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患病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内脏中分离到2株优势菌株,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菌株150803对半滑舌鳎具有致病性;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 RNA等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150803为革兰阴性杆菌,生化特性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较为接近,以hsp60基因为遗传标记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菌株150803与溶藻弧菌聚为一支,置信度为99%,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溶藻弧菌dnaJ基因得到预期144 bp的基因片段。综合以上结果判定引起此次半滑舌鳎发病的病原为溶藻弧菌。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表明,菌株150803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菌必治敏感,对氟苯尼考、呋喃唑酮、苯唑青霉素等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2.
刘金海  陈恒  黄辉 《饲料研究》2020,43(3):49-53
采用单因素6水平3重复的试验方法,研究半滑舌鳎免疫球蛋白对黄芪多糖(APS)的免疫应答水平变化,确定半滑舌鳎免疫球蛋白对APS产生最强免疫应答时的APS最佳添加剂量。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试验组半滑舌鳎鳃黏液、肠黏液、血液及皮肤黏液免疫球蛋白对APS的免疫应答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皮肤黏液免疫球蛋白含量在第18 d时达到最高水平,鳃黏液、肠黏液和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则于第54 d时达到最高水平;随着APS添加剂量的增加,试验组半滑舌鳎血液、皮肤黏液、鳃黏液及肠黏液免疫球蛋白对APS的免疫应答水平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且大部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半滑舌鳎鳃黏液、肠黏液、血液及皮肤黏液免疫球蛋白对APS产生最强免疫应答时的APS最佳添加剂量为1 800 mg/kg。  相似文献   

3.
试验用均匀设计U5(53)法配制5组不同蛋白质、糖类、脂类组合水平的饲料,对体重(60±1.48)g的半滑舌鳎幼鱼进行77d的养殖,研究了5组饲料对半滑舌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B组饵料系数最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其它各组。用WSUT均匀设计软件对增重率Y1、特定生长率Y2和饵料系数Y3做回归方程(蛋白质X1、糖类X2和脂类X)3:Y1=-406.1680+16.3719X1-0.1527X12+0.1920X2X3(R2=0.9925)、Y2=-3.2135+0.13272X1-0.0012X12+0.0016X2X3(R2=0.9968);Y3=16.1141-0.5241X1+0.0047X12-0.0025X22(R2=0.9994),当X1=53.61、X2=15、X3=15时;Y1max=75.89,Y2max=0.74,Y3min=1.01。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9,(5):912-918
为查明引起河北省昌黎县某海水养殖场半滑舌鳎患病及死亡的病原菌,本研究从半滑舌鳎肝、脾、腮、肠道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株,对其进行了理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致病性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和中西药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为创伤弧菌(V.vulnificus),序列比对显示与创伤弧菌同源性为100%,菌株命名为V.vulnificus QHD-1。动物回归试验证明该菌是半滑舌鳎的病原菌。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为2.4×10~6 CFU/mL,携带毒力基因溶细胞素(vvhA)、细胞毒素(rtxA)、铁载体(viuB)、荚膜多糖(wza)等。西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V.vulnificus QHD-1对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对氧氟沙星等5种药物中敏;对头孢拉定、土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中药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苏木、诃子、乌梅、五倍子抑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1.9~7.8 g/L;中药联合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芩和黄柏组合、五倍子和黄芩组合、乌梅和五倍子组合、艾叶和荆芥组合、板蓝根和黄芩组合对创伤弧菌表现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证明V.vulnificus QHD-1对鱼和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危害性;同时药敏试验结果为该地区鱼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芪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使用单因素3重复试验方法,第1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为试验组,每试验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依据半滑舌鳎的营养需求配制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基础饵料,同时将20、40、60 g黄芪分别熬制药液,分别添加至一定量的基础饵料中配制成免疫饵料。半滑舌鳎暂养为15 d,期间投喂基础饵料;免疫试验时间为30 d,期间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投喂免疫饵料。通过对半滑舌鳎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和免疫器官(脾脏)指数的研究,来探讨黄芪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时间内,添加中草药黄芪对半滑舌鳎的非特异免疫活性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用60 g黄芪熬制浓缩液与基础饵料制成的免疫饵料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使用单因素3重复试验方法,第1组为对照组,其他3组为试验组,每试验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依据半滑舌鳎的营养需求配制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基础饵料,同时将20、40和60 g黄芩分别熬制药液,分别按一定量添加基础饵料中配制成免疫饵料.半滑舌鳎暂养15 d,期间投喂基础饵料;试验时间30 d,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投喂免疫饵料.