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析肥料运筹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表明,小麦一生氮肥适宜运筹比例为基蘖肥占一生总施肥量的60%左右,拔节孕穗肥占40%左右,磷、钾肥宜作基肥和返青拔节肥二次施用。前期施氮肥过多易使群体发育不协调,分蘖成穗率降低,粒叶比小,产量低;后期适量施氮并配合磷、钾肥施用,能有效地增加孕穗后光合物质生产,粒叶比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研究了氮肥水平及氮肥运筹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2产量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在较低的施氮水平下,通过优化肥料运筹,适当增加拔节肥与孕穗肥的施用比例,可以生产出优质的中筋小麦,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研究了氮肥水平及氮肥运筹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2产量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在较低的施氮水平下,通过优化肥料运筹,适当增加拔节肥与孕穗肥的施用比例,可以生产出优质的中筋小麦,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氮肥水平及氮肥运筹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2产量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在较低的施氮水平下,通过优化肥料运筹,适当增加拔节肥与孕穗肥的施用比例,可以生产出优质的中筋小麦,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浙江省余姚市小麦生产上脲铵氮肥的最佳施用方法,特开展了脲铵氮肥不同运筹对小麦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脲铵氮肥分3次施用的效果更好,最佳用量比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4∶3,小麦产量可较不施氮肥对照增加34.72%,且氮肥利用率达32.8%。  相似文献   

6.
弱筋小麦不同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施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半量旋耕还田,氮肥运筹为基肥∶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6∶1∶2∶1产量最高,表现为第1节间茎秆粗,穗下节长,叶面积大,穗结实粒多,千粒重高,产量高;秸秆半量旋耕还田,氮肥运筹为基肥∶平衡肥∶拔节肥=7∶1∶2次之;秸秆半量旋耕还田,半量播后覆盖,氮肥运筹为基肥∶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6∶1∶2∶1最差,表现为麦苗冻害严重,第1节间细小,叶面积小,穗粒数少,产量低。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运筹对晚播小麦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6~ 1998年试验研究了晚播小麦在施氮量及磷、钾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 ,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晚播小麦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基施 3 0 % ,拔节肥 45 % ,倒 2叶肥 2 5 %的处理产量最高 ,即降低基肥氮肥比例能控制高峰苗 ,提高成穗率 ,提高有效、高效叶面积率和花后的光合生产积累能力 ,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在适宜氮素的基础上,采用增加磷,钾肥的投入,同时减少传统分蘖肥和返青肥的施用比例,增加基肥和后期拔节孕穗肥使用量的肥料运筹试验手段,达到了促进分蘖,延长花后叶片光合功能期,提高群体成穗率,增加每穗粒数和粒重,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小麦新品种淮麦28进行施氮量与氮肥运筹和密度与施用多效唑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300kg.hm-2;氮肥运筹比例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5∶3∶2时淮麦28可获得高产优质;密度240万.hm-2时淮麦28产量三因素较协调,产量最高;在淮麦28拔节期施用多效唑,可有效降低株高。  相似文献   

10.
郭静  黄义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96-16798
[目的]研究暖冬条件下播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皖北地区小麦群体叶面积的影响。[方法]设施氮水平和播种密度2个因素,均设4个水平。施氮量在165~255kg/hm2,基本苗在90万~270万/hm2。肥料运筹氮肥按基肥∶拔节肥∶孕穗肥=6∶2∶2,磷肥∶钾肥=1.0∶0.6进行,(NH4)2HPO4用量为225kg/hm2,K2SO4用量为135kg/hm2。磷钾肥分基肥、拔节孕穗肥按7∶3施用。[结果]暖冬年份生育后期小麦群体叶面积下降过快,容易早衰。所设定的中密中氮水平组合群体叶面积下降较慢,高效叶面积率、有效叶面积率高。[结论]该研究为实现暖冬趋势下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稻茬全免耕麦田氮肥运筹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稻套麦等稻茬免耕田块前期氮肥较足,后期易缺肥这一特点,研究了氮肥运筹新对策,即在总用氮量不变的前提下,改“两促一控”为“由轻渐重”。中上等地力水平下,扬麦158等大穗大粒型小麦亩总施氮量15~20kg,分蘖肥占15%、越冬肥占35%、拔节孕穗肥占50%。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施氮量与氮肥运筹对扬麦22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为225 kg/hm~2、氮肥运筹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的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为7 200.30 kg/hm~2。  相似文献   

15.
肥密运筹对晋中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穗型品种040121-135为供试材料,研究氮肥追施时期与群体密度对晋中晚播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晋中晚播小麦合理的肥密运筹可以获得8.6t.hm-2的高产;前期重施拔节肥促源,后期重施孕穗肥促库,且有利于提高籽粒品质。合理的群体密度应在450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小麦拔节至孕穗期是小麦一生吸肥最多的时期,对产量、品质影响最大.近年来,通过重施基肥和拔节孕穗肥,实行"氮肥后移延衰"的"Ⅴ型"施肥措施,经过试验数据分析,进一步调优"Ⅴ型"施肥结构和施肥量以及运筹比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重施基肥造成的高产田块后期无效分蘖增多、群体过大、易倒伏和不利高产、稳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施用拔节孕穗肥是小麦生产中一项传统的行之有效增产措施,本试验旨在探讨群体质量栽培中小麦拔节孕穗肥不同肥料品种和不同施法的增产效果,为完善本地拔节孕穗肥的施用技术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小麦拔节至孕穗期是小麦一生吸肥最多的时期,对产量、品质影响最大。近年来,通过重施基肥和拔节孕穗肥,实行"氮肥后移延衰"的"V型"施肥措施,经过试验数据分析,进一步调优"V型"施肥结构和施肥量以及运筹比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重施基肥造成的高产田块后期无效分蘖增多、群体过大、易倒伏和不利高产、稳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施用拔节孕穗肥是小麦生产中一项传统的行之有效增产措施,本试验旨在探讨群体质量栽培中小麦拔节孕穗肥不同肥料品种和不同施法的增产效果,为完善本地拔节孕穗肥的施用技术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一看麦田肥力基础定施肥品种。凡麦田土壤肥力水平较高、播种前施用较足量的有机肥,或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且施足肥料的,春季要少施或不施氮肥,只施用磷、钾肥料。凡土壤肥力较差,播前又因阴雨影响施肥,致使施量不足的麦田应多施一些氮肥,并配施磷、钾肥,充分满足小麦拔节抽穗对肥力的需求。二看麦苗发育阶段定施肥时间。按照黄河流域小麦的生长发育阶段,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施用拔节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