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以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 cyclolepis)花粉为研究对象,采用液体培养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培养基组分、pH值和温度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江南油杉花粉在无蔗糖、无H_3BO_3及无CaCl_2的培养基中均能萌发,但萌发率较低。添加蔗糖、H_3BO_3和CaCl_2均可显著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但高浓度的蔗糖、H_3BO_3和CaCl_2均会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pH值和培养温度均对江南油杉花粉的萌发影响显著,培养基最适pH值为6.5,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花粉萌发。综合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江南油杉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250 g/L蔗糖+200 mg/L H_3BO_3+100 mg/L CaCl_2,pH值为6.5,置于25℃光照培养96 h,萌发率为42.4%。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辽宁杨雄花序及花粉萌发过程进行观测与分析,为更好地利用辽宁杨进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辽宁杨雄花序为对象,通过花枝水培、花粉体外萌发和花粉贮藏等手段,借助模式图绘制、图表解析等方法,系统研究辽宁杨雄花序发育及散粉规律、花粉体外萌发规律,并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1)辽宁杨雄花序从花芽膨大到散粉可分为花蕾期、伸展期、盛花期和开花末期4个阶段,历时12天,花药大多数于第4阶段成熟,此时轻微触动即可导致花粉从花药散落。2)花粉体外萌发的适宜条件为210 g·L-1蔗糖+30 mg·L-1H3BO3+10 mg·L-1Ca Cl2,21℃,其萌发率最高,达到58.57%;150 g·L-1蔗糖+40 mg·L-1H3BO3+10 mg·L-1Ca Cl2,23℃组合中的花粉管最长,达到753.20μm。蔗糖、H3BO3、Ca Cl2、温度对辽宁杨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暗培养7 h时,花粉管不再伸长。4)-20℃下贮藏的花粉,其萌发率高于另外2个温度条件下的萌发率,且贮藏温度越低花粉管越长;同一贮藏温度下,花粉萌发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花粉管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短。【结论】为避免花粉损失,花粉的采集应考虑在雄花序发育的第3阶段进行;对花粉管长度和花粉萌发率的统计分析表明二者不存在相关关系;贮藏温度越低,花粉生活力降低的速度越慢,花粉管萌发到相同长度所需的时间越短;与新鲜花粉相比,若是利用贮藏的花粉进行杂交试验,为保证授粉效果,此时的授粉次数应增加而授粉的时间间隔应延长。  相似文献   

3.
七子花花粉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8种不同的培养基进行七子花花粉萌发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中七子花的花粉萌发率、花粉管破损率和花粉净萌发率有较大的差异.硼酸对七子花花粉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也会增加花粉管的破损率.以0.5mg/L 2,4-D、10%蔗糖、0.5%琼脂作为培养基,七子花花粉萌发率最高,达84.90%;以10mg/L H3BO3、0.5mg/LNAA、10%蔗糖、0.5%琼脂作为培养基,七子花花粉的净萌发率最高,达53.25%.硼酸与NAA或Ca(NO3)2配合使用,有利于七子花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锥栗花粉萌发的最适条件,以白露仔花粉为试材,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探索了H3BO3和2,4-D、GA3、IBA、NAA及其组合对锥栗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单因素处理试验中,H3BO3与这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能促进锥栗花粉萌发,其中以H3BO3、2,4-D、GA3、IBA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最适浓度分别为100、1.0、60.0、2.0 mg·L-1,萌发率分别达到了41.75%、40.66%、38.73%、43.15%(CK的萌发率为18.28%);(2)在正交试验中,4种因子的配比能显著提高锥栗花粉萌发率,最佳配比为:100 mg·L-1 H3BO3+2.0 mg·L-1 2,4-D+70.0 mg·L-1 GA3+2.0 mg·L-1 IBA,其萌发率达到62.34%,比对照提高了44.06%。  相似文献   

