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东杰  阮鸣  张李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17-12018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贯叶连翘中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芦丁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529—0.5290μg(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4%,RSD=1.471%;金丝桃苷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493~0.4930μg(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1.407%;槲皮素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0166~0.05300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5%,RSD=1.295%。  相似文献   

2.
余济海  邹盛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68-2168,2171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杜仲叶中2种黄酮类成分——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色谱柱为Nova-Pak C18(3.9 mm×300 mm,4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溶液(505∶0),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为356 nm。芦丁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46~4.92μg(r=0.999 93)和0.0846~1.692μg(r=0.999 89),平均回收率(n=5)分别99.8%和102.1%。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同时测定杜仲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刘焱  高智席  李丽  邓婷  骆礼军  汪华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21-4522,4525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果实芦丁和槲皮素提取的影响,为金樱子(FRUCTUS ROSAE LAEVI-GATAE)药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水浸提、乙醇回流和乙醇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金樱子果实中芦丁和槲皮素,用HPLC法测定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HPLC法测定中芦丁和槲皮素能较好地分离,分别在0.03~15μg/ml(r=0.999 0)和0.04~20μg/ml(r=0.999 4)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12.6和15.2 ng/ml。3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芦丁和槲皮素趋势为乙醇超声波辅助法﹥乙醇回流﹥热水浸提,分别为芦丁0.62、1.04和1.52μg/ml;槲皮素0.78、1.18和2.24μg/ml。[结论]乙醇-超声波提取法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刘频健  陈剑  王哓一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47-11548
[目的]建立双黄连栓中绿原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 5μm(250mm×4.6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15.0:85.0:1.0:0.3),检测波长为324nm,流速为1.2ml/min,进样量为20μl,柱温25℃,在该条件下测定双黄连栓中金银花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试验条件下,绿原酸在0.2~0.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7;样品在5h内稳定;平均回收率99.6%,RSD=0.8%(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双黄连栓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焦琳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22-11023,11064
[目的]应用动态液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建立蔬菜中3种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的分析方法。[方法]蔬菜样品经搅拌打碎取滤汁后,用优化后的动态液相微萃取提取,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通过优化,3种有机磷农药的线性范围均为0.50~5.00μg/ml,回收率为85.2%~104.4%,相对标准偏差(n=7)为1.0%~6.5%,检出限(3SIN)为0.095~0.160μg/g。[结论]该方法适合用于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邹登峰  高雅  张可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91-14692
[目的]建立金花茶叶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药材中槲皮素含量。[结果]在3.0—16.7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27%,RSD=1.18%。[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金花茶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影响杜仲有效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方法]采用HPLC测定贵州不同产地杜仲叶中绿原酸及黄酮类有效成分(芦丁、槲皮素、山萘酚)的含量,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贵州不同产地杜仲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土壤养分因子与杜仲叶绿原酸及黄酮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偏相关系数,建立杜仲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影响芦丁含量的主要是土壤全磷、有机质;影响槲皮素含量的主导因子主要有有机质、有效磷、FACT,其次是土壤铵态氮、pH、全氮;影响山萘酚含量的最大因子为有机质,其次为土壤有效磷、铵态氮和FACT。[结论]贵州不同产地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叶有效成分含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杜倩  汤道权  刘晓  黄华强  丁芬  贾成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32-14633,14635
[目的]采用HPLC-DAD比较蓬子菜不同药用部位中芦丁、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用HPLC-DAD梯度洗脱。比较蓬子菜根、茎、叶、花中芦丁和绿原酸含量。[结果]芦丁、绿原酸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是:芦丁0.024 3-1.950 0μg,绿原酸0.132 5-10.600 0μg;芦丁回收率101.02%,绿原酸回收率101.65%;蓬子菜中芦丁和绿原酸的含量花中最高,根中最低。[结论]HPLC-DAD法分离度好、稳定,可作为蓬子菜的质量控制方法;芦丁和绿原酸的含量因药用部位的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与比较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用浓度30%甲醇回流40 min,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2%磷酸溶液(体积比22∶78),波长327 nm,流速1.0 ml/min。绿原酸在9.78~238.00μg/L时呈良好线性关系,r为0.999 8,回收率为97.9%。[结果]通过对10年树龄的光皮杜仲树叶4~12月绿原酸含量的分析,叶中含量平均为2.55%,6月达到最高。[结论]该法快速、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对穿心莲中穿心连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进行同时测定的HPLC法。[方法]采用色谱柱Alltech C18(4.6mm×250mm,5μm);以甲醇-水(54:46)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5nm;柱温35℃。[结果]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38~2.16μg(r=0.9992)和0.0325~2.08μg(r=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96.5%。[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杜仲叶中绿原酸水提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锐  田惠玲  周建军  刘益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65-3967,3970
