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农事     
<正>3月有"惊蛰"、"春分"两个节气,"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其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时至"惊蛰",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进入春耕大忙季节。但是,因冷暖空气交替,气温常不稳定。因雨量增多有限,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10,(4):46-47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惊蛰”节气日,地球已经达到太阳黄经345度,一般在每年3月407日。  相似文献   

3.
3月6日是惊蛰节气.蛰是藏的意思.古人在七十二候中有一候应叫"蛰虫始振",因此有人就认为惊蛰就是春雷振蛰,春雷一声响把蛰伏地下的冬眠生物振醒了,开始出来活动了.  相似文献   

4.
正"惊蛰清田边,虫死几千万。"这句农谚点明了惊蛰这个物候类节气的农事主题。蛰,指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中不食不动的状态。古人理解的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事实上,不是雷声,而是大地回春、天气变暖而使动物结束冬眠的。惊蛰期间,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分地  相似文献   

5.
<正>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  相似文献   

6.
惊蛰     
《新农业》2019,(4)
<正>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  相似文献   

7.
《甘肃农业》2015,(5):61-63
<正>3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惊蛰(The Waking Of Insects),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每年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相似文献   

8.
<正>送走了二月的乍暖还寒,我们迎来了三月的春意盎然。三月,是自然界万物开始复苏的时节。月初的"惊蛰"节气,正是代表着万物复苏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相似文献   

9.
<正>公历3月有传统的"惊蛰"、"春分"两个节气。今年惊蛰时间为3月6日,春分时间为3月21日。农谚"惊蛰始雷,大地回春",说明"惊蛰"以后,天气转暖,进入初春季节。3月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继续回升,但阴雨天气较多,日照不  相似文献   

10.
侯亚红  路爽  张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16-9917,9992
[目的]分析辽宁省"24节气"气温的气候特征。[方法]采用辽宁省56个测站1951~2009年的逐日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辽宁近59年"24节气"气温的气候特征。[结果]辽宁24个节气平均气温的时间序列呈准正态分布单峰型,大暑是全年最热的节气,小暑节气次之;小寒是全年最冷的节气,大寒节气次之。辽宁24个节气中的升温幅度最大的是清明节气,气温的节气变量为4.9℃,降温幅度最大是立冬节气,气温的节气变量为-5.1℃。与气温关系密切的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处暑节气的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随着时间变化均呈先低后高的趋势。1951~1980年各节气平均气温与1981~2009年的相比,有22个节气平均气温上升,1个节气平均气温持平,仅有1个节气略有下降,节气平均气温升幅是0.66℃。[结论]该研究为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o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2020年的惊蛰是3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南京市高淳区1970—2019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距平分析、线性相关分析、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和物候性节气(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高淳区近50年二十四节气平均气温、初终日气温呈明显的正态、单峰型特点,且趋势一致;大暑和大寒分别是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节气;大寒至小暑气温逐渐上升,大暑至小寒气温逐渐下降;气温距平在20世纪80年代前多为负值,在20世纪90年代后多为正值。惊蛰气温在1993年存在突变点,上升趋势显著变大,小满在1985年存在转暖的突变点。各节气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趋势显著,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相符合,高淳区的农事活动可适当提前。  相似文献   

13.
<正>公历3月有传统的"惊蛰""春分"两个节气。今年惊蛰时间为3月5日,春分时间为3月20日。农谚"惊蛰始雷,大地回春",说明"惊蛰"以后,天气转暖,进入初春季节。3月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继续回升,但阴雨天气较多,日照不足,天气冷暖变化较大,应注意寒流的侵袭。3月是春耕备耕大忙时节,也是蔬菜作物播种育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国内复合肥市场也逐渐启动。根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45%硫基复合肥主流出厂价维持在2750元/吨左右,45%氯基复合肥主流出厂价则在2600元/吨徘徊。3月5日为24节气中的"惊蛰",俗话说"惊蛰"一过雷声萌动,这也意味着国内部分地区将会陆续进入雨季,"惊蛰"本意指冬眠的昆虫、小动物等听见春雷后苏醒返回地面活动,寓意春季来临、天气回暖。山东市场步入春意盎然近期气温回暖,国内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春耕期,复合肥市场则随着春耕的来临而进入旺季,高密市农业生产资料连锁有限公司经理仪亮告诉记者:"目前高密地区已经进入春耕销售旺季,虽然受天气影响,今年的春耕期较往年有了10天左右的推迟,但这并不会影  相似文献   

15.
惊蛰     
正【农历】二○一六年正月廿七/星期六"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此时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开花。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相似文献   

16.
3月处于“惊蛰”、“春分”节气。气温逐渐回升.但天气冷暖变化大,北方冷空气频繁侵袭。“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春天六九头,惊蛰地土开”。“惊蛰不开地.不过三五日”。3月是露地蔬菜播种、育苗的大忙月份。  相似文献   

17.
三月渔事     
3月份,农历节气是惊蛰到春分.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大地回暖.气温和水温逐渐上升。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3月份的气温回升较快.较常年平均气温偏高,日照充足.降水偏少.时常出现干旱现象;河沟水位降低,  相似文献   

18.
1节气与气候节气3月惊蛰和春分。惊蛰指土壤解冻,地温升高,冬眠蛰伏的昆虫及其它动物开始活动。春分即春季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线从南回归线北移至赤道时,各地昼夜时间相等,此时正值北半球初春,故称"春分"。气候3月为初春。冷空气势力开始减弱,暖空气势力开始增强,气温迅速回升。北方平均气温大都回长到0℃以上。"九九"结束,土壤解冻,草木萌发,大地回春。常年3月份的后半月气温会明显回升。平均气温,大都回升到8℃以上,8℃是小麦拔节、玉米发芽的下限  相似文献   

19.
三月渔事     
3月份,农历节气是惊蛰到春分,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大地回暖,气温和水温逐渐上升。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3月份的气温回升较快,较常年平均气温偏高,日照充足,降水偏少,时常出现干旱现象;河沟水位降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无水可取,与农业  相似文献   

20.
3月农事     
<正>1节气与气候节气3月惊蛰和春分。惊蛰指土壤解冻,地温升高,冬眠蛰伏的昆虫及其它动物开始活动。春分即春季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线从南回归线北移至赤道时,各地昼夜时间相等,此时正值北半球初春,故称"春分"。气候3月为初春。冷空气势力开始减弱,暖空气势力开始增强,气温迅速回升。北方平均气温大都回长到0℃以上。"九九"结束,土壤解冻,草木萌发,大地回春。常年3月份的后半月气温会明显回升。平均气温,大都回升到8℃以上,8℃是小麦拔节、玉米发芽的下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