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为客观评价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组织全省319家生猪屠宰企业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比对.结果显示:有314家屠宰企业反馈结果,其中有225家检测结果完全合格,合格率为71.66%,样品正确率为88.47%(1389/1570);A类和B类屠宰企业合格率分别为79.14%和60....  相似文献   

2.
为客观评价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能力水平,辽宁省首次组织全省生猪屠宰企业实验室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能力比对试验。334家生猪屠宰企业实验室领取了比对样品,326家在规定时限内上报了检测结果,结果合格率为77.30%(252/326)、样品检测合格率为91.66%(1 494/1 630);A类和B类屠宰企业实验室比对结果合格率分别为88.89%(64/72)和74.02%(188/254);74家比对结果不合格的实验室中:5份样品中分别有1~4个样品检测结果错误的实验室个数分别为30、29、12、3,占比分别为9.2%、8.9%、3.7%、0.9%;结果表明:辽宁省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整体水平亟待提升,但A类生猪屠宰企业检测能力明显高于B类企业。比对结果为政府部门优化管理措施提供了信息支持,提示应加强对生猪屠宰企业的监管水平,注重专业人员检测能力培训,强化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推进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提升。本次比对试验对辽宁省乃至全国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山西省屠宰场非洲猪瘟的检测能力与水平,2019年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省11个市的屠宰场开展了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能力比对。本次比对采用荧光PCR检测方法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共有96个屠宰场参与比对工作,其中71个屠宰场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符合率为74.0%。比对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全省屠宰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表明屠宰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仍存在多方面不足,应该进一步增强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以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准确。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评估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在生猪屠宰“两项制度”落实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升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自检能力,落实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措施。2020年平凉市10家生猪屠宰企业先后3次参加了省、市动物疫控机构组织的非洲猪瘟病毒核酸荧光PCR检测能力比对工作。结果显示:3次能力比对结果准确率分别为78%、84%和96.6%,并有逐次提高的趋势,有3家生猪屠宰企业3次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比对结果均符合标准,占屠宰企业总数的30%,有7家生猪屠宰企业在3次比对中结果还不稳定,企业之间比对结果存在差异,对10家生猪屠宰企业3次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生猪屠宰企业实验室标准化程度越高、检测人员文化程度越高、屠宰企业管理越严格,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结果越稳定,准确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基于2019—202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相关文献数据,利用Excel软件提取数据进行初步整理,采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森林图描述非洲猪瘟比对企业符合率和样品符合率及95%置信区间,分析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结果显示:共有10篇文献符合筛选标准,涉及9个省份944个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比对的企业符合率为68.9%(95%CI:65.8%~71.8%),样品符合率为90.1%(95%CI:89.3%~91.0%);2021年企业符合率和样品符合率与前两年相比有明显下降趋势,市州/区县级组织比对的企业符合率和样品符合率均低于省级。结果表明: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总体不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生猪屠宰企业落实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驻场检疫“两项制度”的监管,督促企业加强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提升检测能力,以有效切断病毒逆向传播,保障生猪养殖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四川省屏山县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采用问卷和现场调查、到场指导以及集中培训等方式,对辖区内5家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基本情况开展调查和软硬件提升指导,并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开展现场比对试验。结果显示:2019年初建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以后,屏山县5家屠宰企业对实验室均进行了分区、添置设备等硬件改造,检测人员数量有所增加,专业人员和全职人员占比增高,年龄结构向年轻化转变,比对检测的平均符合率由48%提升到100%。这提示改造实验室硬件设施设备,优化检测人员队伍,加强检测人员培训,可显著提升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兽医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积累检测经验,以更好地开展非洲猪瘟检测,2020年7月,参加了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项目.本次比对同时选用《非洲猪瘟检疫技术规范》(SNT 1559—2010标准)中的普通PCR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及商品化试剂盒,对5份验证样品...  相似文献   

8.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会给生猪养殖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为此,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快速准确诊断非洲猪瘟病毒,防止病原扩散,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果断措施,降低疫情的蔓延和传播风险,加强生猪养殖和屠宰企业的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自2019年以来,我市通过提升生猪养殖和屠宰企业实验室检测水平、加快检测人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客观评价北京市兽医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水平,2021年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10家区级兽医实验室和7家非洲猪瘟第三方授权实验室开展了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比对试验,并利用箱线图、稳健统计Z比分数、尧敦图等统计方法,对各实验室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8家兽医实验室(含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有17家检测结果正确,只有1家实验室的1份盲样检测结果不合格,但部分实验室仍存在检测结果预警情况。建议各实验室持续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着力加强和提升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建设是有效防范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升屠宰企业非洲猪瘟自检能力,对甘肃省天水市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自检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系列提升指导措施。调研发现:2019年以来,通过优化实验室配置、增加检测人员数量、加强检测人员培训和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等,天水市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明显提升。本文为我国其他地区生猪屠宰企业提升非洲猪瘟自检能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屠宰场非洲猪瘟病毒(ASFV)污染情况,评估其潜在传播风险,2018年10月,在湖南省86个屠宰场采集样品895份,使用荧光PCR方法进行ASF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11个屠宰场的43份样品呈ASFV核酸阳性,场阳性率为12.8%,样品阳性率为4.8%。调查分析表明,ASFV阳性屠宰场与是否屠宰过来自疫点的生猪及场内环境、工具、车辆的消毒情况相关。调查提示,屠宰场应继续加大ASFV自检力度,政府和主管部门需继续加强检疫监管,以降低ASF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ASF)于2018年传入我国后已流行了2年有余,我国非洲猪瘟病毒(ASFV)毒株未曾出现较大变异.最近,针对我国ASF疫情放缓以及感染猪出现的低死亡率现象,我们在ASFV生态学研究中,从主动监测的样品中分离到1株源自湖北某地的ASFV自然变异株.经基因组测序发现,其EP402R基因(CD2v)和上游相邻的EP...  相似文献   

