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丰产配套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新品种泉引1号为试材,进行了稻草覆盖厚度免耕栽培和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栽培条件下,穴深5 cm,播种后覆土加稻草覆盖3 cm,适宜种植密度为种植3 500株/667 m2.既提早熟期,增加产量和商品率,义有节本增收的作用,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脱毒种薯是目前国内外解决马铃薯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的最有效措施。由于原原种生产成本高且数量有限,生产中需要进行原种扩繁和一、二级生产种薯繁育。为研究脱毒马铃薯原原种鄂马铃薯5号的高产栽培技术,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扩繁过程中种植密度、N、P2O5、K2O施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120 000株/hm2,纯N施用量为180 kg/hm2,P2O5施用量为90 kg/hm2,K2O施用量为330 kg/hm2是原种扩繁生产中各因素最佳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3.
郑单958是以郑58为母本,昌7-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株型紧凑,成株株高246cm,子粒黄色,半马齿型,适宜种植密度为5万~7万株/hm2,产量为8250~9000kg/hm2。适宜种植区域为黄淮海及北京南部及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4.
氮素水平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内蒙古阴山以北地区马铃薯生产中氮肥适宜施用量,以‘克新1号’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素水平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库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与库活性均表现出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360 kg/hm2施氮量下,马铃薯公顷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库活性均最大,分别为5 989.81 kg/hm2、20.03 g/株、84.32 g/株、0.072 g/g·d。因此,360 kg/hm2的施氮量,可以作为当地马铃薯生产中的最佳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不同密度下的质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个高淀粉玉米新品种5个种植密度与产量及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吉单79和吉单137获得最高产量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5.51万株/hm2和5.43万株/hm2。分析了种植密度对子粒品质的影响。生产上可采用适宜的密度以获得高产、稳产、优质。  相似文献   

6.
辽单系列玉米新杂交种优化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所选用的6个辽单系列新杂交种,在试验的适宜栽培密度上差异很大,辽单43、辽单526、辽单129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7 500株/hm2,辽单527的适宜密度为60 000株/hm2;而辽单565、辽单136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0 000株/hm25、2 500株/hm2。在肥料效应试验中,合理的施N肥量在450~600 kg/hm2,过多的施肥量达不到增产的目的,相反造成肥料的浪费,经济效益很低。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铃薯》2016,(3):144-148
微垄覆膜侧播是一项旱作马铃薯集雨栽培技术,为了确定该栽培模式在内蒙古阴山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充分挖掘其集雨增产潜力,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克新1号’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比较了微垄覆膜侧播种植模式下不同群体对马铃薯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 500株/hm2的群体条件下,从块茎形成期到淀粉积累期群体LAI最大,植株干物质积累与块茎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达114 kg/mm·hm2。进一步根据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推算,在内蒙古阴山丘陵区,微垄覆膜侧播种植模式下马铃薯最适群体密度为55 476株/hm2。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合作88号肥料与密度丰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二元二次回归组合设计 ,研究宣威红壤马铃薯专用肥和密度措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肥料与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效应曲线都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产量 >375 0 0kg 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 :马铃薯专用肥 1937 5 5kg hm2 ,种植密度 4 0 6 2 0株 hm2 。  相似文献   

9.
王幸  王宗标  张祖明  孙石 《大豆科技》2007,(1):13-13,16
徐豆12号为早熟夏大豆品种,具有植株繁茂、开花早、花期长,高产稳产等特点.该品种适宜6月5日至15日播种,密度1.25~1.60万株/667m2,底肥、追肥合理施用,及时灌溉和防治病虫害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在枣棉间作条件下设置135000、180000、225000、270000和315000株/hm25个棉花密度水平,研究不同处理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株高、果枝数、结铃数呈下降趋势,以密度225000株/hm2皮棉产量最高。结合生产实际,南疆枣棉间作条件下棉花适宜种植密度为225000~2700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