通过对半滑舌鳎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和免疫器官(脾)指数的研究,探讨黄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时间内,添加中草药黄芩对半滑舌鳎的非特异免疫活性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用60 g黄芩熬制浓缩液与基础饵料制成的免疫饵料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鱼腥草熬制浓缩液作为半滑舌鳎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及适宜用量。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对照组1个,试验组3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依据半滑舌鳎的营养需求配制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基础饵料,同时将20、40、60 g鱼腥草分别熬制为浓缩液,分别添加至一定量的基础饵料中配制成免疫饵料;半滑舌鳎暂养为15 d,各组均投喂基础饵料;免疫试验时间为30 d,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投喂免疫饵料。对半滑舌鳎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和免疫器官(脾脏)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滑舌鳎的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及吞噬指数均有显著增高(P<0.05),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因此,用鱼腥草熬制浓缩液作为半滑舌鳎饲料添加剂是可行的,其中用60 g鱼腥草熬制成的浓缩液与基础饵料制成的免疫饵料,可显著提高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大豆油粕的消化性和营养价,给鱼分别投喂短时间和长时间用鲣节酵母菌和酱油菌发酵的大豆油粕配合饵料,在水槽中进行饲养鱼稚鱼的试验,测定鱼的生长、饵料效率、蛋白消化率等。结果发现,将大豆油粕配合饵料经短时间发酵对鱼的生长、饵料效率、蛋白效率没有什么效果,但经长时间的发酵处理可以改善鱼对蛋白消化率和血液性状,同时也能提高鱼的生长和饵料效率。通过发酵处理可使饵料中可溶性氮增加,使组胺和过氧化物的含量减少。这些变化有助于取得好的,饲养结果和改善鱼的体成分。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等四因素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将壳聚糖、维生素C、维生素E和鱼油添加到基础饲料中制成免疫饵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半滑舌鳎(平均体质量40.9g)。研究半滑舌鳎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活性和免疫器官(脾)指数,探讨壳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及适宜剂量。结果表明:添加2%壳聚糖能有效提高半滑舌鳎血清溶菌酶活性和吞噬活性。从正交试验的结果及降低成本来考虑,试验各影响因素较好添加剂量为,维生素C100mg/kg、壳聚糖20、维生素E1和鱼油20g/kg。  相似文献   

10.
2016年5月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某海水养殖基地半滑舌鳎突发大批死亡,为了确定引起死亡的病原菌,无菌采集心血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与GenBank中公布的美人鱼发光杆菌参考株序列同源性为99.6%,被鉴定为美人鱼发光杆菌;进一步通过生化特性分析,被确认为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其对舌鳎鱼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其LD_(50)为3.1×10~4CFU/mL,且对哺乳动物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乙酰甲喹高度敏感;对多西环素、阿米卡星中敏感;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替米考星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养殖的半滑舌鳎肠道中筛选乳酸菌,采用牛津杯法检测菌株抑制病原菌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乳酸菌的抗氧化性及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获得了三株乳酸杆菌CS1、CS2、CS4,都对氨苄青霉素钠和氯霉素敏感,发酵上清液对多株病原菌具有抑制能力。乳酸杆菌在pH 2~3和低浓度胆盐条件下均可生长。抑菌物质热稳定性好,可以被蛋白酶K降解,分子量在3~10 kDa。乳酸杆菌的抗氧化物质主要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在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和发酵上清液均可显著提高饲料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三株乳酸杆菌在水产动物养殖和饲料加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13.
实验选取初始体重(120.45±0.45)g的半滑舌鳎幼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含不同水平的纳米硒饲料[0(对照组),0.4、0.8、1.6、2.0、2.4 mg/kg],养殖60 d后,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纳米硒对该鱼(血清、肌肉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确定纳米硒在半滑舌鳎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纳米硒可显著提高半滑舌鳎幼鱼的抗氧化能力。SOD活性随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多先上升后下降,1.6、2.4 mg/k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H-Px和T-AOC活性随着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2.0、2.4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肝胰脏和肌肉MDA含量0.8 mg/kg组最低(P<0.05),而血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AT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0、2.4 mg/kg组(P<0.05);血清和肝胰脏中NO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0.8、1.6 mg/kg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而肌肉中在2.4 mg/kg组达到最大。总之,本实验条件下,纳米硒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6~2.0 mg/kg(饲料中总硒量为3.56~4.23 mg/kg)。  相似文献   

14.
朱伯清 《饲料工业》1991,12(8):25-29
<正> 我国自70年代初开始研究对虾配合颗粒饵料,在对虾配饵的主要营养成分标准、原料的技术条件、添加剂和加工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投饵系数还较高,一般在4.0~4.5,有的甚至达5~6,饵料成本占对虾养殖总成本的60%~70%。因此,为了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饵料系数和降低斤虾饵料成本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水质、池底质环境和精良的养殖管理技术是优质饵料取得低系数的保证;优质饵料是取得低饵料系数的基础。国外的优质饵料在小面积(2~3亩)养虾中,饵料系数在2.0以下,在大面积(50~100亩)养虾中,饵料系数在2.5以下。饵料的质量同多种因素有关,如原材料的质量和品种、配方(包括添加剂)以及加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15.