5.
培养基成分对仁用杏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培养基成分对仁用杏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以仁用杏‘优一’为试材,以蔗糖、硼酸、二水合氯化钙、赤霉素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出适宜‘优一’花粉萌发的培养基成分及浓度。结果表明,4种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优一’花粉萌发起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则抑制,促进‘优一’花粉萌发较适宜的浓度分别为蔗糖15%,硼酸0.003 g·L-1,二水合氯化钙0.000 2 g·L-1,赤霉素0.000 8 g·L-1;赤霉素对‘优一’花粉管伸长作用明显,其花粉管生长量、长度、节间生长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4种成分L25(56)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琼脂0.1 g·L-1+蔗糖1 g·L-1+硼酸0.003 g·L-1+二水合氯化钙0.000 0 g·L-1+赤霉素0.000 6 g·L-1组合是‘优一’花粉萌发的最佳组合;‘优一’花粉在适宜萌发条件下,2~4 h是‘优一’花粉萌发的高峰期,蔗糖和硼酸是影响花粉萌发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体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蔗糖、硼和钙配比对杂交榛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硼酸浓度间对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钙浓度间对花粉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蔗糖150 g·L~(-1)、硼酸100 mg·L~(-1)时最适宜花粉管伸长;蔗糖的缺乏会导致胼胝质在花粉管顶端积累,使其生长停滞,缺硼时胼胝质在花粉管内分布正常.杂交榛花粉适宜的培养基为:蔗糖150 g·L~(-1)+硼酸100 mg·L~(-1)氯化钙100 mg·L~(-1)琼脂10 g·L~(-1).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银杏花粉萌发培养基,采用离体萌发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对银杏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中,蔗糖、硼酸和氯化钙在适宜质量浓度范围内促进花粉萌发,过高质量浓度反而不同程度地抑制花粉萌发;在正交试验中,蔗糖、硼酸和氯化钙对银杏花粉在培养基上离体萌发的影响表现极显著,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100 g·L-1、10 mg·L~(-1)、40 mg·L~(-1)。  相似文献   

8.
以紫丁香盛花期的新鲜花粉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培养基、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紫丁香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适培养基pH值为6.0,其花粉萌发率为32.45%,花粉管长度为0.350mm,最佳培养温度为25℃,最佳培养时间为1.5~2h。  相似文献   

9.
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条件与萌发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各种浓度蔗糖、蔗糖 硼酸培养基于系列温度下开展西南桦花粉萌发对比试验,研究了蔗糖、硼酸浓度对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西南桦花粉萌发培养基的适宜组分和适宜培养温度,并应用4个单株的花粉对其萌发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蔗糖基本培养基上添加硼酸能够显著促进西南桦花粉萌发;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合适培养基为15%蔗糖 200 mg·kg-1硼酸,适宜培养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培养3 h后花粉萌发率基本稳定,培养7 h后花粉管长度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牛角瓜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条件及培养基成分,以2年生牛角瓜新鲜花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溶液对牛角瓜花粉块壁解离效果的影响情况;还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不同培养基组分对牛角瓜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以10%的Na OH溶液将牛角瓜花粉块处理10 min的解离效果最好;牛角瓜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在此温度条件下培养6 h后其花粉萌发率基本稳定,培养12 h后其花粉管生长最好;蔗糖对牛角瓜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的影响均较大,硼酸对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的影响均较小;牛角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20%蔗糖+0.1%硼酸+5 mg/L氯化钙+15 mg/L 6-BA,在此培养基上并在30℃的温度条件下培养6 h,其花粉萌发率达到94.77%,花粉管长度为11.07 mm。  相似文献   

11.
3种悬钩子属植物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成分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悬钩子属植物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成分,选择3种悬钩子属植物:山莓、蓬藟、掌叶覆盆子,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组分对悬钩子属花粉萌发率、萌发优秀率与花粉管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莓花粉萌发率最高的培养基组合:琼脂1%+蔗糖17%+H_3BO_3 0.03%+CaCl_2 0.001%;山莓花粉萌发优秀率最高的培养基组合:琼脂1%+蔗糖17%+H_3BO_3 0.05%+CaCl_2 0.001%;山莓花粉管长度最长的培养基组合:琼脂1%+蔗糖15%+H_3BO_3 0.03%+CaCl_2 0.001%;蓬藟花粉萌发率与萌发优秀率最高的培养基组合:琼脂1%+蔗糖5%+H_3BO_3 0.01%+CaCl_2 0.000%,此条件下花粉管亦最长。掌叶覆盆子花粉萌发率与萌发优秀率最高的培养基组合:琼脂1%+蔗糖10%+H_3BO_3 0.01%+CaCl_2 0.000%;掌叶覆盆子花粉管长度最长的培养基组合:琼脂1%+蔗糖15%+H_3BO_3 0.01%+CaCl_2 0.000%。  相似文献   

