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毕东苏  钱春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06-8308
[目的]研究Hg2+与Cr(VI)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毒性效应,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监测以及生物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Hg2+、Cr(VI)以及两者的混合营养液培养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的藻母液,观察Hg2+与Cr(VI)对藻类生长繁殖的毒性效应。[结果]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对Cr(VI)表现相当敏感,当Cr(VI)浓度超过1mg/L时即对藻类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Hg2+浓度较低时,藻类对Hg2+不是十分敏感,当Hg2+浓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毒性愈来愈强,而Cr(VI)毒性效应则相反。当离子浓度小于10mg/L时,Hg2+对藻类的毒性低于Cr(VI),大于10mg/L时,Hg2+毒性超过Cr(VI)。Hg2++Cr(VI)混合离子对藻类生长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但只有当浓度超过4mg/L时才表现出来。[结论]重金属离子对藻类的毒性不但与藻细胞本身有关,还与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浒苔与中肋骨条藻竞争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华明  石晓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19-7321,7325
[目的]研究浒苔与中肋骨条藻的竞争关系。[方法]以种群密度为变量,采用试验生态学手段研究了浒苔与中肋骨条藻的生长竞争关系,以及浒苔培养液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在一次性共培养及半连续共培养体系中,初始接种量为0.2~0.6 g/L的浒苔均能显著抑制初始接种量为1×104cells/ml的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且其抑制作用随着浒苔初始接种量的增大而增大。综合一次性培养及半连续培养试验可以初步推断,活性磷酸盐可能是一次性培养试验中影响到两种藻类竞争的主要原因。初始接种密度为1×104、1×105cells/ml的中肋骨条藻亦能显著抑制浒苔的生长。浒苔初始接种量为5 g/L的培养滤液能够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P0.05),且8 d培养时长滤液抑制作用大于4 d培养时长滤液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藻类水华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磷浓度对小球藻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球藻在不同氮源及氮磷浓度的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方法]以小球藻为试验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生物量及最大比生长速率来表征小球藻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研究不同氮源及氮磷浓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小球藻的最适氮源为硝态氮,当氮浓度为164.0 mg/L时,小球藻的生长速度较快,经过10 d的培养,小球藻的生物量及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97.26 mg/L和0.32 d-1;当磷浓度为360.0 mg/L时,小球藻的生长速度较快,其生物量和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98.46 mg/L和0.31 d-1,显著高于其他磷浓度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氮磷比条件下北洛河中藻类的生长情况与多样性变化,本研究于北洛河下桃水电站坝上水库采集水样,通过添加磷酸盐提高水体中总磷浓度、调整氮磷比,根据总磷浓度(0.02、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 mg·L-1)共设置11个处理组,进行5 d的藻类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体系中共鉴定出藻类4门31属,其中蓝藻门的微囊藻属、平裂藻属和绿藻门的栅藻属、十字藻属、惠氏藻属的占比相对较高,为北洛河中的优势种属;藻类细胞丰度随着总磷浓度升高先逐渐上升,并在0.40 mg·L-1组达到最高;当总磷浓度≥0.10 mg·L-1时,优势藻类开始暴发性生长,导致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升高(P<0.05),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水样中氮磷浓度进行测定发现,随着外源磷输入量的增加,藻类对总氮的吸收加快;当总磷浓度高于0.10 mg·L-1时,可明显促进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球藻去除废水中氮磷的性能。[方法]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DH值等因素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55和7mg/L以下时接近100%.但初始氨氮浓度进一步升高至75mg/L以上时会导致氨氮去除率缓慢下降至90%。当氮磷比为5:1、10:1和25:1时.小球藻在4d内基本完全吸收水体中的氨氮;3种氮磷比下小球藻基本上7d内能完全去除水体中的磷。2种光照条件下(L/D为24h:0h和12h:12h1和初始氨氮浓度为30mg/L、总磷浓度为7mg/L时,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基本都能达到100%。但L/D为24h:0h时的去除速率更快。小球藻去除氮磷的最适pH范围为7~8。[结论]为利用生物治理污水及以后实现高效原生态的污水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海南省养殖水体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方法]于2016年4月选取琼海市、万宁市部分养殖水体,采集浮游藻类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浮游藻类种类数为68种,隶属于7门57属,绿藻门的种类最丰富,为34种,其次是硅藻门19种。