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测定野生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幼鱼及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并为其营养标准的制订和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资料,试验检测了野生绿鳍马面鲀幼鱼、成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并进行了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野生绿鳍马面鲀幼鱼、成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丰富,分别达16.30%、15.75%;粗脂肪含量较低,分别为0.49%、0.89%,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类;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WHO/FAO)和鸡蛋蛋白标准;幼鱼氨基酸总量(15.02%)、必需氨基酸总量(6.31%)、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42.01%)、非必需氨基酸总量(7.33%)、鲜味氨基酸总量(5.52%)均高于成鱼,氨基酸组成优于成鱼,氨基酸营养价值也高于成鱼。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黑白花兔肌肉营养品质特性,试验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化学分析法,对黑白花兔肌肉(腿肌)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构成比例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其蛋白质营养价值。结果显示,黑白花兔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3.43%、21.67%、3.83%和1.13%,公、母兔间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黑白花兔肌肉中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96.53、78.64和70.80 mg/g;以氨基酸评分(AAS)为标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酸+胱氨酸;以化学评分(CS)为标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缬氨酸,公、母兔间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酸构成比例中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为1.74;除棕榈油酸(C16:1)和亚麻酸(C18:3)外,公、母兔间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黑白花兔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高,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氨基酸平衡性较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人工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对翘嘴鳜的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42.90 g的翘嘴鳜6 000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 00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和鲜活饵料,进行200 d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人工配合饵料组与鲜活饵组翘嘴鳜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鱼体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鲜活饵组总氨基酸(∑TAA)含量极显著高于人工配合饵料组(P<0.01);两组肌肉必需氨基酸(EAA)/总氨基酸(TAA)分别为36.41%和37.20%,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NEAA)分别为66.85%和69.52%,均符合FAO/WHO标准要求。以氨基酸评分(AAS)评价时,两组鱼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以化学评分(CS)评价时,两组鱼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人工配合饵料组与鲜活饵组分别测得10、11种脂肪酸,人工配合饵料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极显著高于鲜活饵组(P<0....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流水养殖模式和静水养殖模式下光唇裂腹鱼肌肉营养品质差异,试验将120尾光唇裂腹鱼随机分为两组(流水组和池塘组),每组60尾。流水组和池塘组水温均控制在(16±3)℃,pH值均为8.5±0.5,溶解氧均为(7±1)mg/L,养殖密度均为30尾/m2。流水组采用流水养殖模式,水流速度为0.3~0.6 m/s;池塘组采用静水养殖模式。试验期为1年,试验结束后,每组各选择3尾体长和体重相近、体表完好、健康有活力的鱼采集肌肉样本,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两种养殖模式下光唇裂腹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水分、灰分、粗脂肪、总糖)、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并对两组肌肉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流水组与池塘组肌肉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90%和21.33%,水分含量分别为74.93%和74.60%,灰分含量分别为1.27%和1.13%,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69%和1.63%,总糖含量分别为0.29%和0.30%。其中流水组肌肉蛋白质、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两组水分和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流水组肌肉中共检出17种脂肪酸,池塘组...  相似文献   

5.
《饲料工业》2017,(18):18-24
利用常规生化和物理分析方法对鲶鱼(Silurus asotus)背部和腹部肌肉一般营养成分、质构特性、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鲶鱼腹部脂肪显著高于背部(P0.05)鲶鱼背部肌肉咀嚼性、凝聚性和胶黏性极显著高于腹部(P0.01)。鲶鱼背部和腹部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除色氨酸),总含量占鲜肉的15.09%和14.92%;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86%和5.82%,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83%和39.01%,必需氨基酸中均是赖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最低,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81.56和83.52;根据氨基酸评分(AAS),鲶鱼背部和腹部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根据化学评分(CS),鲶鱼背部和腹部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背部和腹部肌肉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均符合FAO/WHO的标准。鲶鱼腹部ΣMUFA(41.65‰)和ΣPUFA(23.62‰)含量显著高于背部(29.37‰和15.08‰),鲶鱼腹部EPA+DHA(3.03‰)含量高于背部(2.10‰),腹部n-6/n-3PUFA(2.78)比值高于背部(2.56)。研究表明,鲶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用含蛋白质45%的配合饲料饲养的东北六须鲇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六须鲶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的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分别为16.47%、2.36%、和79.94%;新鲜肌肉中17种氨基酸的总量为15.74%,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为7.68%,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氨基酸评分(AAS)和A/E值均显示,东北六须鲶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和胱氨酸;脂肪酸中含有高比例(25.6%)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于其它名优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额尔齐斯河银鲫肌肉的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利用常规方法对池塘养殖的额尔齐斯河银鲫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银鲫肌肉中一般营养成分为(鲜质量百分比):水分73.39%、粗蛋白质18.78%、脂肪1.40%、灰分1.27%。检测了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7.41%;8种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为7.49%,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3.02%,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优质蛋白质标准;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6.35%,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6.47%;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8.99;所有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含量最高(2.35%),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分别为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析了肌肉中1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13种,饱和脂肪酸6种,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有9种,占脂肪酸总含量的28.68%;DHA、EPA、ARA含量分别为2.82%、1.46%、2.05%。通过与几种土著经济鱼类和国内重点养殖的鲫比较,额尔齐斯河银鲫是极具开发价值的优质土著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8.
