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安莲  张友洪  肖金树 《四川蚕业》2006,34(3):43-44,47
“东桑西移”工程的内涵是以提高蚕丝业竞争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为目的,以调整蚕桑丝绸行业区域结构为主要内容,以政策引导、科技创新、文化统领为手段的系统工程。四川省是“东桑西移”工程的重点地区。笔者对四川省南充市、宜宾市等茧丝绸行业重点发展地区进行调查了解后认为:四川借助“东桑西移”工程,在选择试点发展种桑养蚕,实现产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造福蚕农进程中加快了前进步伐。1四川发展茧丝绸业的现状和优势四川蚕桑丝绸业发展源远流长,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蚕丝发祥地之一,素称“蚕丛古国”,现已形成一定…  相似文献   

2.
农业结构调整与传统蚕丝业的振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桑西移”是我国蚕丝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城市工业化已经使东部蚕区急剧萎缩和衰老,而人为措施使西部蚕区出现徒长和缺钙症。只有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东部地区的蚕业产业化,依托精品基地,挖掘潜力,才能保持东部蚕区的可持续发展。西部蚕区要借鉴东部经验,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方法,高起点建设蚕桑基地,切忌盲目发展,积极开发蚕丝业高新技术,实现东西部蚕区的合理布局和强强联合,共同振兴我国传统的蚕丝产业。  相似文献   

3.
广西承接“东桑西移”战略,做大了桑蚕业,但巩固并做强产业必须转变蚕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三高”蚕业。本文从投入的角度,阐述了增加投入对发展“三高”蚕业的基础作用,并对高投入条件下,蚕业技术创新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赵发成 《蚕学通讯》2001,21(2):43-47,50
回顾开县蚕业发展简史,从现状入手,分析蚕业发展前景。论述开县蚕业所面临的入世机遇、市场需求机遇、国家政策机遇、西部大开发“东桑西移”机遇、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机遇,指出21世纪开县蚕业前景十分光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抓住“东桑西移”的大好时机,近年来蚕桑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了学习云南省蚕桑产业快速发展的经验,加快发展我市特色效益蚕业,我们组织了对云南省蚕业生产的考察活动并形成考察报告.并对重庆的蚕业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默铧 《北方蚕业》2008,29(1):24-24
2008年3月10-14日,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项目验收组对陕西安康市的平利、汉滨、汉阴、旬阳4县区承担的2007年度国家“东桑西移”工程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  相似文献   

7.
《蚕学通讯》2015,(2):63-63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挂牌重庆市蚕桑技术推广站)系直属于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的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主要承担蚕桑种质资源保护、桑蚕品种选育、实用技术研究、科学普及培训、技术推广服务和良种试验繁育等职责。现为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定点单位、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配套单位、重庆市桑蚕品种资源保护单位、重庆市科普教育基地和西南大学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8.
"东桑西移"和我国茧丝产业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聪 《广西蚕业》2006,43(4):56-61
本文以吴江市20年间茧丝产业的演变为实例,以商务部提出的“东桑西移”工程为研究对象,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探讨“东桑西移”工程决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村养殖技术》2009,(7):35-35
自2006年商务部、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东桑西移”工程,常德市的津市、澧县跻身蚕桑基地县之列。为了壮大蚕桑传统产业,常德市出台了相关的配套优惠政策,对项目基地所需桑苗实行免费提供,在桑树所栽的头两年实行农作物效益补助,每亩每年补助300元,对建设养蚕大棚和小蚕共育室分别补助2000~5000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提出“东桑西移”的产业发展构想并推动实施,以及加入WT0后《纺织品贸易协定》(ACT)规定的出台,2005年1月1日始,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江西的蚕业发展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推进蚕业产业化,振兴江西蚕业,已成为“十一五”期间研究与实施的重点。根据当前江西省  相似文献   

11.
蚕文化与当代蚕业经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天的文化源于昨天的经济。昨天的文化成就今天的经济。”这两句话辩证地阐明了文化与经济的密切关系。蚕业经济与蚕文化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蚕文化的内涵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理解。认清蚕文化的价值是振兴当代蚕业经济的基础。构建蚕文化的研究框架。扬弃和发展蚕文化,宣传蚕文化,重塑丝绸新形象,促进蚕业经济的全面昌盛是蚕文化对于蚕业经济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勇  龚竞  徐水 《蚕学通讯》2010,30(1):53-56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课程是高等学校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跟踪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和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教学改革,增强了蚕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学生对蚕桑行业未来发展的认识,增强了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在理论学习还是能力培养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江苏省大丰市建设专业蚕桑生产基地,促进茧,丝,绸,产,供,销一体化,形成良性循环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浙江蚕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对“十五”期间浙江蚕业发展情况与蚕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认为“十一五”期间是浙江蚕桑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十一五”期间浙江蚕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作了规划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稳定发展浙江蚕业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蚕业的发展与市场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回顾了我国蚕业发展的历程,指出我国蚕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新时期.在总结蚕业市场化的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必须从转变观念,树立市场化的蚕业理念入手;通过调整布局,扩大经营规模;组织联合,加快产业化进程;按市场导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深化蚕种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措施尽快建设市场化的蚕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淳安蚕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荣峰 《蚕桑通报》2007,38(1):27-29
"十五"期间淳安蚕业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了当地丝绸工业的发展."十一五"时期淳安蚕业面临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黄先智 《蚕业科学》2005,31(3):241-243
报道了中、日两国家蚕基因组研究团队分别获得“日本蚕丝学会特别奖”的情况,介绍了两国家蚕基因组研究的成果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十一五”后期浙江蚕桑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一五"前期,在蚕桑西进和优化改造两项工程带动下,浙江蚕桑产业稳定发展,蚕桑新品种应用逐年推进,桑树综合开发进展良好,蚕茧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十一五"后期,浙江蚕桑产业要围绕"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创新蚕茧收购体制机制,加强蚕桑基地建设,推进科技进步,促进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金钱 《蚕桑通报》2017,(3):1-8,14
本部分为第一部分之蚕业发展阶段、蚕业扶持政策、蚕茧收购政策。从1978~2014年,浙江蚕业可分为增长、鼎盛、震荡、下降4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促进蚕桑生产发展,中央及省政府多次调整蚕茧收购、奖励政策,同时给予了大量的资金、物资扶持;90年代后主要通过项目加以扶持。2015年,省政府将丝绸产业确定为"十大历史经典产业"之一,今后浙江蚕业的重点任务是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