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保证林地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降低林地年度变更及森林图斑复位调查数据配发工作量,在2016年度林地变更调查成果和贵州省第四次森林资源普查成果基础上,利用ArcGIS建模技术和Python语言完成小班图形边界衔接、数据结构和代码之间的转换工作,实现了全省林地变更调查期初数据配发以及森林资源图斑复位调查数据配发,较常规数据处理方法效率有一定地提高,为其它数据之间的转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再论全国森林资源年度出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5,(6):10-15
基于笔者2013年研究提出的全国森林资源年度出数方法,结合当前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进行评估的实际需求,再次研究提出2种改进的年度出数方法,即顺序平移出数和综合折中出数;同时,利用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以来的多次清查数据,对几种不同的年度出数方法进行了对比,并从时效性、稳定性和确定性等方面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森林资源年度出数方法的优劣,需根据年度出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在考虑数据时效性的同时还需兼顾年度数据与定期发布数据之间的衔接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3S技术在翔安区森林资源年度监测和建档工作中技术应用。利用遥感影像和本地森林资源二类数据进行叠加,区划出差异图斑,作为外业重点核实调查对象;在全球定位系统的支持下,利用手持GPS进行森林资源的野外调查的导航和差异图斑边界的确定,以确保差异图斑的准确性,并完成海拔、坡度、坡向等相关属性因子的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外业数据的转绘,内业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制图以及各种统计报表的生成和成果输出。通过3S技术应用,提高森林资源年度监测建档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并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监测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一类调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与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两种监测体系因调查目的及方法不同,因此监测获取的森林资源数据存在不一致。鉴于此,以保定市为例,开展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森林蓄积量数据对接方案分析研究。采用非线性指数模型分树种组构建小班蓄积量预估模型,通过模型反演更新调整保定市内所有小班蓄积量信息,从而获取保定市各县(市、区)森林蓄积量信息;采取平差调整法实现保定市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蓄积量监测值对接。研究结果显示:1)分树种组研建的小班蓄积量预估模型评价指标均表现较好,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估能力;2)相比二类调查而言,采用小班蓄积量预估模型监测获取的保定市森林单位蓄积量(34.98 m3/hm2)与一类调查蓄积量监测值对比,其精度为91.06%,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相对误差,表明了小班蓄积量预估模型监测值的可靠性;3)对模型预估值进一步进行平差调整后,最终实现了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蓄积量监测成果对接,表明了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可见,研究的技术方案可为各省级行政区历年小班蓄积量监测数据对接更新及今后实现“一套数,一张图”提供技术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全国森林资源年度出数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以我国现行森林资源清查体系为基础,研究提出了3种全国森林资源年度出数的方法,并针对目前可行的年度滚动和更新预测两种方法,利用第五次到第八次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从数据时效性、稳定性和确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更新预测方法能有效解决数据的时效性问题,确保年度数据稳定可靠,是目前值得推荐使用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监测成果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大样地区划调查方案,开展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两个不同监测体系数据协同性分析,为衔接两类调查体系、产出森林资源“一套数”及实行“双增”目标责任制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山东省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近年来,随着以“3S”等手段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应用,各种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系统得以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系统之间标准不统一和数据衔接困难等问题。下一步,将各类调查数据进行有效整合,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是未来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将时空理论与当前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紧密衔接,提出由时空数据建模、数据采集、时空数据库和数据更新共同构成的框架。不同方式采集的数据,被组织成3个层次的对象,更新到按时空数据模型定义的时空数据库中,并实现正确的对象关联、空间约束和时间约束。通过原型系统验证了框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贵州省森林资源宏观监测大样地调查方法,对比分析大样地图斑区划判读和群团样地判读两种方案的监测结果,以及与2015年度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群团样地判读方案森林面积估计结果更接近于连续清查结果;就森林资源现状监测而言,群团样地判读方案优于图斑区划判读方案。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变更调查,是在林地"一张图"基础上开展林地范围、地类变化以及林地管理属性变化等情况的调查分析。