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免耕播种技术是播种前对土地不进行耕作(灭茬、旋耕、施肥起垄、镇压等),播种时免耕播种机一次进地完成深施化肥、整理种床(切断、清理秸秆、压实种床)、单粒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1.免耕播种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玉米秸秆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  相似文献   

2.
玉米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或秋季保留玉米根茬固土,减少土壤遭受风蚀、水蚀,提高抗旱能力和土壤肥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玉米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环节。利用玉米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地完成侧深施肥、清理种床秸秆、整理种床单粒播种,覆土、重镇压等工序。  相似文献   

3.
张松兰 《农家参谋》2013,(10):12-12
小麦免耕播种是在前茬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后,未经任何耕作的田间进行的复式作业,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与传统耕作播种相比,免耕播种对土壤的辗压破坏次数少,动土量少,表层土壤虚实相间,苗带镇压密实,节本增效,保护环境。近几年,菏泽市不断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已达7.8亿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王丽 《农技服务》2003,(10):57-57
<正> 旱地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全新的、以免耕为主要内容、被相关专家形象地称之为“懒汉种田”的耕作模式。 旱地保护性耕作与强调深翻,深松、加深活土层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迥然不同,它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耕作,将作物秸秆残茬留于地表。其核心技术是:土壤尽量不翻耕,留下秸秆残茬覆盖田面;使用茬地播种机播种,随种子播种深施  相似文献   

5.
张绪廷  刘东辉 《吉林农业》2010,(12):180-180
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就是在播种前对耕地表面不进行旋耕、犁耕、耙耱、镇压和清理秸秆、杂草等耕作处理。在田地上进行播种栽培玉米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它具有省工、省力、省种、省肥、降低成本,保墒播种、有利于全苗。据舒兰市试验、示范证明,此法比常规方法出苗整齐,抗旱力强,增加粮食产量。文章介绍了玉米免耕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是指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耕作,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①必须取消铧式犁耕翻,这是保护性耕作的首要特征;②免耕或少耕播种,尽可能少动土(即使是播种时也要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③播种时必须要有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秸秆全部还田或高留茬(畜牧业发达地区可高留茬),秸秆还田量要在30%以上,播种后秸秆覆盖率不低于30%。  相似文献   