13.
目前,非洲猪瘟(ASF)尚无有效疫苗可以预防,快速、准确的病原学检测是防控该病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ASF病原学检测方法:免疫荧光、ELISA、免疫层析试纸条等抗原检测方法,其使用方便、快速,目前主要应用于急性发病或病死猪的快速诊断及群体筛查;PCR、荧光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仍是ASF病原检测的主要手段,特别是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其敏感、特异、快速、稳定的优点在我国实践中广泛应用。随着微流控、化学发光、基因芯片等新技术不断应用,各种自动化、一体化、便携式设备不断研发,将会为ASF防控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RP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洲猪瘟是一种跨境动物疫病,对世界养猪业危害严重。目前,该病的流行范围越来越广。为防止该病传入我国,当前急需建立快速、简便、可靠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非洲猪瘟病毒B646L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和exo探针,建立了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实时荧光RPA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在20 min内完成检测过程,最低可检测到16拷贝/反应;与猪的其他常见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与荧光PCR方法具有相似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利用该方法对100份国内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所建立的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在临床鉴别诊断、检验检疫和病原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We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pigs with the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Armenia 07 strain (genotype II)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 injections 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virus-shedding patterns, histopathology, and transmission dynamics by direct contact. Each three pigs and four pigs were injected intramuscularly with 0.1 fifty percent hemadsorbing doses (HAD50)/ml, 101 HAD50/ml and 106 HAD50/ml of ASFV Armenia 07 strain, respectively. Each two of three pigs injected with 0.1 HAD50/ml and 101 HAD50/ml died by 10 days post inoculation. All pigs had a gross lesion of splenomegaly. Perigastric and renal lymph nodes were enlarged and resembled blood clots in nine of ten pigs. It was revealed that 0.1 HAD50/ml of this ASFV was sufficient to infect healthy pigs by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and caused sub-acute lethal disease. For the transmission study, two 8-week-old pigs were injected intramuscularly with 103 HAD50/ml of the same virus. Each of the experimentally inoculated pigs was co-housed with two 8-week-old naive pigs. All contact pigs exhibit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t 6 or 7 days after the experimentally inoculated pigs developed pyrexia.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is strain may spread slowly within a herd. Histologically, lymph nodes resembled blood clots were formed by severe blood absorption and followed hemorrhage result of disruption of the lymphoid sinus filling with absorbed red blood cells. The severity of the gross and histological lesions depended on duration after infection, regardless of the difference of injection doses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辖区内生猪屠宰行业现状,进一步完善生猪屠宰监督管理,上海市对现存的2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及检疫队伍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本区生猪定点屠宰的猪源主要为崇明本地猪,屠宰检疫合格率达99.99%,斥品检出率低于0.5%的警戒线,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市;屠宰检疫队伍由10名官方兽医和14名签约兽医组成,官方兽医具有年轻化、高学历等特征,签约兽医年龄阶层分布合理,具有从业经验丰富等特征;企业\"瘦肉精\"抽检率高于3%的最低标准,非洲猪瘟自检达到\"批批检、全覆盖\"的要求。调研中发现存在生猪产品供需不平衡,屠宰检疫队伍综合水平不高,屠宰企业自检费用高等问题,这提示应发展生猪产加销全产业链,开展检疫人员分类培训并改善待遇,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推动生猪屠宰监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疫情在沈阳市首次发现后,呈现出由北向南扩散的趋势,对我国生猪产业构成重大威胁。目前我国已经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严格限制疫区生猪调运,并对患病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蔓延。论文分析了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防控目前暂无安全有效疫苗可用,因此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对其防控至关重要。目前应用的非洲猪瘟诊断技术主要表现在病原、核酸、抗原与抗体四个方面:病原检测主要有红细胞吸附和病毒分离方法,核酸检测目前已开发出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多重PCR(mPCR)、微滴数字PCR(ddPCR)、巢氏PCR(nested-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交叉引物扩增技术(CPA)、原位杂交技术(ISH)以及生物传感器技术等,抗原检测常用荧光抗体试验(FAT)、抗原ELISA、侧向流动免疫色谱分析(LFA)等,而抗体检测主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法(GICA)、免疫印迹法(IBT)等方法。每种诊断技术都有其特点,从而为不同情况下的A SFV诊断提供了多种选择。未来,其他技术如CRISPR等与上述技术的结合应用,以及不同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将成为非洲猪瘟诊断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自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已成为我国养猪业的头号疫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核酸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在对非洲猪瘟的诊断、感染监控和养殖复产过程中生物安全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常用的核酸检测技术与特点、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应用、核酸检测新技术展望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养猪企业在非洲猪瘟核酸检测和监测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