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2.
为了扩大健康牛群,减少牛副结核病感染、蔓延的可能性,我们对5头副结核变态反应阳性母牛采取单圈产犊、母仔分离饲养、犊牛定期检疫等措施,将病牛28头1~3代后裔犊牛全部培育为健康犊牛,经多次检疫均为副结核变态反应阴性。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3.
农村户养条件下四川乳肉兼用牛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乳肉兼用母牛的初配年龄在16~24月龄之间,4.5周岁达到成年体尺体重.发情和产犊以9~12自然月为最高,其次为1~4月.牛群结构为成年母牛占42.98%,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周岁及以下小母牛1.43%.在所调查1 076头繁殖母牛的2 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 162头,其中产公犊占50.97%,平均初生重为31.56kg;产母犊占49.03%,平均初生重为29.61 kg;公母比为1.04:1;不同犊牛性别间,公、母牛怀孕期没有明显的差异.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天;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5%.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用5%精氨酸盐酸盐对321头黄母牛进行控性试验,试验组145头母牛,妊娠分娩犊牛126头,其中母犊75头,占59.52%;对照组176头母牛,妊娠分娩犊牛118头,母犊44头,占37.29%。试验组母犊比对照组高22.23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我场在1989年11月至1990年5月期间,使用生理盐水代替解冻液,稀释颗粒冷冻精液。用人工授精黑白花奶牛19头(经产母牛12头,初产母牛7头),共产犊19头(母犊9头,公犊10头)。在授配19头母牛中,第一情期受胎14头(经产母牛7头,初产母牛7头),情期受胎率73.6%;第二情期受胎5头(经产母牛),复配受胎率26.3%。  相似文献   

6.
1986年后我站相继从国内、外引进法国夏洛来牛9头,在4头母牛基础上开始纯繁自育发展牛群。截至2003年6月,繁殖犊牛87头,存栏62头,其中成年公、母牛45头。4岁龄纯繁公、母牛平均体尺体重与同龄原种牛比,均有所提高。纯繁公牛20月龄采精调教,平均利用年限为61.73月龄,生产冻精71 074剂,淘汰年龄平均为84.6月龄。母牛平均初孕年龄为25.16月龄,平均淘汰年龄为95.71月龄,终生产犊4.8头。为社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犊牛腹泻,是兽医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笔者1985年对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40个村庄的牛群调查结果,全年共产犊3100头,发生腹泻者达2320头,发病率为78.07%,死亡248头,死亡率为10.25%。为  相似文献   

8.
1母牛群的饲养对营利性生产而言,有足够的母牛资源满足犊牛的生产需要与牛群管理同等重要。应了解牛群与绵羊群可否混饲,是否有适合耕作的剩余庄稼地用于降低奶牛饲料成本,是否有多余的圈舍和饲料用于饲养断奶后的犊牛,从而增加犊牛的附加值。多数牛群于春季或雨季开始产犊,因为此时产犊可降低犊牛饲养费用。低成本、高质量的牧草可使母牛发挥最大的潜力来哺乳幼畜。也可选择在秋季肥沃的草原上产犊,从而通过犊牛较大的断奶重  相似文献   

9.
我场从1982年建场初到1986年,先后从上海、新疆、河南和本地区购进黑白花成年母牛、育成母牛和犊母牛320多头,牛群质量一般较差。到1988年存栏386头,其中成年母牛251头,青年母牛96头,犊母牛39头。牛群繁殖率从1982—1985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85年为87.5%;从1986—1988年又呈逐年下降趋势,1988年为56.4%。为稳定提  相似文献   

10.
肇源县某村一个体养牛户饲养6月龄以内奶犊牛15头,入冬后舍饲,10头母牛产犊后留在产房,新生犊牛跟随母牛饲养。产房系土质结构,垫草、饲草及母牛乳头常被牛粪、尿污染,犊牛互相舐吮或舐食不洁净的草料。2004年11月底。10头犊牛出现大便稀薄,养牛户认为是天气变化所致,未引起重视。12月7日凌晨至中午,有3头犊牛先后死亡。遂前来就诊。  相似文献   

11.
<正>1母牛群的饲养对营利性生产而言,有足够的母牛资源满足犊牛的生产需要与牛群管理同等重要。应了解牛群与绵羊群可否混饲,是否有适合耕作的剩余庄稼地用于降低奶牛饲料成本,是否有多余的圈舍和饲料用于饲养断奶后的犊牛,从而增加犊牛的附加值。多数牛群于春季或雨季开始产犊,因为此时产犊可降低犊牛饲养费用。低成本、高质量的牧草可使母牛发挥最大的潜力来哺乳幼畜。也可选择在秋季肥沃的草原上产犊,从而通过犊牛较大的断奶重  相似文献   

