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用鸡新城疫低毒力毒株(ZM10株)免疫7日龄SPF鸡,免疫后10d将不免疫的7日龄SPF鸡与之同居10d,将同居鸡取出,再将不免疫的7日龄SPF鸡与之同居,如此反复。从同居6代后SPF鸡脑和脾中分离到ND病毒,再将分离到的ND病毒接种10日龄SPF鸡胚,收获尿囊液,其ICPI低于0.4,MDT/MLD为112h;并从同居6代鸡血清中检测到抗ND抗体。  相似文献   

2.
周广生 《畜禽业》2008,(6):39-41
用鸡胚培养法和红血球凝集(HA)试验,测定中药复方口服液对鸡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试验共分4组,第Ⅰ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中药复方口服液混合液,HA滴度0。第Ⅱ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西药金刚烷胺混合液,HA滴度4log2。第Ⅲ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生理盐水混合液,HA滴度8log2。第Ⅳ组不接种病毒尿囊液,不给药,HA滴度0。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口服液对鸡胚无毒性作用。中药复方口服液与病毒同时接种鸡胚,能完全抑制鸡新城病毒在鸡胚中增殖。  相似文献   

3.
用鸡新城疲低毒力毒株(ZM10株)免疲7日龄SPF鸡,免疲后10d将不免疫的7日龄SPF鸡与之同居10d,将同居鸡取出,再将不免疲的7日龄SPF鸡与之同居、如此反复。从同居6代后SPF鸡脑和脾中分离到ND病毒,再将分离到的ND病毒接种10日龄SPF鸡胚,收获尿囊液,其ICPI低于0.4,MDT/MLD为112h;井从同居6代鸡血清中检测到抗ND抗体。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荆防败毒颗粒对NDV活性影响,采用鸡胚法研究了荆防败毒颗粒在鸡胚上对新城疫病毒的作用,即先接种病毒再接种药、先接种药再接种病毒2种方式,并设试验对照组。分别收取尿囊液测定血凝效价(HA)。结果表明,荆防败毒颗粒在2种方式中对NDV影响较强。为ND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本地分离株及标准株筛选出4个IBV强毒株(呼吸型和肾型)及7个E.coli强毒菌株(血清型为O1、O2、O78)作为制苗基础毒株和菌株,并加入发病鸡场的自家分离株,作为制苗毒种和菌种,并将制成灭活的尿囊液和菌液以及油佐剂配成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及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油乳剂苗.试验证明该油苗可使鸡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二免后10个月攻毒保护率达100%,IBV抗体的HI效价为1256,E.coli抗体直接凝集价为1128.该苗经多项检验,对鸡安全有效、免疫力强、免疫期长、性能稳定、易于存放.免疫鸡群健康状况稳定、死亡率下降、生产性能提高,对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及大肠杆菌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等。IBV可导致不同日龄的鸡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雏鸡感染后常由于呼吸道或肾脏病变而引起死亡;产蛋鸡感染后产蛋量和鸡蛋品质下降,甚至死亡;肉鸡生产能力下降。同时,使饲料报酬降低,死淘率增加,给世界范围内的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用本地分离株及标准株筛选出4个IBV强毒株(呼吸型和肾型)及7个E.coli强毒菌株(血清型为O1、O2、O78)作为制苗基础毒株和菌株,并加入发病鸡场的自家分离株,作为制苗毒种和菌种,并将制成灭活的尿囊液和菌液以及油佐剂配成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及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油乳剂苗。试验证明:该油苗可使鸡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二免后10个月攻毒保护率达100%,IBV抗体的HI效价为1:256,E.coli抗体直接凝集价为1:128。该苗经多项检验,对鸡安全有效、免疫力强、免疫期长、性能稳定、易于存放。免疫鸡群健康状况稳定、死亡率下降、生产性能提高,对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及大肠杆菌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简称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泌尿生殖和消化系统。IBV往往引起混合感染,并可继发细菌性疾病,从而加重了对鸡群的危害。目前,IBV的血清型至少有29种之多,并且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不断出现。在实际生产中,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成为禽病防治中难于控制的“顽症”。  相似文献   

