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调查了长沙市农业生物灾害发生和造成损失的情况,分析了全市的植保体系现状和能力,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采取的对策,即巩固病虫测报基础,建立健全重大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有害生物应急防治体系;强化植物检疫,确保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加速技术创新,提高现代植保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2.
农业病虫的科学区划,是植物保护宏观管理的需要,是实施病虫分区预报、完善不同生态区病虫综合防治规范的重要依据。浙江省的水稻病虫区划研究是全国水稻病虫区划研究先行试点省之一。自1986年开始,我们收集整理了41个县8年的测报历史资料,包括发生期、发生量、发生程度,以及水稻生产状况和气象要素等3万余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趋势面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水稻单病虫及综合区划图15幅,完成分区特点论述。该成果获得1995年度浙江省农业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一)水稻病虫区划内容及原则1.病虫区…  相似文献   

3.
刘文成 《园艺与种苗》2021,(3):58-59,62
以埇桥区为例,在调查农作物病虫测报体系队伍建设、仪器设施设备配备及测报工作开展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乡村为重点,夯实乡级测报站和村级测报点基础的现代病虫测报体系”的建设观点,建议进一步强化区植保站(测报站)建设,重点加强乡镇“测报站”建设,探索村级“测报点”建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测报员”建设,共同形成埇桥区现代病虫测报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抗病虫基因聚合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虫害。实践证明,培育抗病虫品种是控制水稻病虫害最经济和有效的途径。总结了目前已报道和定位的抗病虫基因的研究和利用情况,指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不同类型抗病虫基因到同一品种,可以提高品种抗性、拓宽抗谱,是水稻抗病虫品种培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摸清了麦茬稻重大病虫害暴发流行特点和规律,强化了病虫监测预警,提出了病虫草害的防治适期、防治方法,集成了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了原有水稻病虫草无害化治理技术。通过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该技术规程主要包括病虫草害防治对象、绿色防控原则和措施等方面的技术要点,为山东省临沂市麦茬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产生的不同叶色水稻群体与稻纹枯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的关系及其机制.深绿色叶片水稻的纹枯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发生程度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浅绿色叶片水稻、其原因为叶色深后,叶片低分子态氮含量增加,净光合率提高,碳氮比值降低,为病虫生存繁殖提供了较为适宜的营养条件;稻侏分蘖数猛增,形成庞大面郁闭的群体结构,为病虫滋生创造了合适的环境条件.根据叶色深浅追施氮肥、既可满足水稻高产氮素需求,又可抑制病虫发生。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统计预报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末期,阜宁县就建立了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通过测报人员多年的辛勤调查,积累了大量的农作物病虫观测资料.它反映着病虫历史演变规律,是测报人员发布预报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品种感病性预测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程度高东明,秦文胜,龚林根,秦维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实验室,杭州310021;江苏省常熟市病虫测报站,江苏常熟215500)关键词:稻条纹叶枯病;预测式;感病系数TheForecastofRiceStripe...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超  青先国 《杂交水稻》2012,27(1):7-10
阐述了绿色防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总结了湖南省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介绍了湖南省开展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的做法及主推技术,并对湖南省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图像的水稻灯诱害虫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灯光诱杀稻田害虫,并识别与计数这些害虫是水稻害虫的一种常规但非常重要的测报方法。在灯光诱杀的昆虫中,大多数昆虫是不需要测报的,因此,在人工识别灯诱测报害虫时,需要排除这些昆虫。这种人工识别与计数害虫的方法效率低、任务重、识别准确率差。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的水稻灯诱害虫自动识别方法。首先,根据测报害虫的形态特征对水稻灯诱昆虫图像进行初步分组,每组昆虫图像中包含一种测报害虫的背面图像、腹面图像和与其形态相似的非测报害虫图像,共3类;然后,提取组内每一张水稻昆虫图像的颜色、形态和纹理共31个特征参数;最后,利用带后验概率的SVM分类器对每组的3类昆虫图谱进行训练和测试,输出时同一种测报害虫的背面和腹面图像被视为同一种害虫。结果表明,3种较大个体的水稻灯诱测报害虫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7.4%。  相似文献   

