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一、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的试验原理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是一种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利用在池塘内建设水槽将池塘水面划分为流水槽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在养殖水槽一端设置的气提推流增氧设备,使池塘内养殖水体在流水槽区和水质净化区形成水流循环。气提水流的形成以及水槽底端增氧使养殖水槽始终处于高溶氧状态,养殖水槽可养殖高密度的吃食鱼类,同时可将水槽内高密度养殖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式池塘养殖模式、IPA、IPRS等)是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其核心是在室外池塘设置一定数量长方形养殖水槽,将养鱼和养水在空间上隔离,水槽配套增氧机、推水泵、集污槽等设施,通过水槽高密度流水养殖和池塘水体循环流水自净,实现池塘养殖尾  相似文献   

3.
正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是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产生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南通自2014年开始进行池塘工业化养殖以来,已建设养殖流水槽159条,系统养殖面积29 303.486米~2,常规系统建设多为淡水池塘,流水槽养殖品种为草鱼。为试验海水池塘进行流水槽养殖建设的可行性,2016-2018年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在启东市近海镇黄海村的海水养殖池塘内建设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水槽养殖罗非鱼、净化区养殖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试验,现将2018年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式池塘养殖模式、IPA、IPRS等)是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其核心是在室外池塘设置一定数量长方形养殖水槽,将养鱼和养水在空间上隔离,水槽配套增氧机、推水泵、集污槽等设施,通过水槽高密度流水养殖和池塘水体循环流水自净,实现池塘养殖尾水净化的目标。为准确了解该套技术实际应用效果,现就山东聊城市阳谷县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的系统建设、生产情况、养成收获及经济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模式中的存活率、生长、性腺成熟、饵料系数的差异,以探索大口黑鲈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新模式的可行性。在8月初将大口黑鲈鱼苗(初始平均体重为23.933 g)分别放养于池塘和水槽中养殖,并于次年4月份将流水槽养殖的大口黑鲈转入池塘接力养殖至6月份,定期检测大口黑鲈生长、性腺成熟系数、饵料系数等。结果表明:流水槽养殖大口黑鲈存活率高于池塘养殖组,流水槽养殖组水质指标(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均优于池塘养殖组;在养殖前期,池塘组保持了生长优势,11月份开始生长减缓,每隔2个月体重存在显著差异,而流水槽养殖组鲈鱼体重在各月份之间差异显著;在各个采样时间点,池塘养殖组鲈鱼体重离散系数高于流水槽养殖组,而水槽组中离散系数随鲈鱼生长呈现波动起伏;3-4月份是大口黑鲈性腺发育期,在此阶段流水槽中鲈鱼的性腺成熟系数为3-6月中的最高;在整个养殖周期内3-4月份日增量最低。综上所述,在养殖前期,池塘组鲈鱼的生长略占优势,但在存活率、水质、饵料系数、性腺发育等方面劣于流水槽组;养殖后期,流水槽组存在饵料系数升高、个体差异增大、生长速率减缓等问题,从生长和经济成本的考虑转入池塘养殖更有利,因此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大口黑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4月份是将大口黑鲈从流水槽转移至池塘进行接力养殖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吉富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对水质的影响,对跑道式流水槽养殖、池塘高密度养殖、池塘低密度养殖和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等4种吉富罗非鱼养殖模式的水质情况进行了为期16周的跟踪检测。试验结果:4种养殖模式水体中的溶解氧为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跑道式流水槽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跑道式流水槽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结果表明,在池塘高密度养殖吉富罗非鱼时,采用罗非鱼-水浮莲共生模式能显著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实现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池塘循环水槽养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罗非鱼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下的养殖效果,于2017年开展池塘循环水槽养殖试验。3条水槽分别投放吉富罗非鱼鱼种19 950尾、34 713尾和40 166尾,规格为(3.5±0.11)g;水槽外池塘投放鳙鱼鱼种700尾、罗氏沼虾苗13.3万尾;试验中对养殖系统的水质指标和养殖产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养殖期间水温25.4~32.6℃,溶氧4.41~7.22 mg/L,p H 7.33~7.94,氨氮质量浓度0.11~2.07 mg/L,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0.004~0.107 mg/L,水质指标符合罗非鱼的生长要求;试验共持续165 d,3条水槽产量分别为4 481 kg、8 796 kg和10 632 kg,饲料系数分别为1.19、0.95和0.88,平均产量72.5 kg/m~2,水槽外池塘收获罗氏沼虾850 kg和鳙鱼1 300 kg;每公顷产值189 955.7元、利润40 454.7元,投入产出比为1∶1.25。研究表明,利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罗非鱼在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产量和增加养殖效益方面优于传统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本研究对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了优化构建,开展了罗非鱼池塘循环流水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探讨,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的优化以及罗非鱼养殖模式的拓展提供参考依据。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优化构建试验所用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总面积20亩,主体采用砖混结构,规格为34.0米×15.8米×1.8米,分别设立3条独立水槽,每条水槽的规格为22.0米×5.0米×1.8米,主养区配备遮阳及自动喷雾降温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发展迅速,它是一种循环流水"圈养"模式,相较于传统养殖,具有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等优势。2015年以来,建湖县共建设了238条池塘工业化养殖水槽,水槽面积3万多米~2,成为江苏省最大的池塘工业化养殖基地。目前池  相似文献   

10.
<正>基于"工业化"的池塘生态养殖系统又称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模式、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在浙江等地又称"跑道鱼"养殖模式,最初由美国奥本大学提出,并于2013年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引进至我国~([1-2])。目前关于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流水槽养殖品种的报道,多集中于淡水养殖草鱼、鲈鱼、鲫鱼、青鱼、乌鳢、鳜  相似文献   