9.
将分离于齐齐哈尔市郊区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QJ08),接种适龄易感鸡和SPF鸡胚,分别收集法氏囊和鸡胚组织,经病毒检测灭活后制备油乳剂灭活苗,并对其进行试验室和临床免疫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该疫苗可提供90%以上的免疫保护。抗体转阳90%以上,琼脂扩散试验(AGP)抗体效价平均可达2.5log2;制备的油乳剂灭疫苗对当地流行的法氏囊病有良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重庆某大型养鸡场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死鸡的肾、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SPF鸡胚连续传代、PCR鉴定和血凝试验,初步确定该病毒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IBV-QG株。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组织嗜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Infectious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自1982年邝荣禄报告了肾型IB以来,国内IB的发生已经遍布华北、华南、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大部分省、市和自治区。IBV抗原性异常复杂,不同毒株的结构是不均的,在毒力、致病性和组织嗜性上存在着很大差异。本文对目前国际公认的由IBV所致疾病的致病型(主要包括呼吸型、肾型、产蛋下降型及肠型,腺胃型)进行了综述,并从基因水平探讨了决定IBV组织嗜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6,(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能够引发鸡的高度接触性和急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综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诊断技术、目前免疫接种疫苗的种类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江苏宿迁某鸡场发病鸡群分离到3株毒株,经鸡胚盲传2代后,鸡胚出现典型的侏儒胚变化。分离毒株对鸡的红细胞无凝集性,但用1%胰蛋白处理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凝性,雪凝价达7log2~9log2;毒株接种15日龄非免疫来航鸡,复制出典型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特征性症状及病变。经过上述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以咳嗽、喘气、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为主,有时拌有拉白痢。笔者在此介绍一起由于实验需要而没有进行常规的IB疫苗免疫,而爆发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例。全群共l500只鸡,发病率接近100%,死亡454只,死亡率约30%,(454/1500),经过笔者诊治,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朱子洁  苏霞  颜丽 《畜禽业》2010,(4):20-21
由山东某集团放养的817肉杂发病鸡群采集病料,通过鸡胚接种分离到一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命名为LC0626。死亡鸡胚尿囊液具血凝活性,血凝价为28。且不能被已知鸡新城疫(ND)阳性血清、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阳性血清、禽流感H5亚型阳性血清抑制,但能被禽流感H9亚型阳性血清抑制,血凝抑制价为29。该分离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鸡胚致死时间均在60 h之内,对所采集血清进行HI检测,结果显示,HI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病鸡群。将LC0626株病毒液静脉注射试验肉鸡,死亡率高达40%,并且发现其能显著降低试验鸡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6.
鸡马立克氏病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都市25家农户散养病死肉杂鸡进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及将病死鸡血清接种于4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中,经过传代培养至第七代,用第七代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磨液与MD阳性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病死鸡是马立克氏病而致死。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7,(Z1)
为了解肉鸡新城疫、H9亚型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感染状况,从山东省某肉鸡场采集组织样品120份,采用鸡胚尿囊腔传代接种法分离病毒,并利用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和RT-PCR试验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各周龄ND的检出率:2号舍均为41.67%,4号舍分别为33.33%、25%、33.33%、41.67%和33.33%;各周龄H9的检出率:2号舍分别为41.67%、50%、33.33%、58.33%和41.67%,4号舍分别为50%、25%、50%、58.33%和50%;各周龄IB的检出率:2号舍均未检出,4号舍19日龄IB的检出率为8.33%。该结果为规模化肉鸡场有效预防和控制这3种主要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倩 《畜禽业》2023,(9):12-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是一种致病性较强的病毒,不仅严重损害鸡的呼吸道,还会对其他器官造成影响,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该病出现大规模传播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防治该病,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特别是在血清和分子水平上。对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和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鸡胚培养法和血凝抑制试验测定了金叶注射液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对鸡胚无毒性作用;在药物与病毒同时接种后,可抑制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张桂红 《畜禽业》2000,(3):26-27
本试验用鸡白细胞。鸡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以Ge-132、NDV-F、PHA、PolyI:C为诱生剂,诱生外源性IFN,将鸡胚成纤维细胞—水泡性口炎病毒作鸡IFN的检测系统,对不同种细胞、不同的细胞浓度、不同的IFN诱生剂及培养方法等诸因素对IFN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了Ge-1322、NDV-F、PHA、PolyI:C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最佳诱生剂量;同时也进行了不同诱生剂在不同细胞上产生的IFN的理化性状研究,结果表明:(1)在Ge-132、NDV-F、PHA、PolyI:C四种诱生剂中,诱生能力差异极显著(P<0.01),且以Ge-132诱生IFN的能力为最强,其他依次为NDV-F、PolyI:CPHA(2)鸡脾细胞和鸡白细胞产生的IFN效价高于鸡胚成纤维细胞;(3)鸡脾细胞和鸡白细胞悬浮培养比静置培养产生的IFN效价高近1倍;(4)雏鸡脾细胞比成鸡脾细胞产生的IFN效价高;(5)未免疫鸡鸡胚成纤维细胞比免疫鸡鸡胚成纤维细胞产生IFN效价高;(6)鸡胚成纤维细胞在IFN诱生剂的作用下,4h即可产生IFN,20-24H达到最高产量;(7)IFN诱生剂最佳诱生剂量;鸡NDV-F为128HAU/ml;Ge-132为70ug/mlPolyI:C为50ug/ml;PHA为40u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