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为1.01×10~8 cells/L,主要组成为绿藻门、蓝藻门和隐藻门,分别占77.14%、8.80%和8.23%。浮游藻类优势种主要为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等,指示水质状态为α-β-中污染。浮游藻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在0.05~1.78,平均值为0.72;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02~0.69,平均值为0.28。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养殖水体水质处于中污染到重污染的状态。[结论]研究结果为养殖水体浮游微藻调控技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苗晓青  宋义辉  李文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99-12901
[目的]探讨影响3个池塘形成不同藻类水华的生态学原因。[方法]2007年7~10月对河南省延津县3个形成不同藻类水华的养殖池塘进行逐月定点水生生物学和水化学调查与检测。[结果]1号塘为绿藻水华,优势种为衣藻、小球藻;2号塘为裸藻水华,优势种为裸藻(Euglena);3号塘为微囊藻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绿藻水华的发生与低含量的总磷(约0.86mg/L)和高的氮磷比(约13.1)有密切关系,裸藻水华的发生与高的总磷含量(约2.08mg/L)和低的氮磷比(约7.3)有显著关系,而微囊藻水华发生与较高的总磷含量(约1.30mg/L)和较高的氮磷比(约9.2)有密切关系。[结论]池塘藻类水华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重点是调节控制好水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小头端菱形藻(Nitzschia capitellata Hust.)作为优质饵料、生物能源的潜能,在室内条件下对小头端菱形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氮磷比等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设定不同光照度梯度,在相同营养、温度(25±1)℃以及光周期(12 h/12 d)下进行培养,筛选得出最适光照强度,其次将氮磷比设置为5∶1、6∶1、7∶1和8∶1,置于相同条件进行培养。[结果]在3000 lx的光照度下,小头端菱形藻的藻比增殖率和现存量最高,分别为0.51 d-1和7.97×104 cells/ml。在氮磷比为6∶1条件下,小头端菱形藻生长最佳。[结论]小头端菱形藻的最适光照度为3000 lx,最适氮磷比为6∶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球藻去除废水中氮磷的性能。[方法]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pH值等因素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55和7 mg/L以下时接近100%,但初始氨氮浓度进一步升高至75 mg/L以上时会导致氨氮去除率缓慢下降至90%。当氮磷比为5∶1、10∶1和25:1时,小球藻在4d内基本完全吸收水体中的氨氮;3种氮磷比下小球藻基本上7d内能完全去除水体中的磷。2种光照条件下(L/D为24 h∶0 h和12 h∶12 h)和初始氨氮浓度为30 mg/L、总磷浓度为7 mg/L时,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基本都能达到100%,但L/D为24 h∶0 h时的去除速率更快。小球藻去除氮磷的最适pH范围为7~8。[结论]为利用生物治理污水及以后实现高效原生态的污水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着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日趋严重,由此产生的藻类水华问题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对水域环境和生态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成为当务之急.研究选取优势蓝藻-铜绿微囊藻(Mcirocystis aeruginosa)和优势绿藻-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氮磷比对藻类竞争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水华研究及治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室内模拟方法,以BG-11培养基为基础设置了5组氮磷比(N/P=1:0,N/P=2.5:1,N/P=5:1 N/P=25:1,N/P=50:1)的培养液,分别研究了不同氮磷比质量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及竞争的影响.[结果](1)纯养模式下,铜绿微囊藻在低氮磷比(N/P=5:1)时生长适宜;斜生栅藻在高氮磷比(N/P=25:1)下生长适宜;在氮质量浓度相同,不同氮磷比对两种藻类的最大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并随着磷浓度的升高,纯养和混养下两种藻类的最大生物量具有显著性差异.(2)通过比较纯养和混养发现,纯养模式下两种藻类的增长率都明显高于混养的增长率,说明两种藻类主要以资源利用性竞争为主,且铜绿微囊藻对于斜生栅藻的竞争抑制始终大于斜生栅藻对铜绿微囊藻的竞争抑制.(3)通过计算logistic生长方程可知,高氮磷比(N/P=50:1)组在培养第20天,纯养模式下斜生栅藻的细胞密度值最大.(4)通过计算铜绿微囊藻对斜生栅藻的相对生长速率KR值可知,除N/P=1:0组之外,自培养第8天始其他4组的KR值在1~2,说明铜绿微囊藻具有竞争优势.[结论]营养盐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加会促进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但在高浓度范围内,两者生长反而受营养盐浓度增加的限制.氮磷元素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和竞争均有显著影响,两种藻类在纯养培养下的最大生物量显著大于混养培养,铜绿微囊藻对斜生栅藻具有较强的抑制性,尤其是在磷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其抑制性表现的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1.
