公斤,增产36%.我市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迅猛发展,到1990年增加到11万亩.平均亩产430公斤.近些年来,在巩固老稻区的基础上,旱改水的面积不断扩大;到2010年,市属水田面积发展到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亩产提高到53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