针对小鳄龟含肉率和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组成小鳄龟机体的各部分中肌肉所占比例最高(40%)。肌肉(鲜肉)中,粗蛋白质16.70%、脂肪1.48%、水分79.23%、粗灰分0.80%、无氮浸出物1.79%。在小鳄龟肌肉中有18种氨基酸,占鲜肉总量的14.93%。其中,必须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13%、必须氨基酸与非必须氨基酸比值为0.80。EAAI、AAS、CS三项指标分别为80.44、85.00和48.00,Met+Cys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肌肉脂肪酸中以C16∶0、C18∶1为主,其次为C18∶0、C22∶6,其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同时,在小鳄龟肌肉中,矿物元素含量也十分丰富,特别是Ca、Zn的含量为养殖动物之最。  相似文献   

9.
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野生1龄、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的一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测定,旨在比较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的营养品质。试验选取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15尾(体重71~139 g、体长13.4~18.9 cm)、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投喂冰鲜杂鱼)13尾(体重90~147 g、体长14.8~20.4 cm)、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投喂冰鲜杂鱼)10尾(体重578~639 g、体长31.3~36.7 cm)作为样本。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的一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肌肉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最高,为68.07%,比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分别高出了32.3%、20.6%(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则为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显著高于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P0.05);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野生1龄和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P0.05),各样本间肌肉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样本的肝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大,粗蛋白质含量按照野生1龄、养殖1龄、养殖2龄的顺序依次显著降低(P0.05),而粗脂肪含量则呈现与粗蛋白质相反的变化。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肌肉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而且在含量上养殖红鳍东方鲀大多数均显著高于野生红鳍东方鲀(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SS)和化学评分(CS),红鳍东方鲀肌肉中赖氨酸的含量相对较为丰富,且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其次为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最后为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肌肉中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且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脂肪酸组成相似,野生1龄、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差异不大(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则以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最高,为51.54%,但是各样本间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中C20∶5n-3(EPA)和C22∶6n-3(DHA)含量均较丰富,其中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DHA的含量分别比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高出了24.7%、27.2%(P0.05),而且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EPA+DHA的含量也显著高于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P0.05)。由此可知,红鳍东方鲀营养组成合理,且养殖红鳍东方鲀营养品质优于野生红鳍东方鲀。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绿茶渣对赤水乌骨鸡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取360只300日龄的赤水乌骨鸡母鸡,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0.8%、1.6%、2.4%绿茶渣的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屠宰后采集胸肌测定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绿茶渣可降低胸肌中铁含量(P<0.05),0.8%绿茶渣组粗脂肪含量降低(P<0.05),1.6%绿茶渣组粗蛋白质含量提高(P<0.05),2.4%绿茶渣组鸡肉亮度增加(P<0.05);绿茶渣对胸肌中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绿茶渣对总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无显著影响,添加1.6%绿茶渣使得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有降低趋势(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1.6%绿茶渣对赤水乌骨鸡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对脂肪酸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鸡肠粉作为饵料中动物蛋白源(不添加鱼粉),研究补充不同水平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对鲤的含肉率、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质构特性的影响。选取初重(55.54±0.09) g的鲤1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配制5组等氮等脂的饵料,限制性氨基酸(Met∶Lys=0.318)添加水平分别为0 (G1组,即对照组)、0.5%(G2组)、1.0%(G3组)、1.5%(G4组)、2.0%(G5组)。试验期8 w。结果显示:G4组和G5组鲤的含肉率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鲤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限制性氨基酸添加水平的增加,各组鲤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呈上升趋势。G3组、G4组和G5组鲤肌肉弹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5组鲤肌肉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无鱼粉饵料中添加适量的限制性氨基酸能够提高鲤的含肉率,增加鲤肌肉粗蛋白、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含量,提升鲤肌肉质构参数,改善鲤肌肉品质,且...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湘村黑猪的肉质特性,测定了湘村黑猪肌肉肉质常规性状及其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36项指标。结果表明,湘村黑猪肉色鲜红,肌肉纤维纤细,纹理间脂肪分布丰富均匀,肌内脂肪含量4.20%,失水率为14.9%,剪切力3.29 kg。肌肉中17种氨基酸含量在1.93~42.42 mg/g之间,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风味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风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分别为235.22 mg/g、90.94 mg/g、191.24 mg/g、38.66%和81.30%。肌肉10种脂肪酸含量在0.46%~46.62%之间,饱和脂肪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7.82%、62.18%。总体表现出了湘村黑猪肌肉保水力强、烹煮损失小、肉质较嫩、营养成分含量高且全面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黑脊倒刺鲃在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养殖条件下的营养特点,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养殖条件下黑脊倒刺鲃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肌肉鲜样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8.25%、1.83%、2.67%、77.25%;检测出氨基酸18种,占干重的75.07%,呈味氨基酸占干重的27.82%,∑EAA/∑TAA和∑EAA/∑NEAA分别为40.68%、68.58%;检测出脂肪酸27种,饱和脂肪酸(SFA)占脂肪酸总量的24.18%,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脂肪酸总量的53.3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22.51%。试验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对雉鸡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选取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鸿七彩雉鸡和绿雉鸡200只(每个品种各40只,公母各占1/2),参照国家标准,采用索氏提取法、凯氏定氮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测定胸肌中粗脂肪、粗蛋白质、肌苷酸、胆固醇、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黑化雉鸡胸肌中粗脂肪、粗蛋白质和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雉鸡(P0.05)。雉鸡胸肌中均含有17种水解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分别为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33.22%~37.26%,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比值在0.40左右,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高于0.6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谷氨酸味道强度值最大(19.53~22.77)。2)雉鸡胸肌中检测到22种脂肪酸。黑化绿雉肌肉中12~16碳饱和脂肪酸、其他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其他雉鸡。由此可知,5种雉鸡胸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和组成基本一致,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黑化雉鸡脂肪酸含量优于其他雉鸡。  相似文献   

15.
