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覆盖物对春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覆盖物对花生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对花生采用覆盖黑地膜、普通地膜、稻草和常规栽培模式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覆盖物栽培花生,每公顷鲜果重和晒干率均比常规栽培的高,其产量顺序为覆盖黑地膜〉普通地膜〉稻草〉常规,增产率分别为10.8%、8.7%和4.4%。另外,采用覆膜栽培模式栽培花生,主茎高比常规栽培的短,分枝长变长,百果重增大。因此,采用覆盖黑地膜栽培花生是提高单位面积花生产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2002~2004年,利用盆栽和大田栽培对花生进行白间黑花生专用地膜覆盖。试验通过观察和室内考种发现,白间黑花生专用地膜比普通地膜栽培的花生,胚轴的长度增加,子叶全部出土,荚果和烂果明显减少,有效果数增加。产量比对照增产14.5%。基本克服了地膜覆盖花生不能“清棵”,子叶不出土,芽果、烂果过多的弊端,是当前花生栽培中比较理想的专用地膜。  相似文献   

3.
花生地膜栽培即花生地面覆盖塑料薄膜栽培,是一种应用于花生栽培的生物物理新技术。早在六十年代初,日本千叶县已试验成功,七十年代普及到农户。根据报道,花生地膜栽培比普通栽培即露地栽培增产,增产的幅度,在日本为27—60%,高的可达71%以上。1981年日本地膜栽培研究会石本正一在山东济南作了有关花生地膜栽培的专  相似文献   

4.
<正>麦套地膜花生由于兼顾了小麦和花生两种作物的产量和效益,花生不减产,小麦是净赚。近年来在我区发展很快,其技术逐渐成熟,一般小麦亩产可达300千克以上,花生亩产400千克以上,高产田小麦可亩产400千克,花生达到450千克/亩以上。一、模式结构小麦套种地膜花生栽培模式,以花生栽培为中心,秋播小麦时预留垄,垄底宽80~85厘米,垄沟宽25~30厘米,垄高10~12厘米,垄面宽50~55厘米,沟内播种两行小麦(播量为平播量的80%),行距20厘米,来年4月底5月初在垄面上种两行地  相似文献   

5.
焦敏 《新农业》2001,(3):14-14
花生双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湿、促早熟的作用,在产量和效益上都优于地膜和裸地花生。实践证明,双膜花生每667平方米(亩)平均产鲜果530,公斤以上.折干果290公斤,比一般地膜花生增产20%,比裸地花生增产30%。双膜花生鲜果上市比地膜和裸地的早20~30天,每667平方米效益在2600元以上。双膜花生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栽培春花生(以下简称地膜花生)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高产栽培措施。地膜花生由于播期比露地花生早,生育期提前,因而受金龟子危害的情况以及对金龟子的防治要求也与露地花生不同。1983~1985年,我们对地膜花生金龟子的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进行了防治试验。 一、地膜花生的生育特点  相似文献   

7.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平均增产16%~26%。其主要栽培措施是: 1 选择地块 选择中上等肥力的壤土和沙壤土。 2 选膜 经多年试验、示范,地膜厚度以0.005~0.015毫米为宜,幅宽85~90厘米。  相似文献   

8.
1 地膜花生种植 1.1 播前准备.选用生育期为70~90天的极早熟或中早熟品种.3月中、下旬开始整地,结合整地亩施优质有机肥5 0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起垄栽培,垄高12厘米,底宽65~70厘米,上宽45厘米左右.一般用幅宽80厘米的地膜,将垄顶盖好,弯下来的部分盖垄两边的沟,垄沟内仅剩中间10厘米左右未盖膜,沟底宽2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9.
1地膜花生种植 1.1播前准备。选用生育期为70~90天的极早熟或中早熟品种。3月中、下旬开始整地,结合整地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起垄栽培,垄高12厘米,底宽65~70厘米,上宽45厘米左右。一般用幅宽80厘米的地膜,将垄顶盖好,弯下来的部分盖垄两边的沟,垄沟内仅剩中间10厘米左右未盖膜,沟底宽2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0.
花生地膜覆盖增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与露地花生栽培技术的试验、花生覆膜栽培技术在不同地力、不同土质地块、不同厚度地膜的试验情况,分析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花生栽培增产和在不同地力水平、不同土质类型及使用不同厚度地膜的增产效果的差异,并集成一套花生地膜覆盖增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花生栽培上的应用及其降解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普通PE地膜在花生覆膜栽培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2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与普通PE地膜的对比试验研究,重点监测土壤温度、水分及花生产量的差异,通过作物覆膜栽培试验、暴晒试验和填埋试验的立体化研究,评价地膜的应用效果和降解程度。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与普通PE地膜的保温保水作用基本一致,不同降解地膜间无明显差异;地膜覆盖能够大幅度提高产量,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比普通PE地膜产量有所增加,同时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可有效减缓对土壤的污染残留。  相似文献   

