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以白银市东大沟污灌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污灌区表层土壤中Cu、Pb、Zn、Cd、As和Hg等6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污染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大沟污灌区不同区域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差别较大,污灌区表层土壤中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背景值,污灌区表层土壤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重金属累积。表层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单项污染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Cu>As>Zn>Pb>Hg,污灌区的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2.5~13.2,均值为7.9,污灌区土壤受到重污染,作物受到的污染已相当严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污灌区表层土壤达到很强生态风险水平,Cu、Pb和Zn处于轻度的潜在生态风险,As和Hg处于中度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而Cd则处于极强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夹皮沟金矿开采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松花江上游夹皮沟金矿开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对金矿开采区土壤中Hg、Cu、Zn、Pb、Cd、Cr、Ni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单因子和复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28个采样点的Hg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为464.6,达到极度生态危害程度,Cd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为140.8,达强度生态危害程度,其余元素均未达到轻度生态危害的上限标准,7种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依次为Hg>Cd>Pb>Cu>Ni>Cr>Zn.同时,28个采样点平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637.6,属于很强生态危害,为最高级别,其中,7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于600,属于很强生态危害,8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300和600之间,属于强度生态危害,其余为中度和轻度生态危害级别.在7种重金属元素中,Hg元素对区域生态风险的贡献率最高,是构成潜在生态风险的最主要因子.这与金矿开采以及长达190年的混汞提金工艺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张掖市境内典型绿洲农业区内的部分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Hg、As、Cu、Pb、Zn、Cd、Ni和Cr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内Cd的地质累积指数在0~1之间,属于无污染-中度污染,其余7种元素地质累积指数均小于0,污染程度为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度生态风险,但是Cd元素的生态风险系数达到中度生态风险,应该引起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4.
通辽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通辽市孔家乡污灌区表层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灌水方式土壤中(铜、铅、锌、镉、砷、铬)污染的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土壤中有部分样点的镉的平均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Ⅱ级标准值,砷、铬、铜、镉重金属的平均含量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另外两种元素的均值含量未超背景值;单因子生态危害系数而言,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镉>铜>砷>铬>铅>锌,镉达到强级别的生态危害程度;从复合生态危害系数上看,潜在生态危害综合平均指数(RI=86.87),处于轻度危害的样点占总数的65.71%,表明长期的污灌造成了灌区土壤重金属的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开封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开封市惠济河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Pb、Cd、Hg、As、Cr、Cu、Zn、Ni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以期为今后污灌土壤治理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Hg、As、Cr、N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2.9、127.0、82.6、0.62、0.148、16.0、53.2、27.2mg/kg,仅Cd含量稍微超过土壤环境质量(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其余7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Cu、Zn、Pb、Hg、As、Cr、Ni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均未超过1,说明土壤未被这些重金属污染,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为1.033,说明土壤被Cd轻微污染。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827,总体处于警戒线水平。从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和指数来看,污灌区所有重金属总体均具有轻微生态风险。另外,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发现,河流水质、河流底质、污灌区土壤中的首要污染因子相同,均为Cd,且前3项污染因子中均含有Cu;河流水质、污灌区土壤中的前3项污染因子均含有As,说明污灌区土壤中的污染因子与河水、河流底质中的污染因子基本相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多年的污水灌溉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铜选冶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为场地污染评价及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场地土壤重金属(Cd、As、Hg、Cu、Cr、Ni、Pb)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Cu、Pb、Cd、As、Hg 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结果表明Cr元素属于重度污染,As元素属于轻度污染,其余Cu、Ni、Pb、Cd、Hg元素均为清洁状态。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属于重度污染。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Hg元素为中度累积,Cd、As元素为偏中度累积,Cu元素为轻度累积,Pb、Cr、Ni元素为无累积。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单项指数Hg>Cd>As>Cu>Pb>Ni>Cr, Hg、Cd元素为很强生态风险,其余5种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整体上研究区生态风险属于强生态风险。研究区属于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结论】研究区土壤中Hg、Cd、...