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花生油(1∶1)为脂肪源,糊精做糖源,统糠做填充物,α-淀粉为粘合剂,氯化胆碱为胆碱源,加入适量的鱼用维生素和微量矿物质,配制成胆碱含量分别为0.00%、0.20%、0.40%和0.60%的4种饲料,饲喂平均体重6.86±0.11g的斑点叉尾鮰幼鱼。经49d的试验,结果表明,胆碱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产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以饲料的胆碱含量为0.20%时饲养效果最好,斑点叉尾鮰幼鱼的增重率和生长比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16.
不同规格管角螺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规格管角螺腹足部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以体重为50、100、200、300和400 g 5种规格的管角螺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矿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管角螺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400 g组管角螺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70.00%和5.63%,而50 g组最低,分别为56.21%和2.17%。对矿物质分析发现,常量元素中钾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铁含量最高,300 g组各种矿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高,胱氨酸含量最低;300 g组肌肉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86.91和80.71 mg/g,200 g组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最高,为82.70 mg/g。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达到了63.50%~66.13%;C20:5(EPA)和C22:6(DHA)的含量分别为5.38%~6.21%和15.03%~16.06%。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普定高脚鸡的营养价值,试验对普定高脚鸡胸肌及大腿肌混合样品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普定高脚鸡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8.99%,粗脂肪含量为5.54%,17种氨基酸总量为148.30 mg/g,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39.02%,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氨基酸评分为52.95;脂肪酸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70.28%,且以油酸、亚油酸最高,分别达37.333%和27.053%;微量元素锌、硒含量分别为15.9 mg/kg和0.059 mg/kg。说明普定高脚鸡肌肉具有低脂高蛋白的特点,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锌、硒,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与池塘精养草鱼营养品质的差异,选取相同饲料源的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平均体重:(723.89±71.54)g,平均体长:(340.86±8.88)mm]和池塘精养草鱼[平均体重:(680.35±155.13)g,平均体长:(334.00±21.40)mm]各12尾,测定形态指标与肌肉剪切力、质构特性、色泽以及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含量。结果显示:1)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硬度、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和剪切力均显著高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2)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低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高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3)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肌肉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和呈味氨基酸总量(TDAA)高于池塘精养草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和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TAA分别为77.11%和76.61%,TEAA和TDAA分别占TAA的40.87%和40.43%、46.10%和46.06%。4)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69.68%)高于池塘精养草鱼(68.44%),但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和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1.78%和18.58%,两者差异显著(P<0.0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未检测到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为0.44%;池塘精养草鱼肌肉中EPA含量为0.10%,DHA含量为0.55%。5)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肌肉中钾、镁、铁、铜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钠、锌显著低于池塘精养草鱼(P<0.05)。由此得出,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的营养品质总体上优于池塘精养草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福建地方家兔肌肉品质特性,对福建白兔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进行测定,并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作出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白兔肌肉水分含量为75.84%,粗蛋白质20.50%,粗脂肪2.20%,粗灰粉1.03%,肌肉氨基酸总量为17.62%,必需氨基酸为7.05%,鲜味氨基酸为7.61%。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均表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缬氨酸。研究表明,福建白兔公兔与母兔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含量与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肌肉中粗蛋白含量高,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同胆碱水平对斑点叉尾触幼鱼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花生油(1:1)为脂肪源,糊精做糖源,统糠做填充物,仪一淀粉为粘合剂。氯化胆碱为胆碱源,加入适量的鱼用维生素和微量矿物质,配制成胆碱含量分别为0.00%、0.20%、0.40%和0.60%的4种饲料,饲喂平均体重6.86±0.11g的斑点叉尾鲴幼鱼。经49d的试验,结果表明,胆碱对斑点叉尾鲴幼鱼生产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以饲料的胆碱含量为0.20%时饲养效果最好,斑点叉尾鲴幼鱼的增重率和生长比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