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棉花是芮城县主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万~11万亩,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蔓延呈逐年加重扩展趋势。2005年全县棉花枯黄萎病发生面积4万亩,占棉花总播种面积的61.5%,为中等发生;2006年发生面积6万亩,占总面积的75%,为中等偏重发生;2007年发生面积为9万亩,占总面积的85.7%,为中等偏重发生,且个别田块大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万荣县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4万亩,60%为河滩植棉。棉花上枯黄萎病发生蔓延呈逐年加重扩展趋势。据调查,2002年全县棉花枯黄萎病发生面积为0.3万亩,占总面积的10%,为中等偏轻发生;2003年全县棉花枯黄萎病发病面积为0.5万亩,占总面积的16%,为中等发生;2004年全县发病面积达0.68万亩,占到总面积的22%,为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3.
吴桥县梁集镇素有"棉花窝"之称,植棉历史悠久,农民种植棉花喜密植,管理费工费时,加之连年种植,棉田枯黄萎病严重。农民和技术人员为寻找一个优质高产、省工省力的棉花品种,于2007年引进种植棉花新品种冀228,当年表现良好,亩产皮棉95.8kg,比对照品种高4.7%,比全县平均产量高13.8kg。2008年被确定为良补品种,良种补贴面积5万亩,表现出苗好,整齐度高,抗虫性强,抗枯黄萎病,管理简单,高产稳产。2009年吴桥县种植冀228超过8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28%以上。  相似文献   

4.
《河北农业》2007,(2):43-44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棉花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棉花枯黄萎病日趋严重,成为影响棉花生长的主要障碍因素,造成棉花大面积减产,轻则减产10%,重则减产30—50%,且棉花品质显著下降,据初步统计,全国每年因枯萎病、黄萎病损失皮棉约200万担,因此,要夺取棉花高产稳产,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两大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根除,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自80年代末,棉花枯、黄萎病传入我县,目前已蔓延到5万余亩,年产量损失达150万kg以上,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该病的防治目前尚未有特效药剂和方法,仍沿用70年...  相似文献   

6.
高有伟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207-207
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主要病害是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尤其以黄萎病发生危害比较严重。从调查结果来看,黄萎病的发生已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棉花稳产、高产及棉花品质带来严重影响。经分析研究棉花的种植模式、管理方法及气候特点,再结合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特点,总结出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逐年增长,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愈来愈重,已经成为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障碍因素。通过多年棉花枯、黄萎病防治的实践,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选对农药,适时预防,才能有效控制棉花枯黄萎病,真正夺取棉花丰产。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抗虫棉品种的推广,棉花连作种植面积加大,导致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日趋严重,成为影响衡水市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棉花枯、黄萎病作为棉花的一种恶性病害,素有棉花"癌症"之称,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20%~60%,严重的可造成绝收。  相似文献   

9.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世界性的两大病害。美国、苏联、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32个产棉国家均有发生,美国因枯萎病每年损失皮棉210万担,苏联因黄萎病损失皮棉320万担。我国枯、黄萎病早在30年代就有发生,50年代全国发病面积已达120万亩,1981年初统计12个主要产棉省的发病面积高达1,152.3万亩,占总面积的19.4%,严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封丘县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重茬连作比较严重,加之田间菌源量逐年加大,种植品种抗性差,棉花枯黄萎病呈加重发生趋势,成为影响封丘县棉花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棉花生长的  相似文献   

11.
故城县地处冀东南部黑龙港流域,植棉历史悠久。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植棉面积不断扩大,2004年植棉面积突破3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40%以上,创历史新高。近年来,棉花病害特别是雨季棉花气候性病害日趋严重,如棉花枯、黄萎病暴发成灾,棉疫病、茎枯病毁灭性病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影响棉花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通过试验示范,预防为主,科学用药是控制雨季棉花气候型病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 豫西棉区包括16个县、市,植棉始于宋末元初,历史悠远。解放后,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常年种植棉花90多万亩,在棉花生产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支援国家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起了重要作用,是豫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然而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蔓延,已成为当前棉花生产上的一大障碍,尤其是枯萎病在局部地区已发展成毁灭性灾害. 一、棉花枯、黄蒌病的发生 1953年在灵宝县大王乡小南朝曾发现4株黄萎病株。追溯其源是1935年旧政府由美国调进大量斯字棉4B引起。当时对棉种未作杀菌处理即在陕、晋、冀、鲁、豫等省种植,以后这些地方都程度不同的发生了枯萎病和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棉花害虫计算机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河南省是我国主要产棉区之一,常年种植棉花面积1000余万亩。病虫害是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减产达10—20%,棉田农药投入量占全省农药消耗量的50%以上。80年代以来,随着中棉12等抗病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基本控制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蔓延,害虫防治则成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制订和采取优化的害虫治理方案有极重要的意义。“六五”以来,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对我省棉区主要害虫,如棉铃虫、红铃虫、棉蚜和棉红蜘蛛的发生规律,预测  相似文献   

14.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主要病害,病害发生可导致棉田缺株减产、纤维品质降低,是影响棉花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棉花生产过程中,准确、及时识别田间危害症状,掌握其发生情况并适时防控至关重要。本文总结棉花枯、黄萎病的危害特征、发生情况及传播途径,并结合多年防控经验,提出病害综合防控技术,包括使用抗病品种、药剂拌种、化学防治及检疫等措施,以期为棉花枯、黄萎病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当前我省病虫发生基数、作物种植品种布局、未来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认为2004年夏秋季我省病虫害发生趋势是:农作物将是中度偏重发生,三代粘虫、棉花枯黄萎病将会在局部地区为害严重;果树主要虫害将是中度偏重发生。1棉花病虫害1.1枯黄萎病。偏重发生,枯萎病为害盛期持  相似文献   

16.
0引言由于棉田长期连作,农三师五十团棉花枯、黄萎病致病菌在土壤逐步累积,每年都有一部分棉田枯、黄萎病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了产量。2007年,我们根据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出棉花枯、黄萎病在不同发生程度下,应该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乌苏市是国家和自治区优质棉基地县(市)之一。近年来,乌苏棉区枯黄萎病普遍发生,尤其是2013年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造成棉花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本文结合棉花枯黄萎病在乌苏市的发病实况、发病原因,阐述了棉花枯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从而实现保证棉花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棉花枯、黄萎病是危害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多年来由于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田重茬不断加剧,枯、黄萎病逐年加重,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筛选出能有效控制枯、黄萎病的杀菌剂十分重要,2004年我们在精河县大河沿子基点进行了菌立停、枯必治两种农药的比较试验,现将试验介绍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菌立停的特点是瞬间超强渗透,具有杀菌作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安阳县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全县6.5万亩棉花,发病面积近3.9万亩,占棉花总面积60%,黄萎病成为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也成为制约安阳县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1.暴发原因1.1品种抗性差是棉花黄萎病易暴发的主要因素。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黄萎病抗性育种进展不大,目前安阳县使用的棉花品种大多对枯萎病抗性强,而对黄萎病抗性差,甚至高感黄萎病。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泗洪县目前水稻种植面积为79万亩左右.其中淮稻5号种植面积达到20多万亩.是我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该品种为迟熟中粳,株高适中,株型较紧凑.叶片挺立.抗倒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