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冬小麦早春分类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广才 《作物杂志》2005,21(1):42-42
2004年小麦播种后气温持续偏高,对于不同生 态区不同类型的小麦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黄淮冬 麦区早播的小麦可能造成麦苗过旺,部分麦田出现 冬前拔节现象。北部冬麦区播种偏晚的麦田,暖冬 对麦苗生长有利,可促使弱苗向壮苗转化。目前主 产麦区小麦苗情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 与常年相比小麦冬前生长期长,营养消耗多,部分地 区小麦冬性偏弱,抗寒能力较差,所以要特别注意保 墒、保温。二是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增 加,部分麦田早春可能出现旱情。此外,暖冬有利于 病菌和虫卵、蛹越冬,应注意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 防治。由于各地苗情不一,管理上应因苗因地制宜, 抓住主要矛盾,分类指导,搞好早春  相似文献   

2.
优质专用小麦的田间管理分为3个阶段: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后期管理。1冬前管理冬前管理的目标是以培育壮苗为中心,促根增蘖,协调生长,确保幼苗安全越冬。壮苗标准:一是苗龄主茎6片叶;二是分蘖多(4~5蘖),每亩总头数为60万~70万;三是根系强,单株次生根在10条以上;四是叶色正绿,不过浓也不过黄。田间管理的具体措施为:1.1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早检查,对严重缺苗断垄地段,及时催芽补种或进行大苗移栽,保证基本苗数。1.2分类管理三叶期后,小麦由异养转向自养,伴随分蘖幼芽生长,是促根增蘖的重要时期。此时,一定要抓好管理,确保促根增蘖。对弱苗要…  相似文献   

3.
<正>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冬前麦苗发黄的问题较为常见,一些麦苗长势弱、心叶小、根系差、叶片发黄、生长缓慢,对小麦后期生长和高产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分析了冬前麦苗发黄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麦后期丰收奠定基础。1 深播造成黄苗及防治措施播种时墒情不足,播种过深,部分麦苗被压在大的土块下面,无法正常直立,造成麦苗瘦弱,叶片细长且黄,不分蘖或少分蘖。防治措施:麦田及时进行浇水灌溉,浇透,灌溉前追施尿素150.0~187.5 k  相似文献   

4.
1 冬前弱苗诊断 1.1 缺氮弱苗 首先看腋芽即分蘖点、找主茎,依据叶与蘖的同伸关系,第4片叶与第1个一级分蘖同时出现,若第4片叶长长了,而第1个一级分蘖仍很短,一般只有第4叶一半时,即为缺氮弱苗.  相似文献   

5.
正晚茬麦因冬前积温少,分蘖期缩短,单株分蘖减少,个体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如何根据晚茬麦生育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是促进晚茬麦增产增收的关键。一、晚茬麦的生育特点1.冬前积温不足小麦从播种至形成5叶1心壮苗需0℃以上积温570℃以上,如果小麦播种适期,冬前有效积温可达600~700℃,可达到6叶1心。一般晚茬麦,  相似文献   

6.
周麦22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素梅 《种业导刊》2011,(1):25-25,27
在多年试验和大面积推广示范基础上,提出了周麦22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期、精量、足墒播种,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抓好春季管理,促进小麦分化和加强中后期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种业导刊》2012,(11):16-16
目前,北部和西北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黄淮北部冬小麦播种进入扫尾阶段,黄淮南部正处于播种高峰期,长江中下游、西南冬小麦播种正全面展开。适期播种的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为冬前时期,一般经历50-60d,是小麦营养器官分化建成为主的时期。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冬前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1冬小麦死苗原因冬小麦死苗有很多原因,主要由内因和外因决定。内因是指小麦植株本身抗寒、抗旱的能力,采用抗寒性差的品种,容易造成死苗。个别播种过早、冬前穗分化到二棱期的麦苗,耐寒能力减弱,遇冻害常严重死苗;一些晚弱苗,本身积累的糖分少,遇寒、旱,也容易出现死苗。外因是指小麦植株本体之外的各种因素,如不利的气候、土壤条件和不适当的栽培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麦无两旺。”麦苗冬前旺长能使生育期提前,养分积累减少,抗寒力下降,不利于安全越冬。根据旺长原因,小麦冬前旺苗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播种过早形成的旺苗幼苗叶片狭长、垂披,分蘖不足,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二棱期;这类旺苗往往先旺后弱,在冬季遇到-10℃、持续5 h左右的低温时,就会发生冻害。管理措施:适时镇压。通过镇压可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控制徒长。镇压时要注意选择  相似文献   