12.
花生黑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平均增产20%~30%。其主要栽培措施是: 选择中上等肥力的壤土和沙壤土地块。地膜选择黑地膜。本文就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花生田利用黑膜除草增产进行了专门研究。结合试验研究,认为使用黑地膜,能够起到很好的除草、增产效果。花生田利用黑地膜除草增产是目前一项较好的实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对丘陵旱薄地花生进行了不同覆盖物的节水抗旱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覆草和地膜覆盖技术均具有良好的保墒作用,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温,但覆草对提高地温效果不显著。覆草能够显著提高花生荚果饱满度,提高花生单株结果能力。地表覆盖均可以提高花生产量,不同地表覆盖的抗旱效果表现为:地膜覆草二元栽培〉地膜覆盖栽培〉覆草栽培〉露地栽培;地膜覆草二元栽培模式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谈废旧地膜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地膜应用现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膜的消费量占世界第一位,地膜年用量约45万吨,覆盖面积在2.2亿亩以上。迁安市自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经多年试验、示范、推广,现在地膜花生栽培面积为每年10万亩左右,连同其它农作物、蔬菜上的应用,每年使用地膜400~500吨。  相似文献   

15.
沙地花生栽培在岱山县有着悠久的历史,笔者从2005年开始进行了沙地花生地膜栽培配套技术试验和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根据多年种植经验,总结阐述了沙地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可降解地膜在花生生产中的降解性能和增产效果,引进了2种降解膜进行覆盖栽培试验,并以露地为对照,普通白膜为参考。通过对花生的农艺性状、产量产值及地膜降解特性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适合花生生产的可降解地膜。试验结果表明:2种参试可降解地膜和普通白膜对提高花生产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降解性能和增产效果方面存在差异,综合看来以10μmPEBT地膜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建议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更好地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从地膜降解和花生产量方面,设计了7组对比试验,筛选出了适合临沂、日照及周边地区花生生育需求和栽培模式的可降解生态地膜。  相似文献   

18.
进行液态地膜在花生作物上的应用试验,探求液态地膜的不同功效。结果表明:实行液态地膜覆盖栽培产量达2 977.5 kg/hm2,比裸地栽培增产617.9 kg/hm2,增幅26.2%。可见,液态地膜不仅具有保温保墒和提高花生产量的作用,而且还有减少"白色污染"、培肥地力、节能环保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为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效益,笔者和菜农一起进行了花生、蔬菜一年多茬栽培试验、示范,经过几年摸索,总结出覆膜花生、青花菜、菠菜一年三种三收模式,每667平方米(1亩)产花生350千克,青花菜1000千克,菠菜超过1100千克,产值5000元以上,从而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效益。一、茬口安排起垄距85~90厘米的大垄,垄面宽60厘米,垄高15~20厘米,于4月下旬,  相似文献   

20.
花生除草地膜对田间杂草防除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广东省花生主产区进行花生除草地膜覆盖栽培试验,探讨了该地膜对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耕作制度的花生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花生除草地膜适用于广东省各花生主产区,且产量平均增加28.93%;花生除草地膜对水旱轮作田和旱地的杂草防除效果略有不同,其中对水旱轮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达80%以上,对旱地杂草的防除效果高达90%以上且防效稳定;在前茬作物为水稻或蔬菜的花生地,花生除草地膜对田间的防除效果均达到80%以上,但要注意控制多年生杂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