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魏晓羽  王跃进 《园艺学报》2022,(6):1200-1212
以中国野生葡萄刺葡萄、毛葡萄、华东葡萄和欧洲葡萄的10个株系和品种果实为试材,在田间抗病性鉴定基础上,通过解剖观察不同葡萄果实表皮组织结构特点和差异,探究葡萄果实表皮组织结构与抗白粉病的关系。结果表明,刺葡萄‘塘尾’‘福建–4’,毛葡萄‘丹凤–2’‘泰山–12’‘商–24’为抗病种质,华东葡萄‘白河35-1’‘湖南–1’;欧洲葡萄‘无核白’‘红地球’‘佳丽酿’为敏感品种。刺葡萄、毛葡萄、华东葡萄的表皮角质层比欧洲葡萄‘无核白’厚,刺葡萄和毛葡萄表皮层细胞排列规则且紧密,而欧洲葡萄‘无核白’表皮角质层最薄,表皮层细胞排列不规则且松散。刺葡萄‘塘尾’表皮层和亚表皮层细胞最厚,毛葡萄‘丹凤–2’和华东葡萄‘白河35-1’次之,欧洲葡萄品种‘无核白’的表皮层和亚表皮层最薄。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果皮角质层厚度、表皮层厚度与对白粉病的抗性显著正相关,抗病种质的果皮角质层与表皮层厚度普遍厚于感病种质。  相似文献   

2.
红辣椒“花皮”致病菌对果实细胞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能引起红辣椒变色斑块的细菌和真菌侵染后果肉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 及细胞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花皮”致病菌侵染后,果肉组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较对 照明显增加(P < 0.05),导致细胞结构、细胞内有色体结构破坏,色素组分分解,其中致病细菌主要是对 果肉组织的外层与内层细胞同时破坏,而致病真菌主要从果实内层向外层破坏细胞结构,且对细胞壁破 坏作用较细菌强,更容易破坏有色体结构。不同致病菌对辣椒组织破坏能力存在差异,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白腐菌(Phanerochaete sordida)和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对细胞壁、细胞膜及 有色体结构破坏较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 )、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严重,使大部分内含物及类胡萝卜素分解,剩下少许脂滴。试验结果表明,“花皮”致病 菌侵染辣椒严重破坏其组织细胞结构并导致细胞有色体破坏,色素分解,从而引起外观色泽褪变。  相似文献   

3.
于娟娟  李玲  金青  蔡永萍  林毅  吕芮宏 《园艺学报》2011,38(6):1037-1044
 以不同发育时期的砀山酥梨为材料,通过组织化学定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同工酶谱技术,研究木质素代谢关键酶POD不同类型,即谷胱甘肽POD(GSH-PX)、愈创木酚POD(PPOD)、抗坏血酸POD(APX)活性变化与石细胞中木质素代谢的关系,探讨梨果实石细胞发育过程中木质素代谢关键酶POD的类型。结果表明:(1)在砀山酥梨果实发育过程中,位于石细胞细胞壁及邻近区域的POD参与木质素在石细胞细胞壁上的沉积;(2)花后15 ~ 123 d,POD同工酶谱带主要分为3组酶活性区,其中PODⅠ的Rf值为0.13 ~ 0.23,PODⅡ的Rf值为0.44,PODⅢ的Rf值为0.63 ~ 0.96;(3)PPOD是砀山酥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木质素代谢关键酶POD的主要类型,参与木质素的合成,促进石细胞团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龙眼果皮发育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储良龙眼品种为试材,观察了果皮的解剖结构发育特点。果皮发育早期(花后10d前),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活跃,外果皮有凸起的皱褶结构,有大量的表皮毛分化。果皮发育中期(花后10~52d),细胞体积变大,表皮毛开始脱落,外果皮逐渐平滑,中果皮处有石细胞群和海绵状组织的分化。果实发育后期(花后52d后,假种皮快速膨大阶段),有木栓形成层出现,形成周皮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随着果实生长,木栓层出现局部破裂。龙眼果皮可划分为外、中、内3层。中外果皮在发生次生木栓化前,由外表皮细胞及其附属物和角质层组成;在形成木栓形成层产生次生结构后,外果皮则由周皮组成。内果皮来源于子房内壁的几层细胞,由一层内表皮细胞和与之紧密相连的几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果皮根据其组织特点可进一步分为上中果皮和下中果皮,上中果皮包括石细胞群、外层维管束和外果皮之内的薄壁细胞;下中果皮则主要包括海绵组织和其中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甜瓜果实发育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甜瓜外果皮包括表皮、气孔器和表皮毛,在幼果生长过程中,外表皮细胞主要进行垂周分裂,以适应果实体积的增大,随着果实的逐步发育,表皮细胞间隙逐渐填充一些含有木质素成分的物质,并在表皮细胞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角质层。中果皮分为上中果皮和下中果皮,上中果皮包括薄壁细胞和横向伸长细胞,下中果皮则主要包括海绵组织和其中的维管束。幼果期,中果皮细胞排列紧密,各部分细胞大小及形态无明显差异。随着果实的发育,细胞分裂速度减慢,细胞体积不断增大,中果皮细胞径向直径呈现出梯度变化,由外向内逐渐增大。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下中果皮大部分细胞高度分散,细胞壁破裂,细胞互相融合。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成分快速溶解,果实软化成熟。  相似文献   

