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现存的安全问题,从粮食生产系统的全方位考虑,根据当前农民种粮效益低的根本原因,提出通过国家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的方法,扩大种粮农户生产规模,提高种粮效益,从而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抓好粮食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我国粮食生产存在耕地面积减少且质量下降、经营主体素质低、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低等问题。大力扶持种粮大户与粮食生产合作社是解决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提高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以调动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同时实施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及时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可以增加粮食单产、加快种粮科学技术推广,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种粮效益,促进粮食规模经营效益的提高,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县在大面积推广水稻塑盘旱育抛栽技术的基础上,从2003年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农业效益提高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尤其是粮食生产效益相对低下,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如何提高粮田效益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与有效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本项目立足于瑞安市粮食生产的实际,在水稻田开展粮、禽、菜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种植模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的利润增长能力,转型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量力而行。民以食为天。对农业来讲,种粮抓粮始终是第一位的。近年来,强农惠农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粮食生产从21世纪初年开始不断取得丰收,去年全国粮食产量达12324亿斤。但是,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基本上还是"吃饭农业"。一方面,保持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另一方面,农民种粮收入虽然年年增长,但是同打工收入相比,比较效益还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生产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粮食直接消费需求和间接消费需求都将持续快速增长,粮食生产发展压力巨大。通过粮食单产、品种和区域潜力分析,到2020年我国粮食尚有6 000万t左右的增产潜力,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仍然面临耕地资源刚性减少、淡水资源短缺、品种结构矛盾、供需区域矛盾、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作者结合当前全世界粮食生产形势,针对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和食物自给以及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粮食生产面积、种粮比较效益、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等方面分析了淳安县粮食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从设施建设、种粮科技、培育主体、延伸拓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对策,为淳县粮食增产保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是全国三大粮食主产区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河南省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主要问题有一下几点: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河南省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河南省粮食生产效益低,就目前河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河南省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河南省农户的种粮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对农民种粮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大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力度,小麦最低收购价逐步提高,市场粮价相应走高,但是生产成本的提高幅度远高于粮价的增长幅度,致使粮食种植效益下降,尤其种粮效益比其他经济作物效益偏低,土地流转后,种植作物多为蔬菜等经济作物,"非粮化"趋势加剧。一、种粮效益分析根据对粮食生产价格、单产与效益、种植粮食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效益等多方面比较分析,当前农民种粮  相似文献   

10.
近10多年来,粮食生产效益持续下滑,农民种粮收入不断减少,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不仅使粮食生产发展受到影响,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因此,分析粮食生产效益下降的原因,寻求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的对策,不仅是粮食生产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1.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及经济安全的特殊商品,也是中国农业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近年来,种粮效益较低,投入大产出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为充分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种粮比较效益,我县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在新寺镇川水区进行地膜玉米收后种小麦一膜两用无公害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2.
南汇种粮大户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汇种粮大户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种植规模及种粮效益等情况的调查,初步揭示了当前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本地种粮大户发展的建议,旨在为适应新时期农业形势发展的需求,培育和发展更多的种粮大户,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萧山区瓜沥镇地区经济发达,几年来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农业生产也不例外,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3.79亿元,特别是五大特色产业产值占绝大多数(畜牧、蔬菜、花木、水产、林特)。但是由于种粮效益低,导致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种粮以单季晚粳稻为主。近几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安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完成上级种粮任务,推广了小麦一晚稻栽培技术。2010年在本镇运东村一农户进行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诸暨市种粮大户生产、经营、效益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种粮大户的发展变化.总结出种粮大户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经验及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的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形势下,粮食安全特别是主产区的粮食安全供给关系到了整个国内粮食的稳定.采用黑龙江省265份种粮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黑龙江省农户种粮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种粮收益、生产灌溉水资源充足与否、粮食补贴政策、粮食销售交通便利性、生产资料价格合理性与农户种粮意愿呈正相关关系,非农收入比例与种粮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主产区农户粮食生产各项政策补贴,增加其种粮收益;改善主产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设施的政府投入力度;积极培育专业化种粮大户或家庭农场,集中有限的资源扩大其规模经营效益;深入探讨主产区承包经营体制,稳定推进种粮农户粮食生产投入.  相似文献   

16.
常熟市粮食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常熟市粮食单产水平逐年提高、生产面积逐年萎缩、总产逐年递减、粮食结构不尽合理、种粮效益明显滑坡的新形势,总结了常熟市粮食生产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措施。即要继续强化政策扶持,切实重视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生产面积,调优品种结构;强化科技作用,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转变理念,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期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继续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规模效益,从而确保常熟市粮食安全、农业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17.
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状况调查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状况如何,效益多少,直接影响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种粮农民的收入。为了解粮食生产投入产出和效益状况,解决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的问题,成都市农技总站组织技术人员分赴郫县的古城镇花牌村、三道堰镇清塔村、崇州市的江源镇邓公村、锦江乡天民村、双流县的永安镇新街村、金堂县的青江镇双堰村、三溪镇明月村和三溪镇玉堂村等地,开展水稻、小麦、玉米、洋芋、红苕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状况的调查,先后走访了近百户种粮农民,深入详细了解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状况。现将调查情况、效益分析以及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的对策建议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相继出台鼓励粮食生产的诸多政策,从实施最低价收购、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到农机作业券、植保作业券、早稻补助普惠制等方面,给种粮农户提供实质性补贴,对于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的粮食生产政策,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磐安县农业局组织有关人员,分别到有代表性的乡镇、村和典型户,对国家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贯彻后农民的种粮效益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台州市粮食生产和供需现状出发,阐述了中央和各级政府重视扶持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程度提高等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因素;分析了当前种粮效益低;耕地季节性抛荒现象普遍;农田水利设施受损;土地流转受制约、种粮大户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效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薄弱等不利因素;提出了包括突出重点抓早稻:实行职效挂钩,激励和调动基层干部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力;加大耕地抛荒检查整治力度: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台州市粮食生产的对策措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20.
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当前全球粮价总体持续上涨,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福建省属沿海缺粮省份,自给率不足50%,近年来又面临粮食生产较大幅度下调的趋势。由于粮价偏低,农资涨价,种粮效益持续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一些山区已出现种粮“双改单”,甚至农田抛荒现象。今后如何确保福建省粮食的有效供给,形势十分严峻。针对当前国内外粮食产销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