为检测秦皇岛市昌黎县某渔场养殖的致半滑舌鳎烂尾病的致病原,检测分离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及中草药对其的体外抑菌效果,本研究从患病鱼尾部肌肉分离纯化到一株细菌,采用TCBS鉴定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见绿色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轻微凸起;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形状似月牙;经ATB全自动微生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6,(4):595-599
半滑舌鳎皮肤溃疡病是在半滑舌鳎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疾病。为确定该疾病的病原和筛选出有效地治疗药物,本研究从患皮肤溃疡病的半滑舌鳎病灶中分离到1株细菌。细菌形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等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阴性,呈弧形,单鞭毛;能产生接触酶、精氨酸双水解酶和氧化酶,V-P反应阳性,不产生吲哚,不能分解山梨醇和甘露醇;不能在42℃环境下生长。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该菌株序列与创伤弧菌同源性为100%。因此,证明该菌为创伤弧菌。同时,动物回归试验证明该菌有较强致病能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痢特灵、氧氟沙星、氨曲南等敏感,对左氧氟沙星、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6,(7):1145-1150
2015年6月,河北省秦皇岛市某养殖场半滑舌鳎发生以腹水、烂尾、内脏器官肿大、出血与坏死为特征的疾病。从自然发病的半滑舌鳎肝脏与肾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分析、动物试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致病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分析与荧光假单胞菌较接近,以16SrRNA基因为遗传标记构建系统发育树,致病菌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菌株相似性为99%。结果表明:本次引起半滑舌鳎腹水烂尾病的病原菌为荧光假单胞菌。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了常用抗药物的药敏试验,该菌对氧氟沙星、氨曲南、红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利福平、妥布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新霉素不敏感。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荧光假单胞菌感染半滑舌鳎对多个组织器官都造成明显的病理损伤,尤其是肝脏、肾脏、脾脏、肠及脑的损伤较为严重,表现为明显的淤血、出血,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使用三因素3重复试验方法,第1组为对照组,其余9组为试验组,每试验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依据半滑舌鳎的营养需求配制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基础饵料,同时将20 g、40 g、60 g的中草药(黄芪、黄芩、鱼腥草)各自分别熬制药液,分别添加至一定量的基础饵料中,配制成9种免疫饵料。半滑舌鳎暂养时间为15 d,期间投喂基础饵料;免疫试验时间为30 d,期间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投喂免疫饵料。通过对半滑舌鳎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和免疫器官(脾脏)指数的比较研究,来探讨中草药(黄芪、黄芩和鱼腥草)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与适宜用量,以及三种中草药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投喂添加中草药的免疫饵料对半滑舌鳎的非特异免疫活性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用60 g中草药熬制而成浓缩液与基础饵料制成的免疫饵料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就三种中草药添加剂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作用效果而言,以黄芪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生长、体色及消化酶的影响。选择240尾初始体重为(147.5±2.5)g的半滑舌鳎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饵料中分别添加0、0.5%、1.0%和1.5%的复合微藻,分别记为C、M5、M10和M15组,其中C组为对照组。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PER)显著提高(P<0.05)。M10组幼鱼皮肤中类胡萝卜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M5组(P<0.05)。随着复合微藻添加量增加,试验组幼鱼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呈上升趋势,M10、M1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10组淀粉酶活性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表明,在半滑舌鳎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复合微藻对半滑舌鳎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体色以有一定增色效果,可以改善半滑舌鳎的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C0.5组)、1.0%(C1.0组)和1.5%(C1.5组)的L-抗坏血酸-2-磷酸酯(作为维生素C添加剂),制成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为0.175%、0.350%和0.525%的3种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饲喂3.5龄滑舌鳎雌性亲鱼15尾[(1.15±0.11) kg/尾]和雄性亲鱼20尾[(0.25±0.05) kg/尾],饲喂2个月后人工育苗.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雌性亲鱼的性腺指数和相对产卵量以及雄性亲鱼的精液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0.350%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雄性亲鱼的性腺指数(P<0.05).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上浮卵率和孵化率显著上升(P<0.05),初孵仔鱼畸形率显著下降(P<0.05).C1.0和C1.5组的卵径、受精率、初孵仔鱼体长以及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均显著高于C0.5组(P<0.05),而C1.0与C1.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1.5组卵中大油球直径显著高于C05组(P<0.05).卵子和上浮卵中维生素C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亲鱼肝脏、卵巢、精巢和卵子中维生素C含量,提升亲鱼血清、肝脏、卵巢、精巢、卵子和精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相应降低丙二醛含量.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高剂量(0.525%)的维生素C更有利于促进半滑舌鳎亲鱼性激素的合成,改善亲鱼的繁殖性能,提高精卵质量,促进受精卵孵化,减少仔鱼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