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7年四川西北某乡镇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对土壤8种重金属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目前应用广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指数风险指数法进行了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Ni、Cu、Zn、Cd、As这5种元素具有同源关系,Pb、Cr、Hg这3种元素也具有同源关系;8种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依次为Cd>Cu>Cr>Zn>As>Ni>Pb>Hg,Cd污染最为严重,为中度污染,整个调查区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99,属轻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依次为Cd>Hg>As>Cu>Ni>Pb>Cr>Zn,Cd存在极高等潜在风险,Hg也存在中高等潜在风险,其他重金属元素为低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值596.98,存在中高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南盘江曲靖段沉积物与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南盘江沉积物与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选取珠江上游南盘江曲靖段沉积物及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沉积物和农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Cu,Zn,Cd,Pb,As,Cr,Mn)的含量特征,以云南省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对沉积物和农田土壤重金属进行潜在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所有样点重金属(Cu,Zn,Pb,As,Cr,Mn)及多数样点Cd的潜在危害指数为轻微级,农田土壤各样点重金属Cd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在中等级以上,其中6个样点Cd的生态危害指数属于强级,个别样点达到极强,其余重金属元素均属于轻微级。农田土壤Cd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显著高于沉积物,其余元素在2种介质中无显著差异。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有较低的风险等级,而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存在较高的生态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太原市小店污灌区农田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研究测定了45个土壤样品Pb,Cd,Cr,Hg,As以及PAHs的含量,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背景值相比,小店污灌区土壤普遍存在污染现象,土壤中As,Hg,Cd,Cr,Pb和PAHs最高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5.46,9.71,11.72,2.26,2.74,23.87倍;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得出,Hg,Cd为小店污灌区主要危害因子,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在120320之间;小店污灌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标为371.48,为较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土壤Pb、Cr、Cu、Zn、Ni 5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包头市南郊四道沙河流域的麻池乡城梁村,选取有代表性的8个采样点,按照“梅花形”布点取样采取农田表层0~20 cm土样,测定土壤重金属Pb、Cr、Cu、Zn、Ni元素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还不到污染级,但除Cu含量基本接近河套地区土壤背景值外,其他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超过了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以Cr、Ni元素含量的平均值超过地区背景值最高,且具有明显高度富集的特征。各种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由强至弱依次为Ni(49.59)>Pb(41.18)>Cu(39.70)>Cr(23.24)>Zn(8.62),其中Ni的潜在污染风险指数最高,是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其次是Pb。【结论】人类活动导致包头南郊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b、Cr、Cu、Zn、Ni 5种重金属元素明显积累,且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东洞庭湖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东洞庭湖3个典型洲滩(小西湖、六门闸和麻塘)进行土壤取样,分析其土壤重金属含量,并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三个洲滩区域(小西湖、六门闸和麻塘)土壤重金属Cd、Cr、Ni、Pb、Hg、As的含量分别为0.59-2.40 mg/kg,114.52-119.94 mg/kg,53.49-66.59 mg/kg,42.88-83.46 mg/kg,0.09-0.21 mg/kg and 11.65-24.04 mg/kg,麻塘洲滩中的6种土壤重金属指标均高于小西湖和六门闸两个洲滩,其中Cd问题突出,Cd含量是背景值的7倍,是小西湖和六门闸的3.8和4.1倍。单项污染分级评价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NiHgAsPbCr,以麻塘最为严重,小西湖次之,六门闸基本不存在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污染分级评价表明,麻塘达到中度生态危害,小西湖和六门闸则为低度生态危害。因此,东洞庭湖洲滩湿地土壤,尤其是与湘江航道相连的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值得高度关注,需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的Cr、Cu、Zn、As、Cd、Pb6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并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砖红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Cr,Cu,Zn,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5.57,35.16,93.56,8.50,0.24,79.29mg/kg。其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Pb,各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Pb〉Cu=Zn〉Cr〉As〉Cd;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Pb〉Cd〉Cu〉As〉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45.14,属于低生态危害范畴。[结论]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库尾典型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三峡库区农用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在研究区范围内布设网格,共采集土壤样品82个,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的污染水平进行分析,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对研究区农用地进行安全利用分区。结果表明:除As、Hg、Ni外,其余5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平均值均高于三峡库区农业土壤背景值,其中,12.20%的采样点Cu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筛选值。内梅罗污染指数值PN依次为Cu(1.01)Cr(0.81)Cd(0.62)Zn(0.52)Pb(0.45)Ni(0.32)As(0.29)Hg(0.09),Cu污染等级为轻污染,Cr污染等级为警戒级,其余6种重金属为安全级。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均值依次为Hg(41.33)Cd(36.71)As(12.20)Cu(6.54)Pb(5.32)Ni(4.72)Cr(2.42)Zn(1.14),其中Hg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值大于40,属于中等风险等级,其余重金属均为低风险等级。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范围为68.57~143.57,平均值为110.37,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但有7.31%的土壤样品RI值大于135,处于中等风险等级。研究区农用地土壤79.53%的面积属于安全利用区,15.97%的面积属于基本安全利用区,4.50%的面积属于低风险监控区。现阶段该研究区个别地区农用地土壤虽受到Cu的污染,但是该研究区土壤整体水平为安全级,符合农产品生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处于低风险水平,潜在生态危害主要来自于Hg和Cd。  相似文献   

14.