11.
正黄鸿兵等进行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主养青鱼模式的探索,认为循环水养殖方式下的青鱼生长情况要优于普通开放池塘养殖方式。但是两种养殖方式下青鱼的肌肉品质特性差异尚无相关研究报道。本试验选择常规池塘开放水域和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青鱼进行比较,选取体重规格和年龄基本相同的青鱼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两种养殖模式下鲜活鱼肌肉质构的差  相似文献   

12.
正池塘水槽循环流水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将池塘养殖与工厂化循环流水养殖的有关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到"集约化圈养"的转变,具有节水、节能、高效、高产、环保等特点。笔者从2017年开始关注了池塘水槽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研究,开展了水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在松浦镜鲤养殖中的对比试验效果,于2018年4月2日至10月31日,在池塘内循环流水槽选择1号、2号并分别投放松浦镜鲤鱼种20 000尾、22 000尾,在传统养殖池塘投放10 000尾,规格均为105 g/尾;经过7个月养殖,1号、2号流水槽共收获18 425.2 kg,成活率分别为94.3%和93.9%,饲料系数分别为1.59、1.63,总产值达368 504元,折算纯利润为94 805.4元;传统养殖池塘收获7 163.9 kg,成活率为87.9%,饲料系数为1.71,产值达143 278元,折算纯利润为45 925.5元。研究表明,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松浦镜鲤在改善养殖环境、提升养殖产量与提高创收效益方面优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降低养殖风险,文章开展了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一年两造池塘循环水槽养殖研究。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83尾·m~(-2)和274尾·m~(-2),规格为(36.6±2.8) g,养殖期为122 d;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54尾·m-2和215尾·m~(-2),放养规格为(185.2±15.8) g,养殖期为100 d;外池塘套养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养殖结果和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83.38%,饵料系数1.12,养殖产量24 107 kg;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93.35%,饵料系数1.17,养殖产量25 730 kg;外池塘罗氏沼虾2 012 kg,鲢1 789 kg,鳙801 kg;每公顷投入452 566元,收入655 099元,利润202 533元,投资回报率44.75%。研究表明,利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开展吉富罗非鱼一年两造养殖,降低了链球菌发病率,提高了养殖效益,实现了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青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是近几年渔业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目前已在国内的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示范推广。杭州市自2015年开始该模式的引进与示范,2016年底统计:全市已在富阳、余杭、萧山、桐庐、建德和临安六区(县市)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示范点22个,"水槽式"养殖系统总面积为13000余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国内开展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研究主要涉及池塘工厂化生态养殖,如建立水槽、利用气动循环水装置增氧和推动水循环等,池塘多级生物修复技术,如种养品种搭配、建立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生态系统、人工湿地构建技术等,有些技术在部分地区开展了相关研究试验及示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为开展池塘自净系统设计与养殖试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但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仍有很多需要破解的具体问题和深入研究的关键环节,需要通过试验来分析验证其效果,进而总结适宜本地区养殖特点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七星鲈和斑点叉尾鮰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水产养殖新模式的热点。杭州于2015年开始从事该模式的示范推广工作,至2017年底全市已投入建成示范点51个、有养殖"水槽"235条。为配合水槽式的主养模式、提高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综合效益,2017年,市、区推广部门联合示范点开展了多个养殖品种的生产试验,本文小结了七星鲈、斑点叉尾鮰的生产试验情况,供养殖者参考。1材料与方法1.1地点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下吉富罗非鱼不同养殖密度的生长特性和生理指标变化,评估吉富罗非鱼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下的适宜养殖密度,以吉富罗非鱼为实验对象,设计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放养密度5尾/m~2 (SD1组),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放养密度180尾/m~2 (SD2组)和270尾/m~2 (SD3组),比较各组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HSP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经过120 d的养殖,SD2组吉富罗非鱼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显著高于SD1和SD3组。SD2和SD3组存活率、体质量差异系数和饵料系数低于SD1组。SD2组血清皮质醇、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溶菌酶水平和肝脏HSP7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30 d时显著高于SD1组。SD3组血清皮质醇和葡萄糖水平在60 d后持续上升,120 d时显著高于SD1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溶菌酶水平和肝脏HSP7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60、90 d时显著高于SD1组,甘油三酯在整个实验期显著低于SD1组。SD2组吉富罗非鱼在养殖前期受到环境胁迫,中后期适应环境;SD3组在养殖中后期受到环境胁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吉富罗非鱼生长和血清生理指标,池塘循环水槽养殖吉富罗非鱼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80尾/m~2,在该密度下罗非鱼能适应养殖环境,养殖效果优于传统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基于"工业化"的池塘生态养殖系统是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配合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办事处从美国奥本大学引进的一种池塘养殖新模式(该模式在美国又称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模式),其原理是在池塘中利用2%~5%的面积建设集约化养殖水槽,并配套相关气提推水增氧、底增氧和集排污装备进行类似"工厂化"的高密度养殖,其它水面作为净化区,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套养滤食性鱼类、贝类和虾蟹类等,对残留在净化区的粪便、剩饵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我们在湖北省洪湖市大同湖农场四分场进行了3口池塘三种不同的青鱼池塘养殖模式试验,其中池塘搭设生态浮岛的青鱼生态养殖模式效能最优。在经济效益、饵料系数、成活率和养殖过程中的药品投入等方面,本研究采用的两种青鱼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均优于常规池塘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