分析广东省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存在的软件不完善,遥感影像时效性不强、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未能有效衔接等问题,藉此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保山市2015~2020年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从林地面积、森林资源、天然林资源、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保山市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并从生态地位、林业发展条件、森林质量3个方面评价了森林资源状况,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从提升森林质量效益、开展森林资源即时监测、对"非林地上的森林"进行分类管理、提高基层业务水平和积极衔接"国土三调"成果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为目的。该文分析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在调查内容、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调查成果可信度、成果时效性、固定样地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浙江省森林资源的调查历史,开展新一轮二类调查的背景,就《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14年修订)的相关技术特点进行调查探讨。修改了相关技术规程,衔接林地变更、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等相关工作,具有数据更新数出同源;小班去细班化、林带小班化、地类调整区划等特点。根据新的操作细则的具体实践以及当地实际,提出了此次二类调查仍存在缺少生态公益林相关监测因子、林业勘察数表老旧等问题。提出了运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加强林业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遥感影像在林业方面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荒漠化与沙化土地监测、森林火灾监测、森林病虫害监测、林业生态工程监测与评价等。以西林吉林业局二类判读调查工作为例,对遥感影像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一点经验与建议供大家参考。调查工作充分考虑西林吉林业局森林资源特点,在数据采集、成果形成过程中,运用国内先进的PDA与"3S"即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相结合等高新技术,提高了调查成果的科技含量和调查质量,保证了调查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以林地变更数据为基础,应用遥感波段运算对辽宁省朝阳县森林资源面积消长变化情况进行自动监测,将遥感影像自动监测与人工判读的图斑进行对比计算和现地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运用遥感影像自动监测的方法,可对森林资源面积变化地块进行快速提取,从而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的精度和效率。为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的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林地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SPOT5、TM5影像前后两期多光谱遥感影像的波谱特征变化,检测森林资源变化信息,确定变化类型,以计算机自动识别对森林资源变化(减少)的区域(伐区)进行信息提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室内人工预判读;结合采伐证、伐区作业设计、二类调查材料,进行补充判读,得出森林采伐图斑。古丈TM5(30 m分辨率)的面积正判率为96.3%;古丈SPOT5(10 m分辨率)的面积正判率为96.9%。实证分析表明,使用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能对森林采伐进行监测,结合辅助材料后能显著提高森林采伐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试点工作,运用面积成数法和点抽样估计法,统计校验样地、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和国土三调等成果的森林面积构成,并对比分析不同体系的数据差异。结果表明:"一张图"更新与校验样地调查核实相结合的方式产出省级森林资源面积科学可行;国土三调认定的林地面积与森林资源"一张图"林地面积总量上相差不大,但空间位置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尽快形成与自然资源基础调查相衔接的森林资源专项调查分类标准和调查方法等,更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浅谈“3S”技术在广东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S”为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 IS)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简称,近年来,“3S”技术发展迅速,在林业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石漠化监测作为林业中的一个专项调查,应用了3S技术:采用RS、GPS结合现地调查方法进行图斑区划和程度评定,采用G IS进行图斑与属性数据的分析处理和信息管理。文章主要介绍“3S”技术在广东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中的主要技术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的国情与林情,提出建立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要求:1.每年提供全国宏观的森林资源数据、消耗量和消耗结构数据2.每五年提供全国和各省(区、市)森林资源数据及发展趋势。3.为地方各级单位提供(自行确定期限)资源数据。  相似文献   

20.
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内业工作中,获取林地图斑面采取了勾绘图斑界线,然后转换为图斑面,最后利用记录属性信息的点状数据对图斑面进行赋值的方法。针对这一流程,利用GIS技术,解决了图斑属性信息记录操作步骤繁多的难题,大大缩短工作步骤,提高了效率。在VB编程环境下,采用ArcEngine组件库,提出利用鼠标图上单击进行记录二类图斑属性信息的算法,通过后台计算自动对属性信息的实施编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