辣椒对土壤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性,辣椒产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对区域辣椒绿色生产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选择全国著名的地方特色辣椒产地贵州省百宜镇作为研究区,采集该区辣椒耕地表层(0~20cm)土壤样品125个,分析土壤重金属Cd,Pb,Cr,Cu和Zn质量分数,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5种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Zn,Cr,Pb,Cu,Cd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16.50,73.11,55.76,33.53,0.45mg/kg,除了Cd元素,其余4种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从空间分布看,土壤Cd,Pb,Cr,Cu和Zn质量分数研究区北部高于南部,东部高于西部;以国家二级限量值为评价标准,研究区96%以上的样点土壤Pb,Cr,Cu和Zn污染均属于安全级别,79.2%的样点土壤属于Cd轻度污染级别,5种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为轻度;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d,Pb,Cu,Cr,Zn,5种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度.目前,百宜镇辣椒地土壤重金属Cd,Pb,Cr,Cu和Zn污染程度较轻,潜在生态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基本不会对当地的辣椒种植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鹏  赵志忠  王军广  张忠伟  张子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210-5212,5339
[目的]对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的Cr、Cu、Zn、As、Cd、Pb 6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并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砖红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Cr、Cu、Zn、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5.57、35.16、93.56、8.50、0.24、79.29 mg/kg。其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Pb,各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Pb〉Cu=Zn〉Cr〉As〉Cd;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Pb〉Cd〉Cu〉As〉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45.14,属于低生态危害范畴。[结论]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湖南锡矿山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重金属在优势植物中的分布,通过野外调查,分析锡矿山地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来源、生态风险及重金属在优势植物中的富集和迁移情况。结果表明,锡矿山土壤中重金属Sb、Cd和Hg的平均值远超湖南省土壤背景值,超标率均达到100%。来源分析表明,Sb、Hg、Zn、Cd、Pb、As主要受人为活动的影响,但重金属污染来源不完全一致,存在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Sb、Cd和Hg是锡矿山地区极高的生态风险因子,62.50%的样点具有极高生态风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经口摄入是土壤重金属暴露的主要途径,且儿童受到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Sb和As分别是主要的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风险因子。苎麻对As、Sb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值均大于1,且在重度污染地区的根系滞留率低于其他6种优势植物。研究表明,锡矿山地区存在较高程度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苎麻具有较高的修复矿区土壤重金属潜力,可作为锡矿山地区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7.
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栗献锋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742-746,774
对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Pb,Zn,Cu,Ni,Mn,Cr,As,Hg和Cd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Pb 24.95 mg/kg,Zn 83.86 mg/kg,Cu 28.33 mg/kg,Ni 33.30 mg/kg,Mn682.16 mg/kg,Cr 80.08 mg/kg,As 12.46 mg/kg,Hg 0.09 mg/kg,Cd 0.19 mg/kg。主要污染物为Hg和Cd,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2.74和2.42,为中度污染,单因子生态危害系数分别为109.54和72.71,为中度生态危害;晋源区Hg单项污染指数和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最高,分别为4.89和195.57;小店区Cd单项污染指数和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最高,分别为3.09和92.59。同时,通过污染指数与生态危害系数比较,表明Hg,Cd在构成土壤环境污染的同时,也造成了相应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石井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井河沉积物中Cd、Cu、As、Pb、Cr、Zn 6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检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样品中重金属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石井河的突出污染因子是Cu,潜在生态风险是中等程度,各污染元素产生的生态风险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Cu〉As〉Pb〉Cr〉Zn。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闽西三明钢铁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其风险。于2019年5月在钢铁厂周边采集10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Pb、Cu、Zn、Cd、Hg和Ni的全量,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Hk?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风险。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除Hg超标率为80%外)均超过了福建省土壤背景值。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b、Cu、Zn、Cd、Ni具有同源性。评价结果表明,钢铁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Pb>Ni>Zn>Cu>Hg,调查区域所有土壤均达重度污染,处于很强和极强生态风险水平。因此,该钢铁厂周边农田土壤存在的重金属污染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应优先开展Cd和Pb元素的防控,降低其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