巢湖水质现状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方法]以巢湖为研究对象,分析巢湖全湖水体生源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监测巢湖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特征及多样性。[结果]巢湖氮磷比仍较适宜蓝藻生长,巢湖水域共鉴定出7门42属93种浮游植物,其中绿藻门为优势种(50种),浮游植物密度在1.48×10~7~17.44×10~7cells/L,且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浮游动物4门35属70种,其中轮虫种类数最多,占浮游动物总种类的45.71%,巢湖浮游动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群落结构稳定性好。[结论]研究结果为巢湖生态恢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悬浮藻类对微污染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法康  魏成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25-22527
[目的]探讨悬浮藻类去除微污染水中氮和磷的效果。[方法]采用悬浮水藻处理人工配置模拟的3种不同的微污染水为试验水样,测定了不同水体中悬浮藻类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藻对氨氮、总磷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特性。[结果]在水样温度为(20±1)℃、光照强度为2000—2500lux、pH为6.5~7.5、悬浮水藻初期接种浓度为1.0×10。个/L的条件下,经过10d的反应,藻类生物量剧增,3种水样中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2%、83.3%和94.2%;总磷的去除率达到77.1%、96.1%和20.0%,有机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结论]为微污染水处理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梁叶  陈椽  晏妮  徐兴华  付维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79-6082,6136
[目的]研究贵阳市花溪河流域水环境的现状以及藻类植物多样性组成。[方法]以3次常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于2010年9月~2011年3月间对花溪河流域5个监测段面的藻类多样性和花溪河流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共鉴定出浮游藻类282种,附着藻类286种,均以硅藻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和绿藻,甲藻和隐藻种类最少。各监测段面的H、d和J平均值分别为3.71~4.13、6.37~11.03、0.85~0.90,水体无污染;藻类植物平均细胞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11年3月花溪大坝段面的土壤上,达到了14.974×106cells/L;流域TN、TP含量超标,COD变化明显,pH值变化不明显,水体偏碱性。[结论]花溪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复杂,水质属于清洁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絮凝剂对藻类后续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含固率条件下水华藻类的产沼潜力及聚合氯化铝絮凝剂对藻类消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水华藻类的产甲烷潜力较高,含固率为6.0%时单位有机质累积甲烷产量可达147.03 mL/g VS,但脱水过程中使用的聚合氯化铝会严重抑制厌氧消化过程,在较低含固率3.0%条件下,铝离子浓度达984 mg/L,产气量低于潜力值的60%。[结论]该研究为藻类厌氧消化处理提供参考,同时为调整藻类采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秀泉  戴杨叶  宴鹤  吴春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41-13643
[目的]优化碘化钾还原法测定过氧化氢的试验条件,测定天然水体中的过氧化氢含量。[方法]对试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温度、时间、pH、碘化钾及催化剂钼酸铵用量进行优化,选择过氧化氢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在pH为4~6、室温25℃、添加4 ml碘化钾及催化剂钼酸铵100μl、反应时间15 min条件下0,~2.0×10-4mol/L范围内过氧化氢的浓度与吸光度成线性相关(R2=0.999 8),最小检测限为1.5×10-6mol/L,所测自然水体中过氧化氢测的量为5.29~10.59×10-6mol/L。[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可用于自然水体中微量过氧化氢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朱明  夏振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07-7310
[目的]优化海水养殖甲壳类动物幼体益生菌A.isolate N6的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单因子和多因子正交试验,对菌株N6的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6.0 g/L,硫酸铵6.0 g/L,酵母膏1.5 g/L,NaCl 1.0 g/L,初始pH7.2,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3%,温度26℃,培养周期24 h,得到的活菌数达到2.34×1011 cfu/ml,比优化前提高了129%。[结论]为该益生菌制剂的研制及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94-7195
[目的]为了探讨西洋参叶肉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以5年生西洋参为材料,研究了纤维素酶的种类,酶的浓度和渗透压对西洋参叶肉原生质体游离的影响,并探讨了西洋参叶肉原生质体在KM8P、MS基本培养基中的分裂情况。[结果]在混合酶液其他组分相同的情况下,日本产R-10纤维素酶的游离效果最好。酶浓度为4%时,3 h后大部分叶片都被解离成原生质体。幼嫩叶片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为4.8×105个/g。KM8P培养基适合于西洋参叶肉原生质体的培养,较高的2,4-D浓度可以促进分裂。[结论]用混合酶系统处理,能够获得大量(4.8×105个/g)有活性的原生质体。游离原生质体的酶浓度以1%~2%为宜。KM8P+2,4-D(2.0 mg/L)+6-BA(2.0 mg/L)+KT(0.7 mg/L)培养基适宜培养西洋参叶肉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穗花狐尾藻附着藻类对水环境中不同氮、磷浓度的响应.[方法]在室内模拟水生微宇宙环境,比较不同试验组不同时期附着藻类的密度变化.[结果]模拟单次大营养脉冲的E组与其他试验组的水体总氮、总磷指标和附着藻类的密度均在试验后期达到动态平衡,且各组水体总氮、总磷、水体叶绿素a和附着藻类密度差异性显著(P<0.05),表现为D>E>C>B>A;在中等氮、磷浓度(TN 3 ml/L,TP0.5 mg/L)水平下附着藻类与穗花狐尾藻能够保持相对稳态.[结论]微宇宙环境水系统对氮、磷及附着藻类的密度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且附着藻类的密度与水体氮、磷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8月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海域16个站位进行了综合调查,低氧区主要位于底层,溶解氧最低值为1.85 mg/L,核心低氧区面积约为1 028 km2。对采集的82个浮游植物样品采用Utermhl方法分析,鉴定出4门37属82种,硅藻占优势,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性和广盐性为主,细胞丰度介于6.31×103~7.80×106cells/L,平均值为7.59×105 cells/L,分布特征是从近岸到外海、表层到底层呈降低的趋势。发现核心低氧区、非核心低氧区和非低氧区内浮游植物种类无明显差异,但细胞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依次为核心低氧区〉非核心低氧区〉非低氧区,溶解氧的多寡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没有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温度、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和硝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溶解氧、磷酸盐、悬浮物,氨氮有相关性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