6.
曾宋君 《花卉》2008,(6):19-20
锦绣玉属(Parodia)是最受花卉爱好者栽培的仙人掌属之一,本属植物约有66种。株形通常较小,单生或基生仔球,球状或圆筒状,棱全部螺旋状排列并被瘤块分割。新生刺座多带绵毛,中刺直或常带钩。顶生花小型,钟状或漏斗状,花黄色,稀红色,色彩鲜艳。球状干果小而多毛。种子具比种子本身还大的木栓质种阜。  相似文献   

7.
采用扫描电镜和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法,研究了番茄花柄脱落过程中离区细胞以及钙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区的分离开始于皮层与维管束周围小细胞,先在这两个区域出现少量不连续的胞间空隙,并逐渐在维管组织区形成连续的断裂面,此后断裂面向中央的髓部组织延伸,先是维管组织的分离,然后是最中间的髓部以及最外侧表皮组织。钙分布研究发现脱落发生之前钙主要分布在细胞壁、质膜及液泡中。脱落发生后,钙颗粒主要分布在退化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少量分布在细胞质中。皮层,维管束以及髓部细胞在整个脱落过程中钙分布以及钙形态明显不同,这可能是造成离区各组织在脱落中有不同分离程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库尔勒香梨’和‘新梨七号’果实采后贮藏5个月果皮组织结构变化。【方法】以‘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果窖、冷库、冰箱、冰柜贮藏条件下存放5个月,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分析果皮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果皮组织结构由蜡质层、角质层、表皮细胞、亚表皮细胞构成,‘新梨七号’较‘库尔勒香梨’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表皮细胞和亚表皮细胞横径大,蜡质层厚,表现耐贮藏;‘新梨七号’亚表皮有2~3层细胞,‘库尔勒香梨’亚表皮有3~4层细胞,‘库尔勒香梨’果皮厚度显著大于‘新梨七号’。不同贮藏方式贮藏5个月后‘库尔勒香梨’‘新梨7号’果实的角质层、蜡质层、果皮厚度和表皮细胞、亚表皮层大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室内贮藏‘库尔勒香梨’和‘新梨7号’的果皮蜡质层、角质层增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皮细胞横径和亚表皮细胞横径显著变薄。室内、果窖和低温贮藏果皮组织结构差异明显。‘新梨七号’蜡质层、角质层、果皮厚度均小于‘库尔勒香梨’。【结论】不同贮藏方式下,‘库尔勒香梨’和‘新梨七号’的果皮组织结构差异明显;蜡质层、角质层和亚表皮细胞横径变化显著;‘新梨七号’耐贮藏。  相似文献   

