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尾松生物量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马尾松单木生物量随年龄的变化过程,提出了马尾松生物量的生长数学模型,确定了它的数量成熟龄,进一步分析了各组份生物量比率的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3.
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生长结实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马尾松初级种子园17龄以前母树生长结实有关材料,研究母树一般生长结实特点,年龄,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以及无性系结实差异规律等几个方面,结果如下:在文本南亚热带红壤区一般经营条件下,马尾松嫁接线树年平均高生长0.7-0.9m,直径生长1.5-1.9cm,冠幅生长0.68-0.70m,初植密度为4m*4m的种子园在7龄以后植株正常生长开始受到抑制,母树的结实量与主枝阳枝的断面总量程紧密的相关,种子园8-10龄平均产种4.1kg/hm2,11-15龄平均产种量10.5kg/hm2,16-17龄平均产种量13.5kg/hm2,同时,对密度与产量,无性系结实差异作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33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15年,第一次间伐年龄应在15年左右,20-25年时,树高连年生长量急剧下降,第二次间伐年龄可适当提前到22年;直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20-25年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在3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数量成熟年龄大约在55年生左右;33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整个生长发育可划分3个时期:第一时期0-10年生为幼林期;第二时期10-20年生为速生期;第三时期20-33年生为壮龄期。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两个混交类型混交效果较好,目的树种马尾松平均树高分别达到3.74 m和3.73 m,平均胸径分别达到4.01 cm和3.89 cm,树高分别比对照纯林提高12%和11.7%,胸径分别比纯林提高17.5%和11.5%。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火炬松与马尾松生长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火炬松与马尾松生长对比试验陈文友,张习耕,陈志(夹江县林业局)湿地松和火炬松属松科植物,原产美国东南部,水平分布从北纬28°附近可天然分布到北纬39°~21′,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600米以下,为亚热带速生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常绿高大乔木,树...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176块样地资料为基础,通过立地条件、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的分级组合,对马尾松飞播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生物量结构特征与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单株生物量最大为181.12 kg,最小为15.73 kg;马尾松林分生物量最大为84.49 t·hm-2,最小为8.85 t·hm-2;单株和林分生物量最大者分别是最小者的11.5倍和9.5倍,单株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林分大;单株和林分各组合的生物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不同年龄、不同立地、不同林分密度马尾松飞播林净生产力差异显著,最大者比最小者高出5.52 t·hm-2·a-1,是它的19.4倍;研究结果可为马尾松飞播林的综合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马尾松扦插苗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无性系及家系扦插苗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水培根系生长良好,侧根多且壮,须根发达;春扦1年生无性系扦插苗的主梢生长量只出现一个峰期(3 ̄4月),下半年生长速率占全年生长速率的85.9%,不同无性扦插苗生长速率的快慢有差异;高产脂家春插成活率比秋插高,在30 ̄95%之间,苗高和地径生长为21.1cm和0.4cm,分别是秋播地的2.11倍和1.29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在桂西北乐里林场设置了3个固定样地,对马尾松人工幼林(4~11a生)的胸径、树高等进行了连续8年的监测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胸径逐年总生长为5.50~12.27cm,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DBH/cm=3.9383Ln(X林龄)+3.7132,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0.77~2.23cm和1.10~1.31cm。2)树高逐年总生长为3.53~11.73m,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H/m=1.2186 X林龄-1.5443,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0.73~1.47m和0.88~1.08m。3)林分逐年总蓄积量为6.5~137.8m3/hm2,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V/m3/hm2=0.0932X3.1119林龄,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5.0~25.0m3/hm2和1.6~12.5m3/hm2。研究充分说明,该区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较为缓慢,林分蓄积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11.
12.
马尾松家系生长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多个试点马尾松家系试验林 11年生树高、胸径、材积分析结果表明 ,家系间生长及家系在不同地点间生长差异均十分显著 ;同时家系基因型方差分量与“家系×地点”的方差分量在表型方差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可见家系与地点的交互作用显著存在。采用相关系数法、非参数法以及Wricke -生态价法等六种稳定性评价方法对参试家系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与比较 ,结果以相关系数和非参数稳定性度量值的评判效果为最佳。以非参数法将参试家系划分为稳定与不稳定二种稳定性类型 ,同时以相关系数法评判 ,将参试家系划分为广泛生境型、优良生境型和不良生境型 3种适应性类型 ;结合各家系生长表现与稳定性测度而将参试家系划分为高产稳定型、高产不稳定型、中产稳定型、中产不稳定型以及低产型五种生长稳定性类型。其中属高产稳定型的家系有 35、 38、 76、 78、 79、 80、 88、 89、 90、 114、 115、 116、 117、 119、 147、15 1等 16个家系可作为马尾松造林区的主要推广对象。 相似文献
13.