10.
沟播小麦播种在沟底,自身具有抗旱、抗寒优势,抗病性强,充分利用土壤有限水分,蓄墒保墒,增温防寒,培育冬前壮苗,安全越冬,抑制无效分蘖,群体动态和叶面积系数变化平稳,成穗率高,穗大、粒多、高产。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当前气候情境下不同类型小麦在不同播期干热风的发生风险,以半冬性偏冬性品种济麦22、半冬性偏春性品种周麦18以及弱春性品种西农529为材料,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小麦的物候期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分析2年的籽粒灌浆规律,并结合近30年本地区干热风发生分布,讨论不同播期籽粒灌浆95%时的干热风发生概率。结果表明,推迟播期,小麦冬前分蘖减少,但春季分蘖增多,适度增加播量可以保证群体成穗数;籽粒灌浆时长缩短、灌浆速率加快,播期在一定范围内干热风发生概率没有明显提升。济麦22在380℃~680℃、周麦18和西农529在250℃~680℃冬前积温范围播种,干热风发生风险保持一致,继续降低冬前积温,干热风发生风险明显增加。本试验条件下,适度推迟播期,降低冬前积温,增加播量,灌浆速率增加,干热风发生风险没有显著变化,同时不同类型小麦产量稳定。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小麦最适冬前积温可由先前的约600℃降低到当前的约380℃,冬前分蘖2~4个,是小麦稳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我国北部冬麦区因播期推迟造成越冬前小麦苗情较弱的实际问题,于2019—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试验基地进行晚播试验,设3个播期:10月5日适期播种(S0)、10月15日适当晚播(S1)、10月25日过晚播(S2),以S0为对照,对晚播S1、S2采取覆膜和补施氮肥的调控措施,研究覆膜和补施氮肥对晚播小麦冬前群体质量、个体性状以及茎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不利于小麦冬前群体和个体质量的形成,以及茎蘖的生长。晚播覆膜增温可提高冬前群体总茎数,与不覆膜处理相比,适当晚播和过晚播覆膜处理提高了小麦冬前群体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群体总茎数平均分别提高42.9%、148.4%;植株冬前叶龄增加,个体分蘖数平均分别增加1.6个和2.0个;覆膜增温延长主茎上第1分蘖至第3分蘖营养生长进程,提高苗期茎叶、分蘖节、根部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叶片中生长素与玉米素核苷的比值(IAA/ZR),增加冬前群体总茎数。对各处理进行晚播苗情评价可得出,适期播种条件下均有利于2个不同分蘖力品种冬前群体综合质量的提高,其中,多穗型品种中麦8号在晚播覆膜条件下其晚播苗情较好,大穗型品种航麦501则在适当晚播无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麦要取得优质高产,必须有全、匀、齐的壮苗为基础和安全越冬作保证.冬前壮苗的标准为叶片肥厚葱绿、分蘖粗壮、根系发达、苗子墩实,冬前主茎叶6~8个,平均单株分蘖5~7个,次生根10条以上.为确保2010年小麦一播全苗,培育壮苗和安全越冬,应采取以下技术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播期对小麦冬前幼苗生长和积温的调控效应,以‘光明麦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播期试验,旨在探讨播期对春性小麦冬前幼苗生长发育和积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出苗率下降,且冬前积温降低,显著影响小麦冬前生育进程,植株叶龄减小,分蘖发生数下降,LAI和干物质积累降低。播种至出苗阶段日均温与出苗天数呈指数相关关系,出苗至越冬始期≥0℃积温与此期天数、叶龄、茎蘖数、LAI和干物质积累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播期每推迟6天左右,播种至出苗日均温下降1.0~2.5℃,≥0℃积温上升5~15℃,播种至出苗所需天数延长2~5天,出苗至分蘖所需天数延长1~10天,出苗至越冬始期的天数缩短6~11天,出苗率下降1.5~3.5个百分点,越冬始期叶龄减少0.4~1.0,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分别下降100~150万/hm2、0.04~0.51和30~200 kg/hm2。实现春性小麦壮苗的冬前≥0℃积温为500~670℃,适宜播期10月23日—11月4日,最适播期是10月27日—10月29日。  相似文献   