9.
苹果果锈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冠、胜利等苹果品种易产生果锈,严重时锈斑粗糙连片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除金冠和胜利易产生果锈外,赤阳、元帅及国光等品种也不同程度地有所发生。 1.产生果锈的原因 易发生果锈的品种,果实表皮细胞较大,细胞壁薄且排列疏松,果面角质层薄,易于干裂,下皮细胞也较疏松。当幼果茸毛脱落、蜡质角质层未形成前,下皮细胞遭到外界因素刺激产生木栓形成层,尔后分生出若干层木栓化细胞而成为果  相似文献   

10.
使用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观察,对潮州果树所的8个橄榄品种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橄榄叶横切结构中,栅栏组织一般由1~2层长柱型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较短,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大;叶片主脉中柱鞘呈梅花状,内有导管分布。"果树所1号"、"果树所2号"、"马岗2号"和"鸣支烈2号"亲缘关系比较近。  相似文献   

11.
鸭梨、黄金梨果实结构与耐贮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耐贮性强的鸭梨和不耐贮的黄金梨为试材,分别研究了果实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鸭梨果实表面角质层厚,且深入表皮细胞间隙,表皮细胞较厚,排列紧密,表皮下有4~5层含有大量被染成紫红色的单宁类物质;黄金梨角质层薄,表皮细胞少,不连续,甚至没有表皮细胞,表皮下细胞含单宁物质较少,有的几乎没有。此外,鸭梨近果皮果肉中石细胞多、石细胞团大;黄金梨近果皮果肉中石细胞少、石细胞团小。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bscission is the regulated dropping of plant organs, such as leaves or flower petals. This process involves a break down of the cell wall between layers of cells in the abscission zone, causing the organ to become detached. The model plant Arabidopsis thaliana undergoes floral organ abscission. Various experimental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Arabidopsis floral organ abscission, including measuring the petal breakstrength, or the amount of force required to pull a petal from the receptacle. Petal breakstrength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insight into the physical integrity of the petal abscission zone.  相似文献   

13.
扎龙湿地羊草叶表皮形态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分别对扎龙湿地不同地区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叶片上、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在不同区域中的羊草表现出了不同的适应干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刺毛的多少、长短上;泡状细胞随干旱的程度而递减.羊草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其叶表皮微形态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青薯168’块茎浅层和深层损伤愈伤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红  王毅  王斌  张静荣  郑晓渊  毕阳 《园艺学报》2018,45(5):908-918
以‘青薯168’为试材,用不锈钢刀片在块茎中部表面切出2 cm见方,0.3 ~ 0.5 mm深(浅层损伤)和3.0 ~ 3.2 mm深(深层损伤)的伤口,之后置于常温(20 ~ 25 ℃,相对湿度70% ~ 80%)黑暗条件下进行愈伤,通过评价质量损失率和发病率、木质素与聚酯软木脂(SPA)积累的变化、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及产物的积累量,分析浅层和深层损伤对块茎愈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浅层和深层损伤对块茎愈伤期间的质量损失率无显著影响,但浅层损伤块茎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深层损伤,愈伤14 d时仅为深层损伤的一半。愈伤期间浅层损伤块茎的木质素与SPA沉积速率明显大于深层损伤。愈伤14 d时,浅层损伤的木质化细胞层厚度高出深层损伤107.5%。浅层损伤块茎在愈伤期间表现出较高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5 h时高出深层损伤34.3%。愈伤前7 d内的木质素和总酚含量也高于深层损伤,愈伤5 d时,分别高出深层损伤24.8%和12.1%。虽然浅层损伤在愈伤初期的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深层损伤,但在中后期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愈伤块茎的发病率与木质化细胞层厚度及木质素的积累呈显著负相关,而PAL活性与木质化细胞层厚度、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浅层损伤比深层损伤块茎具备更好的愈伤能力及更高的苯丙烷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15.
云锦杜鹃菌根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春英  侯奕敏  戴思兰 《园艺学报》2008,35(11):1641-1646
 采用扫描电镜、锥虫蓝染色压片和树脂切片法观察了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 L.)菌根显微结构。结果表明:云锦杜鹃毛根由1层表皮细胞、1~2皮层细胞和狭小的中柱组成;表面没有根毛,包裹着1层或疏松或紧密的菌丝层;菌根真菌的侵染没有改变毛根基本解剖结构,表皮细胞内具有欧石南类菌根(ericoid mycorrhiza,ERM)结构;菌丝复合体多出现在幼嫩毛根表皮细胞内,90%以上含有菌丝体的表皮细胞壁加厚不明显;根据菌丝及菌丝圈的形态判断,至少两类真菌参与云锦杜鹃ERM的形成,一类为粗菌丝形成紧密菌丝圈,另一类为细菌丝形成松散菌丝圈。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猪笼草[Nepenthes mirabilis(Lour.)Druce]变态叶的表皮特征。结果表明:(1)叶片、瓶状体和瓶盖表面均具气孔器和星状毛,表皮细胞形态相似;(2)瓶盖下表皮和瓶状体下部内表皮密布腺体;瓶盖下表皮的腺体圆形并平覆于表皮上;瓶状体下部内壁腺体由“头部”和“外被”组成,并隆起于表皮上;(3)瓶状体口缘由纵向的细棱组成,细棱之间具袋状横纹;(4)瓶状体上部的内表皮平滑,表面形成拒水蜡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水芹的根、茎进行解剖结构和屏障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水芹不定根为初生结构,具二、三原型维管柱、内皮层、皮层、皮下层和表皮;茎亦为初生结构,具髓腔、皮层(皮层内有通气组织、散生维管束、厚角组织)和表皮。水芹体内气腔包括不定根的通气组织、茎内髓腔和皮层的通气组织。水芹的屏障结构包括不定根内侧具凯氏带且栓质化的内皮层,外侧不同发育时期的表皮栓质层、木质化皮下层和气腔周围细胞壁栓质层;茎的角质层和木质化厚角组织。水芹的体内气腔和质外体屏障结构是其适应湿地环境并改善湿地通气的重要结构保证。  相似文献   

