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玉米机收籽粒是玉米生产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东北籽粒机收玉米品种现状及生产上对此类品种的特殊要求,提出了育种思路和选育方法,阐明适宜机收籽粒玉米新品种选育是未来玉米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玉米籽粒机收是实现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一环,其发展进程受到了玉米品种的制约。本文通过品种抗倒性、生育期和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三个方面阐述玉米品种与籽粒机收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适宜玉米籽粒机收的玉米品种的五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玉米籽粒机收质量的关键因素,解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的问题,总结与分析了国内外玉米籽粒脱水相关研究,笔者提出未来玉米籽粒机收推广过程中,选用适宜籽粒机械化直收优良品种,不断改进种植模式、优化养分和水分施用方式,研发高效促脱水化学调控产品等关键栽培技术途径,是推动中国玉米籽粒机收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玉米生产实际,提出了加快籽粒机收推广的建议:加快早熟、籽粒脱水快、适宜机收品种的选育;明确各生态区域影响籽粒脱水动态的因素和机制;综合运用粒收品种选育、品种熟期配置、延迟收获期、栽培技术配套。同时,应加强农艺措施相配套的轻简化农机装备的有效研制,农艺农机有机融合,推动玉米籽粒机收技术应用,提升玉米产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晚霜冻害对小麦生产造成的损失,对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持的黄淮海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模式小麦试验参试品种的抗寒性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小麦玉米双机收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晚霜冻害对不同种性小麦产量影响亦不相同,弱春性品种减产范围在31.5%~34.3%,半冬性品种减产范围在39.1%~49.5%。为此,重视和加强种质资源的原始创新,改进育种方法和手段,加快培育筛选适用于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的优质专用晚播早熟抵抗不同自然灾害新品种选育已成为种业的重要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粒农301是新乡市粒丰农科有限公司以选育早熟、脱水快、高抗倒伏、抗病宜机收种质为育种目标,培育出自交系Y28-1和H662,以自育自交系Y28-1作母本、H662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7-2018年参加了国家黄淮海夏播玉米机收籽粒组审定试验,表现籽粒含水量低、高抗倒伏、高产,达到了国家机收籽粒玉米审定标准,于2021年12月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6.
目前玉米种业的发展到了艰难时刻,育种难度越来越大,怎样才能选出适合市场、适合农户生产的玉米品种,成为了育种人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这种需求情况及黑龙江省早熟春玉米区气候特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育种团队通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选育的优良自交系进行杂交组配,选育了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机收的品种,并且开展了多年多点的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具有高产、抗逆、稳定性好,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玉米品种绥玉38。  相似文献   

7.
黄淮区籽粒机收玉米标准及育种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隆平华研种业的育种实践和农业部关于籽粒机收玉米的现行标准,提出了机收净籽粒和机收干籽粒的品种标准,机收净籽粒和干籽粒的水分分别控制在20%和16%以内,破碎率控制在3%和1%以内。并阐述了实现这个育种目标的杂交模式。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早熟和脱水快是机收玉米的首要核心性状,抗倒抗病是机收玉米的必要支持性状;实现机收丰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玉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玉米集中产区,是全球唯一的一年两作夏玉米区,选育籽粒机收玉米品种、配套与之相适应的增产关键技术、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是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有效措施。本文作者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和实践,对籽粒机收玉米品种豫单9953配套增产关键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旨在为黄淮海籽粒机收玉米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主要从东北春玉米的育种目标、研究方向、玉米稳定的产量和创新的经济效益等方面阐述了东北春玉米机收粒品种选育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受自然因素、栽培因素、品种因素及机具本身因素等影响,目前我国玉米机械化水较低,严重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收获停留在剥苞叶收果穗的层面,费力费时,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因此探讨机械收获玉米籽粒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考察浚单系列品种在用机械收获籽粒时在落穗率、落籽率、籽粒破损率方面的情况,探讨不同玉米品种籽粒机收的差异性,为选育适宜机收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玉米机收是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是实现玉米机收的前提和基础。为促进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实现粒收和构建节本增效栽培模式,本研究以松嫩平原中南部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出苗质量、植株和籽粒宜机收特性。结果表明:京农科728与和育187的粒收产量、机收籽粒破损率、籽粒含水量等机械化粒收相关性状最为合理,更利于直接进行机械化籽粒收获。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1988年后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籽粒营养成分变化趋势是粗蛋白含量略有提高,粗脂肪含量有所下降,淀粉含量增加但年际间变化不大,赖氨酸含量呈现极大的波动性,2006年之后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籽粒营养成分的含量受基因型的影响,但环境条件同样是影响籽粒营养品质的关键因素;同时籽粒营养成分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应根据生产上对不同类型品种的需要,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选育优质专用型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玉米籽粒灌浆速率、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及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和产量是决定能否实现籽粒机收的关键影响因素。