对马尾松优树子代从地点间、性状间、早—晚期间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①马尾松优树子代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在性状间保持高度的相关性, 试验点间呈中度以上相关; ②树高、胸径生长早—晚期均能保持相对一致, 用 8 年生时马尾松优树子代的生长表现来预估 13 年生左右时优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③造林成活率、虫害与生长性状呈中度、显著的负相关, 选择速生马尾松优树子代造林需解决造林成活率、虫害防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立地类型及管理条件下,用马尾松营养袋苗造林,可比用1年生大田裸根苗造林成活率提高10%;幼树当年的地径和树高生长量也大19%和44%。马尾松1年生大日裸根苗造林前用钙镁磷处理根部,可促进其当年生长;用3号ABT生根粉处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定期定点观察表明,马尾松赤枯病表现出如下规律性:病原菌分生孢子一年四季均可散布,大量散放期从5月中旬开始至9月底,6月上旬是散放高峰期。从严重病区和危害病区分别测定结果,病原菌分生孢子数量在各地马尾松林区差异性不显著,而不同时期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新针从5月中旬开始出现症状,随着时间推移,针叶感病日趋严重,7月中旬出现一年的最高峰,在各马尾松林区基本一致,但各地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针叶的发病程度和病原菌分生孢子散放,数量均具有一定的方向,针叶的发病率依次为东>北>西>南,而分子孢子飞散数量依次为东>北>西>南,两者是一致的;针叶的感病程度与林间的病原菌数量多少经回归分析结果y=2.45+0.157X(r=0.2436)无显著的相关性,说明针叶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只是病原菌能决定的,它是在寄主、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面积中试林以及跟踪试验林5年生幼林生长性状的测试,武平种源不仅明显高于本省邵武种源,而且还优于两广优良种源。在参试的4个马尾松种源中,武平种源树高达4 42m、胸径6 03cm、材积16 85m3·hm-2,全株生物量34 9kg(其中树干占39 25%),均为各种源之首,生长量与生物量的优异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分析马尾松林外内小气候特征,为其生态效应研究提供依据。利用马尾松人工林内外两个相同的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分析比较两站点的气温、湿度等小气候因子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林内外气温、土壤温度、空气湿度的差值均为白天大于夜晚,马尾松林白天具有更好的降温和增湿作用;2)马尾松林内年均气温和土壤温度分别比林外空旷地低1.1℃、2.8℃,年均空气相对湿度比空旷地高4.7%,林内高湿日数多于林外空旷地,而低湿日数少于空旷地;3)林内外月均气温、空气湿度差值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4)林内外土壤温度季节变化规律一致: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与日变化相似,土壤温度越向下振幅越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本地区马尾松林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分化严重的现象,为提高马尾松林分的质量,开展马尾松林合理的经营密度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分其冠幅与胸径生长呈显著正相关,运用冠幅与胸径的相关规律,推算马尾松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适宜的密度指标,并以此指导适时进行抚育间伐,调整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生境条件,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9.
利用12个优树自由授粉子代进行容器育苗试验,采用方差、相关、回归等分析方法,对子代容器苗的成苗率、苗高、子叶、上胚轴长度等性状进行分析,探讨了这些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及育苗方式对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成苗率的主要因素是种子的活力,而种子的千粒重大小、播种方式、育苗基质对成苗率无显著影响,但对苗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出籽率与球果平均重量无明显相关;子叶片数具有很高的广义遗传力,h2为0 92,且与苗高呈极显著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立标准地进行林分调查,在标准地中选取拟赤杨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采用生长对比方式分析拟赤杨在马尾松人工林中的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同一环境条件下,15年生天然下种的拟赤杨比17年生马尾松人工林平均胸径大60%,平均树高高38%,平均单株材积大3.2倍,在林分中表现出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