[目的]优化杜仲叶中提取绿原酸水提工艺,为杜仲叶绿原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绿原酸的收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杜仲叶绿原酸的水提工艺。[结果]杜仲叶中绿原酸水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6,提取时间20 m in,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65℃。在该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率达92.550%。[结论]水提法与传统工艺比较,具有提取率高、能耗少、时间短和低成本等特点,为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杜仲叶结构发育与绿原酸积累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显微技术和HPLC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杜仲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和指标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叶片发育早期,随着栅栏薄壁组织、海绵薄壁组织等叶肉细胞的分化发育,杜仲叶片中绿原酸含量不断增加。6月叶片组织结构发育成熟时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达到最高,为1.153%。随着叶片的衰老,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至落叶前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最低,为0.483%。在紫外光下,绿原酸储备在叶表皮、叶柄表皮和果实表皮周围,呈现淡蓝色荧光现象。[结论] 综合分析叶片生物量和绿原酸的含量,7-8月份采集杜仲叶较合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不同基因型杜仲叶片中的绿原酸含量。[方法]以超声波助提法提取绿原酸,采用HPLC法检测和二倍体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4.6 mm×150.0 mm,5μm),以乙腈-0.4%磷酸水(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四倍体和二倍体杜仲叶片中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005和为0.850 mg/g。[结论]四倍体杜仲叶片中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中7种代谢产物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nd.et Wils.)中7种代谢产物含量。[方法]色谱条件:Shim-pack CLC-ODS色谱柱(150mm×6mm,5μm);检测波长:320和294n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1%甲酸,采用梯度洗脱。[结果]峰面积(y)对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厚朴酚和和厚朴酚对照品溶液浓度(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E+05x-306360(r=0.9998)、y=5E+04x-79920(r=0.9994)、y=5E+04x-55280(r=0.9999)、y=5E+04x-60530(r=0.9999)、y=2.5E+04x-57010(r=0.9998)、y=2E+04x+7102(r=0.9999)和y=2E+04x+11028(r=0.9999),各对照品溶液在3.125~100.00μg/ml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厚朴酚和和厚朴酚对照品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98%、101.65%、99.17%、103.59%、103.59%、102.44%、104.62%,RSD分别为3.37%、2.86%、3.02%、2.89%、2.86%、1.18%、3.67%。厚朴中各部位7种化合物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叶中,7种代谢产物均有积累,其中和厚朴酚、厚朴酚和槲皮苷的含量较高,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含量较低。[结论]该研究建立的HPLC法简捷、方便,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厚朴提供依据,并为同时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及酚类化合物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林杰  江汉美  卢金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65-166,199
[目的]分析杜仲和杜仲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这2种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杜仲和杜仲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杜仲叶中分离出40种化学成分,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72%;从杜仲中共分离出39种化学成分,鉴定出1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6.83%。杜仲和杜仲叶2种药材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都为壬醛,含量分别为17.47%、13.53%。[结论]杜仲与杜仲叶中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达乌里胡枝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裕馨  刘占厚  陈湘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81-15282
[目的]对达乌里胡枝子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NMR为主的光谱技术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达乌里胡枝子中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Ⅰ)、槲皮素(Ⅱ)、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芦丁(Ⅳ)、香草酸(V)及β-谷甾醇(Ⅵ)。[结论]化合物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夏树林  朴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47-18748,18751
[目的]探讨超声波提取杜仲叶中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对蟾蜍抗疲劳作用的影响。[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多糖提取条件;采用矩形波形式的电刺激,观察不同浓度的杜仲叶多糖对蟾蜍肌肉抗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超声波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为1∶35,提取次数为2次。与对照组相比,多糖溶液组明显缩短肌肉达到最大收缩幅度的时间(P〈0.05),并延缓肌肉疲劳的发生(P〈0.05;P〈0.01)。[结论]杜仲叶多糖具有改善蟾蜍肌肉运动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