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使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年末贷款总余额、 农民人均贷款余额、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农民收入构建在险价值模型(VAR模型)研究发现,农业政策性金融贷款多用于农产品收购、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其信贷资金并不直接借贷于农民个体.如果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业务能够通过各类信贷业务彻底作用于农民,那么农业政策性金融贷款对农民收入有...  相似文献   

2.
为了做大做强政策性金融业务,更好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襄阳农发行实际,就如何优化农发行信贷结构,促进农发行信贷业务持续有效发展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农发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20,(4):227-231
以提倡农业科技创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背景,利用200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政策投入、商业信贷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在运用DEA模型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政策性资金投入、商业信贷支持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商业信贷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而政策投入的影响效果因地域差异而有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4.
运用中国1994—2013年的面板数据,农业投资结构对农民收入及其构成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投资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投资结构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影响有差异,需要不断完善农业投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并且通过借助面板分位数回归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收入结构的群体也具有正向的显著作用。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可行性研究 (一)支持农村土地流转是农发行职能定位的客观要求。 农发行除了认真履行好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等基本职能外,通过大力支持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高水平发展是认真履行现阶段职能的客观要求。首先,作为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建行的初衷就是为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7—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从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与农业保险赔付水平2个维度实证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并针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子样本的稳健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但在不同分位下其影响效应存在差别,在较低分位上,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作用较大,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业生产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然而农业保险赔付水平对农业生产水平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应当努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重点扩大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地区的农业保险覆盖面,着力提高农业保险保障和赔付水平,增加农业保险险种。  相似文献   

8.
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提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恒久不变的话题,其中,财政支农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直接的方式,政策性农业保险是降低农民承担的风险,侧面稳定农民收入的一项惠农政策。在粮食连续增长但农民收入相对降低的大背景下,张家界市的农业发展也处于探索中,幸而财政支农资金与政策性农业保险使农民收入保持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扶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寻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的调整政策结构,以助于农民农村的更好发展。按照张家界市财政部、统计局统计资料,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就财政支农资金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探寻提高张家界市农民收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目前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认为农发行职能定位主要受到财政政策、农村金融市场环境和农发行主观能动性3个方面因素的制约。要完善农发行的职能,使其更好地为“三农”服务。需要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制订农发行可以接受农民土地抵押贷款的政策,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和发挥农发行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对大中城市区、农业主产区和贫困区三类农业政策性金融区域进行了抽样调查 ,实证地对农业政策性资金在三类金融区域的运行效果和运行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找出了区域政策性金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各金融区域的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运用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李宁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64-19766,19824
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根源在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二是农业持续弱质和近年"农村金融市场失灵"成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客观依据和历史使命;三是农业政策性金融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业政策性金融自身改革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剖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一是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具备"第一推动力"的地位与优势;二是国家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政策性银行改革,持续增强农发行职能作用,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策条件;三是农发行14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及其"十一五"远景规划的推出,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基于必要性与可行性,着重从以下6个方面,发挥其支持新农村建设"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一是加强对流通领域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二是加强对加工领域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支持;三是加强对生产领域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业生态建设等的信贷支持;四是加强对农村特定群体和区域发展的信贷支持;五是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应急体系与保险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六是加强对农业和农村金融服务中介建设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阐述农村资金供需缺口形成的原因是:农村建设资金需求旺盛、农村资金的外流和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业务收缩,并从完善政策性金融扶持农业经济、引导商业金融进入农村经济领域、合理利用民间金融以及合理引导资金有效回流等方面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粮食调控政策和农业产业政策,通过信贷杠杆履行支农职能,承担了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和经批准开办的涉农商业性信贷业务,在农村金融中发挥骨干和支柱作用。目前,农发行初步形成了以粮棉油收购信贷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信贷为一翼,以农业和农村中长期信贷为另一翼的“一体两翼”信贷支农格局,在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增长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对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也具有重要意义。以科布—道格拉斯分配函数为基础导出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决定关系,采用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利用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法检验了GDP及三次产业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并用谱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农民收入增长的波动周期进行实证比较。结果表明,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中,GDP、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增长均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贡献,但第三产业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不显著。在动态面板模型中,GDP及三次产业的增长均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农民收入的波动同时受到农业及非农产业波动的影响,GDP、第二、三产业波动的主周期为7-12年,但第一产业波动的主周期只有2.8年,农业产业的频繁波动增加了农民收入的波动程度。未来提高农民收入,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和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稳定经济增长和农业生产,强化对农业风险的控制,同时推进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丁伟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运用农村经济金融理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趋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并科学地提出了农发行信贷支农的战略构想,具有很高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对及时把握当前信贷形势,更好促进农发行信贷支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许娟 《吉林农业》2011,(16):66-66
农发行是我国唯一一家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政策眭银行,作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如何才能发挥出在金融机构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是摆在我行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农发行磐石市支行做了以下实践,使我行信贷业务健康有效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增强农业防范和抵御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对稳定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购买政策性马铃薯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户对马铃薯种植面临最大风险的认知、自然灾害对马铃薯种植的影响程度以及保费补贴三个变量对投保决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发展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春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39-15041
选取中西部各省区2001-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协方差分析检验和Hausman检验、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等方法对地区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和双向因果关系。西部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原因,中部这一关系则不成立。中部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之间具有相互推动作用,西部则为抑制作用,但西部农村金融效率却推动了农业保险的发展。进而提出通过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方面的投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覆盖范围等建议,发挥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供求非均衡是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显著特征。本文在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双曲线市场聚合方程,构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供求非均衡模型,利用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面板数据,对市场的有效供给、有效需求、非均衡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测算,以探究非均衡的演化态势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各省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非均衡度存在明显差异,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整体的供求非均衡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当前处于有效供给不足、有效需求过旺的状态。为了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供求偏离的非均衡态势,本文提出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险种补贴、加快保险科技和农业保险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选取农业政策性金融和乡村振兴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与河南乡村振兴的协调关系以及关联程度.结果显示:河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度不高,农业政策性金融规模与河南省乡村振兴的关联度大于其效率的关联度,河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效率有下降趋势.应制定差异化的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