7.
<正>1.精量免耕穴播机的推广应用农业种植中实行少耕、免耕是一种新型耕作方法,可以说也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指免耕播种。在有部分秸秆、留茬等未耕整地块,播种机一次进地就能完成侧深施肥、清理残存秸秆、起垄整型、播种开沟、覆土镇压等作业。免耕播种的推广相对传统种植方式具有抗旱、节水、保墒、养地、节约增效等很多优越性能,实施免耕播种也是实现春季播种一次拿全苗的有效种植方法。1.1推广使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周良墉 《油气储运》2005,24(12):11-11
该机具由中国农机化科学研究院(010-64882431 64882438)研制生产,是用于保护性耕作播种的新机型。无须耕翻土壤,直接进行播种作业,可一次完成切断秸秆或切开根茬、开沟、施肥、播种、压种、覆土、镇压等联合作业,主要用于免耕播种小麦,油菜、青贮玉米、苜蓿及草原建设牧草补种等。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下的秸秆还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护性耕作是指在土壤休闲期内采用大量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少耕或免耕,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搅动,采用精量播种,配套使用中耕深松、深施肥、药剂除草等复式作业技术,可使土壤的透气方式更接近于自然。美国对保护性耕作的最新定义为,保护性耕作是指播种后地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农机化科学研究院(电话:010—64882431、64882438)研制生产的2BMG-18型免耕精少量播种机,是用于保护性耕作播种的新机型。该机无需耕翻土壤,直接进行播种作业,可一次完成切断秸秆或切开根茬、开沟、施肥、播种、压种、覆土、镇压等联合作业。主要用于免耕播种小麦、油菜、青贮玉米、苜蓿及草原建设牧草补种等。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耕作技术,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在当今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本试验历时2年,对秸秆残茬覆盖深松免耕播种、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和传统翻耕播种3种模式进行对比,测定每种模式下的土壤含水率、秸秆残茬覆盖率、出苗率、地温、冬前分蘖率、返青分蘖率、作物产量等性能指标,从数据层面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产增效机理,以期总结出一套适合庄浪县地形地貌、种植制度的小麦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郑杰 《河南农业》2006,(1):28-29
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通过免耕施肥播种、秸秆还田、土壤深松等机械进行作业。完成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施肥播种.保证种子的正常发芽;通过机械喷施药剂来控制杂草生长和防治病虫害;通过机械深松、秸秆残茬处理,保水、保土、保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防止沙尘暴,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一项机械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修武县承担河南省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第二年,小麦保护性耕作分为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模式和玉米秸秆直立--免耕播种模式.小麦传统耕作模式一般是指玉米秸秆还田1~2遍,旋耕耙耱后播种小麦的耕作方法,为了进一步探讨小麦保护性耕作不同模式与传统耕作模式在不同质地土壤(黏土和壤土)的表现,特在壤土和黏土地分别设立了以传统耕作为对照的不同耕作模式对比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并对小麦生长过程实施系统调查,现将试验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梁栋  董文赫  周静 《吉林农业》2011,(12):147-147
保护性耕作是以作物秸秆和根茬覆盖地表,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能够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种新型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技术关键是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15.
不同耕作栽培环境对秸秆腐解剂腐解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解决保护性耕作下大量秸秆覆盖地表对机械播种、种子出苗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秸秆腐解剂,提供保护性耕作技术大面积推广的技术支撑。[方法]设置了温室、大田2种环境,研究了麦玉两熟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不同腐解剂对秸秆腐解速度的影响。[结果]温室条件下秸秆腐解速度快于大田环境,这与温室所创造的高温、高湿条件有关。试验最初的5 d时间内,采用腐解剂处理的秸秆腐解速度高于对照处理的1倍以上,随时间的延长差距变小。同时,试验所用4种腐解剂对秸秆的腐解速度不同。[结论]通过筛选适宜的腐解剂,可以实现保护性耕作下秸秆的快速腐解,为机械播种及种苗发育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耕作措施包括基本耕作、表土耕作及中耕。基本耕作是在种子未播种之前耕地,翻土要深度适宜,为使土壤疏松。表土耕作是在种子播种后进行的耕作,将其表土耙匀、压实、磨碎。在作物生长发育时期进行的铲地和趟地统称为中耕。这些耕作措施的使用直接影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7.
<正>研究秸秆还田技术,探索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重点研究分析秸秆覆盖耕作播种技术、秸秆深埋耕作播种技术、深松重耙耕作播种技术等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秸秆进行有效利用和处理,解决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区域环境条件,发展现代化农业。一、技术模式1、深松重耙耕作播种模式(1)技术路线秸秆回收利用→灭茬斜向深松→对角耙地→起110cm大垄→种子清选、处理、包衣→机械精量播种、深施肥→机械药剂灭草、中耕深松追肥→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18.
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田蛴螬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田分别采用免耕清理秸秆、免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休耕田、翻耕清理秸秆五种耕作方式来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方式下,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数量最多,为每平方米12.8头,其次是免耕清理秸秆处理每平方米11.4头,以休耕田处理蛴螬数量最少,为每平方米8.6头,虽然各不同处理花生田间蛴螬的数量不相同,但各处理间蛴螬数量差异不明显.其中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19.
冀秋 《农家顾问》2010,(2):50-50
华勤牌2BMFS-5/10型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是河北华勤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酋邱县发展大道1号电话0310—83516298351631)生产的专利产品.是配合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使用的小麦、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械。该机可一次完成碎秆、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多项作业.既可在玉米秸秆直立状态下播种小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原位试验的方法研究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条件下,不同镇压强度(250、450、650 g/cm~2)、播种深度(3、5、7 cm)以及起垄时期(秋起垄与春起垄)等耕作措施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时期对出苗率无显著影响,播种深度与镇压强度对玉米出苗率影响分别达显著(P0.05)与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镇压强度的提高,玉米下玉米的出苗率,且播种深度和镇压强度交互作用极显著地影响玉米出苗率。在播种深度5 cm、镇压强度650 g/cm~2时玉米出苗率最高,达到96.5%,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