11.
对山西省旱作玉米16个县(区)40个种植大户和8个合作社107分散农户进行157次农户玉米生产现状及用药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山西旱作玉米主要病害11种,主要害虫13种,杂草30种。玉米整个生育期化学农药投入制剂量为7.5~22.5 kg/hm~2,年平均用药次数2.5次。玉米覆膜栽培田用药量显著低于不覆膜田,种植大户/合作社用药量大于分散农户。主栽玉米品种感大斑病是杀菌剂用量增加的原因之一。提出推广应用抗病品种、应用黑色地膜除草、做好偶然害虫发生规律与测报,实施在防治指标指导下的适时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12.
草地螟是北方大豆田重要害虫之一,该虫来势凶猛、虫量大,大发生年对大豆等农作物危害较重.介绍草地螟的为害症状、识别特征、习性、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振营  石洁  董金皋 《玉米科学》2012,20(1):132-134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oschler)是玉米上的新害虫,2005年首先在河北省发现危害夏玉米苗。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山西和北京7省(市)暴发危害,对夏玉米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结合二点委夜蛾近年来的发生情况及研究结果,对2011年二点委夜蛾暴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日本龟蜡蚧产卵量和卵期的测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寄生在茶树、栀子花上的日本龟蜡蚧雌蚧体重、长短径积、厚度与产卵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体重(x)与产卵量(y)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且在测报中最简便实用。其方程式分别为。其卵期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分别为C_茶树=15.5℃±1.0℃、K_茶树=199.2(DD),C_栀子=15.0℃±0.8℃、K_栀子=216.44(DD)。  相似文献   

15.
茶园间作作为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对农药减量使用与茶叶绿色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合理间作可改善茶园小气候、优化天敌生存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物种间构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加强对病虫害的控制,降低其暴发风险.此外,部分植物可干扰昆虫种群活动,选择性间作可达到吸引天敌及毒杀、驱避或诱集害虫等目的.本文综述了茶园...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毛虫是浙江省永康市的历史性森林害虫,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呈周期性爆发,对当地森林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通过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综合措施,该市松毛虫虫口密度多年成功稳定控制在低水平,未形成灾害,并呈继续下降趋势,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该文通过分析马尾松毛虫在永康市的发生规律特点,总结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茶树不同品种(系)的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毫早、福鼎大白茶等6个茶树品种(系)为对象进行抗旱性、抗寒性、抗病虫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毫早、福鼎大向茶抗旱、抗寒、抗病虫能力较强:储叶齐和福大61号有一定抗旱能力,但抗寒、抗病虫能力较弱;尖波黄13号和福云6号较抗寒,抗病虫能力较强,但耐旱性不强。  相似文献   

18.
Ugandan farmers were interview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ir knowledge, perceptions and ability to manage pests in agroforestry generally and on Alnus species particularly. Farmers’ ability to recognise pest problems on Alnus species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ir length of experience in cultivating the species, but not their age, sex or formal education. Most farmers (77%) were aware of pest problems on Alnus species. However, identification of pest problems was based largely on damage type rather than causal agents. Whereas farmers had good knowledge of vertebrate pests of Alnus, insects and diseases that infest the tree species were unknown to most farmers. Apis mellifera damage on Alnus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described damage, but its cause was either unknown or misdiagnosed. Most farmers did not control insect and disease infestations on Alnus because they did not know the causal agents and/or appropriate control measures. Farmers were generally more knowledgeable on insect and disease infestations on crops than on multipurpose tree species (MPTS) and most of them (98%) perceived that crops suffer more damage from such pests than do MPTS. However, farmers’ ability to manage insect pests and diseases seemed weak on both crops and MPTS. Most farmers suggested the use of pesticides to combat pests, but they mentioned only one insecticide, permethrin and one fungicide, mancozeb. More alarming were the suggestions by a few farmers on the use of mancozeb against aphids, and permethrin to combat crop wilt and dieback. Farmers need to be educated about diagnosis, basic ecology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both crop and tree pests to ensure sustainable pest control in agroforestry.  相似文献   

19.
王俊奇  程永祥  丁洁平  程挚 《茶叶》2021,47(1):43-44
近半个世纪茶尺蠖在临安茶区呈间断性暴发,本文根据生产中监测数据和调查考证情况,分析每次茶尺蠖暴发与气候、茶园生产管理的改变和迁徙等因子的关联性,找到关联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指导生产中及时采取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控制茶尺蠖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上思甘蔗主要虫害发生原因及特点:主要是与当地气候条件关系密切,粗放的栽培管理方式与不合理的施药方法是导致虫害泛滥成灾的人为因素。提出了防治对策: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方式与综合防治虫害措施,可达到趋利避害、高产优质的甘蔗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