18.
廉玉姬  赵小梅  林光哲  刘林  曲元刚 《园艺学报》2015,42(11):2291-2298
 以朝鲜白头翁幼嫩叶片诱导产生的不定根为材料诱导分生结节。采取Epon 812 树脂和石蜡 包埋切片技术分别对诱导初期的单个分生结节和培养5 ~ 6 周的组织进行组织切片研究。结果显示:(1) 不定根在诱导培养基上分化形成独立的表面光滑的球形分生结节。(2)单个分生结节顶端为3 ~ 4 层分生 细胞,其表皮和皮层上也观察到分生细胞。(3)分生结节分化后,结构上存在两种类型,一种为由分生 细胞、维管束、薄壁细胞和分化形成的小芽原基组成的结构,芽原基基部由排列整齐的表皮细胞组成, 不定芽之间结合较松散,与母体结合不紧密,易脱离,为独立的个体;另一种结构由排列规则的表皮细 胞环绕而成,其表皮细胞上广泛分布染色较深的球形、椭圆形或心形的体细胞胚状体,整个结构细胞大 小一致,无内部结构。结果证实,朝鲜白头翁不定根来源的分生结节上同时发生器官分化和直接体细胞 胚分化,分生结节也可分化形成胚性愈伤组织,通过愈伤组织间接再生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19.
Morphological and anatomical development of epidermis, hypodermis and cortical cells in relation to cuticle on young developing apples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itial symptoms of abnormal cell development appeared in the orchard at approximately mid-season growth as depressions on the fruit surface. They were observed on the calyx or basin areas, light-reddish brown in color with a light-greenish margin. Normal fruit tissue was covered by a well-defined, uniform cuticle subtended by an epidermis contiguous to 10–12 layers of hypodermal cells. In areas where anthocyanin development was evident, collapse and fragmentation of cortical cells extended deep within the cortex nearly to the core-line bundles. The cuticle was thin, subtended by fragmented thick-walled hypodermal cells; however, cuticle thickening occurred at the edge of the tissue fissure. Cell senescence was indicated by extreme cell-wall thickening in the hypodermis. The fruit was incapable of further growth expansion in the affected area, as a result of cell collap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