试验选用生育期有明显差异的黄淮海区域夏玉米品种安玉308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运用曲线拟合软件对其籽粒灌浆和含水率变化进行动态拟合,研究并明确了不同生育期夏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旨在为黄淮海区域机收品种的筛选及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授粉后28 d至授粉后49 d安玉308的平均灌浆速率为比郑单958快0.16 g/d,百粒干物重比郑单958高2.16 g;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比郑单958低3.14%,品种间差异显著;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比郑单958每天高0.20%,品种间差异显著;收获期苞叶、穗轴含水率明显低于郑单958,穗柄含水率没有明显差异;较郑单958增产6.89%。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鲁南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籽粒机收夏玉米品种,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宜籽粒机收的10个夏玉米品种开展种植试验,分析各品种生育进程、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过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果穗生长情况、植株生长情况等。结果表明,京农科728、登海618、新单58、登海111、登海518、MC812生育期较短,果穗生长松散,机收特性(破碎率、杂质率、落粒率)均表现较好,建议在黄淮海夏玉米优势区作为籽粒机收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玉米机械化生产尤其是机收是提高中国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而玉米籽粒含水量是影响玉米机收尤其是粒收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已发表的文献分析了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的概念及其快脱水品种培育的重要性,归纳了快脱水玉米种质的挖掘、快脱水性状的遗传与基因定位以及快脱水性状的表型选择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从加强玉米籽粒快脱水等机收性状遗传机制的研究,重视早熟、抗倒、抗病、快脱水等优异种质的挖掘和创制,同时重视育种材料的大田和室内的表型选择等三个方面对快脱水玉米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长江中游玉米籽粒机械直收适宜品种与配套农艺措施,2018—2019年选用不同玉米品种,测定不同机收时间下玉米关键农艺性状、产量及机收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收获时间对春玉米机收产量与机收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延迟1周收获后籽粒容重显著增加,机收产量显著提高,2年平均提高9.72%;而延迟2周收获则有降低机收产量的趋势。2年收获时杂质率总体≤3%,而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均>5%,是该区域春玉米籽粒机收面临的主要问题。籽粒厚度、籽粒含水率和百粒重是影响机收籽粒破碎率的关键性状,三者与机收籽粒破碎率均呈显著的倒二次曲线关系;玉米的倒伏率、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是影响机收损失率的关键性状,倒伏率与机收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与机收损失率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延迟收获能显著降低籽粒含水量,从而降低籽粒破碎率,但继续延迟收获有增加倒伏的风险。综上,长江中游春玉米成熟后适时延迟7~10 d收获,可有效降低籽粒含水量与机收籽粒破碎率,提高玉米籽粒机收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玉米机械化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玉米生产。自然状况、栽培措施、品种及农机具均是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主要因素。不宜机收的玉米品种采用机械化收穗,费时费力,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因此,选育耐密、高产、多抗、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的品种对黄淮海夏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玉米试验示范站传出消息,该校玉米科技团队选育出了"陕单636""陕单650""陕单620""陕单638"4个玉米机收品种。经过籽粒直收现场测产,这些玉米机收品种亩产均超过1 000公斤,最高达到1 035.72公斤;籽粒含水量最高为21.3%,  相似文献   

19.
【文章】 :本文分析了玉米单穗产量、百粒重、籽粒构成、籽粒脱水性等籽粒性状与产量和机收的关系。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通过改良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可有效提高产量。单穗产量与绝大多数籽粒构型性状显著相关,特别是与粒长的相关系数最高;对单穗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粒长、粒厚、穗长、出籽率和粒长/穗半径。玉米籽粒含水率决定籽粒的软硬程度,直接影响玉米机收的破碎率、损失率和杂质率,从而影响籽粒机收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玉米育种中,应选择出籽率高、品质好的玉米材料;关注籽粒性状,尽量选择穗粗、大粒、粒长等性状的材料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美系和欧洲的脱水性状突出种质材料,并充分利用杂优模式。这对于选育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品种技术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北农业科技》2022,(1):71-73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实现玉米籽粒田间机械直接收获,是提高我国玉米竞争力,促进玉米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在豫西地区,夏玉米籽粒直收的占比面积还是很低,除了机械、配套设施以外,品种亦是主要因素。为了鉴定出适宜豫西地区的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以国家玉米体系黄淮海区2020年易机收玉米品种展示与鉴定的9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田间性状、生育期、抗倒性、籽粒含水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登海111、丰德存玉10号、 MC812和郑单309等4个品种产量高,籽粒含水率和籽粒破碎率低,机收综合表现良好,适合在当地作为机械粒收夏玉米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