12.
新生犊牛冠状病毒性腹泻疾病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均有发生,国内迄今很少报道。作者于1987年1月在长春郊区(吉林农大奶牛场)发现本病,现将发病和检查情况报告如下。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该场饲养黑白花怀孕母牛210头,1987年1月份相继产犊,到3月31日共产犊牛44头。到1月9日犊牛开始发病,至3月末共发病28头,死亡16头。其中,1月龄犊牛发  相似文献   

13.
正为培育健康高产的牛群,必须首先从犊牛着手。犊牛的好坏,在胚胎期是决定于母牛的健康和饲养管理,而在出生后则决定于犊牛的饲养管理。犊牛在初生时体重为25~45 kg左右,大约是成年牛体重的7%~9%。1岁时是成年牛体重的60%,2岁时是成年牛体重的80%。各品种的母牛需要4~5年才能长成。可见,犊牛在生后的1年内,生长强度是最大的。在这一时期如果采取一系列良好的培育措施,从各方面满足犊  相似文献   

14.
提高母牛繁殖率是发展养牛业的关健,是直接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母牛繁殖率,目前我国要求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分别达到70%、80%、90%。我们在抓母牛繁殖工作方面,逐年有所提高,如我所一九八四年繁殖母牛45头,受配44头,受配率97.78%,受胎44头,受胎率100%,产犊32头(当年配种部份下年产犊),成活30头、犊牛成活率93.75%。比规定指标,受配率、率胎率、  相似文献   

15.
1饲养 牛群按泌乳牛、干奶牛、犊牛、后备母牛、青年母牛分群舍饲,并配置相应牛舍,以满足牛群正常周转需要.舍外设运动场,运动场内设遮阳棚、干草架.成年母牛泌乳期305天,干奶期60天,产前15天进产房,产后15天出产房.犊牛出生后立即母子隔离,5天内喂初乳,15天内喂母乳,15天后喂混合常乳,犊牛2月龄断奶,哺乳初期每栏1头,单栏饲养.哺乳后期和断奶犊牛小群栏养,后备母牛群养,青年牛、干奶牛、泌乳牛在舍内用颈枷固定牛位.  相似文献   

16.
吉林市每年约有3万头可繁殖母牛在5至10月份进山放牧,失去冷配机会。进山后大部分进行本交,不但严重影响品种的改良工作的开展,也大大地降低肉牛生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母牛发情很晚,第二年产犊也很晚,大都集中在夏秋产犊,犊牛吃不到青  相似文献   

17.
奶牛群体繁殖力改良的指标有:1.犊牛死亡率低于10%;2.培育母牛可在24月龄时分娩;3.母牛保持有良好的体况,在产犊后40天内就能发情;4.母牛在初次发情后50天,或产犊后120天内经1~3次授精,受胎率达90%;5.一次配种有50~60%母牛怀孕,或1.7次配种有一头怀孕;6.母牛产犊间隔时间为12~13个月;7.因繁殖原因淘汰的牛不超过牛群的10%。实现上述指标的  相似文献   

18.
母牛产后3—5天内分泌的奶叫初乳,它营养丰富,每升含40克脂肪、40克乳糖、160—170克干物质(其中60—80克为含氮物质)。初乳富含抗体,犊牛食后可增强抵抗力。一头母牛每次产犊后的初乳量约60—70升,大大超过新生犊牛的食量,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而浪费掉。近年来法、美等国都推广将剩余的初乳贮存起来,用于喂犊牛,两头母牛的初乳可以喂一头犊牛(4—5周断奶),这样就能大量  相似文献   

19.
根据收集到的牛群健康及生产管理的常规资料,对荷兰奶牛场产双犊的得失进行了分析。此资料共记录了33个牛场11951次的产犊情况,其中381次为双犊(762头犊牛),时间为6.5年。把这381次双犊与从11951次产犊中随机抽取的1536次产犊为参照组进行了比较。与产双犊有关的因素有胎次、季节、牛群以及以前产双犊的情况。产双犊会导致流产、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上升,而且也会使繁殖疾患的治疗、空怀天数以及每次妊娠的输精次数有所增加。虽然产双犊能使母牛生产更多的犊牛,但可作后备青年母牛的数量并未增加。产双犊后,母牛的产奶量略有下降,而且比产单犊母牛的淘汰率更高。要对怀双犊的母牛进行适宜的管理,就需要建立怀双犊早期的监测方法。我们研究的内容有:①荷兰奶牛场产双犊的频率;②奶牛产双犊潜在的风险因素;③产双犊对以后的产奶量、繁殖力以及淘汰率的影响,并由此估计产双犊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20.
2004年7月5日某牛场为降低饲养成本,把胚移安格斯母牛群(共27头)赶至牧场放牧,7月23日有2头母牛发病,其它牛也相继出现症状。少数发病者病程持续3~5d,多者持续8~10d。27头牛中先后有22头发病,总发病率81.5%。发病一直持续到8月20日前后才陆续停止。其间该病还传至从未放牧的公牛群和犊牛群,引起1头公牛、2头犊牛发病。场内饲养的本地黄牛无1头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