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各种动物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家畜多表现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孕畜发生流产,许多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可使人感染并发生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该病在各地猪场均有发生,呈地方流行性,且各地的菌种对药物的耐药性又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菌最常侵害幼、青年动物,使之发生败血症、胃肠炎及其他组织局部炎症.对成年动物则往往引起散发性或局限性沙门氏菌病,发生败血症的怀孕母畜可表现流产,在一定条件下亦偶尔引起急性流行性暴发.本病在世界各地发病十分严重,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冬气候寒冷多变时发生最多.  相似文献   

3.
家禽沙门氏菌病的流行及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paratyphoid),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导致怀孕母畜发生流产。  相似文献   

4.
沙门氏菌病也称副伤寒,是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各种动物和人疾病的总称,主要临诊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孕畜也可发生流产;病牛的II佰诊特征为体温升高且随之发生腹泻。  相似文献   

5.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paratyphoid),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本病遍发于世界各地,系人畜共患病之一,在食品及公共卫生上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道沙门氏菌引起的兔沙门氏菌病,主要侵害怀孕母兔,以发生败血症、急性死亡、腹泻和流产为特征,主要侵害怀孕25日龄以上的母兔.本文介绍了家兔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病原分离鉴定及鉴别诊断等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沙门氏菌病是目前危害养鸡业常见的细菌性疫病,是由不同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鸡白痢、鸡伤寒和鸡副伤寒是鸡群中主要的沙门氏菌病。目前,本病的发生主要表现在育雏阶段,幼龄畜禽感染常导致肠炎和败血症,成年动物感染常呈隐性或慢性经过,  相似文献   

8.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中多表现败血症和肠炎,也可导致孕畜发生流产.病畜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通过消化道、粪、尿、乳汁及流产胎儿等排出. 病原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沙门氏菌.舍饲青年犊牛比成年牛易感,往往呈流行性、病犊发烧、停食、虚弱,排泻恶臭液状粪便,常混有血丝和粘液.死亡率高的达50%~70%,一般为5%~10%.  相似文献   

9.
马清花 《兽医导刊》2016,(12):182-183
兔沙门氏菌病又名兔副伤寒,引起兔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以消化道疾患为主,主要侵害妊娠母兔,幼兔多因腹泻和败血症死亡.  相似文献   

10.
猪副伤寒又叫沙门氏菌病,是由革兰氏阴性(G-)的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的猪急性败血症、慢性者以坏死性肠炎等为主要特征的病例.本病已成为养猪业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本人结合在兽医工作中实践经验做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11.
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其发病特征是患畜发生败血症和呈炎。孕畜流产。易感动物包括各种家畜、家禽及其他动物。传染源是病畜禽和带菌动物。病菌随粪便、尿、乳汁.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该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交配等方式造成感染。流行特点:牛多在夏季发病,以出生30-40d的犊牛易感。饲养管理不当和外界因素不良均可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肠道沙门氏菌病具有不定的发病率及较高的死亡率,而人的肠道沙门氏菌病,发病率常较高,死亡率一般较低。沙门氏菌侵入肠粘膜是产生传染性疾病的一个先决条件。侵入肠粘膜后引起炎性细胞在粘膜层和粘膜固有层的侵润。粘膜的侵入及其所引起的炎性应答与腹泻的发生有关。继侵入粘膜之后,沙门氏菌可进入血流并感染其他器官系统,导致严重的革兰氏阴性败血症症状、即发烧、白细胞减少、血凝障碍、血浆容积减少、乳酸中毒、全身血压过低、葡萄糖和氨基酸代谢紊乱、内分泌平衡失调,常常使腹泻所致的体液丧失复杂  相似文献   

13.
仔猪急性副伤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多表现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孕畜发生流产。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通过消化道、粪、尿、乳及流产胎儿等排出。犊牛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于1月龄以内的  相似文献   

15.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各种动物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大属,有2 000多个血清型,广泛存在于人和各种动物的肠道内,家禽是其最主要的宿主。禽沙门氏菌病根据病原体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3类:鸡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1,2]。2011年11月,我县某养鸭场发生了  相似文献   

16.
沙门氏菌感染可以引起禽类各种各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主要分为2种类型:第一种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第二种是副伤寒沙门氏菌,其中第一种沙门氏菌病的危害更严重。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引起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禽伤寒,两种沙门氏菌病在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控制及消灭措施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差异。鸡白痢是危害雏鸡的一种主要疾病,多表现为白痢和败血症特征。  相似文献   

17.
动物沙门氏菌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表现沙门氏菌病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动物临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妊娠母畜发生流产。幼年畜、禽较成年者易感,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感染健畜。病禽、带菌禽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较多,最常见的是通过带菌卵而传播。猪猪副伤寒临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型,犊牛腹泻,体温升高,排黑色、淡黄色或草绿色稀粪,且含粘液、血液及黏膜。  相似文献   

18.
吕惠序 《养猪》2012,(6):116-117
仔猪副伤寒(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大多发生于幼龄仔猪,成年猪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19.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1病原引起本病的沙门氏菌有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20.
羔羊副伤寒也叫沙门氏菌病,俗称血痢、黑痢,是由羊流产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所引起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急性败血症和下痢,孕母羊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