15.
庄兆金 《种子科技》2001,19(2):94-95
MNF,即模拟菜园自生麦苗栽培法,播期虽比常规精量播种提早15-20d,但通过冬前肥水猛攻,培育出基本符合n叶与n-3叶节位分蘖同伸关系的极多蘖冬前壮苗,再辅之以垅沟保护,麦苗可以安全越冬,从而发挥小麦个体生长优势,提高种子单粒生产能力,即繁育系数。  相似文献   

16.
苗期(冬前)田间管理,包括播种后到返青之前这一段的田间管理。管理的重点是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在冬麦区要注意协调幼苗生长与养分储藏的关系,确保安全越冬,以便为早春生长发育奠定基础。今年有些地区的冬小麦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土壤湿度偏大,幼苗发育不良,有些已形成弱苗,对以后成穗数量有不利影响。苗期田间管理,特别是针对今年特殊年份,除及时查苗补种外,应根据不同地区、苗情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因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引起的弱苗,应加强管理,早管早促,先追肥后浇水,及时中耕松土,促…  相似文献   

17.
1 选择配套品种 一般选择大果、中熟、直立、高产品种.种子剥壳后,剔除病粒、霉粒、破损粒、瘪粒,并按照大、中、小三级分级粒选,一、二级做种子分开播种.2适期播种麦垄套种应适期播种,花生播种过早,与小麦共生期过长,易形成高脚苗,影响产量;播种过晚,则失去套种的意义.一般在小麦收获前15d左右播种为宜,根据水肥条件、降雨及土壤墒情,趁墒或造墒,在5月中旬播种.播种时,注意不要损伤小麦.  相似文献   

18.
小麦弱苗是生产中特别是超高产栽培中影响产量的一大障碍,防止弱苗形成、创建高质量群体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小麦弱苗一旦形成,会造成基本苗不足,群体不齐,三类苗增加.弱苗由于体小瘦弱,后期往往穗小粒少,严重的会产生空穗,浪费了养分却形不成产量,给后期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即使后期加强了管理,也不能弥补前期生长不良造成的损失.结合生产实际,我们认为,小麦弱苗尽管前期容易形成,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事先预防的,关键要因地制宜,对症施治.  相似文献   

19.
正冬小麦越冬死苗经常发生,死苗率低于10%时影响不大,而高于20%时就会造成减产。一、小麦冬春死苗原因1.不利的气候条件不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指低温和干旱,是许多地区小麦越冬死苗的主要因素。夏秋季若降雨少,土壤底墒不足,冬春又少雨雪、多寒风,会加剧土壤干旱,使小麦分蘖节处在冷暖骤变的土层中,致使小麦生理脱水而死亡。再加上欠墒播种,麦株生长发育不良。2.品种的抗寒能力凡是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一般能忍  相似文献   

20.
杨兴字 《种子世界》2021,(7):0168-0170
睢宁县小麦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近年来,当地非常重视稻茬小麦种植模式的宣传推广,小麦晚播后,因为温度的差异性,小麦临冬前出苗晚、出苗不匀、苗情素质较差、分蘖能力相对低,个体发育情况不优,最终导致整体小麦产量大幅度降低。本文对目前稻茬小麦栽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科学整地、种子选择和处理、播种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的具体流程,为保证稻茬小麦抗逆性,实现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