12.
以平榛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培养基组分蔗糖、硼酸、硝酸钙不同浓度对平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从而找到适合平榛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组分。结果表明:蔗糖、硼酸、硝酸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平榛花粉的离体萌发,超过该范围则会抑制花粉的萌发,筛选出较适宜平榛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成分为蔗糖15%+硼酸0.01%+硝酸钙0.015%。  相似文献   

13.
云杉花粉的贮藏及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云杉花粉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蔗糖浓度、pH值、贮藏条件对其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同时还优化了培养基的组分配比。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和pH值对云杉花粉的萌发影响显著,并有明显的交互效应。蔗糖低浓度和高浓度都不利于云杉花粉的萌发。不同的云杉种对培养基中蔗糖浓度要求不同,粗枝云杉和欧洲云杉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基的蔗糖浓度和pH值分别为7.5%、5.5,10%、5.5。在暗培养条件下,欧洲云杉花粉6 h开始萌发,粗枝云杉8 h开始萌发,欧洲云杉较粗枝云杉提早2 h,同时欧洲云杉花粉萌发率总体高于粗枝云杉;欧洲云杉花粉管的生长历程为20 22 h,而粗枝云杉为16 h左右;欧洲云杉的花粉管长度比粗枝云杉长10μm以上。2种云杉不同个体基因型间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存在极显著差异。贮藏方法对花粉的生活力有很大影响,在云杉花粉保存过程中温度是主要条件,冷冻比冷藏好,不宜常温保存。  相似文献   

14.
翠竹花粉的活力及储藏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内开花的翠竹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花粉的活力和储藏效果,为翠竹杂交育种的生产实践提供基础理论数据。[方法]利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花粉在不同培养基组分、不同采样时间、不同温度及储藏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翠竹花粉在不同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中萌发率差异显著,以10%蔗糖+0.01%H3BO3+0.06%CaCl_2·2H_2O培养基上培养2.5 h花粉萌发率最高;一天之中以上午9:00的花粉萌发率最高;翠竹花粉离体萌发适合的温度范围较宽,在26 30℃内花粉都有较高的萌发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翠竹花粉萌发率逐渐下降;不同储藏方式对花粉的萌发率有较大的影响,在储藏过程中未经干燥处理的花药的花粉萌发效果好于干燥后的,4℃低温保存下花粉萌发率相对较好,可延长花粉的储藏寿命,96.0 h后仍保有活力。[结论]翠竹花粉在10%蔗糖、0.01%H3BO3、0.06%CaCl_2·2H_2O的培养基中萌发效果最好,萌发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630℃,在储藏过程中低温不干燥的环境有利于延长花粉寿命。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使用不同的培养基,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蔗糖、硼酸和钙离子对二乔木兰花粉萌发的影响。将所用花粉分为两组,组1于8:00采集,组2于16:00采集,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蔗糖、硼酸和钙离子对花粉的萌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浓度时则起抑制作用,二乔木兰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30 g·L~-1蔗糖 100mg·L~-1硼酸 500 mg·L~-1Ca~2 ,在该培养基内,组1花粉的萌发率为46.21%±1.86%,花粉管长度为1156.25Um;组2花粉的萌发率仅为14.22%±1.86%,花粉管长度为1022um。此外,在其离体萌发过程中,二乔木兰花粉存在花粉管双萌发的现象。用不同的花粉保存方法保存二乔木兰花粉后,发现干燥处理后于-18℃下保存的花粉活性最高,30d后仍有6.92%±0.75%的萌发率,而于常温25℃下保存的花粉10d后就基本失活,说明低温干燥保存是保存二乔木兰花粉活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的新鲜花粉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蔗糖、硼酸和氯化钙组合的培养基对灰木莲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并用TTC染色法、I-IK染色法和无机酸法对灰木莲的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p H值6.0时,以150 g/L蔗糖+50 mg/L硼酸+100 mg/L氯化钙+7 g/L琼脂的培养基配方最适合灰木莲花粉的培养,离体萌发率达到62.2%,花粉管生长良好;无机酸法不适宜灰木莲花粉生活力的检测;TTC染色法和I-IK染色法的测定结果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较接近,分别为60.6%和64.1%,但I-IK染色法在观察判断上较为困难。因此,TTC染色法是快速检测灰木莲花粉生活力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元宝枫为我国特有树种,是一种新资源树种,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和广泛的开发前景。花粉活力与授粉受精、结果量关系密切,为明确元宝枫的花粉萌发特征,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和培养基成份及浓度对元宝枫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光照和培养基的成份及浓度均可影响元宝枫花粉离体萌发,其中,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最适温度区间为培养温度20~25℃,光照强度为1600~2000 Lx,培养基pH值7.0,含有100~200 g·L~(-1)蔗糖和100 mg·L~(-1)。H_3BO_3。  相似文献   

