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秸秆还田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目前提倡高产、高效和生态农业的大背景下,秸秆还田作为一项有效的农业措施得到了大力地推广应用。为此,从秸秆还田的基本概念开始,综合阐述了国内、国外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稻草腐解规律、水稻稻米品质以及作物杂草情况等的影响,指出了秸秆还田在生理生态效应方面的广泛应用,提出了秸秆还田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以期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秸秆直接还田作肥料,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事实证明,这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我省许多地区,农民群众素有稻草还田的习惯,特别是在双季稻区,将早稻稻草直接还田作晚稻基肥,是解决晚稻肥源不足,促进全年平衡增产的一条途径。今后,随着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稻草还田无疑有着广阔的前途。  相似文献   

3.
稻草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是集沃土工程、节水农业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稻田耕作新型技术模式,它集成了秸秆还田、节水灌溉、水稻抛栽和小麦(油菜)撒播等几项省工、省水、省钱的先进技术。由于该技术模式操作简便,应用效果好,群众易于接受,目前已作为一项农业重大技术开始大面积推广。 稻草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有三大突出优点:第一,大大地降低农民种田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4.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不仅仅是减少秸秆焚烧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2009年,在广西大化县都阳镇都阳村拉万屯进行了早稻秸秆还田不同用量比较效果试验,旨在于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有着明显差异,经方差分析,还田稻草600 kg/667m2时,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还田稻草400 kg/667m2,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稻草还田量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稻草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用于早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减少环境污染和保障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还田量比例为0、33%、67%、100%早稻秸秆覆盖翻耕对晚稻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4类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和微生物活度在晚稻不同生育期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且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晚稻分蘖盛期无稻草覆盖翻耕土壤的好气性细菌数量最多,33%秸秆量还田土壤的次之,67%和100%秸秆还田土壤的较少,在晚稻收割期,无秸秆还田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最少。33%秸秆量还田的土壤厌气性细菌的数量最多,而67%和100%还田秸秆量土壤较少,无秸秆还田的最少。在晚稻分蘖盛期无稻草覆盖翻耕土壤的真菌数量最多,在晚稻收割期,有秸秆还田的土壤中真菌数量较无秸秆还田土壤的要多。稻草还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在晚稻分蘖盛期最多,在晚稻齐穗期,稻草还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比无稻草还田土壤要多。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稻草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度要高于无稻草还田的土壤。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晚稻齐穗期有所降低,而在晚稻收割时又有所增加,但稻草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度要比无稻草还田土壤的高,且67%稻草还田土壤比33%和100%稻草还田土壤的要低。通过土壤微生物分析评价发现,在翻耕栽培晚稻时,33%的早稻秸秆还田量较好。  相似文献   

6.
周海  唐志平 《农家致富》2012,(16):46-47
水稻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秸秆直接还田是秸秆不经腐熟直接施入土中作肥料的一项技术。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作肥料,可以将作物吸收的大部分营养元素,尤其是钾、钙、镁和部分微量元素归还给土壤,对提高土壤肥力起着积极的作用。稻草覆盖全量还田重点技术环节主要包括覆草还田和大田管理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为在茶陵县顺利推广应用秸秆腐熟剂,以"九业"、"豫园"、"湘润邦"3种秸秆腐熟剂为添加材料,2014年在茶陵县进行了稻草还田应用秸秆腐熟剂种植晚稻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应用秸秆腐熟剂能有效地加速稻草腐熟速率,并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肥保水和供肥能力,最终提高水稻产量。晚稻实行稻草还田比不实行稻草还田增产4.6%;在稻草还田基础上应用秸秆腐熟剂比单独稻草还田不用秸秆腐熟剂增产6.0%;3种秸秆腐熟剂间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都适宜在茶陵县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苏建平  丁峰 《当代农业》2010,(19):48-49
机械化秸秆还田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是实施秸秆全量还田、增肥改土工程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实现大面积、大数量秸秆还田的有效途径。该项技术是以中型拖拉机、秸秆还田机机组实现的秸秆还田农机工程与农业生物技术和农艺配套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有效地避免了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经之一。为有效落实环保理念、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有机质、消除稻草全量还田对小麦播种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稻草全量还田后对下茬小麦产生的影响,并介绍了稻草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优化整地效果、掌握播种时期与播种量、播后与冬前加强压实、合理施用肥料并落实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稻草全量还田小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贵  高巨 《吉林农业》2004,(2):22-23
一、秸秆还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水稻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实践证明: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磷、钾养分都有所增加,尤其是速效钾的增加最明显。稻草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等富碳物质,是形成水田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平均增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秸秆"腐熟剂"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稻草还田增施不同厂家生产的秸秆"腐熟剂"对稻草软化快慢、二晚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果的影响,特进行了不同品种秸秆"腐熟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施腐熟剂比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的稻草腐烂速度要快7d左右;稻草还田增施"腐熟剂"可增加二晚有效穗、实粒数,具有较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皖南酸性红黄壤上进行了为期 4年的定位试验 ,探讨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 ,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方面优于单施化肥。稻草还田产量最高 ,稻草 >油菜秆 >麦秸草 >单施化肥 ,并且作物产量随着稻草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 ,以稻草还田最佳 ,且土壤养分的增加量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焚烧秸秆浪费资源,危害严重。农作物秸秆利用的主要方式是秸秆还田。本文作者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辽宁省营口地区秸秆还田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生物学知识,认识到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不能忽视的宝贵资源,秸秆还田是节源增效有效途径,并进而提出加强秸秆还田是促进农业节源增效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4.
秸秆还田技术是当今农业生产领域受到普遍重视的一项生产技术,它在为农地增肥增产的同时,有效解决了由能源替代引起的秸秆焚烧问题,有利于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随着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秸秆还田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化的秸秆还田技术体现出巨大的优势。我省政府对农村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大力扶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省农户机械化秸秆还田进程。文章以江苏金湖农机补贴对农户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影响为例,探索当前农机补贴对农户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影响,为政府下一步的农业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是一项培肥地力的新技术,对于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大多数区域的耕种方式使得秸秆还田技术不能全面发展。根据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需要从根本上更新传统的农业生产、耕种方式,充分发挥出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得科技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提供多项服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为了使得秸秆综合使用效率有效提升,需要对秸秆进行综合技术处理。1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秸秆还田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主要农作物之一,每年有大量的水稻秸秆剩余,水稻秸秆还田是保护环境,增肥改土工程的一项重要技术,是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还田的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内全部腐烂,部分被当季作物生长所吸收,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本文通过秸秆还田后土壤肥力、土壤元素等因素的对比,得到实验结论。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还田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将玉米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作为小麦底肥,既省工省时又能培肥地力,但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技术不规范,还田后的麦苗出现出苗率低,黄化甚至死苗现象。本文论述了秸秆还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提高土地持续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同时随着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也给粮食生产带来许多新问题。本文结合菏泽市农业生产实际,阐述了小麦、玉米两熟耕作制度下秸秆还田方式与优点,分析了秸秆直接还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麦、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措施及建议,对菏泽市及相同耕作制度的广大区域秸秆直接还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玉米秸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实施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持续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秸杆还田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各种各样的农业新技术开始用到农业实践之中,对于我国的半干旱地区来说,全膜双垄沟播秸秆还田栽培技术是半干旱地区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秸秆还田对土壤的水分和温度具有一定的影响,采用秸秆还田栽培技术和全膜双垄沟播相结合的种植模式与传统的单一模式相比能显著提升农业产量。本文就针对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秸秆还田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