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定性方面探讨了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的障碍因素,由此构建了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的障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定量方面计算了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不同障碍因素的权重,通过排序得出不同障碍因素对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的阻碍强度,并构建了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障碍因素图,以期为推进全市农地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照. 相似文献
2.
3.
农地规模经营是解决兵团农业发展中“人少地多”矛盾的出路之一。从影响家庭农地规模经营的成本因素和土地边际产出因素看出:单位土地承包成本上升是制约兵团农地规模经营的最重要因素。土地边际产出,就粮食作物而言,从1994年以来规模收益基本处于不变期,只是在个别年份出现小幅振荡;但就棉花而言,则从1997年以来就处于规模报酬的递减期,至2002年几乎跌至到最低点,不利于兵团“经济支柱-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推进兵团农地规模经营的措施是,改革兵团双层经营体制,降低弹性较大的制度引起的土地承包成本;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打破农地规模经营的土地边际产出“瓶颈”。 相似文献
4.
5.
孔欣 《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4):46-48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与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农地制度最终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基础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均田承包制的局限性,要在稳定现存农地使用制度的大提前下,进行经营方式的创新,适度推进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6.
孔欣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4)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与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农地制度最终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基础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均田承包制的局限性,要在稳定现存农地使用制度的大前提下,进行经营方式的创新,适度推进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7.
8.
农地家庭承包经营符合我国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季节性、区域性,曾经极大地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缺点也愈发暴露出来,在我国加入WTO参与国外现代农业竞争的情况下,更加不利于发挥农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必须积极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以实现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对吉林省实行农地规模的迫切性进行了阐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影响吉林省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36-39
对河南省信阳市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的调研发现,信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偏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备是制约信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阶段农业政策的主要导向,也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以重庆市为研究区,从土地产出效益最大化视角来拟合C-D生产函数,测度重庆市(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的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比较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地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地区差异,并基于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现状,探索其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的适宜路径,为重庆市制定差别化的农地利用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由于资源禀赋、经营主体特征、经营模式、农地流转等因素的差异影响,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的劳均适宜经营规模分别为1.82、1.06和1.15 hm2,与劳均现状经营规模(0.154、0.159和0.147 hm2)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的户均适宜经营规模分别为5.46、3.17、3.45 hm2,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区域差异较大.根据重庆农地规模经营现状特点,提出应加快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及经营规模的确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农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律,促进农地流转与农地规模化经营;加快探索与总结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4个方面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玉米气象产量变化及气候影响因子简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选用代表重庆4个区域的合川、垫江、开县、南川1960~2001年的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对玉米产量资料序列进行分段,借鉴贝尔(Baier)产量模式思路计算了玉米的气象产量,利用相关等方法简要分析了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基于贝尔产量模式思路的气象产量计算方法同时考虑了气候和非气候因子对气象产量的影响,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气象产量计算方法;在1960~2001年时段内重庆4个地区玉米单产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除南川玉米单产突变不显著外,其余3地玉米单产的突变均发生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重庆地区玉米的气象产量在年际间有较大差异,而且在不同地区也有较明显的差异,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的年际变化及本身的气候差异有关;生育期内的降水多寡(旱涝)对重庆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是影响重庆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3.
重庆地区玉米气象产量变化及气候影响因子简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代表重庆4个区域的合川、垫江、开县、南川1960~2001年的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对玉米产量资料序列进行分段,借鉴贝尔(Baier)产量模式思路计算了玉米的气象产量,利用相关等方法简要分析了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基于贝尔产量模式思路的气象产量计算方法同时考虑了气候和非气候因子对气象产量的影响,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气象产量计算方法;在1960~2001年时段内重庆4个地区玉米单产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除南川玉米单产突变不显著外,其余3地玉米单产的突变均发生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重庆地区玉米的气象产量在年际间有较大差异,而且在不同地区也有较明显的差异,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的年际变化及本身的气候差异有关;生育期内的降水多寡(旱涝)对重庆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是影响重庆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我国地膜、化学农药、化肥使用历史,分别分析了其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以期促进我国基本农田土壤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16.
重庆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森林旅游在全球低碳、环保热潮中的发展概况,在"森林重庆"建设规划的背景下,结合重庆森林旅游发展的具体实践,认为重庆森林旅游发展存在观念落后、开发粗放、营销滞后、管理欠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森林旅游发展的途径,认为其首要任务是提升低碳与效益意识,前提条件是做好森林生态统筹规划,主要途径在于构建森林旅游的精品,关键手段是要加强促销。以期在坚持合理开发森林资源的前提下,走出一条低碳与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18.
在系统地分析重庆市相关区划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与人工评判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分区指标体系;提出了重庆市生态建设分区与配置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区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