18.
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对北京杨花粉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杨新鲜花粉为材料,研究固体培养基中蔗糖和硼酸不同质量浓度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不含硼酸时,最适宜萌发的蔗糖质量浓度为10%,萌发率93.5%;当达到20%时,抑制花粉萌发,萌发率仅为55.6%。在培养基不含蔗糖时,最适宜萌发的硼酸质量浓度为0.01%,随着质量浓度升高,萌发率呈下降状态。在蔗糖和硼酸的双重作用下,最适宜萌发的质量浓度为10%蔗糖+0.01%硼酸,萌发率高达98.6%,花粉管生长快、健壮。新鲜花粉生活力测定的培养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滇东南特有濒危植物长梗杜鹃花粉形态及其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为长梗杜鹃进一步的遗传育种、花粉种质保存和传粉生物学等相关保护利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并为系统分类研究作旁证。[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长梗杜鹃花朵不同发育时期(花蕾膨大期、花瓣初开期和花瓣盛开期)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通过TTC染色法对开花当天不同时段及开花后不同天数的花粉活力进行了快速检测;做L25(53)正交试验探讨10 g·L-1琼脂和不同浓度的蔗糖、H3BO3、Ca Cl2组成的培养基配方对长梗杜鹃花粉萌发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其花粉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花蕾膨大期到花瓣盛开期,花粉逐渐成熟,为四合体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四合体直径为43.0 65.4μm,平均51.3μm;单粒花粉近球形且表面有粘丝,具三孔沟。在扫描电镜下,花粉粒外壁为均匀的颗粒状,孔沟周围颗粒细密呈波状突起;在光镜下,花粉粒外壁为内外2层,厚度约相等为0.8 1.2μm。长梗杜鹃整个单花花期花粉活力较强,于开花当天9:00达最高,为92.18%,至花末期(花后第9天)仍保持着48.5%的活力,适宜做父本开展相关杂交育种工作。长梗杜鹃开花当天9:00的花粉在10 g·L-1琼脂+100 g·L-1蔗糖+200 mg·L-1H3BO3+0 mg·L-1Ca Cl2的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达90.26%;极差分析表明,影响长梗杜鹃花粉萌发率高低的主次顺序为蔗糖→Ca Cl2→H3BO3,一定浓度的蔗糖和H3BO3均起到了很好的促萌效果,而Ca Cl2的添加则显著抑制了其花粉萌发。此外,适宜的低温有利于长梗杜鹃花粉的贮藏,-18℃条件下贮藏48 d仍有一定的萌发力。[结论]长梗杜鹃特殊的花粉外壁纹饰支持了前人对其系统位置划分的合理性。其较高的花粉活力、适宜的固体萌发培养基及贮藏温度的研究为今后以长梗杜鹃为父本的杂交育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对其他同属植物花粉形态及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进行培养挽救,以为了提高育种成功率.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5%酒精消毒30 s后在0.1%升汞处理8min,幼胚的成活率为90%.随着外植体消毒时间增加,幼胚成活率先上升后下降.幼胚最佳萌发培养基为1/2MS+ BA0.1 mg·L-1+ NAA0.01 mg·L-1.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 BA0.1 mg· L-1+ NAA0.01 mg·L-1,增殖系数达到6.33.对不定芽增殖最有利条件为:pH值6.0、琼脂浓度6g·L-1和蔗糖浓度30 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0.2 mg·L-1,生根率为9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